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传统文化浸润学生心灵
—— 浅谈传统文化和班主任工作的有机结合

2017-06-22 14:41刘桂敏
教育家 2017年18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长征班级

文|刘桂敏

用传统文化浸润学生心灵
—— 浅谈传统文化和班主任工作的有机结合

文|刘桂敏

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成就每一个孩子,建设一个和谐的班集体,是每一个班主任的愿景和工作动力。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说,要将“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相结合。既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又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世界眼光,博采众长”。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通过“诵读经典、结合传统节日开展实践活动,用传统文化思想解决班级问题”,让传统文化内化于孩子们的心灵,外化于言行,有利于和谐班集体的建设。

阅读,感悟优秀传统文化

诵读诗文,做儒雅少年 经典诗文,内容博大,思想深邃。在班主任工作中,通过阅读经典一方面提高学生国学素养,另一方面借经典育人,让孩子们在经典的润泽中成长。北京市海淀区星火小学的学生每日到校后有十分钟的古诗文诵读时间,一学期下来学生就有了大量的积累。再通过赛诗会,提高学生诵读诗文的积极性,学生一开始只是简单的背诵,不明白其中的含义,但经过老师的讲解、引导,慢慢地理解诗文中的意思,诗文中的思想在他们的心里生根发芽,影响他们的行为。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勤于读书的人身上会自然地流露儒雅之气。

表演故事,消化阅读 “学而不思则罔”,为让学生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我们举办讲故事比赛,鼓励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故事表演出来。学生在表演中揣摩人物性格,思考作品主题,融入自己的思考,用不同的语气,给无声的文字加上抑扬顿挫的音调,用传神的动作把静止的文字转化成动态的画面,表达自己的体会,真正把阅读内化。还可以在表演中和同学互动,引发大家的思考。

>>刘桂敏

图书漂流,分享快乐 为了鼓励孩子们读好书、好读书,我们在四年级引入了“攀登阅读”项目,在班级里开展“图书漂流”活动,鼓励学生课下积极阅读推荐好书。首先精选书籍列出班级书单,每人从书单里认领一本购买,列成班级目录,然后交换时在书单里找到想要读的书,和主人交换图书,两个星期为限,定期换书。这样全班36人,每人只买一本书,却可以看36本书。在实施过程中,老师们也加入到孩子们中,和他们一起图书漂流。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深入地开展,帮助孩子们养成保护、爱惜书的习惯,我们一起制定了班级公约:每次换书前先还书,检查是否有破损,如果违反公约就不能再参与活动。很多学生亲手给每一本书包好书皮。为了引导孩子们深入地读书,我和孩子们一起写读后感,在换书时交流心得……孩子们漂流的是图书,也是书中的智慧,更是爱护书籍承诺和分享的快乐!

节日,丰富学生实践活动

民族传统节日教育,丰富传统文化教育 中宣部等部门联合发出的《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实施意见》中指出:“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要把传统节日教育纳入学校教学活动之中,推动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进课堂、进教材。” 我校充分利用民族传统节日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如在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开展中秋包月饼、端午包纸粽子、赛诗、清明读诗、做节日手抄报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去探索节日的历史渊源、美丽传说、独特情趣,切身感受这些节日的精神文化,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追忆历史,传承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不仅体现在古代经典文化中,也蕴含于中国现当代的不屈奋斗史中。基于此,学校联合多个学科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深入地了解历史,感受革命精神。2016年10月22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当天我们组织学生和家长们一起参观了军博《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语文课上,联系文中的《飞夺泸定桥》,组织学生学习长征诗词,深入地感受惊天动地的长征精神。刚学完计算器使用的数学课上,设计了一道特殊的数学题:已知长征总路程是25000里,历时12个月零2天,计算每天红军战士每天要走的路程是多少?星火小学操场一圈150米,红军战士每天走的路程大约是多少圈?通过计算,孩子们发现红军战士每天都要走大约相当于操场250圈的路程。通过令人震撼数字和自己的经验,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长征的艰辛。美术老师指导孩子们创作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的美术作品;音乐课上孩子们学习有关小红军的歌曲……这一系列的学科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长征之伟大。

习近平主席曾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可见,开展传统节日、纪念日教育,是弘扬传统文化、培育学生民族精神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以传统文化思想管理班级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浑然一体。教师可以从中借鉴,运用到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和优秀的品质,建设和谐班集体。

以传统文化思想培养学生明理、守纪 小学生活泼好动,易冲动,缺乏自制力,而且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发生矛盾时,往往会给自己找理由,弱化自己的问题。比如班级里有个孩子总爱和别人发生矛盾,他不会主动“招惹”别人,但是一旦有人“惹”了他,他一定会还回去。一次又发生了矛盾,调解时,我发现他的言语态度表明在他的认知里自己是“正义”的,于是和他谈心:别人碰到你,首先分清他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要学会包容,学会设身处地思考。渐渐地这个孩子学会了克制,不再冲动,和同学发生矛盾的情况渐渐地少了。

传统文化思想中蕴含许许多多的为人处世的道理,班主任要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具体事件,有针对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假以时日,学生就会改变行为习惯。

以传统文化思想培养学生优秀品格 中国是礼仪之邦,大到维护国家荣誉、民族尊严,小到尊重他人人格、谦虚礼让,都体现了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道德风貌。班级常规管理应从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言语、行为、心态等细节方面着手,以传统的“诚、信、恒、勇”,“恭、俭、礼、让”等对学生进行指导、规范和训练。这是一种细致的、积累式的教育,是积日常行为习惯的涓涓细流,汇成良好品德的大海。

比如,为了培养学生诚信的品格,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从班级的小事引导。三、四年级的小学生正是从他律走向自律的阶段,要培养他们总结和评价自己的能力和习惯。作为教师,不轻易否定孩子的知觉,接受他们的感觉,然后引导他们转向积极、健康的一面,开始建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培养诚信的品格。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用传统文化芬芳涵养学生的心灵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并非一日之功。为此,教师要善于用生活中的场景、关注生活中的细节,聚焦小事并以学生喜欢的方式感染、引导和培养学生,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更好对接,真正地让传统文化浸润他们的内心,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建设和谐班集体。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星火小学)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长征班级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长征六号为何能快速发射?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