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行政区划调整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2017-07-04 01:25罗玉波张静
关键词:行政区域区划行政区划

罗玉波++张静

[摘 要]整理2000—2015年山东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调整的面板数据,将双重差分思想和多水平模型相结合,实证分析行政区划调整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区划调整对山东省的经济发展影响效果并不统计显著,这与采用传统的双重差分法分析得出的结论有所不同。

[关键词]行政区划调整;地区经济增长;双重差分模型;多水平模型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7)02-0036-05

一、引言

伴随国家近期县改市标准的调整,山东省积极推进撤县设区、撤县改市、乡镇合并、镇改街道的行政区划优化调整。一般来说,行政区划调整有着多重目的,其中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

国内学者对行政区划调整影响经济增长的效果进行了诸多研究。樊勇、王蔚以浙江省为例,运用双重差分法和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扩权强县”调整对扩权、未扩权以及扩权内部强县和弱县的县城经济与财政收入的不同影响,从而提出省市政府在实施扩权时,应从“强县扩权”跨越到“扩权强县”;强县政府应摆脱对“投资型”增长方式的过度依赖,弱县政府应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李郇、徐现祥以广东省佛山市1990—2009年行政區划调整为案例,采用双重差分法,发现撤县市设区对人均经济增长有短期的冲击效应,对投资有主要影响,对消费和人均财政支出没有影响。高玲玲、孙海鸣研究了1992—2002年全国地市级以上行政区划调整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全国行政区划调整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微弱;东部地区促进效应明显;中西部地区在2001—2012年表现为显著正效应,在1999—2000年表现为负效应。

但是已有文献的研究并没有考虑不同地区区划调整的时差,为弥补以往研究的不足,本文整理不同地区区划调整的不同时间的样本,从而使模型更加准确。另外,考虑其他变量同样会对地区经济产生影响,根据谭之博等人的模型,加入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和人口密度这两个变量。运用双重差分思想和多水平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行政区划的调整效果进行研究。

二、山东省行政区划演进

2000年底,山东省辖17个地级市、31个县级市、61个县、47个市辖区(共计139个县级行政单位);2015年末,辖17个地级市、51个市辖区、28个县级市、58个县(合计137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15年间,8个地级市进行了县级以上的区划调整:2001年撤销长清县,设立济南市长清区。2002年将蓬莱市的大季家镇划归烟台市福山区管辖。2004年9月9日,国务院批准同意设立日照市岚山区,将日照市东港区的岚山头、安东卫2个街道和虎山、碑廓、黄墩、后村、高兴、巨峰6个镇划归岚山区管辖。2012年9月30日,《国务院关于同意山东省调整青岛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撤销青岛市市北区、四方区,设立新的青岛市市北区,以原市北区、四方区的行政区域为新的市北区的行政区域;撤销青岛市黄岛区、县级胶南市,设立新的青岛市黄岛区,以原青岛市黄岛区、县级胶南市的行政区域为新的黄岛区的行政区域。2013年10月18日,《国务院关于同意山东省调整济宁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撤销济宁市市中区、任城区,设立新的济宁市任城区,以原市中区、任城区的行政区域为新的任城区的行政区域;撤销兖州市,设立济宁市兖州区,以原兖州市的行政区域为兖州区的行政区域。2014年1月25日,《国务院关于同意山东省调整威海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撤销县级文登市,设立威海市文登区,以原文登市(不含汪疃镇、苘山镇)的行政区域为文登区的行政区域。2014年9月9日,《国务院关于同意山东省调整滨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撤销沾化县,设立滨州市沾化区,以原沾化县的行政区域为沾化区的行政区域。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关于同意山东省调整德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撤销陵县,设立德州市陵城区,以原陵县的行政区域为陵城区的行政区域。

本文基于2000—2015年山东省的行政区划调整,研究山东省行政区划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期为中国行政区划调整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

三、模型和方法

双重差分模型没有考虑地级市之间存在的差异,因此,我们将双重差分思想和多水平模型相结合,在模型中引入随机效应。

(一)多水平模型

多水平模型把随机误差项分解到数据层次结构水平上,构建与数据层次结构相适应的随机误差项,从而有别于一般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多水平模型为

水平1:

水平2:

