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得意忘言到得意又得言

2017-07-01 08:04陈鸳鸯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13期
关键词:谋篇布局句型词语

陈鸳鸯

摘要:如何帮助学生完成语言学习过程中从“理解”到会“运用”,从得意忘言到得意又得言呢?在教学中,我们要完成词语、句型、段结构、谋篇布局的得意得言,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词语;句型;段结构;谋篇布局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5-0098

吴忠豪先生在《促进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的转化》一文中指出:“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能‘理解的语言和‘会运用的语言,是个体学习语言过程中两个不同层次的学习水平。只能理解、不会运用的语言称为‘消极语言,既能理解又能运用的语言称为‘积极语言。”我们如何帮助学生完成语言学习过程中从“理解”到会“运用”,从得意忘言到得意又得言呢?笔者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一、词语的得意得言

词是儿童进一步获得知识的重要因素。我们要让词在儿童的意识中活起来,欢蹦乱跳,使词成为儿童借助它掌握知识的工具。

如何让词“活”起来呢?仅仅满足于对词语本身字面意思的理解就够了吗?让我们一起来看薛法根老师在《鞋匠的儿子》一课中的“尴尬”一词教学:

师:写一个词——尴尬。(两生上讲台前前书写,一生将尴尬的偏旁当成“九”。)

师:把“九”写成“尢”尴尬吗?课堂上出错其实不必尴尬,但出了课堂还写错,会尴尬。课文中参议员为什么尴尬?

生:因为林肯的父亲是个鞋匠。

师:林肯的父亲是个鞋匠,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生:因为林肯是总统,他们是参议员。

师:他们认为总统应该是个怎样的人?

生:高贵的。

师:而鞋匠的儿子是——卑微的。一个卑微的人能做总统?他们的心里有一个观念,他们认为人是分贵贱的。所以林肯当了总统让他们觉得很——尴尬。

薛老师从书写“尴尬”让学生知道在课堂中出错不必尴尬的道理,赋予了尴尬一词浓浓的生活气息,拉近了词语与孩子的距离。在参议员为何会尴尬的讨论中学生也渐渐明晰了尴尬一词的含义。最让人叫绝的是在课堂的最后,薛老师设计了这样的写话训练:

学校开展为贫困地区献爱心活动。小明家境一般,他把身上仅有的三个一元硬币投进了“爱心箱”。一个同学故作惊讶:“哎呀呀,叮叮当当的,你捐的可真不少啊!”小明听了会怎么说呢?

这一写话练习,既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学会如何巧妙得体地化解“尴尬”,又有效的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领会言外之意,转移焦点巧妙回击。可以说,这节课, “尴尬”一词早已深深印入孩子的脑中。

关注那些“含义丰富”的词语,使学生既获得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又获得对语言的准确感受,并尝试迁移运用。如此,学生的积极语言会越来越多,才会得意又得言,语文学习才够“味”!

二、句型的得意得言

句型又叫句式,指的是句子的具体类别模式。语言中具体的句子是无限的,但句子的类型却是有限的。掌握一种语言的基本句型可以帮助学生造出大量的句子,因此句型的教学应该受到我们的重视。如《小猴过生日》中有这样一句话:蚕姑娘送来用丝制成的绸缎。可是孩子总是会说成:蚕姑娘送来绸缎。为什么孩子不会说?原因就是这句话是一种新的句型。语言是通过句子表达的,所以,对于文中出现的新的语言句型,我们要帮助学生积累运用。

《赵州桥》的第二段在介绍这种设计的好处时,用了“既……又……”这组关联词。在《三个儿子》这篇文章中,学生已经学会了用“既……又……”说话,但还是比较简短的,如“我的儿子既聪明又可爱”。如何让学生学会用“既……又……”说一句长长的句子呢?我们做了这样的设计:

1. 出示句子: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指名读。这种设计有几个好处?

2. 作者是用什么关联词把这两个好处连起来的?(既……又……)

3. 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组关联词放到句子中读好吗?

