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南的草上飞(下)

2017-06-21 09:46武茵茵
金秋 2017年6期
关键词:老姚老乔玛曲

◎文·图/武茵茵

在甘南的草上飞(下)

◎文·图/武茵茵

黄河首曲第一桥

量力而行。我深刻地体会并实践着这句骑行箴言,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才谈得上顽强、勇敢,否则就是蛮干。

1

下雨了,真冷。

8月10日,在碌曲那家招待所房间醒来,我迟迟不想钻出被窝,但还是挣扎着七点钟起了床。胃里隐隐作痛,浑身发冷——昨夜吃的那几片牛肉大约有问题。考虑了一下,告诉领队,今天我不骑了,坐老原开的保障车,给咱探路吧。

雨说停就停,地上的积水泛着阳光,草原上特有的青草和牛马的气息,从湿润的风里扑来。开着车窗,大相机一路上拍下美景无数,还有伙伴们矫健的身影。

当天原计划是沿G213从碌曲到尕海,再穿过尕海景区到玛曲。王杰开着别克商务在后面保障,我和老原开着桑塔纳打前站。

下了11公里的一个大长坡后,茫茫的草原上,终于在路两旁出现了房舍,尘土也大了点。看到一个小饭店,我们停下车,里面两个年轻人,大约是小两口,告诉我们这就是尕海乡。得知我们打算穿过尕海去玛曲,他们说,那不行,过不去嘛!

原来,尕海景区出了新规定,所有的车辆一律停在景区门口,游客只能坐电动车进去,然后再原路返回。老原赶紧打电话给老姚和老乔,我们开车住回走,终于在G213和S204的交叉路口截住了大家。

当天的目标是玛曲,我们只能换道,沿S204前行。一转入S204就是一个大下坡,几公里过后,开始进入丘陵地带,忽上忽下,没完没了。前行十几公里,路边有一个观景台,有一处公共厕所,一个帐篷,有藏民摆了个小摊。我们停车等待大家。这条线路中途没有一个村镇,没有饭店,幸亏我们前一天在拉不楞寺买有烧饼、咸菜,还有几桶方便面,三个大甜瓜,就在这个地方歇歇脚解决午餐吧。

摆小摊的藏民夫妇话不多,尤其是女人,除了微笑就是沉默,倒是他们8岁的小儿子,在人群间钻来钻去,万分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讨价还价。茫茫的草原上,孩子能见到的人少而又少,谁能陪他说话陪他玩呢?

“你们这里娶一个媳妇得花多少钱?”几位男士一边吃饭一边和那个男藏民聊得热络。“不花钱。”藏民咧嘴笑着,“怎么会不花钱?人家一个大姑娘跟了你么。”从内地过去的男人觉得不可思议。“我的一切也给了她嘛,我的人我的钱都给了她嘛。”藏族男子说,他老婆也开心地笑着,有点害羞地背过身去。

休息半个多小时,我们几乎吃光了车上所有的东西,还从藏民处买了一大壶热水,几桶方便面,几杯酸奶,才花了不到60元。

手机导航提示,离玛曲县城还有五十多公里,虽然只走了当天的一半路程,但骑车的都有些疲惫。老刘首先放弃了骑行,把车子架了起来,劝小魏和小成也不要骑了,她们居然拒绝。

继续上路,一个大大的下坡后,就是一个长长的上坡。就算是坐在汽车里,我也能感觉到那种陡峭和压力。没有标识牌,没有参照物,只有一眼望不到头的路和看不穿的草原。我们不断地打开导航,但网络信号时断时续,只能疑疑惑惑地向前走。十几公里后,上了两个大坡又下了一个大坡后,在一个丁字路口,终于看到了一个标识牌:据玛曲33公里,尕海19公里。

路是对的,我们放下心来,在路边停车等待车友们过来。

太阳很晒,但坐在告示牌的阴影里,风吹过来就有些冷。大约40多分钟后,远远看见一个人影飞驰过来,我赶紧举起机子抓拍。是老乔。10分钟后,王涛赶到。再过了一会儿,老姚也过来了。

估计后面的人骑不动了,王杰开车带着老刘前去接应,我和老原赶紧去县城找宾馆。

过了忠克隧道,在海拔3820米的忠克观景台,远眺黄河第一弯,只觉目眩神迷。天高云淡,一张大绿毯盖着绵延的群山,白云和羊群在天地间散漫地飘着。汽车走在路上,经常要为横穿公路的牛马让道,让它们大摇大摆慢条斯理地先走。

下午五点多,我们到达玛曲县城。这个千辛万苦才找到的地方,实在不敢恭维。我和老原在大太阳下跑了近一个小时,才终于找到一家“格桑宾馆”,标间120元,三人间100元,虽然房间没有卫生间,但很干净,没有什么味道,一楼还有个旧物间可以放车子。

终于安顿下来,在微信群里给伙伴们发了位置共享,我就倒在床上。胃里翻江倒海,冲到卫生间吐得惊天动地,感觉连前天吃的东西都吐掉了,身上好冷,盖着被子哆嗦。

大家陆续赶到。歇息了一阵子,同伴们来叫我,说是去看黄河落日。他们说,这是玛曲最有名的景致,我们来这里就是为了看这个的嘛。玛曲县城向南4公里,就看到了黄河。黄河自青海鄂陵湖发源地向东南方向流出,到达玛曲县的采尔玛后掉头转向东北,经过嘎尔玛,在玛曲东南的高原湿地上完成了最后的转折,由东向西流过玛曲,又沿阿尼玛卿山和西倾山之间的谷地盘环西北而进,过欧拉小镇重新回到了青海。整个转弯过程在玛曲县境内完成,“天下黄河第一弯”由此而得名。

