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阅读指要

2017-06-27 08:08王淦生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7年18期
关键词:知情权含义答题

王淦生

近年来,江苏卷“现代文阅读”板块选用文体和试题类型相对固定:一是“文学类文本阅读”,内容为小说阅读或散文阅读,不定期轮换。二是“论述类文本阅读”或“实用类文本阅读”。2010年以来,江苏卷已连续7年选择“论述类文本阅读”,原因可能在于论述类文本思想性、社会性、艺术性、学术性兼具,且具有一定深度;同时,论述类文本相对固定的体例也使考生便于复习和答题。在这些文体中,文艺评论专业性较强,专业术语较多,在阅读理解上难度稍大;杂文多用“曲笔”,理解上会费些周折;社会评论相对浅显。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B级)

“文中”一词,指在理解概念含义时,要有宏观意识,要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结合概念所处的具体语境来理解。“概念”的表现形式是词或短语,“重要”是就词语、概念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常常与文章整体内容和要传达的主要信息密切相关,理解文中的“重要概念”往往是理解整篇文章的重要环节。重要概念在文中有的以下定义的形式出现,有的以作诠释的形式出现;有的相对集中,也有的散见于全文各处,需要进行一定的整合归纳。“理解”要以准确判断概念的本质属性为基础,筛选出文中有关的重要信息。答题时,要注意区分语境义、指代义、修辞义、术语义……要有语境意识,要结合上下文去分析、理解,并注意筛选信息;要关注运用比喻、拟人、反语、象征等手法的词语,理解其深层含义。

例如2016年江苏卷第18题“文中‘如来佛的掌心‘紧箍咒‘八十一难分别意味着什么?”(文本《成人不自在》,郭英德作)即属“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含义”题。其中“如来佛的掌心”这个短语语出文本第2段,其后便有对这一短语所作的诠释:“代表一种无所不能的社会规范”,所以答案只需简单筛选便可获得。“紧箍咒”一词出现在文本的第4段,理解这个词语要注意分析它的修辞义。结合第5、6两段中作者的议论、分析,不难得出:“紧箍咒”意味着一种对绝对自由的约束。理解出现在第5段的“八十一难”亦要注意分析其象征义,其后的诠释句“……修心过程中所遇障碍的象征”已把答案挑明。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B级)

论述类文本中的“重要句子”,大多是能够表达全文主旨或概括文章某一局部内容要点的句子,以及结构上比较复杂的句子。通常有这样几种类型:一是内涵丰富的句子。这类句子很多是体现作者主要观点、情感倾向的关键句。答题时要从句子的关键词语入手,解析句子含义,分析其在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揭示文章主题方面的作用,尤其要注意把握“言外之意”。二是富有表现力的句子。这类句子往往表达含蓄,对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具有重要作用。理解这类句子要从分析其表达意图入手,先还原修辞句的表层义,再探究其深层义,后分析艺术效果。三是结构较为复杂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显示文章的脉络层次,对理解文意有重要影响。答题时,要分清句子是单句还是复句,单句要删繁就简,筛选关键信息;复句要注意辨析句间关系,看清本句与上下句间的关联。要注意句子位置,如果是总领句,要联系领起文段分析;如果是过渡句或总结句,要联系其承上启下或总承的文字作分析。

【阅读训练】

给自己留一点不知情权

◎朱铁志

因為在杂志社工作,社会联系较多,各种赠阅报刊和书籍应接不暇,整天沉浸在广泛的阅读之中,真可谓手不释卷,无所不知。

然而时间长了,杂多的信息并没有使我感到充实,相反,还常常在经历了头晕眼花的辛苦阅读之后,心里空落落的。海量信息过分满足了我的“知情权”,同时也毫不留情地剥夺了我的“不知情权”,我真切地感到了“选择”的必要性。因为在信息爆炸的当今世界,如果失去了选择的能力和自制的毅力,我们的头脑就会成为叔本华所说的“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开卷”不仅无益,而且多半“有害”。“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固然不可取,但人们真的需要那么多“知情权”吗?如果不是出于对涉及自身利益的公共政策的关注,在其它方面真的有必要知道那么多吗?给头脑留下一点属于自己的空白,以便填充更必要、更有价值的东西,岂不是更好的选择?索尔仁尼琴说过:“除了知情权以外,人也应该拥有不知情权,后者的价值要大得多。它意味着高尚的灵魂不必被那些废话和空谈充斥。过度的信息对一个过着充实生活的人来说,是一种不必要的负担。”

这是极有见地的观点。在我看来,如今泛滥在各种媒体上的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信息是“废话”和“空谈”,它们既不提供任何新知,也缺乏足够的思想和智慧含量,不能对丰富人们的思维起到丝毫积极作用。在“后出版时代”,特别是网络微博时代,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成为“作者”,“日子”固然可以成书,“月子”当然也未尝不可。一个不假思索的读者如果放弃选择,就会把自己宝贵的时间和生命放任在别人的“日月”之中,将自己并不宽敞的头脑任由混乱的思想跑马。问题在于,他有“跑马”的自由,难道我们没有不让他乱跑的自由吗?没有选择的权利吗?

当然有,但我们常常轻率地放弃它。为什么?因为我们经常是懒惰的、被动的,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久而久之,逐渐丧失了应有的判断力和选择能力。以网络阅读为代表的“浅阅读”省时、省力、轻松、好玩儿,但鱼龙混杂,少数有价值的信息总是淹没在大量垃圾信息之中,不待挖掘出来,早已令人疲惫不堪,忘了自己的目标。虽然表面上是无所不知的“知道分子”,但很难掩饰“博学的无知”的本来面目。

其实,一个人想搞清楚自己要什么并不难,难的是弄明白不要什么。因为人的本性原本贪婪,凡是好事当然多多益善,何况读书又有“好学多思”“博雅俊逸”的美誉,撒开读呗。岂不知,“撒开”就是“束缚”,就是“枷锁”,从此让你失去自我,成为任人摆布的傻瓜。不“撒开”怎么办?当然就要选择,就要有所读,有所不读。谁来选择?自然可以请教饱学之士,可以借鉴“推荐书目”之类。问题在于,真正有学问的家伙往往不喜欢向青年推荐书目,也不屑于某些以权威自居的人推荐的书目。那怎么办?只好靠自己,靠博览基础上的“慧眼”和“专精”吧。

(选自《做人与处世》2009年第10期,有删改)

1.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答:

2.作者认为要使自己的头脑不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有哪些正确做法?

答:

3.怎样理解文中画线句中“博学的无知”?

答:

猜你喜欢
知情权含义答题
如何行使股东权利——知情权
每个袋子里总有坏土豆
从可拓视角建构人事档案信用体系的影响因素
论视频侦查的应用与完善
鼹鼠牌游乐场
浅析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知情权的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