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唐诗宋词中的扬州意象

2017-06-22 18:31洪菊芬
东方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唐诗宋词扬州意象

洪菊芬

摘要:扬州的最初印象,是从唐诗、宋词中获得。通过古人的笔触,扬州被描绘的秀丽而妩媚,本文通过唐诗宋词描述扬州的意象,展现出对扬州的感触。

关键词:唐诗宋词;扬州;意象

引言:在中华文化的古典诗词中,唐诗宋词占据了较大的比重,随着几千年的文化发展与轮回中流传下诸多颂声遍野的名篇名句。人们愈发将目光集中于分析唐宋诗词当中,而其中极为主要的一个钻研目标,则为诗词内的意象分析。意象对于一篇诗歌而言极为重要,堪称为灵魂所在,有时意象能够代表整首诗想要传达的内容乃至作者的思想感情。扬州身为历史中极为主要并具备代表性的城市,时常出现在唐宋诗词当中。当作意象进行分析,扬州具备特有的意义与内涵,值得人们进一步分析。

一、扬州文化的特征

人们似乎永远不会停止喜爱扬州的脚步,身为古代的名城,扬州的文化则变成极为重要的构成方面。文化指的是人们活动的方式乃至对这些方式提出的符号性的结构。文化大多包含了文字、语言、音乐、文学、地域、绘画、电影、雕塑、戏剧等方面,因此不论作为扬州的文化古迹、建筑风格、民间艺术,还是城市中的文化韵味,均体现出这座城市的内涵与灵魂所在。扬州百姓在这片土地中经由自身的努力为扬州谱写出诸多传奇的故事。扬州城的景观、事物等文化均极具特色,琼花、二十四桥、瘦西湖关东街、瓜州古渡头等都是扬州城的历史标志,也成为后人在扬州无法错过的美好回忆[1]。

琼花作为扬州之花,宋代诗人韩琦则在《琼花诗》中提到:“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年年后土祠,独此琼瑶贵。”如果你在暮春时节,来扬州一游,则会看到名满天下的琼花。来扬州城如若不欣赏琼花,等于白来一趟。大明寺作为观赏琼花的最佳场所,走入平远楼前宽阔的庭院,则能够看到十余株高大的琼花树干,高高的与墙相依偎,郁郁葱葱。树上花蕾画满了枝头,繁芭密缀,晶莹璀璨。不但素雅,还极为丰满。不但飘洒,还十分俏丽。端庄大方、独具风格,让人流连忘返。恰是由于琼花极美,才令历代文人诗者不断吟诵它。唐代的欧阳修在扬州任太守时,在城中后土祠中闻名于天下的琼花旁设立了无双亭,并写道:“琼花芍药世无伦,偶不题诗便怨人。曾向无双亭下醉,自知不负广陵春。”在此之后,秦观也在“无双亭”中写下《琼花》:“无双亭上传觞处,最惜人归月上时。相见异乡心欲绝,可怜花与月应知。”在赞扬的言语中,扬州琼花获得了人们的青睐。站在琼花的树下,想到当时的繁花如锦,内心充满了浓浓的向往之情。

谈及到扬州,“美人”也成为了扬州的一道亮丽的文化。在历代的诗句当中,时常会提及到扬州的美女,在中国古代社会当中,时常将扬州当做出美女的地方。到了现代时期,在朱自清先生的《说扬州》当中,还谈及到此事:“提起扬州这地名,许多人想到的是出女人的地方。”为何扬州美女会如此之美呢?通过正常角度而言,原因有两个。首先,扬州地处在长江下游的水网地带,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水乡的润泽中养育出的扬州女子,与生俱来的具有灵秀的气质,这是大自然给予的。其次,则应当归咎于扬州的女子极会梳妆打扮。从古到今,扬州人家几乎每家都配有梳妆台、梳妆盒以及穿衣镜。每天到了清晨时分,扬州的女子们都会在梳妆台前仔细打扮。哪怕是淳朴的劳动妇女,比如在《广陵古竹枝词》中谈及到:“不着绫罗不戴花,些些脂粉不曾搽。”如果是极为注重美容的妇人,则为言忠贞的《芜城春游曲》以及韩日华的《扬州画舫词》中写到的:“艳妆人比画图工”,“更将梳理斗春容”了。

