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大学生返乡创业研究

2017-06-26 13:29龚雪
经营者 2017年5期
关键词:民族地区创业政策

龚雪

摘 要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国家提出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的核心地位,将创新、创业视为推动中国经济前行的重要力量。随着国家对创业支持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人投入到创业大潮之中,但由于多种主客观因素的阻碍,使得一些地区的创业者困难重重。本文以民族地区攀西地区为例,通过对少数民族较多的攀西地区进行调研,通过发放问卷、召开政府部门和创业者座谈会,对部分创业者进行深度访谈和实地考察创业孵化基地的形式,了解大学生创业者对民族地区创业政策的了解程度、满意程度和支持程度,结合相关数据,对当地大学生创业政策进行综合评估,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发现民族地区创业政策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优化创业环境,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创业培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创业风险补助机制,完善税收政策,留住本地人才,吸引外来人才五个方面的措施来完善民族地区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建议。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创业 环境 政策

一、引言

随着国家对创业支持力度的加大,一系列鼓励创业的政策也陆续出台,越来越多人投入到创业大潮之中。据初步统计,截止到2016年,过去从农村流向城镇的农民工、高等院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等人员返乡创业创新人数累计达570万人,其中大学生返乡创业者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但由于历史因素、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民族地区大学生返乡创业还未形成完整的创业体系,部分欠发达地区创业环境还有待改善。研究民族地区返乡创业政策的本质是激发创业热情,规避创业过程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为民族地区大学生返乡创业事业发展提供保障。因此,为促进民族地区大学生返乡创业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深入剖析大学生返乡创业政策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存在的根源,加以改进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推动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二、民族地区大学生创业环境现状

(一)政策环境

从政策环境上来看,民族地区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创业政策体系,当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鼓励大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创业,为留住创业人才,当地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硕、博士生返乡创业,并解决其住房、配偶问题。针对大学生创业者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政策,但还存在创业者创业申报门槛较高,创业扶持政策落后,政策没有更好的落到实处等问题。

(二)创业培训环境

从创业培训方面来看,民族地区已经成立了创业项目培训库,成立了指导创业培训的专家团,精选创业项目为大学生创业者进行指导,为当地提供了四万余就业岗位。针对不同层次的大学生创业者进行技能培训。在大学生创业服务方面,创业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基层创业服务中心建设滞后,培训发展不平衡。大学生创业意识还较为薄弱,一些家长受传统观念影响,倾向于子女寻求稳定的工作,不愿冒险创业。

(三)财政金融环境

从财政金融环境来看,民族地区大学生创业者普遍认为缺乏创业启动资金,创业担保贷款滞后,融资渠道少,投资融资困难,创业资金多数通过自筹得来,股权融资少,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资金不足,后期经营困难。

(四)法制税务环境

从法制税务环境方面看,民族地区大学生创业者对目前的法制税务环境满意度不高,一些创业者对法律知识不够了解,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税务、会计知识了解不充分,导致赋税较重,加大了经营负担。

(五)公共服务环境

从公共服务环境方面来看,民族地区基础配套设施已逐渐趋于完善,但还存在许多问题,由于交通限制,导致物流费用高,企业管理难度大,增加了大学生创业者的负担。

三、民族地区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

通过对攀西地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的29家大学生创业企业发放创新与创业问卷调查,与当地知名大学生创业企业进行深度访谈,收集了有关攀西地区创业环境的一手资料。问卷内容包括:创业过程中是否获得充足贷款资金,政府政策是否落实到位,创业和培训教育实施情况,与高校等科研机构的合作程度,是否有较好的金融、法律、会计等服务,目前的市场开发程度,现有的基础设施。被问卷对象根据自己创业过程中的切身感受,对问卷每项内容进行评分

