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进人民福祉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根本目的

2017-07-07 10:42秋实
中国社会保障 2017年5期
关键词:福祉公平性争议

增进人民福祉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根本目的

社会保障制度从诞生至今,增进民众福祉是其始终不变的使命。基于这一核心价值,社会保障制度的架构、改革均需切实增进人民的利益。由此出发,社会保障制度的任何一项重大改革,均需倾听人民呼声、尊重人民诉求,在合理引导民意的基础上,吸纳人民的意见和建议,反映人民的利益主张。

增进民众福祉不仅仅是福祉绝对值的增加,如提高社会保险待遇、社会救助的给付标准,还包括减少人们为享受福祉而付出的成本,注重福利供给的公平性、便捷性和有效性。社会保险费征缴体制虽然不能直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但是,它的科学合理设置,同样能够节约资源、减少成本、提高效率,有助于增进而不是减损民众的福祉。

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打通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成为近年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着力点,通过弥补农村公共服务的短板,致力于增进社会保障供给的公平性。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应遵循这一改革方向,政府公共服务资源应当向农村、边远地区倾斜,在现有福利水平下促进福利享受和获得的公平性。

整合政府服务资源,减少业务办理环节,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增强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增强公民对社会保障的获得感,也是近年政府机构和工作模式改革的重点。“网上社保”“一站式服务”“综合柜员制”,行政服务的一切改革都是围绕方便群众、服务群众而展开。非科学性增设环节、给群众制造麻烦,均与改革方向相左。

减少争议处理的复杂性,畅通权利的救济程序和救济渠道,是民众感受到公平正义、提高公共服务可及性、增强公民对社会保障获得感的必备保障。使民众感受公平正义,不仅仅是在仲裁庭和法庭,更多是在每一次争议的化解、每一次无奈的慰藉。社会保障争议多数是通过行政争议处理程序解决的。设定政府各部门的社会保障职责,明晰社会保障制度规则,需要考虑争议处理的便捷性和公平性,使每一位公民及时获得其应当获得的社会保障给付。

在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中虽然也存在部门利益博弈,但是毫无疑问,不能将部门利益凌驾于人民的福祉之上。

猜你喜欢
福祉公平性争议
高管薪酬外部公平性、机构投资者与并购溢价
因地制宜惠民生 共谋福祉稳发展
“感谢贫穷”是 毒鸡汤吗
争议多晶硅扩产
生态就是民生 环境就是福祉
创造健康红利 增强人民福祉
关于公平性的思考
争议一路相伴
黑龙江:为百姓健康福祉行动计划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