用歌声追赶金色阳光
——记陕西省商洛市老年大学艺术团

2017-06-21 09:46朝阳
金秋 2017年6期
关键词:合唱队商洛市艺术团

◎文/朝阳

用歌声追赶金色阳光
——记陕西省商洛市老年大学艺术团

◎文/朝阳

艺术团参加全省老干部文艺汇演演出节目《审查》

艺术团的缘

“当年,离退休干部喜欢到烈士陵园的空地锻炼,没事吼几嗓,唱唱红歌。时间久了,我们产生个想法,成立老年合唱队,让爱好唱歌的老人有去处,有地儿唱。”李淑静把想法讲给商洛市老龄办的彭在群,她非常支持。李淑静、周淑珍和徐新荣找到市人大工委原主任赵希儒,希望他带头加入。“我们害怕赵主任拒绝,他却非常热心,马上同意我们的请求。”经几位老人张罗,2003年11月的一天,合唱队第一次会议便在赵主任办公室举行,确定搞过妇女工作的周淑珍任队长,徐新荣任副队长,赵希儒、李淑静为顾问。这样,名为“市委市政府机关离退休干部合唱队”的民间社团正式成立。

赵希儒、李淑静、周淑珍、徐新荣,成为艺术团的元老。

成立初期,合唱队没有固定活动场所,没有活动经费,只有大家高涨的热情。活动地点是烈士陵园。每到周六,大家自发来到这里,碰到雨天,就在屋檐下唱。刚开始站着唱,因为年纪大,有些老同志不能久站,便买来小马扎坐着唱,歌页自己印,歌本自己买。合唱队首演是2004年,纪念新中国成立55周年,50余人参加,大家演唱《洪湖赤卫队》等歌曲。

一次对外演出,要用市农科所的花草装台,一晚2400元,合唱队和农科所联系,看能不能少点。对方听说合唱队情况,当即表示可以优惠到1400元。演到一半,农科所领导被感染,到后台找到副队长徐新荣,说你们演出太好了,老年人的精气神,让人感动,免去全部费用。大家也没料到演出如此成功,群众纷纷称赞“不是专业,唱得专业”。

自此,合唱队蓬勃发展,老人慕名前来,成员由最初的20人增至150多人,演出不再限于唱歌,还有跳舞、快板、小品等。一年夏天,大家去洛南麻坪镇一个村子演出,天气热,一位患病农民硬是让家人用架子车推着看完演出,大家很感动,坚定了发挥余热,快乐他人的信念。一次活动,演唱《南泥湾》要用花篮,大家把水果店丢弃的果篮捡来,粘点鲜花丝带点缀,把不用的横幅剪成条作道具。演出服装通常由大家出钱做。

2007年,商洛市老年大学成立,合唱队成为其属下组织,更名为商洛市老年大学艺术团,活动时间固定到周三。在老年大学的热心支持下,终于有了固定活动场所和音响等基本设施。虽在半山腰,腿脚不便的老人上下山有困难,毕竟不再风吹日晒。

艺术团的情

几年来,艺术团先后编印《好歌大家唱》四本和《抗战歌曲选编》《长征组歌专辑》等歌本,选录大量革命歌曲,购买《同一首歌》《爱国歌曲大家唱》歌本,方便团员学唱。

艺术团里,40后、50后是主力,年纪最小的50来岁,最大的要数离休干部李淑静,80多岁。李淑静从小爱唱歌,爱听别人唱,爱跟大家一起唱。初中时,老师是地下党,常教她们唱歌,她对抗战歌曲情有独钟,每次唱《黄水谣》,都忍不住流泪。老伴支持,让李淑静欣慰。孩子在外地,常年只有卧病在床的老伴和她在家,心烦寂寞时,她都唱歌解闷。老伴知道她爱唱,大力支持她去合唱团,说:“尽管去,咱们像秋后的蚂蚱,想蹦尽管蹦。”近几年,老伴身体愈来愈差,她不再去半山的活动室。每到周末,她和因身体原因不能走山路的老人在山下唱,山上唱什么,她们唱什么,虽不在一处唱,大家心在一处。

晚会合唱团

徐新荣退休前是原商洛行署副秘书长,他是艺术团副团长,吹拉弹唱样样会,在团里很有威望,是有名的“才子”。他道出多数退休干部的心声:“一直从政,工作繁忙,退下来突然闲了,心里空落落的,是合唱团让离退休老人的生活充实起来。”

退休干部杨树莲,身患乳腺癌、高血压、糖尿病、脑梗等疾病,加入艺术团后,她坚持唱歌。为方便集体练习,她义务把要学的歌抄到旧挂历上,贴到墙上、挂到树上。2009年,她癌症复发,被送往西安治疗。治疗期间,她把随身携带的歌本放在床头,痛得厉害时就大声唱两句,与病魔抗争。回来她头发掉光了,仍然坚持唱歌。2010年,杨树莲脑梗发作,卧床不起,牵挂团队的她,在“三八”节专门打电话为大家唱歌庆祝,场景让很多人落泪。

