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历程

2017-07-05 03:40陈师曾
醒狮国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绘画美术

陈师曾

三代之绘画:文字与绘画的起源

文明制作渐兴,而文字、绘画为民情民性表示之要素,顾特显著也。

伏羲画卦,仓颉制字,是为书画之先河,即为书画同源之实证。盖是时文明肇始。事务渐繁,结绳之制不足该备,不得不别创纪载之法。而纪载之法.必先诸数与形,取其简而易明,便于常用。故画卦所以明乎数,而文字始于象形。以象形而言,即含有图画之意。文字与图画初无歧异之分。迨后制作日繁,绘画之事则以五彩画十二章,藻火、粉米、山龙、黼黻之属为旗常、衣服之装饰,彩色之用,因以发达。华丽壮美,以兴起诚敬欢悦之感情。凡文字之所不能表明者,借此以表明之。钟鼎彝尊既有文字,又有饕餮、螭文、雷文、云文等互相表见。盖其时因文明制作渐兴,而文字绘画为民情民性表示之要素,故特显著也。

古者画人姓名多不可考。《云笈七签》载黄帝以四岳皆有佐命之山,帝乃造山躬写形象,以为五岳真形之图。又黄帝有臣史皇始造画。又《画史会要》:画嫘,舜姝也。画始于螺,故曰画嫘。盖是时绘事已见端倪,姓氏之可考者如此。夏禹铸鼎以象神奸,殷高宗以形求得傅说,此为人物画之滥觞。至周之世,画之用渐广。《周礼·考工记》:绘画之事,杂五色以象山水鸟兽。又大司徒之职,掌建邦土地之图。明堂四门,画尧舜桀纣之像。周公相成王,负斧(户下衣音以)之图以示鉴戒。由此观之,当周之世,山水、人物、鸟兽之画则已备具;而钟鼓、鼎彝、旗常、衣裳之制无不需用绘画者,其美术工艺亦可云发达矣。

春秋战国时代,楚于先王庙、公卿祠堂画天地山川之神、古圣贤之像。宋元君召画图众史。而以解衣盘礴为真画者。庄子客有为周君画者三年而成龙蛇、禽兽、车马、万物之象。韩非子客有为齐王画者,王问:画孰最难、孰最易,客对曰:犬马难,鬼魅易。韩非子可为知写生画之困难者矣。然此等画现时不可得见.究不知形状如何。其惨淡经营,推究理法,可见概也。

三代之时,吾国美术盖由自然之发达,尚未受外国艺术之影响。及秦始皇统一天下,其版图扩张,渐与外国交涉,西域之美术渐次输入。始皇元年,西域骞霄国画人烈裔者献刻玉,善画,口含丹青,喷壁成龙及山川、禽鱼、鬼怪之属。其征信不可考,亦可知吾国绘画与外国接触之一端。始皇时有阿房宫之大建筑,虽其形状难详,据史所称,壮丽瑰伟可以想见。此种艺术之进步,于绘画亦大有连类之处。始皇席祖宗雄霸之业,上接周代文明之盛,加以好大喜功,开拓边宇,交通外国,其所发舒,益为宏远。自三代至秦,学术文艺思想为之一变。

汉代之绘画:画像石的古朴世界

多画帝王、圣贤、孝子、烈士、战争、庖厨、鱼龙杂戏等,刻画朴拙。

汉继始皇四海统一之后,治理天下前后约四百余年,可谓极盛矣。当汉之时,远承春秋之战乱,近接秦政之苛暴,民力疲惫,一世之风趋于厌苦烦闷之境。于是文、景相继笃尚黄老,持清净无为之道,与民休息。武帝崇尚儒术,整顿文教,使张骞广通西域,威令极于边陲,一时有振作之气象。设学官,置博士,一以儒术为政治之本,于是公孙弘、董仲舒、司马相如等学者辈出,文教大兴。苑囿宫殿之盛亦于此时见称于史籍。外国之动植物、珠玉珍奇之品随时输入,天马葡萄之镜背图案,即所以夸汉皇之威灵,纪方物之奇异也。其余如雕刻及铜人、石像等,亦足征技工之进步。