根据统计结果可以发现,在金融支持方面,80%以上的大学生创业者认为不能获得充足的贷款资金和风险投资;在政府政策方面,部分大学生创业者认为税务政策不构成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负担,有超过50%的大学生创业者认为税务负担仍然较重;政府项目方面,大部分大学生创业者对能否获得政府项目评价较高,相对容易能获得政府项目,但对于能否从政府处获得充足的补贴和创业资金,70%以上的大学生创业者认为不能获得;创业教育和培训方面,70%以上的大學生创业者获得了政府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培训,认为创业培训能激发创业热情;研发转移方面,80%以上的大学生创业者认为没有与高校等科研机构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几乎没有机会同成熟的大企业一样获得接触高新技术的机会;商务环境方面,50%以上的大学生创业者能够获得较好的金融、法律、会计等服务,仍有少数企业认为这些服务较难获得;市场开发程度方面,大部分大学生创业者认为企业进入门槛较高,难以招聘到所需人才;有形基础设施方面,80%以上的大学生创业者认为现有的基础设施能使企业正常运转,电话及网络服务费用合理,不会构成企业负担,但有极少数创业者认为办公场地租金较高;服务支持方面,部分大学生创业者认为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所需许可证,另一部分企业认为获得许可证较难。

通过对攀西地区创业环境调研情况的分析,从总体上看,民族地区创业环境已呈现良好发展的态势,但还存在较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民族地区大学生创业案例分析

(一)攀枝花“你好自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案例分析

攀枝花“你好自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位于攀枝花市盐边县城,2016年5月成立,是一个以生产瓜果农作物为主的公司。主要业务是对一些优良的农产品进行打造包装,运用公司及社会销售平台将农产品对外推广,让山区的农产品实现最大价值。在对你好自然公司进行走访调查时了解到,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首先,由于公司成立时间较短,品牌推广力度不大;第二,公司销售渠道还有待扩展;第三,打造品牌所需资金多,创业资金不充足;第四,产品差异度不高;第五,公司发展过程中,土地资源获得困难。在访谈时还了解到,公司所在的整个延边县城的创业情况,创业团队呈现年轻化的发展态势,创业活动趋于规范,外出青年返乡创业增多,大学生创业者热情度高。存在的问题也很多,大学生创业者缺乏创业经验,创业关系;创业团队综合素质不高;创业产业主要围绕农业开发,比较低端。针对目前的创业情况,当地大学生创业者希望有规范的组织机构来指导其发展,结合当地的地理位置优势、气候条件优势、资源优势来获得更好发展。同时,希望提高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鉴别意识,从而提高其创业成功率。

(二)金谷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案例分析

金谷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攀枝花市盐边县红果彝族乡三滩村,2002年由民族煤矿改制而成,创立的目的是以工扶农,解决教育、基础设施问题。由于公司所在的地理环境特殊,用工人数在400人左右,其中傈僳族员工占30人,少数民族员工比例较大。目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第一,对少数民族企业与非少数民族企业无明确文件界定,当地创业者希望有相关文件界定少数民族企业,并针对那些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企业给予一些优惠。第二,税负较重,当地创业者希望针对少数民族企业有一定的税收减免政策,因此,政府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区别对待。

五、促进民族地区大学生创业环境发展对策

(一)优化创业环境,营造创业氛围

第一,政府应增强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确定地方政府角色,处理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意识,简化审批程序,让行政审批程序简单化、便捷化。解决好创业过程中部门关卡多,办事困难等问题,从而提高办事效率。另一方面,整合地方资源,加强创业政策的宣传,向大学生创业者介绍一些典型创业者成功的经验,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业氛围,对创业失败的创业者给予关怀和帮助。第二,政府应打造创业孵化园区,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业基础设施,加强对创业项目的优化,设计好一些具体创业项目交给创业者进行实际运营。第三,提升创业项目扶持政策的整体水平,优化创业政策体系,加大政策执行的监督力度,让每一项政策都能落到实处。

(二)拓宽融资渠道,提供多元支持

资金短缺是当前民族地区大学生创业者面临的最大难题,由于现有的金融政策体系不完善,大学生创业者创业资金来源渠道有限,创业初期资金一般以自筹或众筹为主,并不能满足企业后续发展的需要。为解决此问题,首先,政府应该拓宽现有的筹资渠道,创新融资模式,要发挥当地金融机构服务创业企业的作用,放宽大学生创业者担保贷款的限制条件,切实解决政策支持不到位,创业资金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等问题。同时,加大信贷力度,放款分行权限,对信誉较好的大学生创业者放款贷款额度,降低贷款成本。最后地方政府应当把创业扶持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大学生创业者多渠道筹集创业资金。