唐代的诗人杜牧,曾经在扬州慰藉自己由于官场争斗受到的心灵伤害,醇酒美人、十年一梦,最终获得了青楼薄幸名的美称,这远比朝廷的褒奖更加令杜牧深感欣慰。

唐诗当中赞扬扬州女子的诗极多,杜牧的三首七绝则堪称当时的佳作。在这些作品当中,均为吟诵扬州以及扬州的美女。

扬州文化是在扬州城建设之初开始产生并在历史更替下构成的独特的体系。扬州文化虽然在不同阶段拥有相应的历史文化内涵,可是追根究底则能够看出扬州文化存在相应的独特性以及继承性。由唐诗宋词中的扬州文化可以发现,扬州人对自身城市的文化具备继承性,不论对风景名胜的喜爱,还是对城市演变的感叹之情,均会在前人脚步与理念中进行完善。而扬州文化在具备继承性时,也具备应有的特殊性,这一文化有别于其他城市或其他文化,成为扬州城特有的文化。

二、唐诗中的扬州意象

扬州的自然景物则为产生扬州诗词的条件。假如扬州不具备优美的自然神韵,诗人也无法将其当做精神领域,感叹“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所以,写景诗则体现出扬州社会的一个现实方面。

诗人们不但描绘扬州的全景,还对实质性的景物给予刻画。比如刘长卿在描写扬州栖灵寺塔时,则写出如下诗句:“北塔凌空虚,雄观压川泽。亭亭楚云外,千里看不隔。遥对黄金臺,浮辉乱相射。盘梯接元气,半壁栖夜魄。”在张祜在禅智寺中提到:“宝殿依山险,临虚势若吞。画檐齐木末,香砌压云根。”

一座城市的意象则需透过相应的物质表达出来,写景诗透过对扬州城市意象的描绘,只能将当时的城市风貌进行再现,较难打造出扬州的城市标志。犹如谈论起北京,人们则会立刻想到天安门;谈论起西安,人们则会想到钟鼓楼一般。那么唐代的扬州,又为人们留下了哪些印象呢?我们可以通过诗中找出扬州的城市标志。

比如,杜牧在《寄扬州韩绰判官》中提到:“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徐凝在《忆扬州》中写到:“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奈是扬州”。张祜在《纵游淮南》中这样描述:“十里长街市井连,明月桥上看神仙”。通过诗人的笔触,扬州城市的标志表露在箫、桥、明月等一些极为普遍的景物当中。原本这些景物就随处可见,可是通过诗人的描绘,其则与扬州这座城市紧密相连,变成了扬州城市文化的象征。

有水才能有桥,扬州处在运河及长江汇集地,时常会出现“扬州郭里见潮生”的景致,“堤绕门津喧井市,路交阡陌混樵渔”、“车马少于船”等语句均体现出扬州的形象与水极为密切,因此“桥”变成了一种城市的符号。扬州城中有几条横贯南北的官河,成为了漕粮中转、商品来往以及城市交通供水的主要干道,穿梭在河道的陆路联系则为桥。之所以描述桥的诗句较多,也体现出扬州水城的特征。

诗歌源自社会现实。“明月”之所以变成诗人们反复选择写进扬州诗中的符号,则体现出扬州百姓在生活中的充裕。这是由于赏月属于极为高尚的精神娱乐活动,假如没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人们则不会有闲情逸致欣赏明月。虽然诗人们是士大夫阶层,可是也只有在社会处在安定的状态下,士大夫们才能够有多余的钱进行赏花赏月。并且,明月也体现出了诗歌作者的一份舒心、满足的心情。这与宋词当中的“冷月”、“凉月”等形成了明显的比较。

“桥”、“明月”身为扬州的符号,实则仅仅涵盖到自然层面,而箫之所以变成了符号,则深入到了社会的生活层面。此处的“箫”已不再只是一种乐器,而成为了一种体现,通过其展现出了扬州的音乐娱乐的昌盛。音乐的昌盛又体现出当代文人宴游应酬活动的进步。扬州诗中有大多数方面是寄赠应酬的作品,这并非偶然。大诗人杜牧在扬州居住时极为喜欢宴游,而且写下了“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诗句,这则体现出唐代诗人及时行乐的理念。

