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视阈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思考

2017-06-22 15:48汪传佳
东方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法治高校

汪传佳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永恒的主题。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紧紧把握法治思维来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机遇,不断探索新的教育实现路径。我们应当牢牢把握新机遇,促使当代大学生把个人发展与理性爱国紧密结合,营造一个良好的理性爱国氛围,更好地实现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价值论及实践论,从法治思维与爱国主义教育的逻辑关系切入,分析其内容与价值、挑战与展望,据此提出理性爱国具体实现路径。

关键词:爱国主义;法治;高校;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众所周知,当前,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对高校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各级各类院校坚持深入贯彻党中央和国家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开展各具特色的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系列实践活动。总体来看,我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是取得普遍认可的。

新时期,党和国家适时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举措,以及确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在该时代背景下,如何创新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提升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基于对政治文明建设与民主法治建设密切联系的认识与分析,在法治视阈下,加强和改进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必须有创新思维。

一、从认识论出发:解读爱国主义和法治思维

(一)爱国主义的含义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学界对爱国主义在认知、情感、行为的三层维度作了界定。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是对自己祖国的一份责任,是将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调整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民族关系的道德规范,是鼓舞和凝聚各民族的精神支柱,也是一项根本的政治原则。本文结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从下面两个方面解读爱国主义: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大逻辑当中,爱国主义主要体现在对祖国的壮丽河山、博大文化、源远历史的真切热爱,对祖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诚挚关心,同时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热爱中国共产党和各族人民,维护祖国的独立和统一。需注意的是,爱国应是爱祖国,祖国的直接体现是同胞,国家的直接体现是政权,祖国与国家不属于同一范畴。作为公民应热爱自己的祖国,国家应效忠自己的公民;另一方面,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不仅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也关系到校园的和谐健康发展。简言之,爱国主义作为一个亘古不变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形势下,在当今法治社会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背景下,需要追求一种更高标准的理性爱国诉求。

(二)法治思维的含义

法治思维,是反映社会从人治向法治转变的历史进程,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法治在形式上,法律要通过权利、义务、责任的合理配置构成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除了立法外,还要通过司法、执法、守法等这一整套完备的机制得以体现。法治在实体上,必须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体现正义的实质内容。法律所具有的规范性、明确性、公开性、公正性、稳定性等特性,是社会的一种理性的选择。

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对依法治国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这前所未有的事实,标志着这法治思维受到空前重视。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法治作为我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始终追求的价值和目标,以法治思维提升高校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是法治中国建设和治理现代化的战略需要;第二,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科学运用法治思维来不断完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是法律的功能之一;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需在法治基础上来巩固和发展的。我国的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已成为一种共识,若没有法治护航,就不会建立起真正坚实的市场经济,就不会有持续健康的经济发展和创业环境,就不会有自由公正的权利保障。简言之,法治思维是当今我国青年学生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念,我们应当全面贯彻法治精神进行理性爱国主义教育。

二、从价值论出发:法治视阈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与价值

(一)法治视阈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依据

当今,我们应清楚意识到,在法治理念树立过程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与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贯彻法治理念,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那么我们如何把握新机遇,在法治视阈下进行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这就需认真审视我国高校爱国主义法律维度教育发展的现状。把两者做到有机结合的主要依据体现在:其一,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出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常情况下需要担任“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课程教学任务,高校不可能也没必要单独设置、安排的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及课程。因此,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在对大学生进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需进行一定程度的爱国主义教育;其二,从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出发,高校大学生在接受法律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又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1]在对当代高校大学生进行理性爱国主义教育的时候,不仅要依靠思想教育,而且还要密切结合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对青年学生们开展法治思维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得广大青年学生们能够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2]从而科学引导学生们在法治思维下营造良好理性爱国氛围;其三,从思想政治教育介体出发,法制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都属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从性质上可归纳在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属于德育范畴。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的教学内容包括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民主法治理论,基本涵盖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有关民主法治的教学内容。简言之,法治思维与爱国主义教育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介体上具有相当程度的同一性,这就是两者相得益彰的依据。

