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习得”在“模拟电子技术”双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7-07-01 15:53黄凯征刘小莲艾永乐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语言习得双语语言

黄凯征, 刘小莲, 艾永乐

(河南理工大学 电气科学与工程学院, 河南 焦作 454150)

“语言习得”在“模拟电子技术”双语教学中的应用

黄凯征, 刘小莲, 艾永乐

(河南理工大学 电气科学与工程学院, 河南 焦作 454150)

本文围绕双语课程外语学习的“语言习得”特性,从双语教学内容及模式的选择、双语授课“度”的把握、双语课堂教学方式需要注意的事项等方面,介绍了“模拟电子技术”双语课程的教学思路,并结合过渡双语型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分析了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因素,总结了提高普通类院校双语教学授课质量和课堂效果的有效方法和措施。

语言习得;模拟电子技术;过渡双语型教学模式

0 引言

2007年,我校按照教育部“高校必须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教学”的导向,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进行了改革,积极推出“模拟电子技术”双语课程,并于2013年顺利获批河南省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2]。经过八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校以双语教学为素质教育探索的一个突破口,充分利用语言学习中的“习得”特性,在“模拟电子技术”双语课程教学上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不论学生还是教师,英语和专业课水平都有较大提高。下面笔者结合对双语教学的理解以及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实践体会。

1 高校双语课程外语学习的“习得”特性

自20世纪60年代,国外许多语言学家就开始了旨在第二语言内在规律的“语言习得”研究,所谓“语言习得”是指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交际中,无意识地接受到某种语言,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流利、正确地使用该语言。

“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与 “语言学得(language learning)”是不同的,通过“语言习得”而掌握某种语言的人,能够轻松流利地使用该语言进行交流;而通过“学得”而掌握某种语言的人,只能运用该语言的规则进行语言的操作。我国高校目前的英语教学大致分为三类:大学英语教学、专业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3]。其中,双语教学课程主要是以英语为教学语言和教学手段的课程,与大学英语课和专业英语课“语言学得”式的语言教学有着明显的区别,双语教学是针对专业的外语教学,在双语教学中,学生借助外语学习专业知识,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专业内容而不是语言上,无意识自然是“习得”的标志,因此双语教学过程中对语言的学习,具有“语言习得”特性[4]。

由于双语课程具有以上所述“语言习得”特性,那么在双语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积极创造条件,提供有利的语言习得环境,充分促使学生“语言习得”的实现。

2 “习得”特性在双语教学中的应用

2.1 教学模式的选择

根据Krashen的“语言习得”理论中的输入假设说,只有在语言学习者接触到“可理解性输入”,才可能产生有效的习得效果。无法理解的语言是无用的,“理解性第二语言输入”是二语习得的必要条件。另外,要有足够的输入量,大量广泛的内容才能凑效[5]。因此,对于双语课程内容的选择,笔者认为主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内容的难度。概念抽象,原理深奥的内容不适合采用双语教学。因为这些内容,中文授课学生接受尚有难度,双语教学时更是效果不佳,双语教学不能以降低专业教学水平为代价;二是课程内容的广度。内容单一的章节不适合采用双语教学,因为涉及的专业词汇过于局限,不能使学生最大程度地扩展词汇量,双语教学效率不高,背离双语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双语使用的程度,关键在于其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有些专业课程高深精奥,用母语学生理解尚有一定的困难,更不用说用英语授课。因此,我国专业双语课程没有必要、事实上也不可能完全排除母语的运用,相反,教学双方要充分利用母语的支持性功能来促进专业及目的语的“习得”。笔者自2010年进行双语教学研究工作,承担“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导论”、“检测技术与传感器原理”、“检测与转换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等课程的双语教学任务,这些课程中,有专业基础课、专业导论课和专业课,因其课程特点不同,所以在双语教学模式上应有所区别。专业导论课从所涉及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来说,最适合采用双语教学,在授课过程中,可采用全英文PPT,对重要的术语加中文注释,授课采用英文为主,中文为辅的中英文结合方式,教学效果良好,没有太多学生提出意见;对于“检测技术与传感器原理”和“检测与转换技术”专业课,笔者曾尝试同导论课一样的教学模式,根据授课过程学生反馈的信息,大部分学生觉得全英文影响了专业知识的接受,表示希望教师“多说点汉语”。

根据以上的教学经验,结合“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在“模拟电子技术”的双语授课过程中,采用了过渡式教学模式,以中文授课为主,英文为辅。鉴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概念和基本理论比较抽象,难以形象化理解,以及其与实践结合极其紧密,因此,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仍然是首选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具有呈现客观事物的时间顺序、空间结构和运动特征的能力。对一些在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无法用肉眼观测得到的现象,可以用多媒体生动直观地模拟出来,引导学生去探索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变化过程和运动形式,以内容生动、图像逼真、声音动听的效果展现在学生面前。

