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途中贺龙智斗张国焘

2017-06-26 08:40梅兴无
党史文汇 2017年6期
关键词:方面军任弼时张国焘

梅兴无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采访毛泽东时问:“你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是什么时候?”毛泽东回答:“1935年的长征途中,在草地与张国焘之间的斗争。”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搞分裂,另立“中央”。党和红军面临分裂的严重危机。一直坚持在南方的红二、六军团,成为分裂与反分裂斗争双方争取的重要力量。这样,红二、六军团被推到了对党的政治全局有决定意义的地位,他们的政治取向,关系着党和红军的前途与命运。1936年7月,贺龙率红二、六军团长征同四方面军会师后,与朱德、任弼时等坚定地站在党中央一边,机智巧妙地同张国焘展开斗争,迫使张率部与二方面军一起北上,实现了三大主力红军的胜利会师,为维护全党全军的团结作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

红二、六军团成为反对张国焘分裂的重要力量

1935年下半年,红二军团军团长贺龙、政委任弼时、副政委关向应率领二、六军团突围长征前,与中革军委的无线电联络一直是非常紧密的,但在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不久,无线电联络突然中断。

在那个年代,无线电台的联络至关重要。对中央而言,主要靠电台对各路红军行使指挥权;各路红军也主要靠电台获得中央的指示和情报。贺龙命令无线电大队要24小时不间断守听,盡快恢复与中央的无线电联络。

9月29日夜,守候在电台旁的无线电大队政委江文,突然收到周恩来用明码发来的电报,询问二、六军团的情况。江文立即将这一情况向贺龙、任弼时作了汇报。

接到中央来电,贺、任自然喜不自胜,但他俩对周恩来用明码而不用密码感到疑惑,担心是敌人设下的圈套。为核实电报的真实性,贺龙、任弼时立即联名用密码致电周恩来:“恩:你们现在何处,久失联络,请于来电内对此间省委委员姓名说明,以证明我们的关系。”

第二天,他们却收到了朱德、张国焘联合署名的红军总部的复电:“廿九日来电收到。你们省委弼时书记、贺龙、夏曦、关向应、萧克、王震等委员。一、四两方面军六月中在懋功会合行动,中央任国焘为总政委。”

发给周恩来的电报,为什么复电的却是朱德、张国焘呢?

原来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1935年6月26日中央政治局两河口会议决定了一、四方面军北进方针,两个方面军混编为左、右两路军,左路军由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率领;右路军由前敌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率领,中共中央随右路军行动。9月3日,张国焘突然提出南下方针,分别向左、右路军各部队下达南下的命令,由此造成了红军的分裂。朱德和总参谋长刘伯承只得跟随四方面军一起行动。中革军委与二、六军团联络的密码本也留在随左路军的红军总部。

当时,贺龙等二、六军团领导人,对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行径和电台密码为其所控制的情况都一无所知,而朱德是中革军委主席、红军总司令,张国焘是中革军委副主席、红军总政委,就误以为与中央的无线电联络已经恢复。

二、六军团收到的电报虽由“朱张”联署,但实际上是张国焘说了算。也就是从这时起,张国焘便以中革军委和红军总部名义向二、六军团的“贺任关”发号施令。

张国焘在复电二、六军团后没几天,10月5日又把分裂活动推向极端,在西康理番县卓木碉宣布另立“中央”,还狂妄地要求陕北的中共中央改称“北方局”,“不得再冒用党中央名义”。

此时,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进入白热化。张国焘依仗的是人多枪多;毛泽东则依靠刚从苏联回来的“共产国际代表”张浩(林育英)的支持,巧妙地与张国焘斗争。在这关键时刻,毛泽东与张国焘都想把二、六军团争取过来,使之成为天平向自己一方倾斜的砝码。

二、六军团是三大主力红军之一,其领导人贺龙是八一南昌起义的总指挥,任弼时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关向应是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他们在党和红军中都有崇高声望和重要影响力。因此,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军事上,二、六军团在党和红军中都是一支重要力量。

