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研究

2017-07-03 16:14魏堃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15期
关键词:儿科人性化护理人员

魏堃

273300临沂市平邑县人民医院

关于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研究

魏堃

273300临沂市平邑县人民医院

目的:探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方法:收治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2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采用科学人性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科学护理的效果显著。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护理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初期,全身免疫系统尚缺乏足够的抵抗力,因而十分易患呼吸系统疾病。此疾病多发于春季,主见咳嗽、喘息、发热、呼吸困难等急性症状。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不重视及时治疗,将严重危害其呼吸系统,甚至引发哮喘。临床治疗多主张对症下药,且要做到治疗方法的科学化、规范化,才能确保呼吸系统疾病的病情得到控制与改善[1]。要实现呼吸系统疾病的彻底康复,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临床护理工作。本文在众多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展开护理研究,探索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高效护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220例,男125例,女95例,年龄3个月~6岁。其中喘息性支气管炎88例,哮喘56例,小儿肺炎39例,急性喉炎22例,咳嗽变异性哮喘15例。将所有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各110例。试验组中,男60例,女50例;年龄4个月~6岁,平均(4.9±2.5)岁;喘息性支气管炎37例,哮喘34例,小儿肺炎19例,急性喉炎11例,咳嗽变异性哮喘9例。对照组中,男65例,女45例;年龄3个月~5岁,平均(4.3±1.9)岁;喘息性支气管炎51例,哮喘22例,小儿肺炎20例,急性喉炎11例,咳嗽变异性哮喘6例。设定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基础症状评价标准:出现呼吸频率>35次、全绀或三凹征等呼吸困难计3分;喘息计2分;咳嗽、多痰或腋下温>38℃的持续发热计1分。试验组的基础病症评分为(4.5±2.2)分,对照组的评分为(4.3±2.9)分。两组患者从年龄、患症病情、基础症状评分等各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儿科呼吸系统疾病需及时给予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常规检查,针对具体病症表现给予必要的消炎、抗感染、抗病毒等药物治疗。以普米克令舒和博利康尼作为抗感染平喘药。以60万单位的红霉素配110 mg地塞米松溶入5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后溶液作为抗感染化痰药,具体做法是其本混合液5 mL,融合α-糜蛋白酶进行雾化处理,按6 mL/min的速率控制氧流量,确保氧雾混合微粒能够进入儿童呼吸系统,雾化处理一次10 min,2次/d,视病情轻重调节疗程,原则上3~7 d为1个疗程。以同等治疗手段完成两组患者的治疗,要确保后续护理工作的基础条件一致。

护理方法:对照组的常规护理中主要包括对患儿病房的日常清洁、定期检查等。试验组的患儿护理则采用科学化、人性化的护理方法,主要涉及环境护理、呼吸道护理、心理护理、并发症护理等内容,各护理内容如下:①环境护理。为确保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尽快康复,护理人员认真调节病房温度,使其保持在8~20℃。专人定期清洁整理病房,营造清新、无烟、无尘的病房环境。日均紫外线消毒1次,适当保持通风换气。②呼吸道护理。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儿的病情观察,确保患者侧卧、平躺等体位,以利于身体恢复,注意清理儿童口鼻内分泌物,确保呼吸通畅。③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多与儿童沟通、互动,主动接触肢体,展开温情交流,建立与儿童的良好感情,使儿童产生信任感,则促进护理工作的开展。④并发症护理。儿童患呼吸系统疾病后,对其他病症的易感风险大大提升。护理人员要防止其病情反复甚至转移、加重。应定期检查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请医生诊断,确保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痊愈。

观察指标:经过必要的护理后,对比研究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对两组入院收治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对比:同等治疗条件下,对照组的住院时间要少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经过治疗,试验组中出现3例痰液阻塞、呼吸窘迫等呼吸系统并发症状,对照组则出现22例过敏性喉头水肿、痰液阻塞、呼吸窘迫等呼吸系统并发症。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对比(±s,d)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对比(±s,d)

组别 住院时间试验组 4.8±1.6对照组 6.6±2.1 t 10.37 P<0.05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讨 论

传统的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护理,并未注重加强人性化、科学式的护理手段,从专业技能的执行上有所欠缺[2]。而采用科学人性化的护理手段后,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对儿童的呼吸系统疾病进行全面的护理,不但有助于快速康复、痊愈,而且降低了在护理过程中再次复发或病情转移等并发症的概率[3]。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有意识地与幼儿保持亲密交流,能够减轻幼儿患病痛楚,缓解幼儿的紧张、恐惧心理,有助于幼儿建立信心勇敢接受治疗,因而加快了疾病康复进程。

本文的研究表明,虽然经历了相同的临床治疗,但护理手段的不同同样可以产生不一样的结果。因此,人性化的科学护理方式在临床护理中是十分必要的,以至于在环境护理、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并发症护理等多种护理措施后,患者的住院时间大大缩减,增进了身体的恢复力。人性化的科学护理方式业已成为最受患者欢迎的护理方式,突出“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尽可能满足患者需求,注重护理细节,拉近了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心灵距离,医患关系大大好转。

近年来,国内的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大有逐年增加之势。分析原因,自然有儿童自身抵抗力弱的原因,而且在疾病康复阶段的并发症也是原因之一。加强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性化护理后,能够大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效果。常规的护理中,总是存在因幼儿不配合或者护理工作不到位导致并发症增多,人性化的科学护理方式正好弥补了常规护理的诸多缺陷,可以不断地帮助患者减轻痛楚,减轻心理负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促进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降低了儿童不配合的情况,从而真正实现了对并发症发生率的控制。

总而言之,对患有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积极进行科学护理,能够提升其康复率,增强患儿抗病体质,提供更强的生命保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应用。

[1]丁丽嫦.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探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3(1):90-92.

[2]余微微.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护理研究[J].当代医学,2016,22(35):105-106.

[3]滕海鸥.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护理方法及效果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1(24):221-222.

Study on clinical nursing of pediatric respiratory diseases

Wei Kun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Pingyi County,Linyi City 273300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nursing of pediatric respiratory diseases.Methods:220 patients with pediatric respiratory diseases were selected.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scientific humane care.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care.We compared the nursing effect of two groups.Results: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the treatment time and complication rate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scientific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pediatric respiratory diseases was significant.

Pediatrics;Respiratory diseases;Clinical nursing

10.3969/j.issn.1007-614x.2017.15.71

猜你喜欢
儿科人性化护理人员
儿科专栏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人性化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圆梦儿科大联合
“扶不扶”的人性化选择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