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的临床研究

2017-06-22 14:23谢海明
关键词:修补术腹股沟张力

谢海明

(南雄市中医院外科,广东 南雄 512400)

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的临床研究

谢海明

(南雄市中医院外科,广东 南雄 512400)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因腹股沟斜疝入院的患者120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包括腹腔镜下疝修补术和无张力疝修补术,按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腹腔镜组(n=60)、无张力组(n=60),观察和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初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与无张力组相比,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较长,但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均明显较短,手术出血量明显较少(P<0.01)。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15.00%显著低于无张力组26.67%(P<0.05)。结论 腹腔镜下疝修补术具有手术时间、术后初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疼痛持续时间短,手术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一般为出现在腹股沟区的腹外疝,常见腹外疝有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直疝及股疝。腹壁强度降低、腹内压增高是腹股沟疝发生的主要原因,常见的发病机制包括先天性解剖异常与后天性腹壁薄弱或缺损[1]。目前腹股沟疝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但以往术后复发率较高,且术后慢性疼痛易对患者造成严重困扰。而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腹腔镜术疗法在临床上不断取得良好的效果[2]。本研究主要回顾性观察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术后复发及疼痛发生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因腹股沟斜疝入院的患者120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成人腹股沟疝、股疝治疗方案》制定的腹股沟疝标准;患者对手术情况了解且知情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本研究取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其中男77例,女43例,年龄19~70岁,平均(49.88±13.43)岁,疝类型包括腹股沟斜疝98例和直疝22例,疝部位为左侧47例、右侧疝55例、双侧疝18例。按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腹腔镜组(n=60)、无张力组(n=60),两组性别、疝部位和类型等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腹腔镜组 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在患者下腹3 mm处作操作孔,并置入1个5 mm Trocar并置入镜头探查腹腔并检查有无隐形疝,若单侧鞘突未闭合,则在健侧腹直肌外缘平脐再置入1个5mm Trocar并置入无损伤钳,若发现双侧鞘突未闭合,则在疝较小侧腹直肌外缘平脐再置入1个5 mm Trocar,手术者通过腹腔镜在疝囊入口用穿刺针在鞘突入口以缝荷包法绕行1周,收紧缝线,结扎鞘突,带出刺针。无张力组: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取腹股沟斜切口,长约4~6 cm,解剖腹股沟管,游离精索及疝囊,确认、分离疝囊后高位游离回纳入腹腔;对疝环口和缺损的腹横筋膜作理想的修补,将人工补片修整为与腹股沟管内侧区的解剖形状一致后平整覆盖于精索后方,然后修补腹股沟管后壁,逐层关闭、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手术效果:观察和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初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疼痛持续时间(手术结束到疼痛明显缓解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切口血肿、尿滞留等)发生率。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与无张力组相比,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较长,但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均明显较短,手术出血量明显较少(P<0.01)。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2.2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15.00%显著低于无张力组26.67%(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n(%)]

3 讨 论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腹股沟疝一般发生在腹股沟区,而腹股沟区是腹前外侧壁的一个三角形区域,解剖层次复杂且有许多血管通过,其下界为腹股沟韧带,内界为腹直肌外侧缘,上界为髂前上棘至腹直肌外侧缘,外科手术治疗是腹股沟疝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传统高位结扎和无张力修补术,其手术解剖层次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皮下组织和浅筋膜、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及腹膜壁层[4],因此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易发生感染如缝线感染、切口感染、尿滞留等,严重者甚至需要进行二次手术治疗,此外,腹股沟疝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还包括疼痛、阴囊血(清)肿、肠梗阻等[3]。

相关临床研究报道认为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其他手术方式发生率低,且患者住院时间较短,恢复更快[4]。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的优点主要表现在:手术切口小,术后疼痛小,患者使用镇痛药物较少;手术对患者器官损伤较小,术后感染发生风险低,并发症少;手术无需分离精索,可避免对腹股沟区造成破坏;术中可较好地处理双侧疝,并对腹腔内其他器官进行有效探查等。故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无张力组相比,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较长,但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均明显较短,手术出血量明显较少;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无张力组,提示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手术时间、术后初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疼痛持续时间短,手术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朱培红[5]的临床研究也证实了虽然腹腔镜疝修补术手术时间较长,但手术切口小,手术对患者造成的痛苦更轻,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与本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腹腔镜下疝修补术临床效果较好,可推广用于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治疗。

[1] 杨桂月,朱熠林,等.开放手术与腹腔镜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临床效果比较[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2013,7(5):459-460.

[2] 张光涛,谢勇,尹耀新.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65例临床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8(9):1275-1276.

[3] 赵健,郭天康.腹腔镜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复发性腹股沟疝疗效Meta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35(1):86-93.

[4] 赵小军.传统的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疗效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41-42.

[5] 朱培红.传统的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疗效对比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6):112-113.

谢海明(1976—),男,广东南雄人,主治医师,本科,主要从事临床普通外科工作。

R657.8

B

1004-7115(2017)06-0682-02

10.3969/j.issn.1004-7115.2017.06.034

2017-03-10)

猜你喜欢
修补术腹股沟张力
翻转,让记叙文更有张力
腹股沟疝患者行TAPP和TEP手术对疗效对比
论张力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张力
张力2
拍拍腹股沟预防妇科病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
肝脏刀刺伤修补术后黄疸一例
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感染的预防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