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财务报告模式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2017-06-26 20:59毛伟慧
经营者 2017年5期
关键词:财务报告局限性信息披露

毛伟慧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各行各业都在进行着相应的改革,以便提高工作效率,我国的财务报告也不例外,我国现行财务报告体系不能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会计信息用户要求改进财务报告模式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对财务报告制度进行改革。

关键词 财务报告 信息披露 局限性 改进措施

一、财务报告概述

财务报告,是由公司内部人员制定,向外部使用者提供的有关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一种书面的财务文件。它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

财务报告的目的,在于向外部使用者(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公众等)提供有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使其能够根据这些信息作出更为合理的决策,能够更好地评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有利于加强其内部管理和改善外部经济决策环境,以便更好地发挥会计职能。

二、我国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

(一)财务报告内容上存在缺陷

1.忽视了无形资产的披露。对于各项资产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有很多要求,有形资产的披露需要满足确认、计量、相关、可靠等条件。相对于有形资产,如固定资产、存货等,无形资产的披露条件较难确定。所以,很多无形资产由于不满足披露标准而被排斥在报表之外。但是在飞速发展的经济信息时代,一个企业的软实力才是一个公司最宝贵的资源。知识产权、商标权、著作权、人力资源和商誉等无形资产才是一个企业未来发展状况的支柱,而一个企业对外披露的无形资产也越来越受到信息使用者們的关注。无形资产的不完整披露使得现行财务报告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实力与规模。

2.忽视对未来信息的预示。我国现存的财务报告主要侧重于对企业过去发生的经济事项的反映,更多地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计量,而忽视了对未来信息的预示。对于投资者来说,对企业未来经济状况的了解远重于对企业过去的了解,过去信息状况的披露也是用于对未来的预测,所以适当增加未来信息的披露将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以及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了解。

(二)财务报告模式缺乏灵活性

现行企业所提供的财务报告是一种通用的标准报告模式。这种模式有优点也有缺点,通用的报告模式便于信息使用者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比较分析,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编制成本。但这种报告无法满足特定群体的需求,大大降低了财务报告信息的有用性,企业应该在编制通用报表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的群体另编制使用者所需的财务报表,提高报表模式的灵活性,增加财务报表信息的有用性。

(三)缺乏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

一个企业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不仅在于其拥有的财产及如何经营,企业的名誉、诚信等品质也都非常的重要,一个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更值得公众信赖。相反,一个企业连最基本的社会责任都无法履行,这样的企业很难取得公众的信任,想要取得成功更难上加难。企业是社会的企业,并非是孤立存在的,人们在关注企业财务状况以及盈利状况的同时,也会关注企业在增加就业、维护职工利益、保护自然资源与环境及公益性捐赠等方面做出的努力。而现行的财务报告却很少涉及社会责任方面的内容。

三、我国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的改进措施

(一)拓宽财务报告信息的披露范围

1.增加对无形资产的披露。无形资产披露方面问题的解决,除了进一步研究无形资产计量的方法和确认的基础之外,还应考虑无形资产所带来的利润分配等问题。由于财务会计制度的缺陷导致了现行财务报告所存在的局限性,所以只有对会计的计量和确认加强研究,才能够保证一些表外的无形资产得以在表内进行确认和计量,同时又保证其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2.增加未来预测的信息。从理论上讲,预测财务报告的披露最好是完整的,但实际上这种财务报告的披露难度是非常大的。因此,企业应当在表外尽可能详细地披露与企业未来预测相关的一些信息,如企业投资、产品市场占有率、材料成本升降、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信息,为财务报告使用者预测企业未来价值趋势提供有用的信息服务。当然,还要注意加强预测信息的监督,提高其准确性和及时性。

3.补充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新《公司法》第5条增加了“企业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的条款。为使社会责任披露这方面得以重视,并使企业能够自觉地承担社会责任,深圳证券交易所曾鼓励上市公司建立相应的社会责任制度,并与年报同时对外披露。例如:某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2012年度的报告中对社会责任信息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报告,一是维护股东权益;二是提升客户服务水平;三是关爱员工;四是重视绿色信贷工作;五是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六是积极开展公益活动。

(二)创新财务报告的方式和手段

1.改进财务业绩报表,编制全面收益报告。全面收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净收益,即已确认及实现的收入、费用、利得或损失;另一部分是其他全面收益,即已确认但未实现的利得或损失。在改进财务业绩报告方面,我们可以向英国、美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两张财务业绩报表的观点借鉴,即在保留现行利润表的前提下,增加一张与之同等重要的全面收益表。

在我国推行全面收益表,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因为:首先,全面收益表的推行,将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投资者的权益将得到合法保证,从而有利于资本市场的稳定。其次,推行全面收益表有助于解决我国已经出现和未来可能出现的会计难题,我国目前已有不少利得项目略过利润表直接进入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部分,如外币折算差额、资产评估增值、债务重组利得等。

2.实行有差别的信息披露制度。有差别的信息披露制度,就是根据报告使用者不同和使用要求不同提供不同的财务报告,有选择、有重点的对外披露,从而满足不同客户群对信息的需求,也提高了信息的相关性和有用性。差别财务报告的提出符合商品生产中以需定产的原则,能够顺应经济市场的发展,将推动我国的经济管理及发展前进一大步。

(三)加强会计监督和处罚力度

在我国现阶段,企业财务报告虚假信息经常出现,许多企业存在两套账本,企业内部一套而对外披露的则是另一套,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便是失信成本过低。很多失信企业交了罚款就没事了,并没有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而对于企业外部人员来说,或许他们压根就不知道企业虚假报告这回事。所以要加强监督处罚力度,并及时对外公布,让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是否出现失信以及在哪方面出现失信的情况。只有当失信成本高到足以令失信者痛时,才能有效地遏制失信行为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减少企业失信情况的发生:加强处罚力度;对企业决策者、管理者、企业员工进行法制、思想教育,让他们了解财务造假的危害;充分利用和发挥法律部门、监管部门、媒体、大众的监督力量;建立更加透明的企业信息披露机制;根据企业是否存在披露虚假信息,将上市公司分为诚信企业和不诚信企业,一经查明企业不诚信就及时对外公示,让所有公众都能及时了解并予以弥补企业不诚信给利益相关者带来的损失,从而大大地提高了企业的失信成本。

(作者单位为青岛大学)

参考文献

[1] 张新民,钱爱民.财务报表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 邓训雷.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及其改正[J].财经纵横,2014(01).

[3] 王旭.会计报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

猜你喜欢
财务报告局限性信息披露
企业内部财务报告体系设计与应用
滴水藏海
论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审计本质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发布2017袖珍指南
基于微课视角的国内翻转课堂的理论探索
国内外证券注册制比较研究
商业特许经营法律制度研究
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我国制药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控评价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