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金融业风险管理的研究

2017-07-05 11:33江雅慧
魅力中国 2016年42期
关键词:信用风险金融业金融机构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农村金融业为“三农”以及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促进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相比与大型金融机构,农村中小金融业能够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弥补了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空白。但农村金融业在经营中所面对的风险问题也日益增多,由于对风险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不足,严重影响我国农村金融业的健康发展。探索农村金融业的风险管理,建立全面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是农村金融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农村金融业 风险管理

一、农村金融业风险管理概述

(一)农村金融业的发展

我国经济结构属于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国民经济中农村经济占有重要地位。为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初步建立,为农村经济建设提供资金保障,解决农村信贷困难等问题,农村金融业的迅速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支撑。随着我国金融业的改革的推进,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小额信贷公司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不断涌现,在建设发展农村经济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业主要由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组成,是县城以及乡村金融网点分布最广、投放农信贷款最多、对农村经济建设提供金融服务最多的一类金融机构,但是由于我国农村金融起步较晚,金融资源匮乏和风险防范意识淡薄,使得农村金融业风险不断增加,严重阻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而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更需要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作为支柱,因此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与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

(二)农村金融业风险管理的理念

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把可能造成损失或不良结果的风险降低至最小的管理过程,也就是通过利用最少的资源来解决最大的危机。银行业金融机构是高负债经营的高风险行业,各类风险伴随其经营管理过程始终,而风险管理的能力也是银行综合经营能力的重要体现。农村金融业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急需加强。农村金融业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主要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包括市场风险、利率风险等,非系统性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其中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是影响农村金融业发展最主要的风险,本文主要研究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的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二、农村金融业的信用风险管理

(一)信用风险的概念

信用风险是金融业主要防范的风险,金融业的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或交易对象的信用品质发生变化不能按时履行借贷合约而导致银行遭受损失的潜在风险。发生信用风险将导致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产生不良资产,运营的资本收益遭受损失,影响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格局的战略推进。

农村金融业的信用风险需要通过专业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来识别风险、量化分析,并对潜在风险进行处理。加强授信业务的管理是对农村金融业信用风险的管理和控制的主要手段,通过预防、规避和分散风险的方法,有效的减少或避免信贷业务的损失。授信业务主要是指银行在办理信贷业务时对借款人的基本信息调查、信用评价、授信决策与实施以及授信后管理等各项金融活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信贷业务可能造成企业的资金损失,是最主要的信用风险来源,所以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需要对其所有的授信业务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将面临的信用风险保持在可接受范围,促进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持续发展。

(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为响应的国家对“三农”的扶持,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制度上的改革和完善,使各项业务得到快速发展,不良贷款占比也有明显下降,给予“三农”建设更多的金融资金支持。但是由于信用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基础薄弱,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占比包袱仍然很重。以农村信用社为例,在2010年初,授信监管评级为6级的高风险农村信用社还有212家,占所有机构总数的十分之一,这些机构的平均不良贷款率高达33.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3个百分点。

因此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特别是授信业务流程的管理上需要进行完善和创新,不能盲目追求发展的速度,忽视了风险的潜在危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加强信用风险前瞻性判断,健全信用风险管理制度,推行统一的授信管理,完善信用风险评级,切实提高信用风险的管控能力,才能把更多的信贷资源投向“三农”,让广大城乡居民和农村中小企业享受更优质的金融服务。

(三)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管理现状来看,不良贷款比例偏高是其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由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主要面向广大城乡居民,贷款资金集中度低分布广泛,年限较长,不能進行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导致陈旧的农贷无法及时收回,造成金融机构资本损失。而且相比于大型金融机构,在经营管理水平上存在明显差距,机构高管层文化水平和管理技术水平偏低,经营管理理念陈旧严重束缚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尤其在信用风险管理的授信业务方面,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日常运营中暴露了在授信业务中一些实质性的问题。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授信业务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授信决策机制的滞后,机构内部各层管理人员在授信决策机制运行中的角色职能不清晰,内部缺乏统一的风险管理策略;2.授信运行操作的不规范,比如对客户的信用评级工作不到位,信贷岗位人员不能做到审贷分离等;3.授信监督机制落实不到位,责任追究不明确,以及对贷后管理的疏忽,未能及时发现贷款风险。

