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为什么这么胆小

2017-07-05 00:51
现代家长 2017年6期
关键词:恐惧心理蜜蜂恐惧

宝宝怕得很奇葩

半岁的东东特别怕黑,晚上睡觉必须开着灯,否则他就会哭闹不止。东东妈说:“这孩子不知怎么搞的,有这样的怪癖,害我不知浪费了多少电。”

一岁的秋秋挺活泼的,骑宠物狗玩、爬爸爸的书架、从一个沙发跳到另一个沙发上,表现得很胆大,但一见水她就了,好像看到怪兽似的。秋秋爸大惑不解,胡乱猜测:“为啥单单怕水呢?难道上辈子是溺水而亡?”

两岁女孩格格怕得更离谱,居然害怕可爱的兔子,甚至不能听到“兔子”这个词。“这可难为死我了!”格格妈抱怨道,“兔子的形象在童话中简直太常见了,为了不让格格尖叫,给她读童话之前,我都要过滤一遍。这一过滤,一本童话书就废掉一多半。这孩子该不会是得什么恐惧症了吧?”

其实,幼儿怕这怕那是很正常的,因为恐惧是人的本能。幼儿出生后会面对层出不穷的恐惧。研究发现,在0~12岁的儿童中,90%以上的儿童有恐惧心理;40%的2~4岁儿童至少有一种恐惧对象,而43%的6~12岁儿童会有多达7种恐惧对象。其中:

6个月以内的宝宝听力极为敏感,较大的噪音很容易令他产生恐惧。他只能用肢体语言来表达惊恐,如突然号哭、四肢震颤、眼神中流露出恐惧等。这时,父母及时的抱抚十分重要,可轻拍婴儿的背部,用他习惯的节奏轻轻摇晃他,或哼唱婴儿熟悉的乐曲。

6~9个月大的宝宝开始走出家门,接触陌生的环境。害怕陌生人成為这一阶段宝宝恐惧的主题。这一阶段的宝宝还会抗拒洗澡,会因恐惧而大哭。

9个月~2岁的宝宝通常会出现分离焦虑,因为这时的母亲多数要重返工作岗位。断乳、分床、一整天见不到妈妈……宝宝有被遗弃的恐惧。

2~6岁的宝宝随着体力、智力和生活经验的不断发展,恐惧的事物变得越来越丰富,恐惧体验也变得越来越个性化,可能会出现比感受性恐惧更高层次的预想性恐惧,比如孩子从未打过针,却对医护人员产生强烈的恐惧感,以至于一看到白大褂就哭。

恐惧是把双刃剑

《心理学辞典》对恐惧心理的定义是:“在个体的生物生存或社会生活受到威胁的情境中产生的情绪,这种情绪是以实际的或想象的危险的源泉为目标的。”

根据以上定义,幼儿恐惧心理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恐惧刺激或事件缺乏正确的认知。幼儿的恐惧心理大部分是由于对引起恐惧的事物或现象没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认识而产生的。例如,许多儿童都坚信妖魔鬼怪是存在的,而且有魔法,力大无穷,无所不能。

第二,恐惧刺激的泛化。由于害怕一种刺激物,进而发展成惧怕与之相似或相关联的其他刺激物。这些刺激物的核心特征相同或刺激物之间有某种意义上的联系,因而只要看到其中的一个相关刺激物,就会立刻联想到核心刺激物,导致恐惧情绪的产生。例如,一个3岁的男孩因为害怕兔子,发展成怕羽毛、棉花、羊毛,最后只要是任何毛茸茸的东西都会令他惧怕。

第三,对新刺激不良适应。当陌生人出现,或进入新的环境,又或熟悉的情境发生意料不到的变化时,幼儿之前掌握的应对方法不再奏效,而新的应对方式还未习得,恐惧感就随之而来。例如,转入新的幼儿园或学校,课堂上老师突然提问,幼儿不知如何应对而心生恐惧。

第四,通过模仿而习得。一般而言,处于幼儿期的孩子都有较强的模仿能力,通过模仿,幼儿可以获得良好的习惯、高尚的思想品质,同时也会习得不良的情绪,比如恐惧。宝宝本身并不怕狗,但妈妈每次看到狗都会失声惊叫,久而久之,宝宝也习得了对狗的恐惧。