笔者广泛积累教学资源,制作了“模拟电子技术双语教学课件”,该课件获第19届河南省教育厅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三等奖。课件中英文结合,每节课的Review部分采用英文,满足了语言习得中“理解性第二语言输入”这一必要条件,并有效解决了有限课时和英文讲解的矛盾,同时,课件在每堂课后会上传至Sakai(赛课)网络教学平台,以便学生复习,大大减轻了学生课堂笔记的压力,使他们能集中精力参与教与学的交流,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除了“程度”的问题,还有一个“时机”的问题。Krashen在总结过去第二语言教学中的经验时指出,在“习得”第二语言或外语的过程中,习得者并不吸收他所听到的一切,有几个心理上的因素影响着他习得语言的速度和质量。根据其二语习得模式的情感过滤假说,在输入变为吸收的过程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自信心、学习目的、焦虑度等这些情感因素,对语言输入有着过滤因素。所以双语教学需要师生之间有一段时间的磨合适应期,一些英语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可能会感觉学习吃力,开始时比较难以适应。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尽量缩短磨合期,开课前可以给学生提供机会,熟悉该门课程的专业英语;在上课时,除了教授专业知识外,还要努力帮助学生培养双语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树立信心,直到他们能够对双语学习的方法运用自如。

2.2 语言习得教学课堂需要注意的事项

基于以上对双语课程特点的分析,我们知道双语课与英语课有本质的区别,双语课不能英语课化,更不能当成英语课上。双语课应该充分利用语言的“习得”而非“学得”,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

双语课上会有大量的专业词汇,对这些词汇怎么处理?笔者认为,知道词汇的意思即可。有时一节课中会出现很多生词,如果逐个讲解、教读,则会大大影响教学进度和课堂容量。所以,需要对这些词汇进行有效选择,对比较重要的专业术语要做介绍,这些专业术语通常在整个课程的学习中不止一次出现,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反复使用这些术语,通过这样不断地重复强调,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记住专业术语。双语课上,要用尽量简单易懂的英语讲述。对于重点、难点部分,视学生听课的反应,当学生的英语程度有限,实在无法听懂时,适当的中文解释还是需要的。为了达到提高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可以要求学生尽量用英语回答有关问题。但当学生确有困难时,应当允许学生用汉语回答问题。

3 教学实践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一种教学模式的优劣,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评价是最重要的,为此,笔者试图通过对学生的考核成绩、问卷调查及授课的亲身体验,对双语教学的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和分析,以期为以后的双语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3.1 研究对象

2015-2016学年,我校接受“模拟电子技术”双语教学的学生有2014级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本硕连读学生30人、2014级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专业学生88人、2014级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生79人、2014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学生85人,这些学生组成实验班,2014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学生82人则作为对照班,用全中文授课。

3.2 研究方法

所有教学内容均由系室全体教师集体讨论备课,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因为有实验班,也有对照班特选同一教师授课,以保证其可对比性。对照班采用全中文授课,实验班实施双语教学。

3.3 研究结果

1)问卷调查

在接受“模拟电子技术”双语教学的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根据双语教学的宏观质量评估指标,采用单选题与完全开放式问题,共20题,主要内容涉及以下四个方面:

(1)学生的英语水平,包括课堂上听懂授课内容的比例,采用双语教学模式学习能力的自我评价等;

(2)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总体认识,包括对“模拟电子技术”双语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3)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教材师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的评价等;

(4)学生对教学组织的评价;

2)问卷调查结果

参加问卷调查的共有100名学生,男生80名,女生20名。问卷调查按上述四个方面展开,结果统计示于表1—表4。

2)成绩考核结果

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学期结束时实行统一考试,对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分析。另外期末复习过程中发给学生一篇英文文献,规定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提出的相关问题,以考察其阅读速度、理解程度及运用专业英语的能力,最后对两个班考核成绩进行比较分析。

对照班考核平均成绩为75.7分;实验班考核平均成绩为81. 9分。其中考核成绩分别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5个等级评定, 90-100分者为优,80-89分者为良,70-79分者为中,60-69分者为及格,低于60分者为不及格;对照班考核成绩总体评价优3.66%,良21.95%,中26.83%;及格37.80%,不及格9.76%;实验班考核成绩总体评价优14.12%,良15.29%,中32.94%;及格28.24%,不及格9.41%。结果表明:不论是以分数段统计学生人数,还是计算平均成绩,实验班均明显优于对照班。在阅读英文文献能力方面,实验班的学生明显优于对照班,阅读速度较快,对原文的理解较对照班深刻,运用专业英语的能力较对照班强。