唐诗中的扬州极为绚烂,人们在生活方面极为富足、悠闲。所描绘出的扬州则为百业昌盛,诗在风格方面较为恬淡。从而,为人们留下了“应是维扬风景好”的美好印象,让人们觉得“一种风流一种死,朝歌争得似扬州”,宁愿“扬州尘土试回首,不惜千金借于君”,缔造出犹如幻境般的文人精神家园的扬州意象。

三、宋词中的扬州意象

唐代建立了扬州城市关于意象的根基,打造出极为繁荣昌盛的美好天堂。宋代词人笔下的扬州意象则秉承于唐代,与唐代诗人意象中的扬州并没有过多的差异。可是宋词内体现出的扬州与唐诗中的却迥然不同,唐诗中的豁达奔放的情绪消失了,随之衍生出消极低落的心境。

宋代因为国事衰退,所以在词方面较多地融入了悲愁与感叹。宋词中的扬州并不如唐诗中展现的繁华,而满是愁、醉、梦等字,景物虽然依旧,人事却已面目全非,呈现出忆往昔的颓唐之气。在当时文人描述中的扬州,“古往今来天地里,人间那有扬州鹤”,一些繁华巍峨,明月歌舞的景致也均变成了回忆。比如以婉约闻名的秦观:“青门同携手,前欢记、浑似梦里扬州。谁念断肠南陌,回首西楼。算天长地久,有时有尽,奈何绵绵,此恨难休。拟待倩人说与,生怕人愁。”体现出往事不用再提的悲凉之感。姜夔在《扬州慢》中通过清幽悲凉的笔触,传达出作者感时伤悲之情,所以也变成了宋词中的名篇之一[2]。

宋代词人通常喜欢回忆扬州过往的繁荣,通过对比,唐代扬州则较为昌盛,而宋代的扬州则较为破败。实则唐代扬州才是真正令宋代词人意象的扬州,宋代词人在眼中所看到的扬州与意象中的扬州并不相同。因此,现实的扬州则会令宋代词人深感失望。假如宋代词人意象中的扬州与现实相同,那么他们则不会产生如此大的落差。宋代词人也会通过正面对扬州的意象进行描写,例如“扬州十里最妖娆”、“红楼十里古扬州”,这是宋代词人内心当中真正的扬州。宋词当中的扬州,追忆较多,写实较少,这也体现出宋代词人较为认同唐人缔造的扬州意象,不喜欢宋代扬州的现实状况。

宋代词人除却秉承了唐代扬州的城市符号以外,还缔造出全新的城市意象——扬州梦。扬州梦虽然源自唐代杜牧的《遣怀》,可是宋人才是真正令这一词汇发光发热之所在。对于梦而言,则为宋代词人内心当中的扬州意象。比如:桥、明月等一些城市符号,则是由唐代中的实景提取而出,宋代词人将这些城市符号不断虚化,令扬州意象从形式符号提高到意象世界。在此时,扬州则超越了地理的束缚,真正变成文学意象。

结束语:综上所述,扬州对于古代诗人而言,具有不可撼动的位置,实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表现,在其身上蕴含着使人们对于繁荣、昌盛、富足、自由的期许。本文通过扬州意象作为主旋律,体现出丰富的象征意义与暗示效果。读者通过欣赏诗词,感受到扬州意象,从而则会引发联想。这也表现出读者认同扬州意象。扬州意象还由于其丰沛的历史沉淀以及文学作品,从而能够不断进行创新。总而言之,扬州意象的建立历经了从唐代到宋代一个较为漫长的时间,属于诗人与词人在主观内心以及客观物象相结合的体现,令精神领域与物质形式有效融合。

参考文献:

[1]李锋.十年一覺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谈唐宋文人的“嫖”情结[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3):86-89.

[2]韩晓阔.唐诗宋词中的扬州意象[J].黄河之声.2010.(19):110-112.

猜你喜欢
唐诗宋词扬州意象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补唐诗宋词组佳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蹉跎至暮年的初见
来自林间的风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
“扬州绒花”
探析唐诗宋词中红色表示的意象
罗贯中与施耐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