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装古籍异军突起

2017-06-21 09:46上海王家年
金秋 2017年6期
关键词:线装书收藏者藏家

◎文/上海·王家年

线装古籍异军突起

◎文/上海·王家年

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这话应用到古籍收藏市场可谓非常贴切。以往数元钱一册的清代、民国线装书,如今身价已近百倍。随着线装古籍因各种原因逐渐损坏、流失,现有的存世古籍逐渐成为投资收藏者的新宠。

在专营各类线装古籍的市场里,摆放了大量的清代、民国时期线装书籍。其中仅这两个时期的《红楼梦》版本就有三四种,同时代围绕该书所著的点评类线装古籍也有七八种之多。

这些线装古籍以前在地摊上或许几元钱就能买到,但现在已是身价百倍。古籍一方面具备现代书本的功能,如反映当时历史、文化、生活的状况等,另一方面古籍因为逐渐稀缺而具备了投资、收藏的价值。

古籍是古代书籍的简称。关于古籍善本,清版本目录学家张之洞的解释为:一是足本,没有删节和缺卷;二是精本,精校精注,错误极少;三是旧本,传世很久的木刻本、传抄本和线装书。艺术品市场上的古籍善本,包括刻本、墨迹本、碑帖、印谱、信札及其它文献。

在拍卖市场上,古籍善本一直是个小众化的收藏门类。20多年前,花10万元拿下一册宋版书,元版书的价钱平均每册才1万元。如今,古籍善本存世少、档次高、保管难、升值快,上升趋势有目共睹,一批古籍珍本屡屡打破拍场纪录,尤以宋版书价格为最贵。

进入2009年以后,私人藏家手中的古籍善本资源日渐稀少,古籍价格一路飞涨。一件元抄本《两汉策要十二卷》16册,以4830万元成交。清宫天禄琳琅藏书元至正二十三年吴郡庠刻本《题宋版通鉴总类》18册以1380万元人民币夺魁,堪称“寸页寸金”。隋朝陆法言《巨宋广韵五卷》南宋麻沙镇南刘仕隆宅刻本,以3450万元成交价创造了古籍拍卖的纪录。

现在除了藏友和投资者关注古籍外,一些图书馆也在竭力收购有收藏价值的古籍,《钱镜塘藏明代名人尺牍》以990万元的高价被上海博物馆购藏,某图书馆曾经买过一套80册的大部头《宋刊本十三经注疏付校勘记》。

随着各方资金逐步介入古籍市场,古籍身价有望持续走高。一类异军突起的名人批校本,可称之为书林“隐贵”,外表未必奢华,然气质幽雅,风神独具,足倾吉士之心。清代在尊汉学、重考据的学风影响下,涌现出一批精于校勘的有学之士,经他们批点过的本子因为极高的学术、史料价值而被后人珍若拱璧。如顾广圻批校的《战国策》以800.8万元创下批校本纪录;由清代藏书巨擘黄丕烈题跋、手校的珍贵书籍,可谓“顾批”“黄跋”合璧西泠;由清内阁学士、一代名臣纪晓岚通篇批校的《唐诗鼓吹》,同样值得瞩目。还有稿抄本,以其特有的文献价值和审美特质在古籍善本的众多品类中独具一格。

现在最常见的线装古籍以清代和民国的为多,性价比也相对较高。明代留存至今的线装古籍存世不少,如果是元朝及其之前的古籍,更是达到了一张书页等同于同体积黄金的价格,为藏家们争相竞逐的焦点。私人藏家如果拥有此类古籍,不会轻易脱手。相比之下,民国线装古籍因为种类繁多、价格适中,较低的介入门槛成为投资、收藏者的关注目标。

民国时期的线装书籍能划入古籍收藏之列,主要原因是这一时期的书籍数量较多、内容丰富,淘到好品相书籍的几率也更大。而且,随着时间推移,线装书肯定会越来越少,藏家和投资者均看好民国时期线装书的升值潜力。

民国古籍很多都采用石印版印刷。这一印刷技术从19世纪末期引入中国以来,以低成本、可大批量印刷等特点占据了书籍印刷业不少份额,但不少藏家因此认为石印版不如人工雕琢的木刻版有价值,不看好此类书籍。实际上,石印版只采用了数十年,在时间跨度上远没有木刻版来得久远。相比清代古籍,石印版书籍的印刷时期更为集中一些,并不能说其没有收藏价值和增值潜力。

面对分门别类的古籍,不少新入门的收藏者或许会有无从下手的感觉。我建议收藏者先弄清楚自己喜欢的书籍类别,如绣像小说、普通文集,或是《红楼梦》这类主题鲜明的专题型收藏。新藏友还得学会辨别真假。目前,由于古籍收藏趋热,存在不法商贩伪造古籍的现象。常见的作假手段是用茶染旧纸张,冒充旧纸,新手需要经常翻阅正品古籍培养洞察力。还可以从古籍装订线色泽、书口颜色等方面分辨真假。通常书口颜色比书页深的,用的是染茶纸;装订线新旧色泽不一的书籍,也极有可能是假货。

猜你喜欢
线装书收藏者藏家
藏家之友
藏家之友
月光的收藏者
古玉的传统方法与科学技术鉴定的优劣势比较
《伊犁河流域厄鲁特人民间所藏托忒文文献汇集》古籍收藏者索引
线装书的新形式与功能探析
藏家之友
藏家之友
再谈中国古代线装书的文化内涵
《中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