(二)法治视阈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众所周知,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教学素材也是十分广泛的。高校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应该结合新时期全面依法治国的形势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教学内容构建:其一,在对青年学生进行国家观念教育时,有机结合法治思维。明确我国的国体与政体、国家机构组成与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等内容,还可以密切结合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对青年学生进行国家主权观念的教育。我们不仅要从在历史上证实台湾、钓鱼岛属于中国的领土,而且还要从法律维度说明这是中国固有领土的合法依据。[6]当代大学生爱国就要理性保护国家主权,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分裂祖国的言行,从而在法治思维上筑起一道国家安全观的坚实屏障;其二,在对青年学生进行人民主权观念教育时,要明确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与法律始终体现着广大人民的意志与利益,公民应该自觉维护法律,依法行使权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应积极帮助大学生培养主人翁意识,树立人民主权的观念,增强社会主义利义观,学会恰当处理国家、集体及个人的关系;其三,在对青年学生进行公民权利与义务教育时,要明确指出权利与义务的辩证关系。我们不仅要在教学内容上体现权利与义务两者兼顾的原则,同时在教学方法上科学引导大学生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切实培养遵纪守法的理性爱国思维,认真履行我国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义务,坚决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做一位理性爱国者。

(三)法治视阈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

我们认为加强在法治思维中深入贯彻相关的爱国主义教育教学内容,可作为新时期理性爱国的有效途径。我们寻求大学生法治与德治的契合点,可以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价值与动力。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其一,法治思维可以从政治价值维度满足国家安全观,国家利益观的需要。中国强调的是我国作为主权国家,十分重视政治、经济方面的独立,我国不仅坚决反对其他国家干涉中国内政,且不干涉其他国家及地区的内政,并严格履行联合国所规定的国际法,承担应有的国际责任与义务。从这一方面来讲,可以有效促进高校大学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与国家利益的意识;其二,法治思维可以从社会价值维度满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需求。我们积极响应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举措,科学恰当运用法制教育的内容,有机结合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成效提供支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是法制教育传授者,也要承担爱国主义教育的责任;其三,法治思维可以从个体价值维度满足新时期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自我需要。把法治与德治紧密联系对高校学生进行灌输教育,可以有效增强青年学生的法治思维,倡导理性爱国。综上所述,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仅依靠高校学习教育的力量是不够的,应当从社会、家庭、社区、群体及个人等多种环体,齐心协力,共同培养一批又一批社会主义新时期的理性爱国者,更好地实现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

三、从实践论出发:法治视阈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挑战与展望

众所周知,党中央与国务院历来十分强调对高校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与此同时,各级各类院校坚持深入贯彻党中央和国家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开展各具特色的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系列实践活动。因此,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要紧紧围绕当前国内外的发展形势,对全体人民,尤其是高校青年学生,进行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法治视阈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主要挑战

平心而论,我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总体是取得成功的。但我们也不可否认在目前高校当中,爱国主义教育还存在着一些亟待改进的地方,这需要我们高校师生齐心协力,根据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共同应对在法治视阈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挑战。其主要挑战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

1.教育客体在思想认知上存在模糊与困惑

目前,高校学生大多是处在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化,互联网与移动通信蓬勃兴起的时代。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与稳定的,但在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与影响之下,部分青年学生在关于理性爱国的思想与行为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失与困惑,其主要体现在:(1)部分大学生对于经济全球化的内在实质及其在现阶段的外在表象缺乏一定客观辩证的理性爱国分析与思考,从而出现一些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症结;(2)尽管我国青年学生拥有强烈的爱国情感,但我们应当明确看到部分学生的爱国表达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冲动与盲目,存在着一些非理性的言行举止,部分学生有狭隘民族主义情绪。例如,打砸抢烧这样的举动,主观上是爱国,但实际却是同胞之间互相伤害,法治秩序被破坏,结果往往危害了国家安全和人民利益。狭隘民族主义,这恰恰是当年军国主义、法西斯最为关键性的动员资源。爱国主义是处于道德的制高点上,最容易使人产生道德想象而迷失自我,人们在道德想象之下,以为只要为了结果的正义,就可以不择手段去达到目的,从而做出非理性的行为。显而易见,这种行为完全是与法治思维相悖的。在法治思维之下,没有程序的正义,是不可能实现结果正义的。最终结果,将爱国的冲动不自觉地变成了害国的行动。而大学生的冲动,加上缺乏生活经验以及相应的基本常识,最容易受到外部环境那些极端思潮的裹挟,从而对培养理性的爱国主义教育观,构成了挑战和威胁。当前大学生法制观念、法律知识的缺失是上述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这是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进行客观判断与界定,同时需要积极引导与纠正。