表1 学生的英语水平

表2 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总体认识

表3 学生对教材和教师的评价

表4 学生对教学组织的评价

3.4 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问卷调查结果和成绩考核结果分析,大部分学生认为双语教学激发了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对授课教师的专业知识表述较满意,使学生既掌握了专业知识,又掌握了大量的英文专业单词,提高了专业英语水平,有利于查阅外文文献,掌握现代电子学的最新成果及发展状况,且有63%的学生认为应该增加英语授课比例,同学生对以往双语授课模式的认可度相比,有很大的改观。

调查的结果也反映出存在的一些问题:①学生英语水平对双语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有一小部分学生甚至要求用全中文授课;②在课时和教学内容不变的情况下,双语教学使得课时显得紧张,讨论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难以实施,学生表示“处处是重点,注意力需保持高度集中,望增加课时”;③教师的英语水平和双语教学水平也有待提高。

4 对双语教学的两点考虑

4.1 师资问题

在我国大学专业双语课程中,绝大多数双语教师的母语为汉语,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引进外教有困难的情况下,应鼓励已具备双语授课能力的专业教师开展双语教学,对暂不具备该能力的专业教师则不应强求。授课教师要通过各种机会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应在自己的专业上精益求精,如果以专业水准下降为代价开展双语教学,把大量时间花在英语学习上,则不仅影响专业教师的职业精神,而且也是宝贵资源的浪费。所以专业课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将注意力集中在专业知识视野的扩展上,通过大量地阅读英文原版教材,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与此同时,由于语言习得的特性,英语水平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4.2 授课对象问题

近几年从我校对电气学院部分专业学生开展“模拟电子技术”这门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中得到的经验是,即使是对于总体来说成绩较好的班级,也还有一部分学生不适合以双语进行学习的。具体的表现是,部分学生具有畏难和抵触情绪,缺乏积极性,不能克服双语学习过程中的特殊困难,无法顺利度过磨合适应期,学习过程中的焦虑和自信心不足等感情因素,不只是影响了目的语的习得,而且会导致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失去兴趣。

我们无论从教学内容上,还是教学方法上,都没有将因材施教的观点融入教学,针对这种问题,笔者将尝试分别授课的方案,一段磨合期过后,对那些难以接受双语课程教学的学生,采用非双语教学。

5 结语

大学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已成为我国高校教学面向国际的一种有益探索,影响外语“语言习得”的因素较多,学习者和从业人员逐渐意识到语言环境是外语“语言习得”过程中最值得关注和重视的因素,教学资源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开放共享是当今国内外教育发展的主流走向和必经之路,对双语课程资源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高校应该更多调研和听取教师及学生意见,顺应高校教育发展趋势,制定切实可行的双语推进计划,积极鼓励专业课教师加强外语学习,同时不要使双语教学只停留于形式,真正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使其在将来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实际工作和科研时,能够得心应手。

[1] 艾永乐.电子技术双语教学实践与体会[J].南宁:高教论坛,2009(02):26-28

[2] 刘海英, 胡卫兵.“模拟电子技术”双语教学体系的探索和实践[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01):105-106.

[3] 张展适, 曹双林, 潘家永.我校地学专业双语教学课程的选择与实施方法[J].石家庄:教育教学论坛,2012(11):147-149.

[4] 陆彤.双语教学中的语言习得探究[J].武汉: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09):82-83.

[5] 邢佳, 张飞, 刘建东.浅谈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双语教学[J].北京:教育与职业,2010(33):123-124.

Research on the Language Acquisition of Bilingual Education in Analog Electronics

HUANG Kai-zheng,LIU Xiao-lian,AI Yong-le

(SchoolofElectricalEngineeringandAutomation,HenanPolytechnicUniversity,Jiaozuo454150,China)

This paper proposes a teaching scheme for Analog Electronic Technolo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mode selection,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the second language and the considerations of the teaching model. Combined with teaching practice results of 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 model,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are analyzed and the effective method and the measure improving the bilingual education quality and the class performance of ordinary colleges are summarize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alog electronic technology; 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 model

2016-05-06;

2016-07- 21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项目

黄凯征(1978-),女,博士,讲师,主要从事电子技术理论教学、无功补偿和谐波治理研究工作,E-mail:hkz@hpu.edu.cn

G642

A

1008-0686(2017)02-0019-05

猜你喜欢
语言习得双语语言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对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的认识及其与语言习得和教学的关系探究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高职高专英语的语境化教学研究
地方高校开设语言实践课的必要性及优势
对小学语文教育的一些思考
我有我语言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