汉代文运之盛,绘画亦随其步武而日新。汉以前史迹多朦胧不得明确,自汉以来乃有事物可考,如石刻画尤为明征,而技艺由此日进。佛教画亦渐输入。图画之鉴赏,实自汉始。盖汉代之绘事,于种种之点大为发达。今征诸史册,武帝创置秘阁,搜集天下书画。甘泉宫中画天地太一诸鬼神,明光殿画古烈士之像。宣帝甘露三年,画功臣于麒麟阁鲁灵光殿,图写天地品类、群生杂物、奇怪神灵等。画题之种类渐多,用途亦广。元帝时有毛延寿、陈敞、刘白、龚宽、阳望、樊育等画工辈出。盖当时宫廷已有尚方之画工如毛延寿辈,此为后世画院之滥觞。

前汉以来楼台中多陈古圣贤像,光武与马皇后尝观览之,指娥皇、女英之图,顾谓后曰:恨不得妃如此者。及观尧帝之像,后指之曰:陛下百僚之臣,恨不得如此者。帝顾而笑。灵帝光和元年,画孔子及七十二门人于鸿都门。献帝时,成都学画盘古、三皇、五帝、三代之名臣及孔子七十二弟子像。其他郡府厅事壁间、郡尉之府舍,皆施雕饰,山海神灵、奇禽异兽,极其炫耀。

时至汉代,绘画之需用如此之盛,画工亦随之益多。后汉画工之著者,蔡邕、张衡、刘褒、赵岐等。尚方之画工则有刘旦、杨鲁等。其中张衡,南阳西鄂人,善画神兽。刘褒作云汉之图。蔡邕工书画,善鼓琴,有《讲学图》《小列女图》传于世。灵帝召邕画赤泉侯五代将相,兼命为赞及书,时称三美。其画迹今已无存,不知其形状如何。山东肥城孝堂山祠、嘉祥武梁祠、嵩山三阙之画像石刻尚存,多画帝王、圣贤、孝子、烈士、战争、庖厨、鱼龙杂戏等,刻画朴拙,亦可想见当时衣服车马风俗之制度;此其最著者。其余散见于他处者甚多,古拙大抵相类。盖汉时绘画及雕刻不如后世之精巧,笔法浑古有雄厚之气象,与书法同风。乃至砖瓦偶像工艺诸品,皆可推知其有一贯之特征也。

六朝之绘画:艺术的超脱

借佛老之说,美术画之趣以安慰其精神,有所寄托,逃脱烦恼。

汉纽既解,魏、蜀、吴鼎足三分,中原逐鹿者五十余年。转瞬见六朝之兴亡,所谓五胡乱华,南北纷争,其间扰乱凡三百五十年。然六朝帝王将相多好书画,于国家丧乱之际而收藏赏鉴尚称隆盛。加之汉以来与西域交通,佛教思想浸入中国,虚无厌世之学风并庄老之玄谈,流行于士大夫之间。盖国家争乱,政治颓靡,社会人民几无以自聊,故不得不借佛老之说、美术书画之趣,以安慰其精神,有所寄托,逃脱烦恼。故当时佛教号称极盛,石刻造像弥山满谷,几乎人持佛号,家然净灯。如龙门造像,即可知当时风俗及美术之一斑。佛像佛画输入中国为一大机会,而吾国绘画界亦新添一异彩也。

六朝以前之绘画大抵为人伦之补助,政教之方便,或为建筑之装饰,艺术尚未脱束缚。迨至六朝,则美术具独立之精神,审美之风尚因以兴起,渐见自由艺术之萌芽,其技能顿进。画题如佛道、人物、牛马、山水、花鸟、鱼龙、车马、楼台等,其范围甚为扩张。南齐谢赫之《画品》、梁元帝之《山水松石格》、陈姚勖之《续画品》等,盛行于世。

山水画之肇端,盖由北方胡族侵人中原,汉族渐次南下,四围之境遇遂使汉人开山水之端,其原因实为老庄哲学之影响。老庄之学崇尚清静,爱好自然,时与南方山水之自然美相接触,自能启发其山水画之思想。然其实,山水画尚未能独立,皆为人物画之背景。由此观之,西洋画若同其径路。

当六朝时代最为重要者,则由佛传播得来之宗教画。当时之教徒,非印度之宣教者即本国之求法者,对于佛教非常信仰,以绘画为宗教的敬虔之事业。传教之寺院,宛如由其宗教理想所幻出之一大美术研究所。同时道家虚无恬淡之说亦与之相颉颃,绘画雕塑之像设以为宣扬道教之具,故绘画有道释之一科,为人物画主要之画题,此时可谓极信仰畫之隆盛。信仰之念后渐退减,遂变为审美的观念,卒至为历史人物风俗画等助长之资。

猜你喜欢
绘画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