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浮躁的考场作文教学

2017-06-27 17:31陈茂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套作作文教学建议

陈茂

[摘 要]近年来,由于应试大环境的影响,教师、学生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从选用结构固定模式、组装万能例子材料、仿造排比句式等方面强化训练考场作文,制造“高考体”作文,以在短时间内速成作文,博取作文高分数。随着“高考体”作文的泛滥,高考作文变成不动脑筋的机械操作,填充格式,拼凑材料,凑够字数,滥用排比。这样浮躁的作文对学生贻害无穷,想不动脑筋操练技巧博取高分的作文教学路子越走越狭窄。走出浮躁的考场作文教学,回归作文的真情实感,思辨明理,育人教化,已经是时代语文教学所需。

[关键词]作文教学;浮躁;套作;建议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6000103

一、我们的考场作文,为何失去了“生命”和“情感”

(一)应试大环境的影响

我们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出现了“功利教学”。高中教学承担高考升学压力,努力想办法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这是教师的责任,也是家长的期望,应该“点赞”。可是,单纯追求升学率,单纯追求功利的表面分数,教师和学生都走进题海,盲目刷题,天天考试,天天制造“高考体”作文,学生不动脑筋,机械操作,考场作文成了可以套作的“八股文”。

在这种“速成作文”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学生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忙于应试,忙于刷题,失去了认真观察生活、关注自我、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作文修养,没有养成表达真情实感、发表个人独到见解的良好写作习惯,写作只是为了完成考试。作文已经不再是教育人们追求真、善、美,批评假、恶、丑的文学,只是一些空洞说理的零碎文字。

(二)师生缺乏语文阅读,没有了静心阅读的习惯

环境的浮躁,社会的功利,情趣的缺失,书籍的乏味,网络的沉迷,让阅读习惯消失了。从阅读方式上看,随意阅读者多,系统阅读的少,偶尔阅读的多,每天坚持阅读的少。从阅读效果上看,从阅读中获得启发,并用于作文的师生越来越少了。没有阅读的作文教学,导致学生肤浅、粗鲁、乏味、平庸,无文学修养,缺少人文气质,视野狭窄。没有阅读,难有智慧;没有阅读,难有作文水平的提升。

(三)教师过于强调写作技巧

教师过于强调写作技巧,把有情感、有道理、有思考、有辩证分析的整体性的作文,拆分成可以组合的机器零件,甚至把写作当成“公式化”“框架式”“拼凑式”的“考场八股文”,使作文失去了真情实感,失去了思考辨析,剩下的是“零碎的语言”“堆砌的例子”“漂亮的框架”这些“作文元素”。

浮躁功利的作文教学,实际上没有办法让学生考试拿高分,开始好像有一定的成效,可当作文刷到一定程度,就停止不前了,进入了瓶颈期,也把学生引进了死胡同。这种功利的应试的肤浅做法,让作文课堂乏味,让学生失去对作文的兴趣,他们写的作文既没有文学味道,更没有人文性味道。没有文学的教化感化,没有语文素养的培养,作文便失去了生命和情感。

让语文教师静下心来,让学生静下心来,让作文课堂静下心来,培养学生的作文素养,这是时代的呼吁,也是作文教学的呼吁。

二、让考场作文走出“高考体”,跳出浮躁的“套作”作文教学

(一)对于语文,对于作文,我们要有“大语文”“大作文”的理念

“大语文教育”是著名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创立的一种新型的、带有突破性的语文教育思想。这种思想主张语文教育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并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

所谓“大作文教学”,是相对于“功利作文教学”而言的。“功利作文教学”就是拘囿于应试教育,以单纯追求试卷分数为核心,封闭在一个狭小的考试训练的天地里频繁考试频繁写作,只有输出,没有吸纳,天天“吃老本”。“大作文教学”则是要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组织引导学生去学语文、用语文,形成开放性格局的作文教学。它以培养学生作文素养为宗旨,主张学生去阅读,去吸收,去关注社会与他人,思考人生与社会,主动地、生动活泼地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到丰富多彩的书山学海中去采珍撷英,增智长才。

(二)鼓励学生静心修炼人品性格,让个人的崇高品质和人格魅力在作文中缓缓流淌,以高度的开阔的视野和富于思辨的文理去阐述对社会现象的看法,以真、善、美去感化别人,从而做到文以载道