80多岁的山西人武长茂,参加过抗战,因工作关系,定居商洛。一次他去半山唱歌途中不慎摔倒,大家赶紧打120,把他送到医院。康复后,他继续参与唱歌,直到走不动为止。70多岁的南彩绒,老伴去世,郁郁寡欢,团里的热心人找到她,劝她放下悲伤,参加集体活动,走出孤独寂寞的生活。加入艺术团,她精神好了,发表了不少文章。2008年汶川地震,她捐出一万元,买来布料、棉花,连夜为灾区人民缝制过冬棉衣。为赶时间,常常做到凌晨一两点,踏缝纫机的脚肿了,疼得不能下地,加上三伏天又热又累,这位古稀老人,把《爱的奉献》贴在缝纫机边,联想到灾区惨景,她眼含热泪,边唱边做。历时三个月,103件棉衣终于送到灾区人民手里。

艺术团的成长,离不开市老年大学的关心、支持和领导。校长崔学民带领他的工作团队,把艺术团当作他们服务的重点对象,提供各种方便,购买钢琴、服装、音响、饮水设备等,每逢集体活动安排专人进行亲情化服务。多年来,商洛海生艺术学校校长林宏彦。常为艺术团做指导。陈淑敏、雷晓东、庞凤霞、陈景汤、邵天宏、王树鸷等一批为大家免费教歌、排练节目的老师,其古道热肠深深感动着艺术团的每个人。

艺术团的爱

2013年,艺术团10岁。为庆祝成立十周年,徐新荣写诗志庆:“建团十年益匪浅,特长爱好皆施展。众位歌友聚一堂,说说唱唱度晚年。”

十多年来,艺术团人员变动,有的老人身体原因,不得已退出深爱的团体,刚退休的干部,则意气风发地加入。什么力量让一支民间艺术团队备受关注?

是团队的与时俱进,是团队对党和国家饱含的深情。

每逢元旦、春节、劳动节、建军节、老年节、国庆等重大节日,都能听到团队歌声。十八大召开、“八项规定”出台,艺术团积极响应号召,应时应景选曲目搞活动。艺术团的保留节目《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四渡赤水出奇兵》《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十送红军》等常演不衰,演唱过《秦岭里最美的地方是商洛》《到了商州舍不得走》等品牌歌曲。参演商州“三百(一百面锣鼓,一百只唢呐,一百名歌手)文化艺术展”等活动。团队成员陈步蟾等人自创100多首歌曲,歌颂改革开放,歌颂新时代,歌颂家乡,展现离退休干部真实生活。其中《中国啊,我的祖国》《甜甜的歌》《一江清水一江情》《丹江小唱》等歌曲,在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登记注册,《想念毛泽东》《白玉兰》等歌曲在全国新创歌曲选拔活动中入围并获奖。

团队有群认真负责、乐观热情、热爱生活、富有号召力的组织者。周淑珍坦言,刚开始自己不擅长唱歌,会议确定她当团长,她觉得为大家服务乐在其中,欣然接受。十多年熏陶,她对音乐再也放不下。周恩婵是团队老成员,刚退休,她不习惯,让儿子买碟片打发时间,每天看到半夜两点,第二天中午12点起床。这样的生活持续一段时间,她便感到腰背酸疼,走一会儿便累。一天她遇到徐新荣,问她要不要歌本,周恩婵才知道有个老年合唱团,她花8块钱买来小马扎,带上山,练歌间隙歇脚。一过就是10多年,腿不疼了,每天有盼头。还有新成员,怕坐不住、唱不好,不愿来团里,经热心人耐心劝导,相继加入艺术团,从中找到自身价值和生活乐趣。团队不仅唱歌,还充满生活情趣,是老人心灵的归宿。很多老人感觉自己没用了,被社会抛弃,生活态度消极。聚在一起唱唱歌、聊聊天,交往圈子大,生活就丰富,烦恼自然散。团员雷晓东在团里教歌,还报名参加老年大学舞蹈队、学习电子琴,每周三唱歌,周六学琴,几乎周周有社会活动,让她忙碌并快乐着,这种精神状态让年轻人都羡慕。除此之外,团队充满友爱,谁家有事,大家义不容辞地出谋划策,分担忧愁。一位老成员生病,大家自发分批分次去看望,邻居们见了都感动。

最美不过夕阳红,商洛市老年大学艺术团这一群认真而可爱的老人,用歌声追赶着金色太阳,追赶着幸福生活。

猜你喜欢
合唱队商洛市艺术团
商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柞水县委书记崔孝栓专访——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笃定前行
洋葱合唱队
我国农村水污染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金钟之星”艺术团走进精准扶贫首倡地花垣县
中国音协金钟之星艺术团慰问演出走进十八洞
洋葱合唱队
商洛市旅游精准扶贫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论合唱队的指挥
大学生朗诵表演艺术团组织建设和管理研究
商洛市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