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弦乐艺术与中国音乐文化的融合

2017-07-03 04:36韩小鹰张志英
关键词:弦乐大提琴民族音乐

韩小鹰+张志英

音乐是一种文化现象,而“文化是代表一定民族特点,反映其理论思维水平的精神面貌、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等精神成果的总和。客观地说,音乐是由文化界定的,离开文化便不能分析音乐。随着西方音乐文化的传入,西方弦乐艺术被引进中国并得到迅速发展。

一、“有机”融合才能发展

外来文化能不能适应和应用于自身文化的发展机制中,取决于它能否逐步融为自身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小提琴、大提琴只是一种音乐表现的工具,能使其在中国生根立命的基础则是西方弦乐艺术独特的文化内涵,它与中国音乐文化的融合,创造出具有中国民族特性的小提琴、大提琴新音乐文化,并逐渐建立起中国音乐文化的新内涵。

二、持续发展建立在传承的基础上

一种音乐文化的優与劣、存在与消亡关键是看它所反映的内容和艺术形式是否独特。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非常善于吸收外国文化,虽然目前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些类型已经消失了,还有一些类型也面临失传的危险,但大部分依然紧跟时代的节奏不断向前发展,它们兼容并蓄,继往开来,既不断地汲取外来先进的文明,又在民族精神、传统文化上传承着自己的民族特性。20世纪中叶,涌起的国际文化潮就是以寻求不同的文化特质为目标的。因此,我们必须要不断地挖掘自身文化的潜在力量,保持自身文化发展的连贯性,让自己的音乐文化能够持续发展。

三、打破疆界,海纳百川

如毛泽东所说,“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粮食的原料”,中国音乐要走向世界,必须加强对民族音乐的研究、学习,发掘中国音乐文化深层的底蕴,把握中国音乐文化之核心,同时以科学和理性的态度,学习掌握西方音乐的先进之处为我所用。不仅从技术的范畴,更要从文化意识和艺术规律的角度来探索,把握音乐发展的方向,这样才能促进音乐文化良性循环。为此,我们应首先把握中国音乐文化的特质,深入了解西方音乐的发展与变化,加强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打破疆界,海纳百川,吸收一切美的东西。正如著名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创办的“丝绸之路”,代表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马友友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一次大胆跨界。

四、洋为中用,打破传统观念里中西方乐队的固有模式

20世纪中叶以后出现的国际文化潮,是以寻求不同的文化特质为目标的,单凭某一种文化都不能解决人类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因此,文化的重要任务是要挖掘各种文化的潜在力量,强调文化价值的多元性。现代社会中,音乐文化已经从区域性发展过渡到全球性连通发展,我们的音乐文化也是这个连通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音乐要发展,就必须冲破僵化的模式,吸收运用先进的音乐手段。同时,必须在思想感情、文化内涵上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反映中华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特性。

我国民族乐器演变发展的史实,充分证明了不同民族音乐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证明了人类文化所具有的共性和普遍价值。中国的民族音乐正是在民族审美观念意识的不断变异中生存,在不同时空的民族文化交流中发展,这是几千年来未曾中断的中国音乐文化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规律。由此可见,世界上纯粹的或者孤立的民族音乐是不存在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弦乐大提琴民族音乐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大提琴之味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重构研究
让爱传出去
小跳蛙
我的好妈妈
怀抱大提琴的男人
中西民族音乐在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探析
杜普蕾和大提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