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支模施工安全控制分析

2017-06-22 00:03朱奎周鹏飞
中华建设科技 2017年5期
关键词:安全控制技术措施管理措施

朱奎 周鹏飞

【摘要】对高支模施工安全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结合工程案例进行进一步阐述,为高支模施工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高支模施工;安全控制;管理措施;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TU473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n safety control of high template support construction

Zhu Kui1,Zhou Peng-fei2

(1.Construction Safety Supervision Station of OuhaiWenzhouZhejiang325000;

2.Wen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enzhouZhejiang325000)

【Abstract】High template support construction safety factors are analyzed, and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measures and technical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combined with engineering case for further elaboration, the beneficial reference is provided for the high template support construction.

【Key words】Tmplate support construction;Safety control;Management measure;Technical measure

1. 前言

近十年來,随着建筑业的高速发展,脚手架、模板倒塌事故频频发生,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脚手架、模板作为施工的载体,不仅承受着钢筋、混凝土等巨大的施工荷载,而且具有施工人员上下通道与作业平台的功能,因此是施工伤亡事故的多发部位,与其他建筑安全事故相比,极易发生群死群伤的重大伤亡事故。目前建筑工地采用脚手架中钢管扣件式脚手架在各种建筑结构、基础设施的施工中应用最广泛,因而在各脚手架倒塌事故中数量最多,频率最高,严重性也最大。

2. 原因分析

2.1技术管理因素;

技术管理因素对施工专项方案审查不严,其方案未经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和总监理工程师审核,方案自身存在缺陷。

2.2人员作业因素;

作业因素主要未按审查后的专项方案实施,对支模架是否按规范搭设检查不严,改变后的方案未按原程序重新审批。包括对扣件扭力矩不检测是否达到要求,立杆是否偏心受压。

2.3支撑架的力学计算及构造因素;

支撑架的力学计算及构造因素主要包括力学计算错误,水平连系杆件搭设不合理,纵横向剪刀撑搭设不合理,立杆间距不足。

2.4钢管材质因素;

钢管材质因素主要包括钢管及扣件壁厚度不足,质量不合格。

3. 应对措施

3.1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时,应当保证模板工程安全施工措施所需的费用。此费用不应纳入招、投标竟价范围。

3.2设计单位应当考虑高支模工程施工安全操作的需要,对涉及施工安全重点环节在设计文件中注明,并对防范施工安全事故提出指导意见。

3.3施工单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制定有针对性的模板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3.4项目负责人应结合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工程的特点,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标准编制高支模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并附计算书,经验算后,报上公司技术负责人和总监理工程师审批。

3.5施工单位编制高支模工程专项施工方案,须经有法定检测、咨询资质的检测单位或咨询单位组织五名以上本行业专家论证,审查后,组织实施。

3.6模板工程所用的模板、支撑杆件、连接件材质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尚无国家标准的,须经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鉴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3.7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基础应符合方案的要求,具有足够承载能力。模板支撑系统必须按规范和施工方案的要求设置水平支撑及剪刀撑。

3.8高支模工程施工前,工程技术负责人应对操作班组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3.9模板安装完毕后,施工单位由方案编制人、工程技术负责人对其安装质量进行自检、自查。模板工程在浇注混凝土前,必须组织方案编制人、工程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对其搭设质量进行检查验收,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浇注混凝土。

3.10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严格按施工方案确定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浇注混凝土。

(1)混凝土浇注时,施工单位必须派专人对模板支撑系统的荷载及变形进行监控。超高、超重、大跨度模板工程施工设计内容应包括利用建筑物本身构件的卸载措施,满堂架搭设中的底部扫地杆、剪刀撑、支架四周与建筑物可靠连接等设计图纸。

(2)转换层结构施工的支撑荷载很大,施工方案一定要尽可能通过利用已有砼结构强度的周边结构体系(柱、剪力墙等)来卸载,以减少大空间支模的面积及减小作用到支撑上的荷载。大截面砼构件支撑在楼板上时,应对楼板进行核算,必要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3.11施工单位在进行模板拆除时,必须严格遵守施工方案制定的拆模顺序,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施工方案所要求的拆模强度,并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3.12工程监理单位在实施模板工程的监理过程中,发现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书面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情况严重,应当书面要求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不停止施工的,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及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施工安全监督部门报告。