总模型为

(1)

水平1表示各研究对象的重复观察值,水平2表示个体研究对象。为地级市i在j年的地区生产总值;为固定效应部分,为随机效应部分。和都是随机的,代表不同地级市有不同的初始值和随时间变化的不同变化率。

(二)双重差分模型

本文将2000—2015年山东省从未发生过县级以上区划调整的9个地级市设置为对照组,8个进行了区划调整的地级市设置为处理组,从而比较区划调整前后山东省经济的发展情况。样本分为四个部分:调整前的对照组、调整后的对照组、调整前的处理组、调整后的处理组。设置两个虚拟变量:调整前为0,调整后为1;对照组为0,处理组为1。DID模型存在一个基本假设:在不处理的情况下,处理组和对照组具有相同的趋势,处理导致处理组的结果存在对共同趋势的偏离。具体模型为

(2)

模型(2)中,表示个体i在t时期的地区生产总值,i和t分别表示地级市和年份,为扰动项。

在对照组中,调整前后的地区生产总值变化分别为

(3)

由式(3)可知,对照组的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动为。同样的,处理组,调整前后的地区生产总值变化分别为

可见,处理组的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动为。因此,行政区划调整的“净影响”为,即交叉项 的系数。

对比分析两个模型,加入了双重差分思想的多水平模型,即在水平1中,加入解释变量、、,在水平2中,加入lnx、z解释变量,使模型变为

(5)

四、实证分析

(一)数据

2000年之前山东省地级市共15个。本文研究的是县级以上行政区划调整,为了方便模型数据分析,故采用2000年之后的数据。

2000—2015年县级以上行政区划调整的数据来源于行政区划网(区划地名网,http://www.xzqh.org/html/),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山东省生产总值比重 、人口密度和地区生产总值这三个变量的数据来源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http://db.cei.gov.cn/page/Default.aspx),部分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山东统计年鉴》以及各级政府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菏泽市和滨州市是在2000年由县级市调整为地级市的,因此2000年的数据采用2001和2002年数据的均值。

山东省2000年生产总值为8542.44亿元,2015年达到了63002.3亿元,2000—2015年年均增长速度为14.25%,山东省的总体经济水平是随时间增长的。

图1 2000—2015年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

如图1所示,进行区划调整的地区和未进行区划调整的地区在经济增长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未进行调整的地区之间的经济增长速度也不一致。

表1 变量的描述性分析

变量 单位 均值 最大值 最小值

Y 亿元 780 5528 39

X 人/平方公里 850.80 1972.20 223.00

Z % 54.70 90.10 33.42

由表1可知,2000—2015年山东省17个地级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均值为780亿元。最大值是2015年青岛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为5528亿元;最小值是2001年菏泽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为39亿元。人口密度均值为850.80人/平方公里。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均值为54.70%。

(二)回归结果及分析

首先,进行数据层次结构检验-截距模型分析(空模型),不含自变量,考察各个地级市之间有无差异。即不同的地级市区划调整对地区经济增长是否有影响。

水平1:

水平2:

总模型: (6)

利用stata估计模型,计算结果见表2。

如表2所示,固定效应部分,参数的估计值为15.1711(P<0.000)显著,标准差为0.2161,P值为0.000,置信度95%的区间估计为[14.7476, 15.5947]。随机效应部分,LR test vs. linear model:chibar2(01)=62.29,与混合数据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比较,多水平模型具有较好的显著程度。组内相关系数,为组间方差,为组内方差,表明约有46%的变异是由研究对象个体间的异质性引起的,适合做两水平模型。

其次,在空模型基础上加上解释变量,建立随机截距模型。加入水平1的解释变量:、、 。其结果见表3。

水平1:

水平2:,

总模型: (7)

模型(7)中,为固定效应部分,为截距项的平均水平,为平均斜率,为随机效应部分。利用stata估计模型为

(8)

由表3可知,模型评价统计量为-2(Log likelihood)=224.3。=0.3340,区划调整对山东省经济增长有较强的正向作用。

最后,建立随机系数模型,引入水平2的解释变量lnx、。其中,表示人口密度,表示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水平1:

水平2:,

总模型

(8)

模型(8)中,为固定效应部分,为随机效应部分。利用stata估计模型为

(9)

