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托克逊走出去的国家领导人

2017-07-03 15:57陈慧琴
吐鲁番 2017年2期
关键词:县委书记自治区

●陈慧琴

从托克逊走出去的国家领导人

●陈慧琴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是托克逊县历史上第一位维吾尔族县委书记,也是党培养起来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批少数民族优秀干部之一、自治区第一位少数民族县委书记。

他从一个朴实的农民成长到国家领导人的过程离不开托克逊的培养,是托克逊这片土地养育了他,是托克逊火热的时代生活磨炼了他,是托克逊人民把这位他们爱戴的领导推向了更高的天地。无论铁木尔·达瓦买提走到哪里,他的视线都没有离开过托克逊。这里有他魂牵梦绕的爱。多少年来,只要有机会,他都要回托克逊看看。在托克逊人民的眼里,即便身居高位,但是铁木尔·达瓦买提永远是托克逊人民的儿子。正因为此,至今提起往事,人们对他还是津津乐道。

脱颖而出

铁木尔·达瓦买提出生于托克逊县伊拉湖乡(后分离为博斯坦乡),是从小喝着坎儿井水、吃着包谷馕长大的普通农民。父亲过早离世,他早早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困苦的环境练就了铁木尔·达瓦买提的责任心。

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后,他积极接受党的思想并广为传播。铁木尔·达瓦买提参加革命、打土匪、减租反霸,成为农民中的积极分子。他心地善良,待人亲和,性格敦厚淳朴,务实上进,这些个性魅力使他具有很强的凝聚力。

1950年5月20日,伊拉湖区三区召开农民代表会,铁木尔和其他六个人被提名为乡长候选人,代表们用绿豆当选票,把绿豆投进信任的人的帽子里,结果群众就用这种方式选举出了他们信任的人——铁木尔·达瓦买提为伊拉湖乡乡长,铁木尔·达瓦买提脱颖而出,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家乡的第一任乡长。

土改运动中,他挨家挨户联系群众,彻夜不眠地绕村巡逻,监视地主动向。积极宣传政策,访贫问苦,消除群众顾虑。开斗争会时,怀着对贫苦农民的爱和对地主的恨,他满怀激愤清算地主恶霸累累血债,打垮地主恶霸的威风。这样的活动也使他逐渐得到锻炼和培养。

1952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以后的日子里,这个普通的维吾尔族农民在党的培养下,先后担任了区长、县长、县委书记直至自治区、中央领导。

历练成钢

1954年2月他当选为托克逊县副县长时,感动和担心以及种种不安交织着。感动的是他一个穷孩子竟然能当选为县领导,维吾尔族人还从来没有获得过这么高的政治待遇!担心的是自己能挑起这副重担吗?但是回想自己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党的教诲,他又有了勇气和力量。坚决听党的话!这成为他工作中的座右铭了。1955年12月当选为托克逊县县长。1956年9月当选为书记处书记,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位少数民族县委书记。1960年6月任县委第一书记,在担任县长和以后担任县委书记的八年里,无论寒冬酷暑,他的大部分时间基本上都同农民心心相连。八年来他跑遍了全县200多个生产队的角角落落。他有自己的试验田,有包干的社队。在他的带动下,县委一班人都有记工分的本子,县委领导每年参加劳动不少于3个月。下乡时,他总是扛着坎土曼,带着笔记本,到哪里都是一面参加劳动,一面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同社员干部一起植树造林防沙,到处找水源,风灾过后掏修坎儿井。晚上走家串户,访贫问苦,了解生产情况和农民生活。他养成了一种习惯:一天不接触农民,生活就不踏实,如果有农耕备耕之类的工作他总是会到农村先听听干部、社员们的意见,并看看生产现场,以便掌握一些第一手资料。有时在县城开会不能下乡,他也要到附近的生产队去走走,他的许多工作总结、报告、指示等都是在农村访问了群众或是开了调查会后,在农民家的炕头上起草的,他访问群众、开调查会、处理群众来信来访或是同基层干部谈话时所作的记录就有厚厚的几十本,这些本子上面许多地方用红蓝铅笔画着符号,有的地方还加了批语。他还很有文学天赋,因此记录本中还收录了一些农谚、歌谣和托克逊县的历史资料等等。

