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7-06-26 11:55赵海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对策

赵海

743015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陈家屲小学

【摘 要】基于资源条件等多重因素限制,结合当前的教学现状,围绕农村小学体育教育面临的诸多困难和挑战,寻找有效的解决对策,开拓新的教学理念和思路,促进农村小学体育教育改革,使小学体育教育有效开展。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对策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大力推动了学校教育的发展,当下倡导的教育是人人获得一样的教育——均衡教育。而农村体育发展的不均衡也是当下最主要的问题之一。这些问题也制约着农村小学的体育发展,从而滞后了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步伐。我作为农村小学的一名体育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

一、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1)缺乏场地。农村小学现有的器材场地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新课改的要求,体育场地较小。一个学校里几个班同时上课时,密密麻麻的是学生的身影,哪里还能腾出场地开展活动,也无法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这样的情况就会导致体育课上课的内容单一,以至于教师激发不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也不可能腾出场地开展活动。现在体育设施是齐全的,没有地方安装,堆放在那里“睡大觉”,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体育课的开展。

(2)师资配备薄弱。体育教师数量不足以及专业素质不高。我们小学体育教师大多都是兼职教师,有班主任兼任的,有其他语数教师兼任的,总之,不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难免在上课时力不从心,甚至就连最基本的队形、步法、简单的技能技巧都无法传授、训练。可想而知,要上好体育课,从何谈起?于是,体育课上让学生打打篮球、捉捉迷藏、自由活动等就是很自然的了。

(3)教育观念滞后、陈旧。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学校片面的追求分数,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并以此来衡量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水平。基于这一个思想,体育教育变成了农村学校教育中的附属品。在学校、老师甚至学生的心目中,体育教育是可有可无的,体育课的质量基本是无人关心的。遇到县里安排有体育赛事项目,学校临时找几个学生,训练几天,就去参加比赛,应对了事。

(4)家长对于体育教育认识的缺失和偏差。在农村,家长的主要思想还是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仍然占有主导地位,认为参加体育锻炼就是在浪费时间,家长仍然愿意让孩子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也不愿意让孩子参加更多的体育锻炼。

二、学校、体育教师现状

(1)齐全的体育器材,有限的场地,导致体育教学工作无从着手,课堂内容单一,学生对体育课没有兴趣,教师也怕上这样的课,致使课堂气氛死气沉沉。

(2)学校和社会一味地重视应试教育,而忽视了体育教学的本质。不同的教学思想产生不同的教育,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体育教学思想的转变至关重要,特别是要树立“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的思想。学校经常出现挤占体育课的现象,这充分说明了体育教学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

(3)体育教师自身体育素质不高,大部分是“半路出家的”,教学无创意,导致学生兴趣不高。备课与上课严重脱节,大多数体育教师备课留于形式,上课是自由式。出现一个老师带多个班、多个年级体育教学的情况;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多采用“放羊式”的教学方式;体育课堂出现“1个哨子,2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的局面。

(4)学校教学管理的缺失,学校在教学管理尤其是在课程管理上缺少对体育课的常规督导,缺少对学生体质的量化测评与管理,即使每年上报的学生体质健康,也是应对了事,不真实的多。开展教研活动少,缺少对体育课的观摩、研讨。

三、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思考

(1)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要出台政策,多方筹措资金,协调各方面关系,加大对学校体育设施设备建设的投资力度,规范体育场地,按国家标准要求,每年集中安排资金,建设好几所学校的运动场地,真正让学生活动有场地,室外课结束没有体育运动场地的现状。

(2)教育主管部门按标准配齐体育教师,严禁学校将体育教师转岗。要更新教学观念,不以应试教育的标尺来衡量学校,学校以此来衡量学生;而要以学生的身体素质为重,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的领导高度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县教委逐年按标准向学校配齐体育教师,每个学校应至少拥有1~2名专职体育教师,来承担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学校要将体育教师用在体育教学岗位上。将体育课彻底从副课、被其它课占用、边缘课的尴尬境地中解救出来。尤其是教导处要充分发挥其督导职能,对体育课的教学要经常性督导,努力改变其活动性现状,回归其本质,做到各科教学协调有序。

(3)转变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体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思想境界,提高文化素质,掌握体育专业理论及相邻学科的基础知识;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进行积极的体育锻炼,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掌握熟练的技术、技能,建立知识的立体结构,才能从各个学科体系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融化到体育教学的实践中去,使教学和业余训练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首先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扩大活动空间。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有目的的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活动,根据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爱玩、爱闹的特点,教师可以将游戏教学法积极的引入到体育教学中来,在体育课上可以适当的引入一些体育游戏,如拔河、跳绳等。可以根据农村地区特有的现状,在充分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学生到校外活动,充分利用周围的自然条件,创编一些符合当地生活实际的体育游戏对抗性活动,如田间障碍跑等;利用乡间公路或小道,根据教学内容和运动量,改变路线组织越野跑;利用周围的小山组织登山、爬山等教学。这样做,既解决了场地短缺问题,也完成了教学任务,更增强了学生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是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创新意识。在设计活动时,坚持趣味性原则更显其重要。设计的活动生活化、有趣味,学生才会有兴趣,才会积极参与,克服困难坚持下来。例如游戏活动时,设计成学生喜欢的有趣味的情景,学生们活动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否则枯燥的活动会令学生们感到乏味。如在立定跳远活动中,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跳圈活动,学生就会感到今天上的新的内容,会感到非常新鲜和好奇,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最后是把现代教育手段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处理成为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系统,使教学内容由平面转化为立体,由静止转化为运动,充分展现时空转换灵活的优势,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为学生提供丰富而生动、直观的感性材料,有效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时,先通过课件进行动作示范,将教学內容的一系列动作要领分解展示给学生,并通过重放、慢放、定格等技术手段及教师的必要示范、讲解强化关键动作。由于学生看得清晰,感性认识明确,自然降低了教学梯度,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技术动作也就掌握得既快又好。

总之,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缩小学校、城乡、区域间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使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优化,层层重视,齐抓共管,就能真正落实好体育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实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农村学校体育工作才会有新的局面,才能真正地推进素质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支持。

猜你喜欢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推进中小学艺术教育区域发展的对策研究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