张国焘利用单独把持与二、六军团联系的条件,先是想让二、六军团呆在南方,策应他在川康一带搞成“第二中央”。后来张浩以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斡旋,加上张国焘南下计划的失败,他又命二、六军团北上与之会合,以直接控制、利用这支力量继续与中央对抗。

在中央方面,争取到二、六军团的支持,就能更加有力有效地抵制张国焘的分裂主义,推动张国焘北上,消除分裂危机。而争取二、六军团,首先必须恢复与其联系。于是把“完成与二、六军团的通信联络”写进了1935年12月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

1936年1月21日,周恩来致电张国焘:“请将二、六军团密码速告知,以便直接通报。”张国焘拖了20天才复电:“我们对二、六军团之各种情况甚为明了,完全可以帮助他,勿念。”“对二、六军团大的行动方向与政治上有何指示,请直发我处转去。”后来,中央又几次要张国焘将密码告知,被他一再拒绝。

中央由于拿不到电台密码,长时间与二、六军团失去联系。毛泽东、周恩来不知道张国焘对二、六军团说了些什么,担心张借用中革军委的名义已经影响并控制了这支主力红军。中央出于防止张国焘拉拢、控制二、六军团的考虑,暂时对二、六军团北上与四方面军会师持消极态度。4月1日,以张浩的名义致电张国焘:“二、六军团在云贵之间创立根据地,是完全正确的”,“将二、六军团引入西康的计划,坚决不能同意”。但张国焘这次没有买这位共产国际代表的账。

得知二、六军团已然渡过金沙江北上,中央迫切需要直接联络他们。5月18日,张浩、周恩来联名致电张国焘:“请将其通电密码告我,以便联络通电,免误时间。”张国焘干脆不予理睬。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改变策略,5月20日再电张国焘:“过去的分歧不必谈”,欢迎四方面军及二、六军团采取北上方针。同时密切注视着局势的变化,寻找转圜的机会。

坚定与中央保持一致的朱德,在关键时刻创造了这一“转圜”的机会。

二、六军团过江后,为减少沿途供给困难,在中甸分为两个纵队,二军团由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率领从左路北上,六军团由军团长萧克、政委王震率领由右路北上。

6月30日,红二军团到达甘孜附近的绒坝岔,朱德带随行人员远出10多公里迎接老战友。朱德、贺龙这两位南昌起义领导人的手又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他们策马前往四方面军总部所在地甘海子,刘伯承早在那里翘首以盼。一落座,朱德就兴奋地说:“我和伯承早就盼着你们来!”贺龙说:“我们二、六军团也早就盼着和中央会合!”朱德说:“你们一来,我们再也不孤立了,腰杆也硬啦!我们一起北上,同党中央会合。”刘伯承补充道:“中央不在这里,中央在前面。”贺、任、关都惊愕地望着他们。

朱德把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另立中央的情况如实相告,并拿出中央政治局两河口会议、毛儿盖会议的决定,以及中央一再明令张国焘率部北上的电报等文电给贺、任、关看,并说:“这段时间所谓中央和军委给你们的指示都是假的。”贺龙他们这才弄清之前电台联络的是“山寨”中央,张国焘是假传“圣旨”。贺龙旗帜鲜明地说:“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是错误的。我们听真中央的。”

朱德告诉他们,红二、六军团一来,张国焘更感到他那个“中央”站不住了,所以他被迫于6月6日取消了,但他还坚持反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博(古),要陕北的中央改为北方局,他这里成立西北局,保持“横的关系”。分裂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现在要想办法推动他北上与中央会合。刘伯承建议贺龙等要注意策略:“对张国焘不能冒火,冒火可能导致分裂。”

朱德还特别提醒,张国焘现在就是想控制二、六军团,继续与中央对抗。他已放出话来:“现在和二、六军团会合迫近了,这将要更大地增强我们的力量。”