一个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个人修养,没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很难写出文质兼美、思想高尚的文章,文如其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多元的,不能仅仅为了一个考试的分数,更多的是兼顾思想品德、作文素养、教育别人的能力、心智发展诸方面的目标。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又要指导学生学好课文和必要的语文知识,指导学生进一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既要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读、写、听、说能力,养成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的良好习惯,又要发展学生智力、个性和特长。语文教师要通过自己的知识传授、思想渗透、文学熏陶、语言感染以及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高雅的兴趣爱好、高层次的人生追求、健全的个性心理品质,让学生学会审美,学會阅读,学会表达,从而真正学会写作文。一句话,培养学生未来生活工作所必需的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三)带领学生静心走进文学,静心阅读,以阅读促进写作水平的提升

引导学生静心走进文学,静心进入阅读世界,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形成。教师只有静心沉气,才能带领学生一起进入文学境界。

阅读是积累素材、增强语感、开阔视野、积淀文化的有效途径。语文的核心能力就是阅读和写作。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输出,有吸收才有输出,这是最简单的道理,然而在作文教学乃至整个语文教学中,阅读被忽视了。课内的满堂灌,课外的题海战术,挤占了学生的阅读时间。除了课本和练习题,学生一般很少阅读到更有价值的读物,甚至有些连课文也没有熟读。

看高考的优秀作文,作者们娴熟地引用名人名言,语言表达流畅老到,足见其阅读的广泛与积淀的丰厚。

首先,由于教师教育理念的相对滞后和作文教学思维定式的影响,作文课堂教学仍难易旧辙,仍是“穿新鞋,走老路”。面对容量陡增的新教材、课外读本、推荐名著,师生普遍因时间紧任务重而疲于应付,加上学生缺乏一定的阅读技巧与能力,速度慢,耗时多,明知“大量阅读”是解决语文能力低下的良方,却不能落到实处。

其次,开展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有诸多制约因素。不少学校领导、教师片面认为,普通高中抓教学质量就是抓考试,应试教育考取高分是第一要务,搞课外阅读耗时多见效慢,收获不显性,不可能使学生在语文学科考试成绩上立竿见影,考场训练才是“正餐”,课外阅读活动只是“零食”。于是,促进写作的课外阅读没有了,学生“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文学修养也没有了,写作成了“无米之炊”,只能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为此,带领学生静心走进文学,静心阅读,以阅读促进写作水平的提升,是可持续发展之道。

(四)作文教学应该回归“原始点”教学,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急功近利教法

中医有一种外部按摩治疗法叫做“原始点”,它的治疗要领是找到引起疾痛“原始疼点”处紧绷的筋进行按摩和敷药,辅以姜水内服,使其病症的“原始点”通畅,解除病症。到了高三毕业,作文教学出现了浮躁教学,教师、学生急功近利,从选用结构固定模式、组装万能例子材料等方面强化训练考场作文,制造“高考体”作文,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是由于我们没有了作文的底子——阅读和积累。高中作文教学没有抓好起始点,没有中长远教学计划,没有可持续发展理念,面对“作文病”,到处乱投医。作文“原始点”的痛,就在于材料的缺乏和觀察思考能力的缺失,要医治作文病痛,先走出浮躁,走出急功近利。

(五)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写出学生的个性,写出学生的个体审美

我们不能只以教师的爱好去强求单一的作文门派,应该避免千人一面的八股文,不要把高考作文改卷老师的要求和规则演绎为“高考体”,强化为统一的套路去要求学生走进新的“套作”。

近年来,随着“高考体”作文的泛滥,高考改卷专家逐步认识到这样的作文对学生贻害无穷,他们逐渐形成共识,共同抵制“高考体”作文,于是,为了避免学生套作,推出了“任务驱动型作文”。这一思维方式的转变,应该说是一次高考作文命题的变革,也是一次进步。可是,不少高考作文改卷老师特别强调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要求和规则,而且制定了非常细致的写作要求,甚至到了哪一段该怎么写的地步,如果不按这个要求,就可以划入低分档次了。于是,根据改卷专家的思维和理念任务驱动型作文“新八法”诞生了。以下便是广西高考改卷老师比较推崇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新八法”:

转述事件—摆明分歧—亮出观点—评论得失—追溯根源—联系现实—提出办法—强调结论。

这一写作思路模式,应该说是很有效的考场作文训练法,是很成功的写作版本,而且短期见效。于是,有不少教师把以上写作思路演绎为“高考作文八法”。

第一段这样写:转述事件—摆明分歧—亮出观点。

第二段这样写:评论得失——先让步,肯定别人观点中的可取部分(诚然),然后用“然而/但是”来转折表达自己更赞同的观点;再分点分层论述理由,因为……

第三段这样写:追溯根源,“打开中国历史画卷”……

第四段这样写:联系现实,反观现实……

第五段这样写:针对以上情形,我们该怎么办?

