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驱动的教育装备创新

2017-06-30 00:48吴砥饶景阳余丽芹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17年3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装备融合

吴砥++饶景阳++余丽芹

1发展形势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快速发展,渗透到经济社会各个行业,深刻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我们正处于信息技术从影响教育发展的外生变量转化为支撑教育体制变革的内生变量的重要转型期,传统的工业时代重点培养知识型、技能型人才的教育难以适应信息化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信息化教育装备等基础设施条件建设是信息化发展的先决条件和重要基础,教育装备的创新发展是教育行业应对信息化社会变革的必然选择,也是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重要基础。

从世界范围来看,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均把信息化条件下的教育装备创新作为战略重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缩小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促进世界教育信息化的均衡发展,提出教育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其中基础设施指标作为指标体系中的一级指标,重点考察了学校的生机比、拥有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学校比例、拥有虚拟实验室的学校的比例等内容。美国教育部每隔4年发布国家教育技术计划(National Educational Plan, NETP),提出完善为学习服务的综合性基础设施,为每位学生、教师、各级教育系统提供可随时随地访问的资源。英国、韩国等也都先后发布推进教育装备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规划。

我国也高度关注信息化支撑下的教育装备创新发展。《教育部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的意见》中提出,教育装备工作要坚持“育人为本、深度融合”的教育装备工作原则,指出3个层次“深度融合”,即推进装备与课程建设和学校文化深度融合,裝备与师资培养和教学实践深度融合,装备与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深度融合。教育装备的创新是实现教育信息化战略的物质基础,关系到教育信息化推进的质量和效率。

2创新路径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可归纳为以“应用、整合”为标志的量变层面和以“融合、创新”为标志的质变层面。信息化环境下教育装备创新不仅仅是外部的、浅层次的、工具上的更新,更为重要的是带动教育内部的、深层次的、“战略”层面上的重构,例如传统教育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的转变,新型教与学新方法的普及,以及师生关系的转变、教学评价的优化,等等。

教育装备促进教育环境的转变。信息技术使教与学的空间从线下拓展到线上,实体空间与网络虚拟空间的衔接为教育资源的共享架起开放的平台,实现了课内课外、线上线下学习一体化,有利于实现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的有效融合、个人学习环境和公共学习空间的有机统一,从而有效支持学生随时随地随需学习。

教育装备助力教学方法的提升。信息技术的导入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一本书、一只笔、一块黑板的教学媒介,教学方法也随之发生变化。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中,学生只是听讲者,学习过程比较机械和被动。信息化条件下新的教学模式例如翻转课堂、混合课堂的运用,倡导学生进行研讨式学习、实践性学习、小组式学习。

教育装备支持学习评价的优化。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评价方式,使学习评价从单一的结果评价向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转变。针对师生需要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提供及时的多元化的评价手段,支持师生灵活选择。

教学装备加速师生关系的转化。随着信息化教育装备的导入,同步课堂、网络课堂、混合课堂等多种教学模式逐渐普及,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传授者,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师生关系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深刻变化,新型师生关系逐步形成。

3未来展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信息化背景下的教育装备呈现出智能化、泛在化、集成化的趋势。

针对未来教育装备的发展,笔者认为应注重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是深化标准体系建设,规范教育装备质量体系。信息化教育装备的标准化、规范化直接关系到设备的使用效益。健全的装备标准体系,有利于规范行业发展,提升教育装备的内在品质,提高设备开发水平和使用效益。

二是加强教师能力培训,提高教育装备利用水平。教育装备的使用效果和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息息相关,加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化领导力,对于优化教育装备的管理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是促进装备有效应用,加快装备和教学的融合。改变“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提高信息化设备的课堂使用率,鼓励师生使用信息化开展教学活动,让信息化装备成为教育生态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教学的辅助工具。

总之,以应用引领装备升级,以标准促进行业发展,以培训提高教师能力,是全面提升信息化条件下教育装备开发利用水平,促进信息化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装备融合
好装备这样造
港警新装备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防晒装备折起来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
演习中的阅兵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