听了朱德的介绍,贺龙他们感到了反分裂斗争的复杂性,提高了对张国焘的警惕性。王震明确表态:“我们这个部队是井冈山的,不能反毛。”

挫败张国焘控制红二、六军团的图谋

7月1日,二、六军团集结于甘海子,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张浩、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博古、彭德怀等当即(通过红军总部转)发来贺电:“欢迎你们继续英勇地进军,北出陕甘与一方面军配合以至会合,在中国西北建立革命的大本营。”

張国焘马不停蹄地从炉霍赶到甘孜,紧锣密鼓地开始了他早已策划好的分化、拉拢、控制二、六军团的行动。

四方面军三十军八十八师师长熊厚发设宴为贺龙、任弼时等“接风洗尘”。熊称张主席太忙,抽不开身,派他来招待首长。席上竟摆上了稀罕的海参和鱼翅,熊说这是打下甘孜从保安团手中缴获的,张主席指示特意留给各位首长尝鲜。

宴席刚散,王震来找贺龙、任弼时汇报,张国焘把六军团干部一个一个召去谈话。贺龙、任弼时相视一笑,原来张国焘“忙”的是这个。王震说,张一见面就说“我很知道你呀!铁路工人出身,能打硬仗,很勇敢啊!”还送给他一把崭新的外国造手枪和4匹好马。贺龙鼻子里哼了一声:“又是搞海参宴,又是送枪送马。这是旧军队搞的那一套。”王震说:“我心里明白,他是想拉拢我和六军团听他指挥。”任弼时说:“给你的东西照收,二、六军团的行动要听中央的。”

张国焘以迎接红二、六军团为名,派出“工作团”散发反对党中央、批判“毛、周、张、博”的文件,宣扬他的路线。同时派人送来大批《干部必读》小册子,煽动对中央的不满,在指战员中进行分裂活动。贺龙明确要求:“这些材料不能发,不准看,看了的要处分。”王震汇报说他那里已经把这些文件烧了,贺龙连声称赞:“烧得好、烧得好!”张国焘还派四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给二、六军团指战员作报告。贺龙和任弼时明确提出:只能讲抗日,介绍过草地经验;不能讲一、四方面军问题,不能讲党中央一个字。陈昌浩比较配合,没有讲那些问题。

7月2日,举行会师庆祝大会,贺龙坐在张国焘身旁。张国焘正待起身讲话,贺龙捅了他一下,对他说:“国焘啊,只讲团结,莫讲分裂。”张国焘还真有几分忌惮,没敢在会上讲不团结的话。

张国焘把甘孜会师视作“方面军”与“军团”的会师,他的目的是把二、六军团置于他的控制之下。在四方面军总部会见任弼时、贺龙时,张国焘把他俩大大地恭维了一番,然后以红军总政委的身份下了两条“指示”:一是二、六军团的首长要调换,两个军团另派政委,要任弼时也离开;二是要六军团由他来指挥。这是明目张胆地分化、吞并二、六军团。对他这一手贺、任早有思想准备,把张国焘的“指示”顶了回去。但张仍硬性派来3个干部,想替换二军团关向应、冼恒汉、廖汉生等3个师以上政委,企图从政治上控制二军团。贺、任没有理会,派来的干部留在二军团另行安排了工作。

贺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利用张国焘拉拢、控制二、六军团的急切心理,来个釜底抽薪,主动向他要人要枪,以削弱、分散其实力。

看到贺龙主动上门,张国焘超乎寻常地热情。贺龙说:“你是红军总政委,你也得关心啊!你看我们长征损失大,你的人这么多,能不能调两个师给我们?”张国焘一盘算,只要把贺龙搞定,所有部队还不都要听他的。于是,爽快地把三十二军调给贺龙指挥。