(三)加强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能力

创业培训是提高创业者创业能力的主要措施之一,有效的创业培训能提高创业成功率。第一,加强对大学生创业者的管理能力培训和技能培训,消除市县、乡镇之间的培训差距,让更多的培训资源流入到乡镇及偏远的农村。根据大学生创业者对技术掌握程度的不同,区别对待创业培训,充分了解创业者的创业诉求,为制造业等行业创业者提供管理、销售培训,为种植、养殖创业者提供技术培训。第二,丰富培训内容,聘请专业指导老师或者成功的创业人士为创业者提供免费培训,同时,培训课程注重与实际结合,注重培训项目的创新,帮助创大学生业者充分了解创业过程。第三,改变落后地区人民的创业意识,让他们主动接受创业培训。由于民族地区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少数民族人口众多,不少创业者属于少数民族群体,因此,在培训时,应尽可能地对这部分创业者进行双语培训。

(四)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创业风险补助机制

当地政府应建立扶持大学生的专项发展基金,建立创业风险补助机制,降低创业失败损失,通过建立创业补助机制,为创业者提供风险投资咨询,让创业者的创业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当有的创业者创业失败时,可以最大限度地把损失降到最低,解决创业者创业失败的后续问题。

(五)完善税收政策,减少企业负担

针对大学生创业者自主创业的意愿和行动,各地制定鼓励创业的政策,通过减免税收等方式,让那些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企业享受更低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创业用地、厂房等给予优惠,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降低创业门槛,降低创业成本,激发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热情,形成良性循环。

(六)留住本地人才,吸引外来人才

人才是创业的根本,民族地区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之后都会遇到招聘优秀人才的难题,一般来讲,招工难的问题都会在企业规模有所扩大之后,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也会上升,因此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来支持企业运转。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于东部地区,大量人才不愿意留在西部民族地区,导致创业企业缺乏优秀人才。因此,民族地区应该出台一些留住人才的措施,例如,解决好住房问题,配偶的工作问题,子女的教育问题,以此吸引更多的外来人才流入民族地区。

(七)支持返乡创业,完善创业土地政策

土地是农产品创业企业的重要载体,破除企业与大学生创业者用地之间的矛盾,需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同时,实现以土地权益为重点的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完善土地流转政策以支持大学生等人员返乡创业,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出台政策支持有资金、技术、懂经营的返乡人员承包、租赁农户流转的土地,或者采取农民入股制形式,与农民合作,结成利益共同体。

六、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点

本文在前人宏观研究创业政策的基础上,以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攀西地区为例,从微观角度来探究民族地区创业政策的不足与缺陷。通过实地调,了解了大学生创业的全过程,包括创业动机的产生、创业方向的选择、创业资源的获取、创业环境与政策支持、创业能力的培养、创业成果,以及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将大量案例综合分析,全面阐述民族地区创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使内容更加有说服力。

(二)不足之处

由于掌握的研究资料有限,使得本文研究还不够深入,在民族地区创业政策的分析中,由于掌握的樣本数量有限,对创业政策的制定、实施了解得不够全面,导致许多问题研究得不够深入。

(作者单位为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南民族大学2017年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资助硕士一般项目,项目编号:CX2017SP32。]

参考文献

[1] 杨子生.攀西地区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能力的初步分析[D].西南师范大学,1988.

[2] 周成军.“双创”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对策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6(8).

[3] 黄江泉,陈应薇.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政府支持研究[J].湘潮月刊,2015(12).

[4] 田桂芬.“农二代”大学生返乡创业的障碍因素及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3.

[5] 郑风田.大学生返乡创业呼唤激励政策[J].中国教育报,2011(03).

猜你喜欢
民族地区创业政策
“三提高”“两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China allows couples to have three children 中国出台三孩政策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在校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协调机制研究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