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性的“双反转”:选后英法政经走向

2017-06-30 08:31陶短房
南风窗 2017年13期
关键词:议席党首工党

陶短房

在今年6月之前,恐怕大多数人会认为,英国首相特蕾莎·梅的日子,要比法国总统马克龙好过得多。

原因不外乎:梅是资深政治家,长期在内阁中担任重要部门阁员,政绩、口碑尚可,而马克龙此前的内阁生涯加起来不过两三年,且政绩乏善可陈;梅一直是保守党中坚,保守党乃是英国乃至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政党之一,而马克龙在法国总统大选前匆匆成立的新党“前进!”从正式注册算起“岁数”不到3个月;近几年英国经济状况好过法国,GDP已反超法国一大截。

但6月英国议会大选和法国国民议会选举的结果,却令人瞠目结舌。如果说,英国选情的反转,至少选前民调尚有提示,那么法国立法选举中“前进!”浪潮终于“变成了海啸”,则令人目不暇接。

在戏剧性的“双反转”后,英、法两国未来一段时间政治、经济走向将如何?

英国大选折腾了梅首相

至少到5月初,人们普遍认为,自信满满、主动“触发”提前3年大选的梅首相,会借大选巩固保守党在下院的议席优势。梅的竞选口号,也正是“强大而稳定”。

然而在6月8日的大选中,保守党夺得全部650个下院议席中的318席,非但比上届的331席少了13席,且比简单多数(326席)也少了8席,虽说仍是议会第一大党,却难保能顺利组阁。

很显然,第一大反对党—工党巴不得保守党内阁组不起来,好给自己一个机会。该党党首科尔宾选后不断强调“选举结果是对保守党和梅的羞辱”,并呼吁梅“引咎辞职”。去年在卡梅伦因“脱欧公投”弄巧成拙而下台后,被梅首相扫地出门的卡梅伦的盟友、前财相乔治·奥斯本,也奚落梅形同“行尸走肉”,最好早点落台。

不过梅也并非满盘皆输,无论如何保守党还是议会第一大党,选举结果只是尴尬,还不能说是大败。而以“二次脱英公投”为诉求的苏格兰民族党,这次却结结实实跌了一跤,议席缩水3/8,其副党首、国会领袖罗伯森被保守党候选人击败,迫使女党首、苏格兰首席大臣尼古拉·斯特金重新思考脱英公投的可行性。

工党虽拿到262席,较选前大涨30席,但长期困扰该党的内讧并未结束,科尔宾更是党内、党外均不太受欢迎的角色。如果说梅和保守党组阁困难,科尔宾和工党就更困难。

由于获得7个议席的北爱尔兰新芬党照例“只参选、不就任”(为避免向英国君主宣誓效忠),事实上保守党只要拿到322席、而非理论上的326席即可形成议会多数;换言之,保守党和梅离成功组阁只差4席。

本届议会下院,共有8个政党获得议席(另有无党派1席)。剔除只有1席的绿党、不实际履职的新芬党、争取所在地独立的苏格兰民族党(拥有35席)和威尔士党(拥有4席)这4个党后,保守党无非剩下三个可选项:和拥有12席的自由民主党合作;和拥有10席的北爱尔兰最大政党“民主统一党”合作;与最大在野党工党组建大联合政府。

三个选项中,最后一项几乎不可能(工党科尔宾还想着自己当首相呢)。第一个选项2010年保守党曾选择过,代价是由于两党间政治“色差”较大(保守党中右、自民党中左),联合期间“婚姻关系”并不算和顺。与之相比,北爱民主统一党(反对同性婚姻和堕胎,关注英国脱欧后与爱尔兰的边贸谈判)和保守党“色差”较小,组建联合或少数政府(即民主统一党不入阁,但在议会投票中支持保守党少数政府)的概率最大。

可是,梅刚刚宣布与民主统一党联合组阁成功,就遭遇了后者一次变卦,不得不改口,继续党际谈判。而这期间,不断有人“劝进”外相鲍里斯·约翰逊,要保守党发动“后座议员”投票,提前党首选举,以便取梅而代之。作为脱欧派先锋的约翰逊,此刻却有意避嫌,大概因为保守党执政地位不稳,经不起内部的再次折腾。

“软脱欧”的可能性不大

假设保守党组阁成功后,英国的内外政策会有大变化吗?