贺龙、任弼时认为,跟张国焘斗争必须依靠中央这个坚强后盾,前提是要把电台密码要过来,沟通同中央的直接联络。贺、任向张索要由他亲自掌控的密码,但张还是那句老话:“双方的情况我甚为明了,可由我处转。”朱德在一旁说:“你现在还有什么权力在中央和二、六军团之间转报呢?这样转,误时误工,我看你就是有意阻挠。”张国焘无话可说,只好交出了密码。

贺龙、任弼时立刻用密码沟通了与中央的直接联系。中央和毛泽东非常高兴,二、六军团不但没有被张国焘控制、吞并,而且成为拥护中央、反对张国焘分裂的重要力量。为了提升二、六军团的地位,中央于1936年7月5日下令:以二军团、六军团和三十二军组成红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兼二军团军团长,任弼时任政委兼二军团政委,萧克任副总指挥,关向应任副政委;陈伯钧、王震分别任六军团军团长、政委;罗炳辉、袁任远分别任三十二军军长、政委。

二方面军成为与四方面军并列的一个方面军,任、贺、关与张、徐(向前)、陈(昌浩)取得平起平坐的政治地位,可以站在方面军领导人的地位上同张国焘进行斗争,使张分化两军团的图谋进一步落空。

但张国焘并不死心,派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周纯全给贺龙、任弼时传话:“两个方面军首先应该一致。”贺、任回答:“唯有在十二月决议(瓦窑堡会议决议)的基础上才能一致。”张国焘又提出,召开党的会议,通过一个决议,想从组织上胁迫二方面军服从他的指挥。任弼时问:“开会由哪个作报告?”贺龙接茬说:“你国焘作报告,我们不同意;弼时作报告,大概你也不同意。这个会怎么开?”张国焘黑着脸说:“既然你们有意见,那就算了。”

张国焘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直接下通知召开二、四方面军干部联席会议。贺、任、关一研究,认为张国焘是想以多数压少数,通过拥护他的决议。于是回话:“开干部联席会,我们不反对,但不准以多数压少数,把你的观点强加给二方面军。”但张国焘这次的态度十分强硬,非开这个会议不可。任弼时旗帜鲜明地说:“硬要开这个会,如果二、四方面军态度尖锐,我不负责任。”张国焘理屈词穷,只好作罢。

为提防张国焘采用极端手段,贺龙以增进二、四方面军团结为由,安排张国焘、朱德、刘伯承、任弼时、关向应住在一幢藏民楼,亲自布置警卫,每个警卫员两支驳壳枪。贺龙这样考虑:你张国焘人多,有个大圈圈;我贺龙人少,就搞个小圈圈,即便你真有歹心也不敢下手。

朱德兴奋地说:“二方面军一来,我们的气壮啦!张国焘的气焰终于被打下去了!”

在贺龙与朱德、任弼时、关向应、刘伯承等领导人努力下,加上以徐向前为代表的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要求北上与中央会合,最终迫使张国焘率四方面军与二方面军一起北上。

北上途中与张国焘对抗中央的行为作斗争

进入草地前,张国焘突然对二方面军变脸。贺龙回忆:“刚会师时,衣服、粮食、补兵,都答应给我们;当我们不同意他的路线时,什么都没有了。他们先走,东西都带走了,要饿死我们,要把我们困死。”贺龙没有被吓倒,带头遍寻野菜、并杀掉自己心爱的战马充饥,与广大指战员一道克服重重困难,走出茫茫草地,与四方面军一起到达甘南占洮州、通渭。

1936年9月初,贺龙、任弼时等率二方面军兵分三路,按中央提出的战略计划行动,先后占领成县、徽县、两当、康县,建立以徽县为中心的临时根据地。

然而,张国焘却按兵不动,拒绝执行中央的战略计划。他虽勉强北上,但骨子里并不想与中央会合,而是想单独夺取河西走廊。他的理由是,“河西走廊将是未来西北抗日局面的交通要道,正是我们可以大显身手的地方,而且因此也不致与一方面军挤在一块,再发生摩擦。”

