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出绚丽的《胡麻的天空》

2017-06-21 09:46河南张临军
金秋 2017年6期
关键词:胡麻儿媳博客

◎文/河南·张临军

画出绚丽的《胡麻的天空》

◎文/河南·张临军

2015年夏天,68岁的秦秀英出版了自己绘著的自然笔记《胡麻的天空》,迅速在网络蹿红。令人想不到的是,她竟是一个小学仅读了一年半的乡村老太!

重新识字,学做“自然笔记”

2009年4月,丈夫因病去世后,64岁的秦秀英变得爱絮叨,爱流泪,爱回忆过去。

2011年春节过后,儿子儿媳再次将秦秀英从内蒙古接到上海小住。小两口上班后,她就在家手工缝制鞋垫、枕套、靠背等物件,来打发寂寞与无聊。

一次,儿媳芮东莉下班回家,发现婆婆在侍弄阳台上的水仙花,神态异常专注和慈爱。突然就来了灵感,何不教婆婆做自然笔记呢?自然笔记,是一种起源于欧美国家的观察、记录自然的方式,需要观察者以文字或者手绘,长期、持续地记录对周遭自然环境的观察、理解和感受。

作为国内资深的自然笔记的倡导者,芮东莉一直觉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春日,她和丈夫带婆婆去了附近的灵石公园看花、寻虫。“白玉兰和樱花开得真好看,还有很多我不认识的花,红的紫的都有。”婆婆感叹到,殊不知已经掉进了儿媳设的“陷阱”。回到家,芮东莉把在公园里拍的相片放到电脑里,找出素描本和笔,像哄小孩子一样“诱导”婆婆照着相片,把公园里发现的自然现象画在纸上。婆婆一听又是摇头又是摆手:“嗨,我哪儿会画画呀!连个字也不会写。”看到妈妈面有难色,儿子当时就心软了。

然而芮东莉却不肯罢休,硬“逼”婆婆画二月蓝的花朵。僵持了近半个小时后,秦秀英拿起铅笔眯着眼睛,像个小学生一样颤颤抖抖照着照片把二月兰的花朵画了下来。尽管笔触稚拙,但画纸上已经赫然挺立着一朵盛开的紫蓝色花朵。“妈,上面还没写字呢,自然笔记要把观察地点、时间和天气情况写在上面,还有植物的名字。”见她歪歪扭扭地写完一个“二”字就不写了,儿媳拿过笔手把手地教她。终于秦秀英的第一幅作品完成了,小两口都赞不绝口,老人脸上第一次露出久违的笑容。

从此,秦秀英的生活变得忙碌起来。白天,儿子、儿媳上班了,她就去闸北公园锻炼身体,看见好看的花就画下来,并按照儿媳的要求把日期、花名、天气情况、地点等认认真真地都写上去。她知道,儿媳晚上回来要检查的。

由于只读过一年半小学,秦秀英认识的字屈指可数。为了完成儿媳交代的“作业”,她开始查字典认字,“一开始,标点符号我也不知道用,一句话从头到尾连在一起,后来才知道有逗号、句号。”

找到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

如果说秦秀英一开始做自然笔记只是为了让儿子儿媳高兴,那么后来,她是真正爱上了这种记录自然的方式。

秦秀英再去公园锻炼的时候,开始观察树啊鸟啊,不认识的植物,就问旁人。在农村,他们管蝴蝶都叫蛾蛾:大蛾蛾、小蛾蛾。一天晚上她跟东莉说,今天我在公园里看见一对大蛾蛾。儿媳拿起画一看就笑了,说这不是蛾子,是凤蝶,并给她讲了蛾子跟蝴蝶有何不同。

在儿媳的帮助下,秦秀英认识了更多的花草和昆虫,两人有了许多共同话题。儿媳一回家,秦秀英立刻把在公园里的新见闻讲给媳妇听:杜英开花了,像个毛刷刷,白色的小花挺好看;桂花树上结了个马蜂窝,上面密密麻麻爬了一层马蜂;河边有只大蜘蛛,牵出来的丝线足有两米长……

热爱自然的秦秀英很快把闸北公园里她喜欢的花都画了一遍,可是之后她就想不起来再画甚了,儿媳对她说,除了花,果实呀、鸟呀、虫子呀,都可以画,咱们现在做的叫“自然笔记”。秦秀英这才意识到,自己不光是在画画,还是在给大自然做“笔记”呢。

2011年10月27日,对秦秀英来说是最值得纪念的一天。那天儿子永林从小区门口买回两份一样的报纸,笑嘻嘻地跟她说:“妈,有一件大喜事,你看看是甚?”老太太一愣:能有甚大喜事?永林说:“妈,你给麻雀们做的自然笔记上报纸啦!”原来她画的上海闸北公园里麻雀觅食的图画被儿媳放在博客上引起关注了,被登到《新闻晨报》的头版。这给了她极大鼓舞,她兴奋地说:“这可是我做梦都没有想到的啊!”