一些分析认为,由于保守党选情受挫,而工党主流派不支持脱欧,未来英国不以留在欧洲单一市场为前提的“硬脱欧”的步伐会放缓,甚至“软脱欧”会成为主流—保守党苏格兰党团(苏格兰地区新当选了13名保守党国会议员)、财相哈蒙德、前首相梅杰、卡梅伦,都支持英国留在欧洲单一市场及关税联盟内。还有报道称,保守党政府的一些资深议员,已就“软脱欧”问题和工党的成员举行了秘密会谈。

但无论是梅继续执政,还是约翰逊爆冷上台,“硬脱欧”都是保守党既定路线,更改不易。6月13日,梅首相在与马克龙的联合记者会上确认,脱欧时间表维持不变,相关谈判将从“下周”开始。“铁娘子”没有表达赞成“软脱欧”的意思。

保守党计划联盟的对象—北爱尔兰民主统一党,在英国独立党(该党刚刚失去了仅有的一个国会议席,党首纳托尔引咎辞职)冒起之前,是英国最“疑欧”的政党。它与保守党的联合内阁,可能会坚定梅“硬脱欧”的决心(所谓“没交易好过烂交易”)。本身在这个问题上四分五裂的工党,和三心二意的科尔宾,恐怕无力扭转乾坤。

何况,脱欧问题在公投结果出炉后就已成为“双向选择”,欧盟和大多数欧陆国家对英国“既留欧又搞特殊化”的做派积怨已久,公投后可谓步步紧逼,即便英国方面想“软脱欧”,也基本没有缓下来的可能性。

美英关系方面,早前美方泄露曼彻斯特“5·22”暴恐事件情报曾引起英方不满,但从特朗普在北约/G7峰会上“大放厥词”后梅相对和缓的表态来看,英国仍然十分倚靠“英美特殊关系”。英美关系现在最大的变数,并非英国而是美国,或确切说,是酷爱“推特外交”、“走位飘忽不定”的特朗普。由于上百万英国人在网上联署反对邀请特朗普来做国事访问,本已答应“回访”的特朗普再逞口舌之快:“除非英国人公开表示欢迎我去访问,否则我不会再去英国。”

在北约地位、反恐、减排和难民政策等方面,英国各主流政党间的政策差异,事实上远不像它们竭力表现出的那么大。之所以在选举中显得反差强烈,不过是政客们希望给选民留下“我有包治百病的独门偏方”、“对手的政策都是谬误”的深刻印象而已。未來这些方面大抵会延续现有的路数,只是由于议会构成的变化,效率会变低,杂音也会变多。

经济方面,英国在2014年GDP反超法国之后,基本面一直不错(英镑振荡不可避免),未来发展和中国等亚太国家间经贸合作关系的主线也不会受影响。虽然工党地位上升,会在诸如劳工政策、外资准入等方面掣肘当局,但工党主张脱欧后“移民不会成为替罪羊”,对留在英国工作的欧盟公民还是有利的。

最大的变数,很可能在社会福利改革方面。

5月18日,梅突然高调推出了所谓“老年人福利改革计划”。老年人须100%支付养老护理费用的财产下限,从2.325万英镑提升至10万英镑(即低于此线的老人可以申领国家护理补贴)。这原本是保守党取悦老年选民的措施,但不知为何,新計划规定老人即便住在家里自己养老,名下房产都将被纳入财产清单,而现行政策只会在老人入住福利养老院时这样计算。