第六段这样写:所以,综上所述……

当写作思路变成了可以套作的写作公式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考场作文没有了因材施教,没有了分层教学,没有了学生的个性,学生作文千篇一律,成了新的“八股文”。当这种作文刷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停止不前,进入瓶颈教学,也把学生引进了新的死胡同。

(六)我手写我心,让考场作文充满“生命”和“情感”

通常有这样一类学生,他们写议论文的时候,只会提出观点和摆材料,通篇没有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说理偏激,缺乏辩证,缺乏对事物的认知和辨析能力,不见其情,不现其理,只见凑合的文字(或表面华丽的语句)和堆砌的材料。

高考评分标准有“真情实感”的要求,关键是真实。二、三类作文与一类作文显著的区别在于是否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真实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有观点的、有情感的、有语言的真实。没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拼凑材料,堆砌事例,给人一种生搬硬套的感觉。为此,建议师生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关注社会,关注他人,关注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让疲倦、浮躁的心灵得到高尚情感的滋润。要写好作文必须关注生活,关注生活中的人物与他们的情感思想,关注生活中的真善美,关注时代的精神。

2.在繁忙的备考中,“忙中偷闲”,走进阅读,调节一下寂寞而枯燥的学习生活,借点心情文字,滋养心灵,让作文之情感不枯竭。而关注生活的主要窗口就是阅读。将满堂灌和题海战术挤占的时间腾出来,引导学生熟读课文,阅读名著名篇,阅读报纸杂志中的优秀文章,阅读介绍先进典型人物的报道,同时做些摘抄,并且尝试运用到平时的作文中去,让阅读落到实处。

3.要热爱生活,体验生活。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情感因素,只要学生热爱生活,经常体验生活,就会找到富于真情实感的素材。我手写我心,物为我所用,这是真实的本意。

(七)教会学生学会转述和分析,教师传授的写作理论和技巧起到理论指导、指明方向的作用,而不是细化的“写作公式”

如何将基础等级的作文提高到发展等级,这是高中作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于发展等级的评分标准,国家命题中心提出了深刻、丰富、文采、创意四个方面的要求,涉及思想感情、材料内容、语言表达、创意个性等内容。

根据高中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情况以及优秀作文作者的成功经验,作文要升格到发展等级,应该抓好阅读积累、思维训练、语言训练等几项工作。

新课标强调,作文教学应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包括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如写议论文需要相当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懂得表述概念的内涵,界定概念的外延,懂得分类;给事物做出判断,揭示事物之间的关系,由前提推出结论。

1.从选材看。弃大取小,弃空取实。

2.从分析材料的方法看。指导学生理解并运用常见的分析方法。

因果分析法——由果推因:探究根源,揭示本质,彰显道理。

假设推理法——从另一方面假设挖掘,正反映衬,强化说服。

正反对比法——可以一事正反面,可以一正一反两个事,态度鲜明,情感强烈。

3.从语言修辞看。文章的析理,离不开语言的表达。能够旁征博引,兼容并收,文情并茂,最好不过了;感叹句、反问句、排比句、骈体句,多种句式结合,更有文采,更有说服力,更突出情感;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加以适当的议论、抒情,突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

总之,要让考场作文教学走出浮躁,必须引导学生在繁忙的应试中,进行一些静心的阅读和积累,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自己,关注修养,立德树人,学会辩证看问题,学会说理方法,我手写我心,我心出我理,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文情并茂的优秀考场作文。

(责任编辑 陈剑平)

猜你喜欢
套作作文教学建议
沙地幼梨树行间套作大豆高效种植技术
与“三剑客”的书信
云阳县豌豆—玉米—红薯套作高产栽培技术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三代人的建议
玉米株型和幅宽对套作大豆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