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也有愤青的一面

2017-07-05 02:01大路
醒狮国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内务府旧衣服道光

大路

老子是个很复杂的形象。

有时候,他是个风趣幽默老顽童。谈到高大上的治国之道,他说:“治理大国就像烹调小鱼一样。”(“治大国,若烹小鲜。”)是说不要乱搅和,否则鱼就弄碎了。有时候,他是个循循善诱的长者,嘱咐我们要心存善良,因为天道是倾向善者的。(“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这时候老先生是慈祥和蔼、一脸严肃的。

有时候,他又神秘莫测,是洞悉宇宙之奥的智者,“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此时的老子像神龙一般难以捉摸了。

有时候,他犀利让人感到有些冷酷,好像愤青式的思想家。

且看这两章——

大道废,安有仁义;六亲不和,安有孝慈;国家昏乱,安有忠臣。

第十八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第十九章

缺啥喊啥

老子的语言是冷酷的,思想是犀利的,几句话就把人性和人类文明的弱点揭露无遗了。

归根结底就是一句大实话,缺啥才会大声喊啥。

小到个人,大到民族,莫不如此。

古印度文明的一大特色就是种姓制度,人分等级的观念深入人心,于是有释迦牟尼出来,提倡要众生平等,不仅种性之间要平等,连动物也应和人平等看待。

欧洲大陆的主要民族大都是1200多年前从北欧入侵的维京海盗后裔,当年杀人越货,劫掠教堂,可以说是唯利是图、最缺乏爱心的一伙人,结果后来却接受了基督教信仰,倡导博爱,但是一到了殖民地,本性就会显露,认为异教徒不必当人看待,贩卖黑人,灭绝种族,眼睛都不眨一下,也是典型的缺啥喊啥。

看我国的古史,如《左传》,被后世称为“相斫书”,父子、舅甥、夫妻、母子、兄弟、君臣,相互之间,残杀起来那是毫不客气,可见中华先民一度是趋利嗜杀的,于是才有孔子出焉,提倡仁义道德,以礼治天下。

我们看,是不是缺啥倡导啥?

所以老子说,大道废弛了,才有了所谓的“仁义”;出现了聪明智慧,才产生严重的虚伪;有家庭纠纷,才有所谓的孝慈;国家陷于昏乱,才显出所谓忠臣。

真正大道运行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呢?其实可以从我们的家庭来猜测分析,当家庭幸福、家人和睦的时候,一家人不用到了情人节非得送花买巧克力来表白,到了母亲节非得弄束康乃馨才过得去,更不要“您好”“谢谢”“對不起”天天挂着嘴上了。大家相安无事,和和美美。所谓真水无香,大爱无言。

这就是庄子所说的“相忘于江湖”的境界。

世间不就应如此吗?为官者就该不贪污受贿,做儿女就应该孝敬父母,做医生就应该治病救人。当官员不收贿赂,就会被评选为廉政先进个人,儿子对父母好,就会被评为道德模范,医生好好看病,不收红包,就会被送来满墙锦旗,被授予这荣誉那模范的时候,是不是不太对劲儿呢?

“大道废,安有仁义;六亲不和,安有孝慈;国家昏乱,安有忠臣。”

二千年后,让我们三复斯言。

道光皇帝的补丁

乾隆皇帝的孙子道光皇帝从上台起,政府财政就捉襟见肘。加上官员贪腐成性,各层办事都要送礼,官商相互勾结,权力寻租严重。无论办什么事都要向上暗中“孝敬”,不然寸步难行。

道光皇帝上台后,试图通过吏治改革缓解财政压力,结果却失败了。受挫后,道光皇帝准备以身作则,躬行节俭,自己穿着带补丁的龙袍上朝,以图改变官场风气。

一时间,北京城内的旧衣铺子生意火得不得了,所有存货都卖光了。后来,旧衣服的价格飞速增长,竟然高于两件新衣服的价格。有的官员把新衣服拿到旧衣铺子里换取旧衣服来穿。

有钱的官员才能穿得起旧衣服。官俸低的官员已经消费不起旧衣服了,他们只好在新衣服上打上补丁,在袖子上抹上油腻的物质,以显示与朝廷保持一致的节俭立场。

后来,不仅旧衣服价格飞涨,给衣服打补丁的价格也涨了很多。位高权重的人凑到一起,互相比谁的补丁更精致,花的钱更多。上朝的时候,大臣们一个个破衣烂衫,像丐帮聚会。社会变成这样,是不是有病了?

据《春明梦录》记载,有一次,道光帝的裤子破了个洞,内务府安排人打补丁。后来皇帝看到内务府的账目时吓了一跳,原来这个补丁报账一千两银子。

皇帝问责时,内务府解释道,皇帝的裤子用的是上好的布料做的。这种布料只有苏州才有,而在苏州凑齐各种花色的面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此外,来回的路费和办事人员的差旅费加起来又是多少银子,道光皇帝发现,原来一千两银子还是内务府报少了。

怎么样?你大力提倡的是节俭,结果滋生了更大的奢侈浪费,这就是人类社会,一不小心就走到自己愿望的反面去了。

于是老子拿出了他的药方——

抛弃机巧和诡辩,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弃绝虚伪狡诈,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本性;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就自然会消失。智辩、伪诈、巧利这三种东西都是纹饰,不足用来治理天下。所以要治理天下,要保持质朴,减少私欲。

说白了,就是别瞎折腾,你出于公心、不务虚名,真心实意干正事,兄弟们会跟你一起好好干的。

然而问题是只靠倡导,就能让人恢复淳朴吗?

淳朴是多好的理念呀?

为什么好理念贯彻不下去呢?

从历史的经验来看,要实现人民“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境界,首先得经济发达,物质不丰富不行。但是,只经济发达也不行。还得有正面的引导和提倡。只靠道德提倡也不行,法律还得跟上。这就是老子后继者的事业了。

因此,司马迁认为“刑名源于道德”,他把法家著名人物韩非、申不害与老子列在一篇传记中。这个留待我们将来深入交流吧!

猜你喜欢
内务府旧衣服道光
了却君王身边事:大清内务府
情怀:照亮忧伤的一道光
龙猫,你爱的那道光是爱情
满铁对清代东北内务府官庄的调查
神奇裁缝最省布
旧衣服
清季户部筹拨内务府经费制度的形成与确立
旧衣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