(四)信用风险的管理与控制

1.信用风险控制的主要途径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下行,尤其是一些产能过剩的行业如房地产业等的信用风险危机,让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控制面临许多挑战。要加强和完善农村金融业的信用风险控制,就必须强化授信业务的内部控制,解决授信业务存在的问题,降低不良贷款比重,提高信贷资产质量,这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信用风险控制的首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当前中小房地产业资金链断裂、国内經济结构调整等问题使得地市级和县级政府贷款融资平台偿还风险增大,作为服务“三农”为主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也面临更为复杂的外部环境。因此在信用风险控制上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应该审时度势,坚持稳健发展的目标,提高对我国经济政策的分析判断能力,规避潜在风险,建立动态科学的信贷调整机制,强化信贷业务的风险管控。其次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解决信用风险控制中的贷款集中度问题,对大额贷款客户做到“早发现、早防范、早处理”,优化资产的负债配置,将信贷资源优先考虑分配给农村产业化领头企业、优质中小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创新业务等。最后要健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监督和完善授信业务流程,确保关键环节的风险得到有效管理和防控,在机构内部树立风险危机意识,改进和创新农村小额贷款品种,在做好信用风险管控的同时,让农村金融中小机构信贷业务健康发展。

2.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控制最关键是建立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在信用风险控制中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晰、运行高效。完备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需要机构各层信用管理的职责分工明确。董事会作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最高的权力部门,需要对机构整体的信用风险负最终责任,负责信用风险偏好、审批资本配置等重大战略的决策,充分考虑授信客户的质量和信贷资产结构,实现企业稳步的发展。高级管理层则要对机构信用风险战略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政策,明确授信审查的责任,对信用风险进行有效监测和控制。各级部门要界定更为清晰的风险管理职责,如授信业务部门负责整体授信风险,完善客户信用评级程序,规范操作流程;风险管理部门职能则是管理和防范整体的授信业务风险等。

三、农村金融业的操作风险管理

(一)操作风险的概念

操作风险主要包括银行运营内部的风险,是银行内部控制和治理监督机制失效所引起的,从而导致银行财务或其他方面利益损失的风险。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操作风险包括企业内部程序的漏洞和问题、人员或系统的操作失误所造成的风险,这一风险有可能涉及法律方面,比如从业人员操作职业道德不允许的业务使企业蒙受损失。

操作风险的多样复杂化让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难以识别,缺乏有效迅速的防范措施,是世界银行业所面临的主要风险。操作风险具有内生性,与信用风险这种外生性风险不同,风险主要发生在银行内部,而且由于风险与收益不对等,加强操作风险的管理不一定能获得收益,也使得银行业对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银行经营管理的所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操作风险,一部分操作风险还会引发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银行其他经营风险,操作风险的分散性和交叉性也让加大了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与控制的难度。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常见的操作风险表现形式有:员工方面表现为违规操作、内部欺诈等;内部流程和系统方面包括流程建立不健全、流程执行失败、产品服务缺陷、用户征信系统不完善等;外部因素有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等。

(二)操作风险管理现状

随着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深入,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操作风险已被视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但是目前我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操作风险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和治理措施,员工职业道德操守不高,对工作中操作风险认识欠缺,导致农村金融机构经常为此付出惨重代价。数据显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案件总数和涉案金额约占全国银行业的80%以上,金融机构损失金额高达上十亿元,这些人为造成案件追究其根本原因都是由操作风险引发的,其中一些刚改制的农村商业银行也接连发生大案要案,不仅使企业遭受巨额损失,还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这给所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管理者对操作风险认识上敲响了钟,要想从源头上防范金融案件发生,就必须加强操作风险管理与控制工作,建立完善的操作风险系统管理和监测体系。

