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化四为”,让信息技术成为数学课堂点睛之笔

2017-07-01 17:13缪碧清
新教师 2017年6期
关键词:梯形课件面积

缪碧清

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让学生的学习内容丰富多彩,具有时代气息,而且拓宽了教师的视野,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方式。笔者觉得,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握好信息技术使用的度,注意以学生和教材为本,注意为学生提供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的机会,注意使用的时机和时间,让学生在信息化数学课堂中深入感受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

一、激活学生思维,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小学生容易接受形象、直观的事物,而数学知识抽象、枯燥,使得许多学生对数学望而生畏。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有着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集文字、图形、声音、视频图像、三维动画等各种教学信息于一体,使之有机结合起来,能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直观、形象、生动地向学生传递信息,能吸引他们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被动学习迈向自主学习。例如,教学“比例尺”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轻松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向学生展示飞船在距地面约300千米的高空变轨圆形轨道,并绕地球飞行的画面。正当学生为画面所震撼时,教师要求学生将这300千米画在作业本上。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自然思考各种解决的办法。于是,探索比例尺的意義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而不是教师一厢情愿地传授,他们能够愉快、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信息技术将学生带进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活动中,不需要太多的铺垫、言语与时间,学生轻松掌握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的概念,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这样主动深入地探究、动脑思考后概括的知识,不仅促进学生认知的深化,而且挖掘了他们的认知潜力,促进思维的自主发展。

二、形象演绎教材,化静态教材为动态知识

现行数学教材趣味性、生活性、活动性、过程性与开放性十足,但由于教材是静止的,难以展示一些概念的本质特征,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把握知识的重难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以展示,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形象化、清晰化,使数学知识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圆有无数条对称轴”这一特性学生不好理解,课堂上通过学生动手折、教师讲,效果总不尽如人意,部分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此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动态展示圆有无数条对称轴的形成过程。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进圆的反复对折活动中,他们的疑惑随着课件的演绎而释然,“无数条”展示在学生的面前是那么具体、真实,从而建立了清晰的数学概念。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形象演绎,动静结合,调动各种感官协同作用,有效培养了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展现思考过程,化模糊理解为清晰建模

现实教学中,“教师跟着课件走,学生跟着鼠标走,教学跟着电脑走”的课堂现象屡见不鲜,教师的按部就班让数学课堂成为一潭死水。高效、灵动的数学课堂应当是师生共同演绎的课堂,教师应该要关注课堂生成,既不能让课件的连续呈现“牵”着学生走,也不能让学生的动态生成“牵”着教师走。这就要求教师应当精心把握课件呈现的时机,让课件出现在学生释疑答难时,出现在动手操作后,出现在比较优化时,出现在知识理性升华时。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课件出示两个问题:1. 你想把梯形转化成什么图形?2. 转化成的图形与原梯形有什么联系?教师让学生先动手拼一拼、折一折、剪一剪、想一想、算一算,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探索梯形的面积公式,让学生在充分操作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此时再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的交流,而不是急于呈现课本中介绍的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例如,利用课件动态展示以下交流成果:梯形的面积=拼成的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a+b)h÷2,梯形的面积=割成的2个三角形的面积=(a+b)h÷2,梯形的面积=割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拼成的三角形的面积=(a+b)h÷2等。

这样把学生各自的操作、零散的回答进行系统整理,以整体、直观、简洁的形式再现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便于学生比较、优化,便于他们理解各种推导方法的内在联系,评价各种方法的优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信息技术在此发挥巨大功效:快速、高效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四、融合生活经验,化学科数学为生活数学

小学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应当是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具体活动理解的数学,还应是生活化的数学。这些特点要求我们应当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及社会活动经验引入数学课堂,这就是数学的生活化和生活的数学化。信息技术在这一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它可以不受课堂时空的限制,可以尽可能为学生呈现活动情境,可以尽可能为学生拓宽课堂的广度和深度。例如,在教学“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时,课件设计有“砸金蛋”环节,让学生乐于参与他们感兴趣的游戏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灵活地运用了知识,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不仅拓展了学生思维,而且调动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这样设计所用时间不多,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极其深刻,真正做到在活动中学习、掌握、丰富知识,同时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如,教学“小数乘法”时,课件出示文具店购物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参与购物活动:一块橡皮0?郾2元,买4块需多少元?一本练习册2?郾35元,买3本需多少元?一支钢笔7?郾8元,买5支需多少元?……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能够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①把单价化成以“角”为单位;②用加法计算;③用画图办法解决;④用竖式计算等。学生在一个熟悉的背景下,会产生一种巨大且无形的导引效应,使自己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中。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运用自己的方式和策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于是教材原有逻辑化、抽象化、符号化的内容,一下子变得生动、形象、真切、熟悉,从而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总之,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教师应巧妙地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相融合,把握好使用的尺度,让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数学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我们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积极主动地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实践中,为新时期数学教学开辟一片新天地。

猜你喜欢
梯形课件面积
玩转梯形
怎样围面积最大
最大的面积
梯形达人
一类变延迟中立型微分方程梯形方法的渐近估计
巧用面积求坐标
梯形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