计算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但是P值为0.282,统计学意义不顯著,这说明行政区划调整对促进经济增长的效果不大。这一点与现有的研究是不一致的。

五、与双重差分法的比较

将上面的数据带入传统的双重差分法中进行比较,为了控制其他影响因素,将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和人口密度这两个变量作为控制变量。修改后的模型为

(10)

本文重点关注交叉项系数。当为正,则表示区划调整对山东省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正向作用,即区划调整促进了山东省的经济发展;反之,区划调整则抑制了山东省的经济发展。

对模型(10)进行最小二乘估计(least-squares estimation),得到的分析结果见表5。

残差标准误为0.7541,自由度DF=266,,修正后的,F统计量为F=59.06,自由度为5,P<2.2e-16。

系数值为0.39,P值为0.040,区划调整对山东省经济增长有较强的正向作用,并且在5%水平上显著。人口密度的对数的系数为0.93,说明人口对地区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系数仅为0.05,说明第二产业对地区经济增长虽然有正向作用,但效果不显著。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将双重差分思想应用到多水平模型中,考虑了随机效应之后,行政区划调整对经济增长的效果在统计上不显著,与采用传统的双重差分法所得出的结论有所不同。

六、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山东省2000—2015年县级以上行政区划调整,建立了与双重差分思想相结合的多水平模型,实证分析区划调整对山东省经济增长的影响。总的来说,考虑到随机效应因素之后,撤县(市)设区对山东省的经济发展有正向影响,但效果统计意义不显著,因此经济的发展并不能完全依靠行政区划的调整来实现。本文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考察区域上,只对山东省的行政区划调整进行分析,行政区划调整的效果还要考虑不同地区、不同经济发达程度等因素;在数据上,只采用了15年的数据。

基于本文研究结论,认为行政区划调整在带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成本,因此,可以适当增加调整力度,通过区域辐射带动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目前,国家正在推行中心城市计划,可以将国家中心城市或区域中心城市的近郊县改区,为城市发展保留腹地和财政来源,提高城市化水平,这样有利于加强某些重要资源的开发利用;反过来,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将某些拥有重要资源(港口资源、土地资源、旅游资源等)的县(市)改为区,这样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心城市较强的政治能力、投融资能力、管理能力、招商引资能力、人才能力。

[参考文献]

樊勇,王蔚.“扩权强县”改革效果的比较研究—以浙江省县政扩权为样本[J].公共管理学报,2013(1):10-18.

李郇,徐現祥.政策评估:行政区域一体化的经济绩效分析[G]//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规划实施),2013:16.

高玲玲,孙海鸣.行政区划调整如何影响区域经济增长—来自中国地级以上行政区划调整的证据[J].经济体制改革,2015(5):66-71.

谭之博,周黎安,赵岳.省管县改革、财政分权与民生—基于“倍差法”的估计[J].经济学,2015(3):1093-1114.

叶芳,王燕.双重差分模型介绍及其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2013(1):131-134.

谢传波,牛中正,丁鹏,刘涛,陈维清.多水平统计模型的Stata程序实现[J].中国卫生统计,2014(1):129-132.

Raudenbush Stephen W, Bryk Anthony S. 分层线性模型:应用与数据分析方法[M].郭志刚,郑真真,陈卫,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3-36.

石磊.多水平模型及其统计诊断[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7-50.

骆华萍,郜艳晖,张丕德.多水平模型及其对肝癌患者住院费用影响因素的分析[J].数理医药杂志,2010(1):1-4.

金芳,倪宗瓒,李晓松,潘晓平,张彤.多元多水平模型及其在儿童生长发育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2004(4):13-15.

[责任编辑 王艳芳]

猜你喜欢
行政区域区划行政区划
行政区域微界线的精细与割裂
行政区域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
学术与政治:民初中国地学会的行政区域研究
对自然地理区划方法的认识与思考
龙泉驿区雷电灾害风险调查评估与区划
GIS在贵阳市行政区划历史沿革中的应用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邯郸—邢台城市团整合发展探讨
行政区划管理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区划名称需体现历史文化特征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石家庄一保定”的融合发展思路
江苏枇杷冻害发生规律及风险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