要知道,英国房屋均价已超过23万英镑,这一“新规”等于把全国大多数老人“剥一层皮”。在一片哗然中,梅和保守党紧急“消毒”,称这些“新费用”可以缓到老人去世后结算,却也于事无补—这项被戏称为“痴呆税”的老人福利改革计划,堪称是英国保守党此次大选受挫的首要原因,甚至比选前接连发生的恐袭事件更致命。由于这项改革既是保守党的“败因”,又是选民积怨所在和反对党攻击的“命门”,未来有所调整恐怕势在必然。

马克龙突如其来的“蜜月期”

5月8日马克龙赢得总统决选时,几乎所有熟悉法国政局的分析家都断言“新总统将没有蜜月期”。因为法国立法选举实行小选区制,每个选区只产生一名议员,这种选举体制特别适合社会党、共和党甚至法共这样在特定“根据地”支持者占绝对优势的传统政党,而特别不适合新政党,同样不适合绝对支持人数多、但在大多数选区都是极少数的国民阵线、绿党等民粹主义政党。

当时人们普遍预言,6月之后的法国国民议会,仍将是社会党、共和党等几个主流政党的天下,并对根基浅薄、非左非右的马克龙,构成强大的包围和牵制。

但选举结果是令人震撼的:马克龙在当选总统后仅1个月零3天,就率领执政党“前进!”在6月11日首轮立法选举中斩获32.3%的选票,加上和该党结盟的法国中间派联盟,很可能在577个议席的国民议会中赢得400~455个议席,一举成为戴高乐之后国民议会中优势最大的执政党,“弱势总统”也将摇身变为“强势总统”。

尽管弃权率高达创纪录的51.3%,并且九成多选区需要进行第二轮选举(“前进!”-中间派联盟参加其中的497场角逐),但法国人已经发出了非常明确的政治信号:厌倦传统政党(社会党和共和党惨败,许多标志性人物落选),拒绝极左或极右卷土重来(在总统大选中“火了一把”的勒庞和国民阵线,得票率甚至比上届的13.6%还低;同样风头正劲的梅朗雄及其“不屈法国”的命运也半斤八两),希望“给新总统一点时间和机会”。

突如其来的“蜜月期”,无疑有助于马克龙放手施政。即便在社会党内也以“中左里的中右”著称的他,追求一条介乎两位前总统—中左的奥朗德和中右的萨科齐之间的中庸路线:不会像奥朗德那样迁就工会,整天扬言征收富豪税,也不会像萨科齐那样走“鼓励劳动”和减税的保守主义路线,而是尽可能调和、平衡。在移民方面,他不会像奥朗德般开放,也不会效仿当年萨科齐驱逐罗姆人(吉普赛人)和拒绝非洲船民,而会竭力走一条“不把门打开也不把门关死”的新路。

在安全与反恐问题上,他主张成立专门调查机构,弄清事实,区别对待。萨科齐和奥朗德在任内支持率持续走低时,不约而同祭起“海外反恐”的法宝,试图拉抬支持率,但事实证明效果不彰。前鉴如此,马克龙在面对类似形势时,恐怕会更加小心谨慎。

宣誓就职之后,马克龙多次谈及近期的施政重点,包括修改劳动法以提高工作效率并减轻企业负担(近乎中右的思路),推出以大量上马基建项目为特色的“五年计划”(典型的中左思路),将“紧急状态”延长至11月1日等。当然,为照顾同盟者,中间派联盟领导人、司法部长贝鲁所主张的“公共生活道德法案”也会在国民议会得到推进。

对外合作方面,马克龙强调欧盟团结,但不会比德国更热心;会履行北约义务,但不会比第五共和国中最亲美、亲北约的萨科齐走得更远。由于法国是单一制国家,而马克龙向来主张积极发展中法经贸关系,在其“蜜月期”,中法间在贸易、投资(包括联合投资第三方)等领域的合作,当会有更多进展和更少羁绊。

猜你喜欢
议席党首工党
英国新工党政府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莲舫 新任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