他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但却很少对干部们指手画脚的批评,他身体力行,干部们也心服口服。有一次,一个公社的工作进度远远落后于别的公社,而该公社书记说不出所以然,善于做农村工作的县委书记铁木尔·达瓦买提知道这位书记可能没有亲自下去了解情况,又不太懂农活规律,也不知道依靠有经验的农户。他就亲自带领这位书记下去找问题,结果不出所料。铁木尔没有正面批评他,而是在地头与他拉呱起来:自己不懂生产技能怎么能领导好生产?这位书记非常不好意思,以后的工作中他总是以铁木尔·达瓦买提为榜样,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后来这个公社的工作逐渐跃居全县之首了。

托克逊县是新疆有名的“风库”,全年八级以上大风就有100天左右。境内多戈壁沙漠,又缺水,铁木尔担任县委书记后,带领全县人民为改变家乡贫困面貌进行艰巨的斗争。1957年,他亲临风沙前沿,同干部职工一起造林防沙,到深山找水源,同群众一起兴修水利,扩大耕地面积,三年多的时间种活幼林6000亩,造农田防护带130千米;伊拉湖乡土地平整、宽阔,但由于无水源,一直为“赤地”,阿拉沟水源由于水渗进14千米长的戈壁,未能引进伊拉湖。清朝时期被贬官员黄冕在此就开始动员屯垦戍兵和当地群众修建阿拉沟河,收效不是很大。1958年,县委决策引阿拉沟水发展农业生产,时任书记处书记的铁木尔·达瓦买提常常出现在工地上。他性格温和,没有官架子,在阿拉沟水渠工地上,他白天同民工一起劳动,夜里冒着寒风跑遍全工地,还为民工生火取暖,盖被子。经过一年多的艰辛,终于建成了托克逊历史上百年想建而未建成的长达53.5千米的阿拉沟引水灌渠,使伊拉湖乡真正变“赤地”为“沃壤、粮仓”。全县扩大灌溉面积9万多亩,比解放初期增加近1倍。1961年,托克逊历史上第一次达到了粮食自给。

他也有着维吾尔族人的诙谐。一次,他与原水利局长薛书村一起去自治区水利厅办事,中午吃饭有一小条鱼,心急的铁木尔也不忘打趣地说:鱼可不是多、快、好、省的菜呀!在大干快上的年代里,薛局长忍俊不禁。

铁木尔·达瓦买提生活作风朴素。当县委第一书记时,连一件皮大衣都没有,更没有专车,经常骑着毛驴下乡,遇有紧急情况,就到县公安局去借马,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他。1961年5月,托克逊县刮了一场持续24小时的12级大风,当时狂风呼啸、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工厂停工停产,交通中断,坎儿井、干渠被沙埋,数百株大树被连根拔起。灾情发生后,铁木尔·达瓦买提立刻骑一匹快马,顶风赶赴重灾区了解灾情,召开紧急会议,周密部署抢险救灾工作,尤其是对坎儿井的抢救做了全面安排,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他非常有原则性,从不为个人谋私利,他的许多亲戚托他安排子女工作或者办私事,他都拒绝了,包括他自己的亲兄弟至今还在博斯坦乡种地。

兄弟情谊

党组织无微不至地关心着他的成长。1954年当选为县长后,铁木尔·达瓦买提压力非常大,当时的县委书记李尚官鼓励他:不用怕,有党的领导,有群众的支持,你个人又努力,什么事情都可以办好!从干中学!是啊,干是最好的学习!书记的鼓励和支持在鞭策着他,他放手让铁木尔主抓工作,工作中出现缺点时,便热情帮助他克服。铁木尔在深入群众领导生产时,曾有时抓住了一点,放松了全面。上级党委和县委会及时为他指出,帮助他改正。他是个很虚心的人,只要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就会很快纠正过来。

在多年的从政生涯中,铁木尔与各族干部和群众结下了血浓于水的民族情谊。乡里组建农会时,他与区委书记焦维新互学语言,相得益彰,就在那时,铁木尔学会了一口流利的汉语。地委派到托克逊试点的土改工作队队长郑书田是他的良师益友,他对铁木尔大胆使用,布置工作,事先总是两人商量好,然后铁木尔去做。铁木尔工作认真,常常为了一个报告也要通宵达旦。每次在会上讲话如果没讲全面,郑书田就补充几句。如果讲好了,郑书田就只讲一句:按照铁木尔乡长的布置去做。郑书田是一位严格执行党的政策的干部,工作非常认真,有方法。铁木尔从他那儿不仅学到了好的工作方法,也学到了一个共产党人良好的思想品质。默契的共事也使他们成为莫逆之交。

