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性思维在医疗改扩建项目中的运用
——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新门诊大楼设计为例

2017-06-23 08:47陈艳艳
福建建筑 2017年6期
关键词:门厅新旧门诊

陈艳艳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福建福州 350001)

整体性思维在医疗改扩建项目中的运用
——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新门诊大楼设计为例

陈艳艳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福建福州 350001)

随着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现有医疗建筑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功能需求,在现有建筑基础上进行改扩建成为医疗建筑发展的主要方式。文章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扩建项目为例,探讨设计项目中的总平规划、空间组合、新旧关系平衡等主要问题,提出医疗建筑改扩建项目的整体性思维设计思路,使新旧空间有机融合,丰富诊疗和候诊空间,并注重功能流线高效有序的衔接和医疗环境舒适专业的营造。

医疗建筑;改扩建;整体性思维;整合设计

1 工程概况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是一所集口腔医疗、保健、教学、科研、预防于一体的现代化专科医院。近年就诊人数日益增加,现有门诊规模无法满足发展需要,拟扩建一栋地上7层集门诊、手术等功能的口腔医疗用房,地下2层机动车停车,总建筑面积11 003m2的新门诊大楼。

项目基地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杨桥中路246号,现口腔医院所在地。场地南北纵深90m,东西面阔60m,南侧接城市主干道杨桥中路,东邻杨桥西新村,北邻打铁桥小区,西邻福州空军招待所搭建棚屋,并与建设用地有一定高差。基地内现有一栋建于20世纪90年代地上7层的门诊病房楼,在门诊楼北侧有一栋地上2层地下1层的设备用房,一栋地上单层的中心供应,如图1所示。项目用地紧张,建设空间局促,地面停车位少,设备用房零乱,针对以上问题,待在扩建设计中一一解决。

2 整体性思维的设计思路

从基地现状分析中得出用地紧张、空间局促等问题,虽是制约设计的不利因素,但同时也是设计产生的基础。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项目设计因地制宜,采用整体性思维为核心的设计思想,并贯穿设计始终,体现建筑对环境的良好回应。设计思路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图1 基地现状

2.1 用地资源的整合

项目处于城市中心区,无法从周边获得一定规模的建设用地,且自身用地紧张,用于医院扩展的空间有限,结合现有和扩建的建设规模,设计从整体环境出发,统筹规划总体流线,采取紧凑的功能布局,形成使用高效的统一整体。

2.2 新旧建筑关系的平衡

现有门诊楼与扩建部分之间联系紧密,设计时应妥善协调好新旧建筑的空间布局、功能流线等关系。延续现有建筑立面元素,在建筑立面处理上采用与原有建筑统一的色调相互呼应,并采用新立面形式,改造旧建筑立面,重塑建筑形象,使得新旧建筑成为整体。

2.3 周围环境的影响

用地北侧和东侧为住宅小区,为满足住宅的日照要求,扩建部分的外部空间应充分退让,以减少对周边住宅的压迫感,塑造谦和的外部空间形态。

3 总平规划的整体性融合

“建立改扩建的总体秩序……以确定在未来的建设发展中保持医院功能的完整性而有序发展,将现有的资源最大限度的利用,在空间与视觉上形成统一整体组织。”[1]设计以此为总平规划出发点,展开以下思考。

院区主入口直接面向城市干道,总体流线上,延续南向主入口导向性,由现有集散广场引导就诊人流进入建筑。扩建部分的东侧设置次入口,以缓解旧楼的交通压力;西侧设置污物出口,实现洁污分流。

建设用地现状紧张,在现有门诊病房楼的北侧扩建新门诊大楼,两者在总体布局上自然并列成组。扩建部分成U型布局,与现有门诊板式布局自然围合,构成闭合型,整体性强。两者间自然围合出室外庭院,在满足必要的消防间距之上,适当拉大新旧建筑之间的间距,并考虑到新旧连接处所要容纳必要功能用房空间尺度的进深,因此,确定8.3m作为室外庭院的宽度。新旧部分能通过这一尺度的室外空间,不仅能为内部空间提供自然采光和通风,还提供了亲切的室外空间效果。扩建部分的一层面向室外庭院采用局部架空设计,利用架空作为病人的活动场所,还加强室内外绿化环境的通透性,如图2所示。

图2 总平面图

限于用地,设计着眼于挖掘地下资源最大化,不仅可满足停车需求,还整合了院区的地下交通和停车系统。设计在扩建部分建设两层地下停车空间,沿建筑东侧机动车道将车流引入北侧地下空间,同时达到人车分流,缓解地面停车空间不足和地面停放的现象,优化院区环境。