操作风险有效的管控可以尽量避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不可预见的巨额损失,及早发现内部流程隐患,监督和纠正各级部门人员的规范操作,大幅降低银行经济损失事件的发生概率。通过严格的操作风险管理,能够优化操作流程,弥补系统风险漏洞,减少员工操作失误,有助于提高机构运营效率和客户满意程度。

(三)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的管理工作相比,由于操作风险内生性、复杂性、多样性等特征,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操作风险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从长期风险管理经验来看,操作风险难以识别、计量、控制、转移的特点使得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需要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和监督体系。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服务对象以农村中小企业为主,客户群体分散,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面临更加复杂的经营环境,加上员工合规操作意识淡薄,工作随意性大,极易引起经营过程中的操作风险,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变得任重道远。操作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包括:1.管理人员不能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操作风险引发的风险案件看到其必然性,对操作风险认识缺失,防范意识较弱,一些基层员工为达到短期效益不重视内部风险管控的软指标,违规操作而造成企业经济损失;2.风险管理机制、制度流程监督设计缺乏周到考虑,对操作人员监督多,而缺少对决策层、管理层的有效监督,而随着业务扩展,内部管理链条的拉长,也导致了操作风险管理难度逐级增加;3.已经建立的相对完善的农村金融业内部操作风险管理制度,由于内控监督不力,难以落实到位,基层员工的违规成本低,以个人习惯或感情替代某些制度规定的业务流程,而金融机构内部问责制度的缺失或执行不力,也使得违规操作屡禁不止。

(四)操作风险管理的措施

学习国内外商业银行先进的操作风险控制经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有效控制操作风险的措施有:1.将操作风险管理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培养员工合规操作和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加强业务培训,熟悉各自岗位的职责和内控要求;2.针对操作风险多样化、复杂化,实施流程化管理,建立详尽的内部控制要求,列出所有潜在的操作风险点,及时解决流程中出现的操作问题,加强对操作流程化的监督管理;3.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强化对各级负责人履职情况的监控,设计现代化内部审计方案及时纠错内部监督系统的漏洞,树立审计的威慑力;4.通过对金融机构自身结构特点和内部资源来建立相适应的操作风险管理机制,让从决策层到执行层的日常工作都能得到有效的监管,最大限度降低操作风险损失。

四、小结

本文主要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理论做了概述,了解了目前农村金融业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对信用风险管控和操作风险管控这两个最重要的农村金融业风险管控做了详细的研究,提出了风险管理防范的措施,确保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能够更有效率的为农村中小企业和广大城乡居民提供金融服务。

由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种类繁多,小型金融机构所特有的风险未能进行了解,比如村镇银行和小额信贷公司这样成立时间较短的企业,不能根据其自身的结构的特殊性来制定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而且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农村金融业所面临的其他风险也需要足够的重视,建立健全的风险管控体系。风险管理文化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需要重视的企业文化培养,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可以增强员工风险管理意识,有助于建设完善的风险管理监督体制,促进农村金融业全面风险管理机制的高效运行,为农村金融市场注入新活力,提高农村金融产品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霞.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信用风险控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2]杨渊博.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4.

[3]崔慧霞.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发展与风险控制[J].西南金融,2010,09:48-51.

[4]康桂菊.浅谈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时代金融,2015,08:212-213.

[5]万克俭.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研究——以余姚农村合作银行为例[D].南京农业大学,2012.

[6]罗继东.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7]刘民权,俞建拖,徐忠.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09.

[8]陈得胜等.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江雅慧(1992—10月—15日) 女,汉族,安徽阜阳人。

猜你喜欢
信用风险金融业金融机构
新形势下国内如何进一步开放金融业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农户信用风险评级研究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农户信用风险评级研究
五部门发布“十三五”金融业标准化发展规划
北京金融业享营改增红利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PYRAMID PA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