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也该上补习班了

2017-06-30 20:58朱仲南
南风窗 2017年13期
关键词:补习班三观鲜肉

朱仲南

前些日子散步,见到一对父女从补习班的门口走出来,小女孩像放飞的小鸟,脱开父亲牵着她的手,一路小跑向前蹦。院子里有辆小车静静地跟在孩子的身后,怕影响孩子的兴致,不敢鸣喇叭。这时,院子里的保安看见了,快步走向小孩,把她拉到路边。孩子的父亲见状,大喝一声:别碰我的孩子!保安愣住了,疑惑不解地瞅住怒吼的男人。男人继续怒骂:“还不放手!不准你拉我的小孩,你是什么人哪?!”

后面跟着的车刹住车,司机探头对孩子父亲说:人家保安是为你的孩子好,你不要张口就骂好人。

孩子的父亲对着司机怒骂道:我们的事不用你管,这烂人就是为了讨好你们这些有车的人,才拉我的孩子的,我孩子的手不能让这些人渣碰!

于是,一切静下来。孩子的父亲过去拉起孩子高贵的手,阔步向前走去。

笔者看见那培训点的门口旁有一醒目的标语,写着:英才培训从这里开始。望着渐渐走远的父女,我想,谁是英才呢?该上补习班的,应该是谁呢?

弹指一挥间,离开教育部门多年了,有些事已看不明白了。比如,老不明白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培训班、培训计划。就像你买了天津的“狗不理”包

子,你会不会拿去快餐店再加工一下呢?這样做不正是一种另类的“砸场”方式么。这就如同你去了中央歌舞团学了几年舞蹈,你对老师们说,你还要去广场舞大妈那里,去跳韩舞的小鲜肉那里,戴上白手套,穿上紧身裤,向他们求教,请他们培养我的舞蹈语言。这,不是很荒唐的事吗?

按理说,正规的学校,一定是比那些巷子里,某幢楼房的二楼、三楼的补习班要强的,师资力量也强,怎么还有那么多的“补习班”呢。

不少的学校,看到学校周围有那么多的补习班,你理应感到惭愧、惶恐,这不正反衬出你的薄弱,你的教学出了毛病了?人家已不相信你了,怎么你还那么地心安理得,若无其事呢?

该上补习班的,应该是谁呢?

我们想,应该是我们正规学校的老师,应该是我们的校领导。我们应该去“补习班”听听课,看看人家补习班有什么可以学习,可以借鉴的。为什么你教不会孩子学问,非要别人课外给你补习呢?

更重要的是家长们,我们应该上一上“补习班”了,尤其是两类孩子的家长,一类是学习很好的;一类是好动,学生成绩不稳定的。学习好的孩子家长,他们的心是“悬”着的,他们老担心孩子成绩掉下来,他们把希望理想都交给了孩子,一旦成绩“挂”了,他们的面子就没了,孩子的“地位”也受损了。

学习好的患得患失,名声压得他们喘不过气,被名声所累,如此不改,将一生一世受压抑。

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被人看“扁”了,抬不起头,一有空就被父母“押”着去补习,补来补去还是不行,没有“闰土”的性格,像个老头老太,或者像巴金笔下的“觉新”一样,木木讷讷,性格内向。

只有那些“中游”的孩子,兴高采烈地享受孩童的时光,或呼朋结伴,或四处闯荡,好不快活。

时代在变了,今天我们孩子所掌握的“知识”,你叫老子、孔子也不能及了,你把一部手机交给老子、孔子,他们还以为是一块“寿山石”哩。但他们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知道这是千年万年不变的,这是本质的“核”。

所以,我们从小要教孩子怎么做人,做事,怎么善待人,宽容人,严实地要求自己,“进进退退”等闲视之。小时不讲三观,长大了再讲三观,不是不可,但火候已不对了,难炼好钢。

我们还要学习“经典”,表面上是某个作家、大家所著,实际上,那是人类进程中的血与泪的总结,是“精气神”的所在啊。这些,不是“哇噻”一声便可以形容的,不是“萌萌哒”可以理解的,不是“喔噢”可以表达的。肤浅的小鲜肉,理着各种古怪头式的人,看完力作《白鹿原》,应该知道什么是功底深厚,什么叫浅显。

我们还要努力不当一个“看客”,不当一个“吃瓜群众”,要身体力行,一辆共享单车放在行人道的中间,人人上微信大骂没有“公德心”,良心哪去了,但只要有一个人把车扶起,架到一边,这事不就了结了么?

慢慢树立正确的家规,这是法治的基础,不要光带孩子上“补习班”,忘了我们自己也要补一补脑,补一补学习。趁孩子上补习班的时候,我们在一旁坐着,要思考一下我们应学点什么。

猜你喜欢
补习班三观鲜肉
鲜肉藕夹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五毛钱的“三观”
分娩补习班准爸不翘课
好不想上补习班啊
请告诉女儿,三观不合的人不能嫁
打好基础有必要
进击鲜肉
陈坤演绎“小鲜肉”的完美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