4 建筑空间的整体性衔接

4.1 功能的扩展

扩建与现有建筑同为口腔门诊功能,考虑医疗使用体验感,设计中新旧楼采用平层相接,扩建部分延用旧建筑的层高关系。扩建部分一层为门厅及必要配套用房;二层至四层为两个科室的诊疗用房和配套用房;五层为单间诊室,为病患提供个性化诊疗服务;六层为行政办公用房,信息管理用房;七层为3间洁净手术室及配套用房,如图3所示。

图3 功能流线分析

4.2 流线的梳理

新旧楼平面建构“回”字形水平交通体系,使其在空间上成为贯穿整体的交通纽带,使得两者联系密切。在两者连接处两端,设置竖向交通核,东侧设计两部病梯和主要疏散楼梯,主要供医护人员使用;西侧设计一部污梯和疏散楼梯,满足消防疏散,新旧建筑在相互关系上统一协调,建构完整功能空间。

4.3 共享空间的营造

在总平规划的探讨中,延用现有门诊病房大楼的入口门厅,进行局部改造,拓宽门厅空间,形成入口空间——收费取药空间——次入口空间的纵向序列,加强共享空间的纵深感。具体设计中先打开原有门诊门厅的北侧墙体,与扩建部分相连通。连接体空间在保持原有门厅纵向3个开间的基础上,进行深度的延展,增加适度的进深,使得门厅尺度在纵深方向上得到扩大。在扩大门厅的中部两侧设置挂号收费和药房功能用房,构成完整门诊门厅空间,缓解原有浅进深入口门厅的就诊拥堵现状。在空间序列的末端设置扩建部分的独立门厅,缓解现有门诊楼的交通压力。

通过3个空间层级的设置,丰富空间层次并产生序列感,重塑入口共享空间形象,如图4所示。

图4 一层平面图

4.4 诊疗空间的重塑

4.4.1 诊疗区

口腔专科医院由于专业性强,扩建部分设计各层平面功能时,以科室为空间单元,各层设置两个科室,划分成两个诊疗单元。

(1)功能分区的构筑

考虑到口腔诊疗的特殊性,诊疗区的设计应尽量靠外墙设置,争取最大自然采光。平面中将北面设计为大开间诊疗区,提高诊疗区分隔的灵活性;南面设计成3间独立的专家诊室,每间设计开间4m进深8.3m,朝向内院,私密性高,丰富诊疗模式。在环形水平交通的框架下,在与现有门诊楼相接处,尽量减少对原门诊楼大范围改造,结合现有建筑右侧竖向楼梯间,利用1个3.6m开间作为连接新旧部分的通道,在通道靠内院的跨度设置3间演示教室,以供相应科室医护人员使用,如图5所示。

图5 标准层平面

(2)诊疗单元的细化

每个诊疗单元设置12~15张牙椅位。以牙椅、医生工作椅、工作站、辅助工作台为元素,构成口腔专科医院特有的“诊疗单元”模式。结合牙科门诊特点,诊疗过程中,“诊疗单元”具备“诊疗+治疗+小型手术”的医疗功能。因此,考虑到医疗设备功能多样性以及设备构成,医生工作回转空间尺寸及牙椅设备尺寸。设计中结合医院实际需求,以“3m×3.1m”为一个诊疗单元的平面尺寸模数,如图6所示。实际根据科室需要,增设模型柜。在诊疗单元内,设置上部通透,下部实用的柜体隔断,为诊疗单元建立了独立工作区域,以提高工作效率。

图6 牙椅位平面布置示意图

一张牙科综合诊疗椅,需要配置若干不同功能管线才能正常工作,并依据各科室具体需求进行遴选。结合该项目层高有受现有门诊层高限制问题,采用敷设于楼板下的吊顶内预留管道。

4.4.2 候诊区

扩建部分候诊空间的设计,“为患者创造一个宽松明亮、舒适温馨的候诊环境非常重要。”[2]基于此目标,整合平面功能关系,创造适宜性强的候诊环境。

现有门诊病房大楼为板式布局,候诊空间为廊式候诊,净宽为2.8m,兼具水平交通功能,就诊期间,十分拥堵且喧闹。扩建部分采用集中式候诊和廊式候诊相结合手法,改善候诊空间。

(1)集中候诊的增设

针对口腔专科诊疗模式的特殊性,诊疗耗时较普通门诊长,相对候诊时间也较长,且诊疗区需要保持相对安静,因此候诊区应适当远离诊疗区,并考虑集中设置。扩建部分设计中,整合原有门诊的候诊模式,利用与现有门诊楼连接两端,放大交通空间设置集中候诊区,并结合竖向交通核心,构筑完整的交通体系。这一设计改善了传统医院候诊空间呆板枯燥的印象,丰富候诊空间层级。候诊区靠外墙设置,充分使其自然采光通风,缓解就诊人员紧张情绪,提高候诊的舒适度。