3.13监理工程师必须对高支模工程施工旁站监理。

3.14施工单位应加强对高支模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将高支模工程施工应急预案纳入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防止模板支撐系统失稳坍塌事故的发生。当发生模板工程施工安全事故时,事故发生单位必须立即向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及安全监督机构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置,防止事态扩大。

3.15高支模工程施工时,施工单位应告知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机构,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机构视情况进行抽查。

4. 案例分析

4.1工程概况:

某体育馆大楼建筑面积5206.54m2,二层框架结构,总高度22m,施工许可证办理日期2011年8月20日,二层结构浇捣混凝土时发生一起支模架坍塌事故,坍塌面积约700m2,造成六位工人皮外伤,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左右。

4.2事故发生经过:

某体育馆一楼地面回填土厚度约为1.5m,挖土机压实后采用15cm厚C20素混凝土垫层,垫层顶标高为-0.1m,二层板厚0.12m,梁的最大跨度33m、最大截面是1.2m×0.6m,楼层标高为8.4m,篮球场的中空部分模板总搭设高度8.5m。该工程的夹层于2011年10月28日开始浇捣,二层模板支撑架于11月3日开始搭设,11月15日模板支撑架的钢管部分基本搭设完毕,11月20日模板支撑架的模板部分铺设基本完成(梁侧板未封闭),开始扎梁板钢筋,12月1日梁板钢筋扎设完成开始封梁侧模板,12月12日下午三时左右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业主单位联合对二层的梁板钢筋和模板支撑架进行验收,监理单位提出了4点整改意见,施工单位在未落实整改和监理单位未复查的情况下,擅自于晚上8:30分左右开始浇捣体育馆二层梁板柱混凝土,采用两台混凝土地泵输送布料,从体育馆的西北角往东南角顺序浇捣。一直到2011年12月13日上午,监理单位才发现施工单位已经浇捣混凝土了,当时也没有采取任何停止施工措施。下午三点半左右浇筑至C1-B~C轴时,先是在C1-7交C1-C轴区间的部分钢管发生变形,然后模板开始下陷,大约40至50秒后支模架整体坍塌,坍塌位置为C1-4~C1-7交C1-C~C1-B轴,总坍塌面积为700m2。当时混凝土浇捣现场有17个工人,其中下层支架看守木工1人,混凝土浇捣工13人分2组一组6人、另组7人,拓邦混凝土供应商工人2人,安装工人1人在作业,有六个工人随支模架一起坠落,坠落的工人是浇捣混凝土6人一组的当中5人和安装工人,项目部立即将这6名工人送到医院检查,所幸这六名工人只受些皮外伤,经医生检查和简单包扎后均已当日下午回家。

4.3事故的原因分析。

4.3.1事故的直接原因。

(1)模板支架搭设不规范。立杆底部缺垫板,无纵、横扫地杆,立杆纵、横间距过大,经实测10个部位(1.33、1.25、1.23、1.05、1.24、1.00、1.10、1.10、0.92、1.06米)均违反《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技术规程》(J10905-2006)要求(《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技术规程》J10905-2006中6.1.5规定:纵、横距离除满足设计要求外,不应大于900毫米);支架步距过大,经实测(第一步1.8米、第二步1.7米、第三步2.1米、第四步1.6米)均大于方案中规定的1.5米,其中第三步违反《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技术规程》(J10905-2006)要求(《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技术规程》J10905-2006中6.1.6规定:模板支撑步距,应满足设计要求,且不应大于1.8米);部分立杆对接扣件无交错布置,相邻立杆的接头设置在同步内;缺纵、横向水平杆,无剪刀撑;扣件螺栓拧紧扭力不够,经现场实测14个点,分别为(9.3、21.9、29.1、29.2、47.9、5.2、13.4、14.4、5.8、11.3、28.3、26.1、8.4、13.9N·m),其中13个点不符合要求。

(2)柱与梁板是一次性浇筑,而非J10905-2006中6.4.1要求的“模板支撑高度超过4米时,柱、墙板与梁板混凝土应分二次浇筑”的要求施工,框架柱不能起到固定模板支撑架的作用,也没有利用已经浇筑施工标高为4.2m的夹层梁柱来加固该模板支撑架,因而加剧了整体失稳。