“因为这件事情,儿媳要教我学电脑,说学会了电脑,就可以自己上网开博客。”可面对电脑,秦秀英紧张得直冒汗,学了就忘,不敢轻易去按“方块块”。可心里不服输的秦秀英对孩子们说:“古人说了,‘牛头不烂,多费两炉柴炭’。只要天天学,我就不信学不会。”一天,秦秀英从网上查到了儿子的工作单位,还看见他的两张照片,这下可让初次领略网络神奇的她乐坏了。之后她又查到了家乡过去的一些有名的人,对学电脑更有兴趣了。

当秦秀英掌握了简单的查资料、上传图片、视频聊天后,儿子儿媳为她开了一个博客,取名“临河而居”,并配上励志性的网名“好学婆婆”。之后每过一段时间,她的博客上就有新的博文,除了贴上去的自然笔记的图片外,她还“码”出来多则几百、少则几十字的小散文。每逢过节,她还给儿女们发点时髦的网络问候呢!

68岁出版《胡麻的天空》

很快,“好学婆婆”发表在博客上的图文记录,在网上刮起一阵清新的自然之风。有网友称赞她描绘的是一个童话世界,鼓励她再接再厉。秦秀英回复:“我会保持下去,永不放弃!”还有人让她介绍经验,她回答:“我没学过画画,但有耐心,胆子也算大,不怕在纸上画出来的东西不像。只要肯坚持,就会越来越好。”而她做的自然笔记,不仅陆续上了报纸和杂志,还被收入《自然笔记——开启奇妙的自然探索之旅》一书。

不久,上海黄浦区老年大学也邀请她去做讲座,讲述怎么做自然笔记。在儿子和媳妇的帮助下,她又开始备课、做PPT,学普通话。这次讲座取得很大成功,秦秀英一下成了老年人的偶像。

2014年1月,大儿子永强去磴口,发现黄河还在淌水,就拍了几张照片回来给母亲看。秦秀英说:“真是头一回听说黄河冬天不结冻。”就一下子联想到生态的改变。她根据照片和自己的回忆,当晚就画了一幅笔记,并注明:“2014年1月19日,-15—2℃晴 临河到磴口的一段河两边冻了冰,中间没冻,天气太暖和了,黄河也冻不了。”与这类似的还有“西瓜味道变了”“胡燕儿住的地方少了”……

除了自然笔记,秦秀英老人还写农事笔记和社会生活笔记,现已完成系列图文作品近200篇。其中一些作品还被佛山图书馆展出。面对这一切,老人感慨道:在这个世界上,不光是父母创造儿女,儿女也要‘创造父母’。”

4年来,秀英老人的博客积累了大批粉丝,出版商也看上她的自然笔记。经过儿媳的整理,2015年6月,秦秀英老人的自然笔记集结为《胡麻的天空》出版。在这本书中,读者看到久违了的乡间生活,小驴骡、鸡、麦子、胡麻、糜子、糖菜、瓜果……活灵活现的画作配上文字,透出一个农村老人对天地万物的敬畏,对中国农村60年自然生态变化与社会变迁的关注。

晚年的秦秀英又创造了自己别样的价值,也让她收获了满满的自信。新书的出版,她得到一笔版税,这是她一辈子都没有赚到过的巨款。“名利双收”的秦秀英老人不禁感慨道:“只要坚持和努力,人生就没有太晚的开始!”

互帮互学好婆媳

猜你喜欢
胡麻儿媳博客
“前儿媳”也能享有继承权
点赞好儿媳
胡麻高产栽培技术
放手让儿子儿媳当家
胡麻情结
优化胡麻胶提取工艺的研究
无言的丰碑——记中铁一院胡麻岭隧道设计科研攻坚战
博客天下
博客相册
博客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