天渐渐黑了,我们回到城里。在一条小吃街上找到一家四川菜馆,要了些酒菜。当天行程100公里,海拔在3100米3800之间起伏,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字:累。再加一个就是,热。而我的感觉是,坐保障车为人民服务,一点儿也不比骑车子轻松。

2

当天晚上,我的身体只剩下一只胃,我已经变成一只胃,在扭曲在抗议……一夜难眠,8月11日的第一件事,就是冲到洗手间又一阵狂吐,真的感觉“身体被掏空”,人轻飘飘的。

不能强撑了,我打算去买点止疼药。早上七点多,整个玛曲县城没有一家药店营业,一路问一路走,到了县人民医院。在急诊室,碰到老乔和小魏,他们也头疼、心慌了一宿。年轻的汉族医生判断是高原反应,开了些葡萄糖,还建议他们吸氧。听了我的症状,医生开了一盒“吗丁啉”一盒“奥美拉唑”,也建议吸氧。吸上氧,吃了药,感觉好多了。其他同伴早饭后陆续来探望我们,王涛本来好好的,听老乔说吸了一会儿氧头不那么痛了,居然主动去找医生,也加入我们的行列,吸氧一小时。老贾和老原留下来开车载我们,老姚、老刘、军平和小成骑车先走了,王杰随后也骑车追赶。

玛曲县城渐渐远离,我们继续奔向草原的怀抱。相似而绝不相同的蓝天白云,广阔的草原也呈现出不一样的风貌,我们开着车很快就追上了前面的车友。置身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草原鼠不时从草地里窜出又消失,偶尔有老鹰在头顶盘旋,成群的牦牛永远悠闲地啃着青草……车很少,路也很好,天地之间只有我们在飞驰……

正跑得欢呢,对面过来一个骑摩托车的藏民,对我们喊:“哎,前面有个红房子,那里有只大狗,很凶的,你们小心点!”

刚转过一个山口,突然,前面传来一阵低吼,一只藏獒突然从路边窜出,扑向骑在最前面的王杰!王杰跌下车来(他穿的锁鞋,一只脚没有解脱,被扣在上面了)一边拿自行车抵挡,一边拣起路边的石头砸过去,紧随其后的老刘也赶过去帮忙。我在离他们十几米的地方下了车,一边发抖一边飞快地拣着小石块,远远地扔过去……终于,路边的帐篷里走出来一个牧民,喊了一句,藏獒才掉头离开。

怀着对藏獒的恐惧,我再没敢下车。后来得知,当天那条路上,我的车友一共遭受了四次藏獒的袭击,凭借着勇气和力气,才一次次化险为夷。

此时,平整的水泥公路也已经变成了石子路,弯弯曲曲通向草原深处。老姚反复看了导航,眼前只有这一条路通向郞木寺,就继续前行。然而,走了十几公里,石子路已经开始坑坑洼洼了,还没有结束的迹象。我们只好祈祷,也许再走一会儿,这烂路就结束了,就是阳关大道了。

然而,一切才刚刚开始!

那是我近年来经历过的最长的烂路!五六十公里,从石子路到土路再到遍布土坑、石块的山路,忽上忽下的大坡……尽管是坐在汽车里,我的心一直是揪着的,每一次颠簸,车身突然一沉,就会吓一跳。尤其是在窄窄的山路上,一边是几乎擦肩的石崖,一边是深深的山谷……

然而值得记忆的是,那条烂路上,风景真是绝美,天蓝得空灵,绿草像厚厚的垫子,缀满着细碎的野花,空气更是纯净得醉人。像云朵一样散落的羊群,悠闲吃草的马、牛,还有梳着很多辫子的牧民……

中间,曾遇到一个“人”字形岔路。一条水泥路突然出现,但指示牌显示,此路通往“若尔盖”。我们停下车,刚巧,烂路上来了一辆摩托车,载着两个年轻的牧民。我们赶紧打听,到郞木寺还有多远?路怎么样?两个年轻人笑嘻嘻地说,不远,再8公里就到了,路嘛,不太好。如果想走好路,就走那条路到若尔盖绕一下吧。我们问绕一下得多远?他们说不知道。

年轻人骑着摩托车走了,我们商议了半天,决定还是走烂路,不是说只有8公里了吗?再坚持一下就到了。车子继续在山梁间上下。感觉路越来越难走了,而且远不止8公里。真担心骑车的同伴受不了,想通知他们,可是,没有信号,而山路太窄,车子也没有办法调头,我们只能硬着头皮朝前开。

不知道过了多久,远处的山梁上突然出现了一大片建筑,像是个小镇,再走,看清了那金顶的寺庙,在夕阳下煜煜生辉,啊!郞木寺终于到了。

提着的心放了一半下来,我们赶紧一边找住的地方,一边和后面的车友联系,但他们仍处在服务盲区,联系不上。直到找好住处,放好车上的行李,老乔突然接到老姚打过来的电话:“我们都很好,再过半小时就到了。”看来,在这条凶险的山路上,单车更有优势,速度并不比汽车慢多少啊。

就这样,像雄鹰冲向天空,又累又饿中,顽强的骑士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猜你喜欢
老姚老乔玛曲
摆 渡
三只铃铛
弯腰
玛曲:美丽的黄河首曲大草原
在父亲的狂揍中长大,我不怪他
照相馆
我与老姚
玛曲行吟
尼玛曲旦 怒江边上的“邮路天使”
在玛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