4. 小结:同学们,你看,这么长的句子,作者用“既……又……”这组关联词把这种设计的两个好处说的清清楚楚。我们也可以试试看。

5. 尝试运用:

(1)作者在介绍大桥洞和小桥洞的作用时,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

出示句子: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谁能用上“既……又……”说说这句话。(出示句式:发大水的时候,河水既_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_。)

(2)你看,一个“既又”,把大小桥洞的作用说的清清楚楚。那这句话,谁也能用上“既……又……”说一说?出示句子: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生练习。

6. 迁移运用:

桥下广场风景优美,既成了_____________,又成了_____________。

鲜艳的花朵,既吸引了_____________,又吸引了_____________。

熊娃娃,既( )_____________,又( )_____________。

从理解“既……又……”的用法,到用文中的语言材料训练“既……又……”,再到最后创设生活中的情境迁移运用“既……又……”,目标明确而简单,就是让学生真真实实的操练句型,习得语言,真正实现得意又得言。

三、段结构的得意得言

段是文章的組成单位。我们的教学要使学生知道段是一篇文章中能反映一定独立意思的基本结构形式,建立段的概念。

三上的第六单元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囊括了小学阶段的三种段结构:总分总结构、并列结构、总分结构。同单元的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第5段,也是总分结构。如何让三上的孩子对段结构有个初步的认识呢?笔者预设了两个目标:1. 认识三种段结构,初步知道什么是总起句,什么是总结句,什么是过渡句。2. 尝试运用“总分结构”说一段话。目标1笔者放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达成,目标2笔者落在了《香港,璀璨的明珠》这一课。

(1)出示《香港,璀璨的明珠》第5段,指名读。

(2)这一段写了什么?它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

(3)圍绕这句话,作者都写了哪里的灯?(港湾里的灯光、马路上的车灯、高楼大厦的霓虹灯)

(4)作者从三方面写出了香港是灯的海洋,这一段是什么结构?(总分结构)作者先概括介绍香港是灯的海洋,再具体分述三个地方的灯,把美丽的香港夜景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条理是多么清晰啊!那你能不能也试着用这种方法介绍我们班的成员——小乌龟呀!(班级养的小动物)

(5)如果让你介绍,你打算怎么介绍?先说什么?再说什么?

生1:第一句先说乌龟的特点,再说从哪里看出乌龟的特点。

师:那你来试试看。

生2:小乌龟可真可爱啊!上课了,他一动不动地盯着我们,好像也跟我们一起上课。下课了,我们一碰他的身体,它就赶紧把四肢缩进去,好像一个害羞的小伙子。

师:他从几方面介绍了乌龟的可爱?

生:两方面,上课和下课时乌龟的表现。

师:还有不同的介绍吗?

生继续交流评价。

任何语文知识的教学都应经历这样的教学流程:“认识领会——实践运用——反思总结”。只有通过实践运用,学生才会得意又得言。

四、谋篇布局的得意得言

我们知道,文章都是由中心意思、材料、结构三个要素组成的。中心意思是文章的“灵魂”,要明确无误;材料是“血肉”,要丰富,并能集中地反映中心;结构则是文章的“骨架”,是谋篇布局的手段,是运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我们应该在阅读教学中,以教材为范本,处处渗透,处处引导,教给学生谋篇布局的方法,让学生悟得并学会。

《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游记散文,文章按游览的顺序描绘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作为一篇游记,我们应该如何凸显它的特质,给学生学习的范例呢?不断研读文本之后,笔者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于:通过学习作者的游览路线,初步培养学生游记的篇章构架能力。

通过划作者的游览路线的句子,到帮作者填写游览路线图并介绍,再到自己设计游览温州动物园的路线,学生对如何构建一篇游记的篇章结构就胸有成竹了。

学生的篇章架构能力需要我们正确地引领,并在言语实践中强化。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我们应该关注文体,把握文体特点,凸显文本特质,从文体特点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和积累,帮助学生树立篇章结构的概念。

英国语言学家帕尔莫博士也说:衡量学生是否学会语文,不是看“理解”了多少语言知识和规则,而是应该看他是否能够熟练地“运用”这种语言为评价的主要标志。所以,我们应该转变我们的教学观念,在语文教学中,促进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的转变,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真正得意又得言!

参考文献:

[1] 吴忠豪.促进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的转化[J].小学语文教学,2002(5).

[2] 李振村.教语文,其实很简单[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

[3] 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浙江省永嘉县桥下镇第一小学 325106)

猜你喜欢
谋篇布局句型词语
找词语
典型句型大聚会
考考你:混水摸鱼、一哄而散,这些词语你能否读对?
巧用教材阅读文本,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能力
强调句型的it和引导词it有什么区别?
把作文教学的根深扎进阅读教学的沃土
高中英语表示比较和对照关系的句型
词语积累
翻译误区逐个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