(3)采用地泵而非汽车泵来浇捣混凝土,两台泵管铺设在模板上面,加大了模板支撑架的顶部晃动。

4.3.2事故的间接原因。

(1)安全管理失去有效控制。模板支架搭设无方案,无专项施工技术交底;施工中无自检、互检等手续,搭设完成后并没有组织真正意义上的高支模专项验收,对验收发现的问题没有去抓落实整改。支架完全凭工人的经验去搭设,导致支架严重脱离技术规程要求、致使支架承载力和稳定性不足,空间强度和刚度不足等是造成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

(2)施工组织管理混乱。该工程模板专项支撑方案属高支模,于2011年4月1日经专家组论证,提出十二点整改意见,意见指出由于该方案缺项及错误较多;其中第一条内容要求该方案应重新编制,而施工单位并没有重新编制;另第十二条意见内容要求体育馆同教学楼模板搭设方案应分开编制,而施工单位于2011年8月9日编制的体育馆高支模专项支撑方案没经专家论证、无报监理审批、无应急预案、无针对性,属无效方案。导致现场支架搭设时无规范可循,是造成这起事故的技术管理上的重要原因。

(3)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不到位。经查原项目经理不能保持到位率,项目经理出现更换,安全员请假未到位,管理人员的不到位是造成管理缺失的主要原因。

(4)监理公司驻工地总监理工程师和专监没有对支架搭设过程严格把关,在没有对模板支撑系统的施工方案审查认可的情况下即同意施工,在支模架验收发现问题的情况下没有督促落实整改,却任由施工单位浇捣混凝土而没有采取任何停止施工措施,工作严重失职,导致工人在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模板支撑系统上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是造成这起事故的重要原因。

(5)施工、监理单位负责人安全生产意识淡薄,领导带班制度没有落实,对各项規章制度执行情况监督管理不力,对重点部位的施工技术管理不严,有法有规不依。施工现场用工管理混乱,对民工未认真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安全技术交底流于形式。

(6)施工现场支架钢管和扣件在采购、租赁过程中质量管理把关不严,部分钢管和扣件不符合质量标准。

4.3.3下步整改措施意见。

(1)认真吸取高支模坍塌事故的教训,举一反三,按国家行业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的要求,提高认识,加强管理,采取有力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切实做好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针对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强化行业管理。

(2)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要进一步落实领导带班制度,切实加强领导,加强企业对项目部安全管理工作,同时加强对现场项目部管理人员到位情况的考核,进一步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强化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的安全责任。

(3)加强监管力度,立即开展全区在建工程安全隐患排查,对在建的房屋建筑、市政工程进行全面排查,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管力度,不断完善建筑施工安全监管机制,确保安全生产稳定运行。

(4)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建立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年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强化持证上岗,以此“事故为例”,组织各施工单位、各项目部和各监理单位到事故现场参观,切实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各企业要加强安全生产的教育工作,对民工认真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做好安全技术交底,防止类似安全事故的发生。

(5)加强对监理单位的管理工作,各监理单位要严格履行监理职责,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特别对技术性强、工艺复杂、危险性较大的部位一定要监理到位,严格把关检查验收。对现场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督促施工单位落实整改,施工单位拒不整改的应立即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加强对工程监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监理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及业务素质。

5. 结论

导致高支模施工安全因素有多方面,包括杆件搭设不合理,对支模架是否按规范搭设检查不严,对施工专项方案审查或对产品验收不严,立杆处于偏心受压,扣件扭力矩不达标,钢管及扣件壁质量不合格。针对这种情况,要严格按照要求对进入现场的扣件、架管等材质的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实行高大模板方案的专家论证审查制度,方案审查合格方能施工;将高大模板施工列入安全监管的重点,着重检查其现场是否按照批准的方案及相关标准规范进行搭设。

[文章编号]1619-2737(2017)03-06-489

猜你喜欢
安全控制技术措施管理措施
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安全控制研究
浅谈如何提高煤矿综采工作面回采效率的技术措施
浅谈加强煤矿矿井通风安全技术措施
高压输电线路防雷接地技术与措施
10kV配电网施工安全管理及技术措施分析
热成像技术在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中的应用
论建设工程监理工作中的安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