(2)廊式候诊的弱化

连接体两端为集中候诊,采用内走廊连接两端,强化其水平交通特性,弱化其作为廊式候诊的作用,只作为集中候诊的补充。这种处理,避免走廊在就诊高峰时,交通拥堵的现象,如图7所示。

图7 候诊区整合设计

5 建筑形态的整体性协调

5.1 基于满足周边日照要求的退让

市区中建设项目,遇到的首要问题是满足日照要求。基地北侧东侧为住宅楼,且东侧住宅与现有门诊病房大楼的楼间距约为11.7m,为不影响住宅日照,扩建部分的建设范围受其制约较大。依据福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住宅日照满足大寒日不低于3h”的要求,进行日照分析,建筑体形采用退台设计,满足日照要求的同时,还缓解了外部空间的局促,弥补了场地内缺乏室外活动空间的不足。利用退台作为屋面绿化和活动场所,缓解就诊人员候诊时紧张情绪,如图8所示。

图8 剖面关系示意图

5.2 新旧建筑立面风格的统一

现有门诊病房大楼立面采用浅色小面砖,在历经了20年的使用,出现外墙局部渗水和外墙砖剥落的现象。建筑立面设计力求反映医疗建筑清新、简约的风格,立面造型强调横向线条设计,构建舒展的水平体块,细节配以镂空装饰格栅,改善以往建筑呆板形象,增添建筑灵动气质。随着扩建部分新的立面风格形成,原有立面也考虑进行改造,可以使得场地内建筑组群风格协调统一,如图9所示。

图9 立面整合设计分析

扩建部分的东侧入口上方出挑2m钢构玻璃雨篷,且延伸至现有门诊楼,呈“L”型,与建筑形体形成良好的对话,在加强建筑组群统一性的同时结合一层木色百叶墙面,构成独特的入口形象,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如图10~图11所示。

图10 新门诊大楼东北鸟瞰

图11 门诊大楼东南透视

扩建部分立面色彩以浅色为主,在局促的外部环境中,以明快雅致来缓和与既有建筑的关系。立面材质选用装饰板,立面分隔尺寸以600mm为模数,适用于该建筑规模体量;装饰板采用干挂式构造,适用于现有门诊病房大楼的立面改造,如图12所示。

图12 旧楼立面改造后透视

6 结语

整体性思维是立足于建筑整体环境,采用整合设计手法,转化制约因素为设计依据,协调新旧建筑关系,“强调空间的立体化和集约化使用”[3],使之达到平衡共融的一种设计思维。

面对用地紧张,周围环境和保留建筑的制约等诸多问题,本次项目运用整体性思维,在设计过程中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回应,兼顾医院的总体规划和建筑形象,加强新旧建筑的整体性,力图创作适宜口腔专科门诊的诊疗空间,既满足现代医疗需求,又能提升建筑品质,从而体现医院的人文形象。

随着设计方案的落定,以待建成后能改善现有口腔医院的整体环境,这是一次整体性思维运用于医疗改扩建项目中的设计探讨。

[1] 幸春华.医院改扩建策划与总体规划设计探讨[J].建筑学报,2005(7):26.

[2] 罗运湖.现代医院建筑设计(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13.

[3] 陈泳,戴芳,倪弘.医院更新的整体性思维——以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例[J].城市建筑,2006(6):24.

The application of integrative thinking in the extension prject of medical buildings——The case of New outpatient building ,Stomatology Hospital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CHENYanyan

(Fujian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Fuzhou 350001)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medical industry, the existing medical buildings can not continually meet the growing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 the renovation and expansion of buildings become the main wa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buildings based on the existing building.In this paper, we take a case study of the expansion project of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discuss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project, such as the site planning, the spatial organization, the balance of the new and the old,put forward the design concept of comprehensive thinking in renovation and expansion of medical building project,that is to make the old and new space to be organic integration,the clinic and waiting space to be riched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efficient and orderly convergence of functional streamlines, therefore create a comfortable and professional medical environment.

Medical building; Reform and expansion;Integrative thinking;Integral design

陈艳艳(1981.12- ),女,工程师。

E-mail:45791912@qq.com

2017-02-18

TU2

A

1004-6135(2017)06-0029-05

猜你喜欢
门厅新旧门诊
门诊支付之变
基于行为分析的适老化门厅家具设计研究
博物馆门厅和序厅的区别鉴定策略分析
耕读事 新旧人
新旧全球化
新旧桂系决裂之变
艺术没有新旧之分,只有好坏之别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