第五,父母教育不当所致。例如:孩子玩兴正浓,不肯睡觉。父母为了让孩子赶快入睡,吓唬孩子:“赶快睡吧!再不睡,妖怪就要来抓你了。”从此,宝宝就开始恐惧妖怪。

不可否认,恐惧的心理会对幼儿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轻度的恐惧不会有明显的影响,常常会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而自然消失。中度的恐惧会成为幼儿的生活障碍,或者留下心理阴影。重度的恐惧则会导致做噩梦、失眠、发烧、呆滞,甚至休克,影响到幼儿的发育。

但恐惧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恐惧是人类为了躲避伤害而表现出的自我防御反应,它不是一种可怕的不良行为习惯,相反有其积极的一面。因此,当宝宝表现出胆小畏惧时,父母不用过于担心。许多时候,随着年龄增长,恐惧会逐渐消失,并不影响宝宝的行为和社会活动。但如果宝宝的恐惧过度强烈,以致影响到他正常的发展,就需要进行必要的干预了。

父母该如何应对

第一,重建科学的认知。宝宝因对事物缺乏正确认识而产生恐惧时,父母应该给宝宝合情合理的解释,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宝宝克服恐惧心理。例如,6岁的女儿特别害怕蜜蜂,看到蜜蜂就惊叫。此时,父母对她讲蜜蜂如何辛劳采集花粉,以及蜜蜂的劳动对美丽的花朵和丰硕的果实是何等重要,培养女儿对蜜蜂的好感。在此基础上,再告诉女儿,只要不去招惹蜜蜂,它们就不会蜇你。对恐惧鬼怪的宝宝,父母要告诉宝宝,鬼怪是不存在的,用不着怕。对害怕雷电轰鸣的宝宝,父母给他讲述这种自然现象的发生原理,用科学知识消除宝宝心中的恐惧。

第二,示范脱敏法。如果宝宝的恐惧心理比较严重,可采取的矫正方法很多,其中最简便有效的是示范脱敏法,即让宝宝在受保护的情况下逐步接触恐惧对象,逐渐消除恐惧心理。例如,宝宝怕黑,父母要先抱着宝宝或拉着宝宝的手走过黑暗处,同时告诉宝宝,黑暗并不可怕。经过一两次,待孩子适应后,可改为陪着他通过黑暗。再后可和宝宝一先一后,保持一段距离分别通过黑暗。最后让宝宝单独通过黑暗。经过这样的锻炼,宝宝也就不再惧怕黑暗了。幼儿恐惧心理的矫正实际上是对宝宝勇敢精神的训练。训练中可辅以奖励的办法,当宝宝表现勇敢,不恐惧时就立即予以奖励和表扬。

第三,培养宝宝适应变化的能力。首先,父母应该告诉宝宝,面对新情境时不光是小孩,成年人也会因为陌生而担忧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其次,父母可以教会宝宝一些具体的生活技能来处理新问题。比如,宝宝到了新幼儿园,要主动结识新朋友,与小朋友搞好关系,妈妈病了要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等。再次,要注意培养宝宝的自尊心与自信心,不怕困难和挑战,相信自己只要运用智慧,就有办法对付身边出现的困难。

第四,榜样示范。父母是幼儿主要的模仿对象,父母的言行举止会给幼儿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父母要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什么应该怕,什么不应该怕。另外,父母不要用恐吓的话语刺激宝宝,如用鬼神、毒蛇、老虎来吓孩子。要加强对孩子行为习惯的指导,以坚毅勇敢的行为影响孩子,培养孩子勇于探索的精神,从而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

【编辑:陈彤】

猜你喜欢
恐惧心理蜜蜂恐惧
与内心的恐惧交朋友
想象中的恐惧
被贫穷生活支配的恐惧
蜜蜂
浅析恐惧心理对学生体操动作技术形成的影响
网球初学者网前截击心理状态分析及对策
拳击训练中克服运动员恐惧心理的途径与对策研究
蜜蜂
中学跨栏跑教学中恐惧心理的产生及对策
蜜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