9月13日,中央根据敌情的变化,提出静(宁)会(宁)战役计划。贺龙、任弼时等致电中央表示拥护并坚决执行。而张国焘又抗拒中央静会战役计划,在9月18日的西北局岷州会议上,再次提出西渡黄河,然后翻越祁连山脉进入甘肃西北部,遭到了朱德、刘伯承、贺龙、任弼时等的一致反对。张国焘被迫表态:“既然你们大家都赞成北上,那我就放弃我的意见嘛。”会议根据中央的计划,制定了通(渭)、庄(浪)、静(宁)、会(宁)战役计划。9月19日,二、四方面军分别下达了向静宁、会宁进军的命令。

对张国焘的反复无常,贺龙、任弼时已经领教过,担心他再生变故,9月19日,贺、任等联名致电中央,建议由朱德、张国焘、周恩来、王稼祥组成军委主席团,集中指挥三个方面军作战。中央采纳了这一建议。

可就是沒过几天,事情又突然发生变故。张国焘到达四方面军前敌指挥部所在地漳县,召集军以上干部开会,悍然推翻岷州会议决定,煽动和蒙蔽前方将士反对北上。他要求各军下令兵撤通渭,调头西进。并致电中央称:“目前与胡宗南之一路军,在静会这一四面受敌之地区决战是不利的”,“四方面军已照西渡(黄河)计划行动”。

中央致电张国焘等明令部队北上,指出“若西进到甘西只限制青海一面,尔后行动困难。”同时电告贺龙、任弼时:“请你们向国焘力争北上计划之有利。”

贺、任立即联名致电张国焘等:“一、二、四方面军目前行动比过去任何时期迫切要求能协同一致,否则,只有利于敌之各个击破,于革命与红军发展前途有损。”应立刻“停止在现地区”,听候“陕北之决定”。

张国焘的主张遭到朱德、任弼时、贺龙、刘伯承、关向应以及陈昌浩的一致反对,他感到身边似有一股无形而强大的洪流,势不可挡。9月26日,他向中央连发4封电报,12时那封电报中已有“我们提议洛甫同志即以中央名义指导我们”等语,表示放弃同陕北党中央保持“横的关系”。20时张国焘还致电贺龙、任弼时:“如兄等仍以北进万分必要,请求中央明令停止(西进),并告今后行动方针,弟等当即服从。”贺龙等致电毛泽东等,报告和红四方面军通电的情况。

9月27日,中央致电张国焘等:“请电令通渭部队仍回占通渭,其余即北上。”张国焘回电:“尊重你们的指示和意见”,“决不再改变”。9月29日,四方面军重新下达北进命令。30日,四方面军分作5路纵队,向通渭、庄浪、会宁、静宁前进。

10月,二、四方面军与一方面军在会宁、将台堡会师。中共中央与中国工农红军这次持续一年之久的分裂危机,终于基本解决。

1937年3月下旬,中央政治局召开了扩大会议,对张国焘的错误进行批评。贺龙在会上发言批评张国焘:“当你是共产党员的时候,我还是个‘军阀;现在,我做了共产党员,你反而变成了军阀。你张国焘是人变猴子,倒退了!”这几句话言简意赅,毛泽东等与会者以热烈的掌声表示赞赏。

多年之后,朱德感慨地说:“贺老总对付张国焘很有办法,不争不吵,向他要人要枪要子弹,硬是要过来一个军。张国焘对弼时、贺龙有些害怕呢!一起北上会合中央,贺老总是有大功的!”

(责编 五一)

猜你喜欢
方面军任弼时张国焘
善于正确解决复杂重大问题的任弼时
任弼时的军事思想和实践
任弼时:一条“幸福渠”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面世
张国焘叛逃有新说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序
张国焘也是“猪八戒”
党中央在长征中同张国焘错误的斗争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介绍
按照实际情况坚持正确指挥——徐向前同志与张国焘斗争的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