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旅游业演变与三次产业发展的关联探析

2017-07-05 12:50卢玉桂王威峰
河池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关联度旅游业关联

卢玉桂, 王威峰

(河池学院 1.数学与统计学院; 2.经济与管理学院,广西 宜州 546300)

广西旅游业演变与三次产业发展的关联探析

卢玉桂1, 王威峰2

(河池学院 1.数学与统计学院; 2.经济与管理学院,广西 宜州 546300)

实施“旅游+”战略,创新旅游发展新业态,是国家“十三五”期间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所明确的新要求与具体途径。从产业规模、结构以及国民经济地位三个方面深入探析广西旅游产业(2011年-2015年)的演变状况,以及从产业融合视角论述旅游产业与三次产业发展关联的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广西旅游业演变与三次产业的关联度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广西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旅游产业;灰色关联度;旅游+;产业融合

近年来,广西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市场不断扩展、跨区域旅游合作不断深化、旅游产业体系日趋完备、经济贡献度显著提高,已逐步成为广西国民经济建设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产业演变以及旅游产业融合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如:内部异质性和外部不确定性是旅游产业网络形成和演变的主要动力[1],区域经济和旅游业的协调耦合发展为旅游产业演变提供基础和保障[2],旅游产业融合是旅游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动力来源[3],资源融合、市场融合、技术融合和功能融合是旅游产业与各产业融合的主要路径[4],推动电子商务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将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动力[5]等相关主张相继提出。

实施“旅游+”战略,创新旅游发展新业态,推动旅游与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是国家“十三五”期间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所明确的新要求与具体途径。“关联融合”是旅游产业发展融合模式的重要类型,对于实现旅游产业要素与其他产业的嫁接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6]。母涛基于现实层面论述了旅游资源开发与三次产业的关联状况[7]。刘婕等人(2011)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旅游业与房地产业的关联度进行分析,得出二者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相关性和互补性,并提出发展旅游复合地产的必要性[8]。王琪延等人(2013)结合投入产出表对北京旅游业与农业的关联度及变化趋势进行了探析,得到北京旅游业与农业的关联度逐渐提高,但整体关联水平还比较低[9]。然而广西旅游产业演变及其与三次产业*本文关于三次产业的界定采用广西统计年鉴上对三次产业的统计指标解释,即第一产业为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为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为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由于在产业分类中,旅游业归属于第三产业,因此只进行旅游业与除旅游业本身以外的第三产业的关联测度,文章的第三产业均指剔除旅游业后的其余产业,之后不再赘述。之间的关联状况还未引起学者们的关注,随着“全域旅游”全新发展理念的提出与全面深入,旅游业将迎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本文以广西近5年(2011-2015)经验数据为基础,深入探析广西旅游产业演变及其与三次产业之间的关联度状况,以期为今后广西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一、广西旅游产业规模、结构以及国民经济地位演变

(一)旅游总收入规模的演变

旅游总收入是旅游产业规模的集中和直观体现。如图1所示:近五年来,广西总收入规模整体呈现较高增长态势,由2011年的1 277.81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3 254.19亿元,每年保持20%的环比名义增长率,其中2011年增长率最大并超过30%;随后两年受国民经济下滑影响,旅游业增速回落到24%;进入经济新常态以来,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拉动下,广西旅游业从“三期叠加”(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宏观背景下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反弹,平均增速提高了1.5个百分点,但仍远低于2011年和2012年的增长速度。

