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

2017-06-26 23:26周建华
新课程·小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语言能力幅度数学

周建华

摘 要: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文化素养、生活经验缺乏,语言表达正处于起步阶段,这个阶段是语言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也是最关键时期。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抓住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说”的训练,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钥匙。

关键词:数学;语言能力;幅度

一、从模仿着手打好语言训练的基础

人在不同年龄阶段都有模仿现象,尤其是掌握语言的最初阶段,常常借助于模仿。一年级学生在入学前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生活语言,但往往随意性大,显得残缺零碎、不够完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示范,并结合看图、识数、操作、演示、计算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一个词一个词地讲,一句话一句话地说,逐渐从讲一个完整句发展到说一段完整话。在教学中,从认识1开始,就可以逐渐训练学生正确说出一个词组,如“一个桃子”“两个人”“三只羊”等。再逐步发展到说一句完整的话,如“我有四支铅笔”“妈妈买了五个苹果”等。在学生能说一句完整话的基础上,抓好会说两三句话的训练,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使用多媒体先出示2只猴子,再出示3只猴子,引导学生说出“树上有2只猴子,草地上有3只猴子,一共有多少只猴子?”这样,通过示范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数学术语,描述数学现象,提出数学问题,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打好一定的语言基础。

二、从直观操作入手把数学问题用造句式表达

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在教学中应多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学生手、口、眼、耳、脑都动起来。教师再给出表述数学问题的模式,提供一些启发性的关联词时,可以用“先摆……再摆……然后……”句式来叙述。如教学7的组成时,可以引导学生说先摆3根小棒,再摆4根小棒,然后知道3和4组成7等。如教学“9-5”的减法时,让学生先摆9根小棒,再拿走5根,因为9根小棒拿走了5根还剩4根,所以“9-5=4”。这样学生边操作,边思考,边叙述,把操作、思维和语言表达有机结合,使学生的语言叙述更加规范,更加有条理。

三、从日常生活着手抓好数学语言训练

生活中处处用到数学知识,数学也时时体现在生活中。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时,数学才是有意义的,才是富有生命的。如在教学“5+5,8-3”这类算式时,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用数学语言叙述出来。如“小明有5支铅笔,小华有5支铅笔,两人一共有多少支铅笔?”“爸爸给了我8元钱,买早餐用了3元,还剩下几元?”让学生自由发挥,充分表现自我,多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会有所提高。

四、从不同角度变换着手引导学生描述数学现象

在学生掌握一定数学语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变换方式多侧面地对数学现象进行描述;对一题、一图或一式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对比,从而加深学生对所掌握的数学术语、算理、公式的理解,逐渐灵活运用数学知识,以达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目的。如在“元、角、分”的教学中,“1元4角就是14角”这句话可让学生变换为“1元4角就是140分”“1元4角就是1元40分”等。再比如“9比4多5”,可启发学生换一句话说成“4比9少5”“9和4相差5”“9减少4就是5”等变式。这样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得以升华。

五、从简单的阅读着手感悟理解数学语言

阅读是一切知识学习的开端。阅读看似是语文教学的内容,但细细想来是错误的。数学学习同样需要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就谈不上理解能力。阅读是理解的前提,所以数学中的阅读能力同样是非常重要的。阅读能力强,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能力就强。

如“操场上有8个同学在跳绳,踢毽子的比跳绳的多5人,踢毽子的同学有多少人?”“操场上有8个同学在跳绳,踢毽子的比跳绳的少5人,踢毽子的同学有多少人?”“操场上有8个同学在跳绳,跳绳的比踢毽子的少5人,踢毽子的同学有多少人?”“操场上有8个同学在跳绳,跳绳的比踢毽子的多5人,踢毽子的同学有多少人?”

通过阅读、比较可以发现,这几道题是关于“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的题型,解题的关键是“分清楚谁多谁少,求多的用加法,求少的用减法。”

第一学段的学生因为其年龄特点,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基础,而且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教师要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试题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的每一分耕耘都会在学生的学习效果上有所体现,长此以往都会收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学荣.浅谈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養[J]. 教育教学论坛,2012(25):132-133.

[2]于海英.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4(1):88.

猜你喜欢
语言能力幅度数学
微波超宽带高速数控幅度调节器研制
基于ANSYS的四连杆臂架系统全幅度应力分析
落实“两个关注”,促使课堂评价走向有效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