2.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在法治视阈下存在不足之处

从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本身思考出发,分析在法治视阈下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教育主体角度出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在对大学生理性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重要性与实践运用性等相关方面认识不足,法治与德治有机结合的关注力度不够,不同程度存在着形式主义等问题,需引起高度重視;(2)从教育介体角度出发,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保障机制、教学设施条件、课程安排不能较好适应新时期全面依法治国战略举措发展的需要,需进一步健全完善;(3)同样,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近年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在青年学生群体当中的效果不佳,流于形式,没有入脑入心。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没有找到与大学生内心相契合的理念。从合理运用法治思维来开展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这完全符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基本要求。法治应当是新时期高校学生普遍接受的治理理念,这需要我们师生凝聚共识,不懈努力,提升理性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二)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探索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途径

在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进行法治国家现代化建设,这需要我们全体人民逐步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只有人民群众都坚信法律并切实践行法治,社会主义法治中国的伟大目标才能最终实现。在此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继续全面普及我国人民的法治理念,不断提升社会群众的法律意识。同时,这也必然是我国司法建设与立法发展的有力之基。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中涉及法治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为非法学专业学生们承载了“传法治之道”、“授法治之业”、“解法治之惑”的重任。[5]但如前所述,我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虽从形式上能够体现了对法治思维的重视,但从客观上学生们法治理念的树立未能尽如人意。这进一步影响了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的发挥,在树立广泛的法律信仰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缺失。为加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贯彻落实,应在三个方面大力开展工作:

1. 提升教育者用法治理念促进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应当与时俱进,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关爱国主义的内容,及努力把十八大、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精神深入贯彻到思想政治课程当中。高校通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系统专业的法律理论培训,适当引进具有法学教育背景的教师,合理调整校内师资队伍,可有效增强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队伍的综合素质,从提升高校教育者的法治理念来促进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让高校师生们真正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1]让高校师生们在理性爱国方面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进一步达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 在法治思维下不断优化爱国主义新内容来激发大学生实践动力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大学生,在面对何种行为才是正确、理性的爱国,何种行为是错误、非理性的爱国,应当拥有自己独立的认知判断与体会思考。我们高校青年学生不仅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灵活学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于理性爱国主义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要更加注重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素质,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论原理,以此来不断提升及充实自身道德与法律素养,进一步内化、凝聚为当代高校青年学生理性爱国的内心认知结构,为有效转化为理性爱国的行为习惯夯实至关重要的基础。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到,除法学专业的学生外,在较短的时间内,他们不可能像法学专业的学生接受专门训练,而更應该是一种法律意识的灌输与培养。因此,对于非法学专业学生的法治思维教育,除让其知晓法律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的必要性外,更要让青年学生认真理解和接受法律常识背后的法治精神,从而激发他们的理性爱国实践动力。

3. 在法治思维下充分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第二课堂的潜力

事实上,高校在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二课堂这一“战场”上是注入了很多心血的。譬如,让我们的青年学生通过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相关的影片、参观一些爱国主义实践基地等对祖国的历史文化进行由表及里的了解。但在第二课堂的多种形式中,鲜有爱国主义教育是以法治思维角度为主题内容的,这就充分说明,我们现在很有必要去充分挖掘出第二课堂所蕴藏的巨大潜力。我们应积极思考如何在课堂之外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普法:其一,我国现已初步实现了法律知识的启蒙教育,但从教育客体角度出发,对于在校青年学生是缺乏关注的。是否存在适合当代青年学生的普法读本,以及如何编写适合当代青年学生的普法读本,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命题;其二,应当积极引导各个专业的大学生参与对社会问题运用法律维度去作分析思考,特别是近期与他们自身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在学生宿舍中、在网络论坛中、在微博微信中让他们去关注、去讨论,相信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此类问题去激发他们的学习研究动力,再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加以适当正面引导,可得事半功倍之效;其三,应当大力提倡大学生参与多方面的法律服务活动。例如,在院校、社区开展法律知识宣讲会,以法治思维为主题的班会、征文活动、演讲比赛、模拟法庭等,从而进一步学习法律是怎样维护正义,真切感受我国法律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张丹华.钱伟长爱国主义教育思想[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1.

[2]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吴潜涛.全面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J].高校理论战线,2011(10).

[4]黄志坚.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新探[J].教育评论,2008(04).

[5]张瑜.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实证研究[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6(01).

[6]龚燕明.大学生国家安全战略意识与理性爱国观念的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9).

[7]卢思锋.对理性爱国的再认识[J].思想教育研究,2014(06)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法治高校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