图1 2011-2015年广西旅游业总收入规模及增长率演变

(二)旅游业规模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演变

产业空间结构演变是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与利用情况。如图2、图3所示*北部湾经济区、珠江-西江经济带和桂西资源富集区是广西现阶段关于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规划,而桂林作为广西重要的旅游市尚未归属于上述三大区域,因此采用2010年以前统计年鉴上的划分(单独列为桂北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是指南宁市、北海市、防城港市、钦州市、崇左市和玉林市6市合计,珠江-西江经济带是指南宁市、柳州市、梧州市、贵港市、百色市、来宾市和崇左市7市合计,桂西资源富集区是指崇左市、河池市和百色市3市合计。:2011年和2015年广西各区域旅游业总收入的占比变化程度较小,但作为经济后发地区桂西资源富集区旅游业总收入在全区旅游业中的占比提高了3个百分点,北部湾经济区、珠江-西江经济带和桂北经济区旅游业总收入在全区旅游业中的占比均下降了1个百分点。表明:桂西资源富集区已将旅游业作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并加强了对于旅游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从全区来看,旅游资源要素的分布和利用进一步趋向平衡。

图2 2011年广西各区域旅游业总收入占比 图3 2015年广西各区域旅游业总收入占比

区位熵*区位熵的计算公式为LQij(qij/qj)/(qi/q),其中LQij为j地区的i产业在全国的区位熵,qij为j地区的i的相关指标(产值、就业人数等),qj为j地区所有产业的相关指标;qi为全国范围内i产业的相关指标,q为全国所有产业的相关指标;当LQij表示j地区的i产业相对于全国来说具有优势,反之则具有劣势, 越大,说明 地区的 产业集聚水平越高,且相对于全国来说具有的优势越大;本文的旅游业指标采用旅游业总收入,所有产业指标采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产业结构研究中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以及某一区域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的重要指标,本文运用区位熵来衡量广西旅游业专业化程度的演变状况。如图4所示:2011年-2015年间,广西旅游业区位熵均大于2,并由2011年的2.39上升到2015年的3.2,其中前4年增长幅度较大,基本呈直线增长趋势,第5年增长幅度有所回落,但仍有所提高。这表明:近5年来,广西旅游业集聚水平和专业化程度较高,相对全国旅游业发展来说具有较强优势,且优势在逐年提高。

图4 2011-2015年广西旅游业区位熵演变

(三)国民经济地位演变

旅游产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策动力,具有拓展消费市场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创新扶贫模式和提升城市品质等功能。如图5所示:自2010年以来,广西旅游总收入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率呈稳步较快增长趋势,旅游业总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占比从2010年的9.96%连续上升至2015年的19.37%,6年内呈现接近10个百分点的增幅。由此可见,旅游业已成为拉动广西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朝阳产业,为广西经济快速增长、劳动者充分就业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图5 2010-2015年广西旅游总收入的国民经济贡献率

二、旅游产业与三次产业发展关联的理论依据:产业融合理论

产业融合由于具有优化资源配置、创新产业业态、拓展市场空间等功能,在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与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研究,并成为当今产业创新发展的显著特征和重要趋势。马健在梳理西方产业融合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由于技术进步和放松管制,在产业边界和交叉处发生技术融合、产品与业务融合以及市场融合,从而改变了原有产业的组织模式、市场结构和产业绩效,并成为传统产业创新以及产业结构转换和升级的重要方式和手段[6]。旅游资源的异质性及供给的无限性、旅游需求的动态性、旅游发展进入软要素主导阶段,决定了旅游产业已成为全新的“无边界产业”,通过产业集成能拓展无边界产业的价值空间、构建无边界产业的动态竞争优势,融合是产业集成的重要形式,能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模式,通过与其他产业的关联融合、功能融合与结构融合塑造旅游产业新业态、形成新的旅游产业体系,并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10]。

旅游产业作为涵盖餐饮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等众多产业在内的无边界综合性产业,产业关联大而广且内在具有极强的融合能力,推动旅游业与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与服务业现代化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整合区域内资源要素、创新产业形态,实现产业间资源共享、品牌共享和市场共享,形成融合型的产业新体系。

三、广西旅游产业演变与三次产业发展的关联测度: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

(一)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分别从总收入、区位熵和国民经济贡献率三个指标来进行2011年-2015广西旅游产业产值规模、产业专业化程度和国民经济贡献率与三次产业发展的关联测度。具体基础数据如表1、表2和表3:

表1 旅游业与三次产业的总收入规模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广西统计年鉴(2012-2016)相关数据整理所得

表2 旅游业与三次产业的区位熵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广西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2012-2016)相关数据整理所得

表3 旅游业与三次产业的国民经济贡献率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广西统计年鉴(2012-2016)相关数据整理所得

(二)关联度计算方法与步骤*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别从总收入、区位熵和国民经济贡献率三个指标对广西旅游产业演变与三次产业发展的关联测度时,由于计算方法与步骤完全相同(均严格按照上述方法与步骤进行计算),加之文章篇幅有限,因此文章对计算过程的具体数据不详细列出。

第一步:对各数列作均值化处理。由于原始数据各因素具有不同的计量单位,因而其存在量纲和数量上的差异,通过初值化或均值化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处理(采用均值化处理方法),分别算出个数列的均值,并用均值去除相应原始数列得到均值化数列。

第二步:计算各比较数列同参考数列在同一时期的绝对差。本文分别将旅游业相关指标数据作为参考数列x0(t),将广西第一、二、三次产业的相关指标数据作为比较数列xk(t)(k=1,2,3);计算各比较数列同参考数列在同一时期的绝对差:

△OR(t)=│xk(t)-x0(t)│ (t=1,2,……,n)

从而得到绝对离差值数列,并分别找出其中的最大值(△max)和最小值(△min)。

第三步:计算关联系数。根据灰色关联度分析理论和方法,比较数列和参考数列在t时期的关联系数计算式为:

从而得到关联系数序列。

第四步:计算关联度,并排关联序。分别求各个关联系数序列每个时期的平均值,其计算公式为:

并根据关联度数值的大小顺序进行排列,从而得出各比较数列对于同一参考数列关联的关联程度和“主次”关系。

(三)计算结果

运用上述指标数据与计算方法,计算得到2011年-2015年广西旅游产业演变与三次产业发展的关联序。如表4所示:在产值规模、产业专业化与国民经济贡献度3个指标上,旅游业演变与第二产业的关联度均为最大,表明近5年来二者之间呈现较好的融合协调发展,其中在总产值和区位熵上的关联度超过0.7,进一步说明在总量规模的增长上、尤其在产业专业化水平的提升上对于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的发展均具有较大的推动力;在三项指标上旅游业演变与第一产业的关联度均排第二,表明旅游业的演变对于第一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力,但从区位熵指标来看,广西旅游业较全国旅游业产业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和优势地位的进一步巩固对于第一产业在该层次上的发展推动力较小;在三项指标上旅游业演变与第三产业(除旅游业自身外)的关联度均最小,表明旅游业与第三产业还未形成良好地融合协调增长态势。

表4 旅游业与三次产业关联度及排序

资料来源:作者计算数据整理所得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从产业规模、结构以及国民经济地位三个方面深入探析广西旅游产业(2011年-2015年)的演变状况,并从产业融合视角论述旅游产业与三次产业发展关联的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从产值规模、产业专业化与国民经济贡献度三个方面对广西旅游业演变与三次产业的关联度进行测度,结果均显示2011年-2015年间广西旅游产业演变与与第二产业的关联度最大,与第一产业的关联度次之,与第三产业的关联度均为最小。

从广西旅游业演变来看:旅游产业竞争实力不断增强、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度不断提高,但由“经济新常态”所带来的常态性增速下降要求旅游产业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渐实现从资源驱动和低水平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进一步推进“旅游+”战略,以培育旅游经济新的增长极、锻造旅游产业高端价值权利。从旅游产业与三次产业发展关联的理论基础和实证分析来看促进旅游业与三次产业的融合发展是创新旅游新业态、发挥旅游带动效应的重要途径,因而广西需从以下方面进行提升:需进一步深化旅游业与第一产业的协调融合发展,通过发展观光农业、会展农业、休闲农业与创意农业等新模式以创新“旅游业+农业”新业态;需进一步发挥旅游业专业化对于三次产业的推动作用以发展集聚经济;需重点从民族文化、健康医疗、长寿养生、电子商务等方面着手,逐步攻克旅游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协调发展的大难题。具体而言:

第一,加强交通、水利、通讯、网络和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程度往往是资本在区域和行业间合理流动的制约因素,推动旅游业与第一产业的协调融合,关键在于将旅客吸引到跨边界的融合产业中,由此对基础设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为该融合产业的所在地农村往往是基础设施发展滞后的地区(欠发达地区广西尤其凸出),因而加强基础设施就是破除旅游业与第一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瓶颈问题。

第二,进一步完善创新人才和高端资本引进制度和保障体系。推动旅游业与三次产业的融合发展,关键在于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创新,而做好具有深厚的学科理论背景和实践背景的创新人才以及具有先进管理理念和经验的高端企业资本的引进工作是决定成功的重要因素。广西是高端要素匮乏的“重灾区”,需建立多元化的高端要素引进机制,并从多方面、宽领域做好高端要素入驻后的保障体系建设。

第三,构建多层次的产业协调机制,有效推进旅游业与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全区层面的“旅游+现代农业”“旅游+现代工业”“旅游+现代服务业”的顶层规划设计,注重战略层面的引导与协调;搭建政产学研在旅游业与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领域的交流合作平台,实现资源、信息、创意跨产业共享;以加强产业价值链升级为指引,加强微观层面的旅游业与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机制探索。

[1]杨颖,庄德林,陶婷芳. 旅游产业网络及其演变分析[J]. 生态经济,2010(7):91-94.

[2]胡凤英,郑毅,刘小静. 城市旅游业与经济发展互促关系的评价研究——以广西区14个地级市为例[J]. 商业经济研究,2015(23):120-122.

[3]李锋,陈太政,辛欣. 旅游产业融合与旅游产业结构演化关系研究——以西安旅游产业为例[J]. 旅游学刊,2013(1):69-76.

[4]麻学锋,张世兵,龙茂兴. 旅游产业融合路径分析[J]. 经济地理,2010(4):678-681.

[5]傅凌玲. 我国电子商务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框架结构分析[J]. 商业经济研究,2017(3):102-104.

[6]王慧敏.旅游产业的新发展观:5C模式[J]. 中国工业经济,2007(6):13-20.

[7]母涛.四川旅游资源开发与三次产业的关联[J].经济管理,2006(3): 61-63.

[8]刘婕,谭华芳.旅游与房地产业的关联融合度研究[J]. 经济体制改革,2011(2):150-153.

[9]王琪延,徐玲.基于产业关联视角的北京旅游业与农业融合研究[J]. 旅游学刊,2013(8): 102-110.

[10]马健. 产业融合理论研究评述[J]. 经济学动态,2002(5):78-81.

[责任编辑 韦杨波]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Tourism Evolution and Three Industries Development of Guangxi

LU Yugui1, WANG Weifeng2

(1. College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2.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echi University, Yizhou,Guangxi 546300,China)

The paper analyzed the tourism evolution among national economic status,industrial scale and structure of Guangxi from 2011 to 2015,and discussed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tourism evolution and three industries development by industry integration perspective. Furthermore, this paper committed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tourism evolution and three industries development by using the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in order to promote competitive nessand sustainability of Guangxi tourism.

tourism industry;grey correlation;tourism+;industrial- convergence

F592.3

A

1672-9021(2017)03-0058-06

卢玉桂(1988-),女,广西崇左人,河池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经济统计。

河池市人民政府资助社会科学研究项目(hcsk201605);河池学院硕士专业学位建设基金课题(2016LG010)。

2017-03-13

猜你喜欢
关联度旅游业关联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不惧于新,不困于形——一道函数“关联”题的剖析与拓展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一带一路”递进,关联民生更紧
中国制造业产业关联度分析
中国制造业产业关联度分析
沉香挥发性成分与其抗肿瘤活性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奇趣搭配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