铁木尔与许多汉族干部结成了兄弟情谊,也经历了严峻的考验。曾任过自治区气象局副局长的吴振海是一位资深的老革命,在托克逊与铁木尔共事多年,一直给铁木尔当副手,交情甚笃。铁木尔当县长、书记时,吴振海也主动承担一些较重的任务。铁木尔有困难时,吴振海总是耐心帮助他分析问题,互相商量,共同研究,统一思想。由于他们配合默契,县上的工作总是有声有色,常常受到自治区表彰。“文化大革命”时期,他们都在自治区工作,老吴受到冲击,铁木尔不顾个人的利害得失,冒着风险保护了他。在一些问题上,铁木尔主动承担了主要责任。在共同从事党的事业工作中,他们建立了水乳交融的民族兄弟之情。

居高声远

1963年,铁木尔·达瓦买提任吐鲁番中心县县委书记;1964年5月,任自治区副主席,1985年任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主席,此后又担任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和与三、四、五、六、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3年3月,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1996~2000年任第八届、第九届全国人大党委会副委员长,全国第三、四、五、六、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十二、十三、十四届中央委员。

当选为自治区和国家领导人后,铁木尔·达瓦买提的责任更重了,视野更开阔了,但他的心永远在托克逊,时时惦念着家乡的人民,无论是视察或休假,他总抽空回家乡看看。1987年时任自治区主席的铁木尔·达瓦买提应邀参加县十届二次代表会议,看到家乡的可喜变化,高兴之余语重心长地教育各族人民不要满足于温饱,要广开致富门路。1988年他同自治区党委书记宋汉良到伊拉湖乡参加开机典礼,路遇农民便亲切地下车嘘寒问暖,真切地体现着一份赤子对家乡的殷殷之情。

铁木尔常说:“我从一个普通农民成长为党的领导干部,全是党培养的结果,我的每一点细微的进步,每一点工作成绩无不包容着党的心血。维吾尔族人民就是变天下树木为笔,倾宇宙的河水为墨,也写不完中国共产党的恩情!”1955~1957年党组织送他到中央民族学院政治系研究生班学习,他的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有了相当大的提高,也为他打下了一个党的高级干部必备的理论修养和文化科学知识的基础。继后又派他到内地19个省市参观考察,让他开阔视野,学习吸收先进的经验用于新疆。到中央任职后他有机会参加一系列党和国家重要会议,近距离地感受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江泽民等三代领导人的谆谆教诲,感受领袖们的伟大风范,在潜移默化中陶冶着他的品质。

铁木尔·达瓦买提还是一位诗人、散文家,他从青年时代就酷爱文学艺术,注意搜集整理民间故事、歌谣,兴之所致,有感而发,创作歌词、民谣、短诗等作品数百首。从60年代至今,发表了《天山欢歌》《献给祖国的爱》《时代的感召》《生命的火炬》《绿洲放歌》《生命的足迹》等6本诗集和散文集《新疆,我可爱的故乡》等4卷文集。他在作品中写到:“任何时候祖国都无比神圣庄严/根植祖国才能实现抱负与理想/先哲圣贤早有这样一句至理名言/没有祖国的人憔悴枯槁、抑郁彷徨”,“付出离人民的期待相差很远/人民之子应永远为人民奉献/过去的岁月绝不意味着今天/明天的太阳召唤我们永向前。”这些诗句,充满了他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真挚情感。他的诗作被译为汉、俄罗斯、英、哈萨克、乌孜别克等多种文字出版,在国外广为传播。

他对党和人民始终怀有深深的感情,正因为有这样的力量源泉,他百炼成钢。虽然时代不同,但铁木尔的一些工作作风至今仍然值得我们的领导干部学习、借鉴。

猜你喜欢
县委书记自治区
自治区方志办、自治区档案馆工作座谈会召开
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名单 (2021年表彰) (省区市内按姓氏笔画排序)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陈行甲 从县委书记到公益名人
走进神奇的汉特-曼西自治区
让“优秀县委书记”有位更有为
自治区图书馆参加2013年广西科技周广场活动
数据库
近期我省千部任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