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少先队辅导员核心素养的思考

2017-07-07 15:20韩伟娜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入队少先队员少先队

○韩伟娜

关于少先队辅导员核心素养的思考

○韩伟娜

当前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超过1.4亿,专职从事少先队辅导员的人数超过400万,这些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直接影响到少先队工作的成效,或者说影响到1.4亿少年儿童的成长。因此提高少先队辅导员专业化水平,努力培养一批优秀的少先队辅导员,不断提高少先队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少先队辅导员的核心素养,使他们更好地服务于少先队事业,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少先队事业发展的紧迫任务。

一、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缺位或不当的表现

少先队员当好小主人需要辅导员指导,同时少先队辅导员应帮助少先队员树立正确的主人翁意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少先队辅导员的工作方式及指导思想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少先队辅导员对少先队员的引导易存在三类误区

少先队辅导员是指导与帮助少先队员的主体,但一些少先队辅导员受专业化培训水平不高的限制,易出现三类误区。一是一言堂。常表现为以自我为核心,大包大揽,少先队员几乎无自主可言。二是图有名。少先队辅导员常会出现挂虚职、不作为的现象。三是价值偏。少先队辅导员的价值观如果出现导向性错误,将无法引导少先队员健康成长。

(二)少先队辅导员与少先队员之间欠缺互动,不够“亲密”

一些少先队辅导员对少先队组织工作认识不够,常指定少先队队长、队委,全权委派其处理事物,全体少先队员对少先队组织的监督和选举的主体性作用得不到体现,少先队员从心里排斥辅导员强加的“领导小组”,少先队辅导员与少先队员间的矛盾增加,少先队员之间也容易产生攀比嫉妒,不利于少先队员身心发展。

(三)少先队辅导员多为教师兼职,少先队组织功能弱化

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将自然班定为中队,由班主任兼任中队辅导员,不少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兼职少先队辅导员占用少先队活动时间讲授文化课,少先队组织功能弱化,形成虚设。在新课改的今天,少先队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落实的环节上大打折扣。少先队辅导员的培养方式与培养少先队员全面发展的要求相悖,不利于少先队员的全面发展。

二、少先队辅导员核心素养缺失的原因

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缺位或不当的主要原因是核心素养欠缺。少先队辅导员核心素养欠缺的主要体现是:少先队辅导员认知存在偏差,专业理论知识欠缺,行为主观性、随意性强。

(一)个人综合素养有待提高

少先队辅导员与少先队员接触频繁,是少先队工作的中坚力量,个人素养直接影响少先队工作的成效。耐心、包容、理性、主动性强、擅长与少年儿童打交道、充满爱心等都是少先队辅导员应具备的素养。但从近年来看,很多少先队辅导员个人素养远远不够。

比如,少先队辅导员在工作中存在两种极端:放任型和专断型。放任型辅导员往往采取放任自流,听之任之的管理方式;专断型辅导员则倾向采取专制管理方式。而正确的管理方式应当是民主型管理,在尊重每一个少先队员的同时,又给予其正确引导。

(二)专业素养亟需提高

少先队工作有其自身规律和特点。少先队管理,活动策划、组织,对少先队员的教育、培养,团队建设,开发校外教育资源等工作,都对少先队辅导员提出了专业化要求。而科技进步、社会环境整体改变又对少先队辅导员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从目前来看,少先队辅导员的专业化素养状况并不理想。

比如,少年儿童组织是群众的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全童入队是少先队基本形式,不能将入队作为一道门槛要求儿童优异的成绩。而一些少先队辅导员将成绩优秀作为入队的硬性指标,主观忽视了全童入队的理论要求。

再如,一些少先队辅导员有专断心理和行为。表面看是性格因素,但其实是缺乏专业认知的表现——认识不到少年儿童的主体地位,或没有足够认识到。对少先队工作国家或相关部门是有专门文件予以规定的,不少少先队辅导员无视这些文件或没有深入领会相关文件精神,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专断独行、忽视民主的现象。一些少先队辅导员成了少先队组织的化身,某少先队辅导员被问及新队员由谁批准入队,少先队的事务应由谁做决定时,其回答表面上是民主商议决定,实质上暗指自己在做决定。

一些学校班主任兼任少先队辅导员,客观降低了自己对少先队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妨碍了提升少先队辅导员专业素养的积极性。

三、少先队辅导员提升核心素养的途径

(一)提升职业道德素养,培养事业热情

少先队辅导员要正确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论、原则和规范,提高对少先队辅导员职业道德的认识,明确职业道德修养的目的和方向,把握职业道德修养的要求,将立德树人、培养合格接班人作为行动指南。

爱和责任是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的核心和灵魂。少先队辅导员要本着一切为了每一位少先队员的发展的宗旨,树立全心全意为少先队员服务的意识,这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自身行为,真正从心理和行为上关爱少先队员,努力提升自己对少先队工作的热爱与认可。少先队辅导员在工作中要时刻反思自己的思想、言行和工作方法,要以人为本,避免专断、粗暴、威权等反人性行为。

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名誉副会长张先翱先生是少先队教育的“第一教授”。大学期间,张老师申请到北大附小担任大队辅导员,获批后,他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来做少先队工作。他在北京大学毕业时说,“如果允许我填写100个毕业分配志愿,我要从第一到第一百都写上儿童教育、少先队工作。”张老师对少先队工作如此坚定,正是由于张老师对少先队工作的喜爱与热忱。张老师的专业素养以及对少先队工作的热爱造就了张老师在少先队研究领域的成就与建树,是少先队辅导员的楷模与典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二)加强专业培训,提升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

少先队辅导员应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管理服务能力与科学的工作方法,唯有这样才能做到理解儿童,获得少先队员的信任,掌握少先队工作规律,更好地开展少先队活动,引领少先队员健康成长。

我国有少先队辅导员队伍超过400万,但他们之中很多人都是“跟着感觉走”,头脑中对如何开展少先队工作没有清晰的框架。因而,开展针对所有少先队辅导员的多层级系统培训很有必要。相关行政部门、学研机构要组织力量研究、制定面向基层、详尽具体的培训教材和课程体系,让广大少先队辅导员有方向、有参照。教育管理部门及各所学校要把少先队辅导员、少先队干部培训纳入培训计划,在经费、时间等方面予以保障。要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本地、本校辅导员们提升理论水平,开阔视野和思路。

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对少先队辅导员岗位的设立要有足够重视,在选任、考核、培养、晋职等方面有制度、有规划,让少先队辅导员有干劲儿、有盼头、有方向。学校领导对少先队辅导员的工作要给予热情支持,在物质资源投入、关联部门协作等方面不拖延、不搪塞、不虚化。

(三)终身学习,成为专家型辅导员

少先队辅导员既是专才又是杂家。一个合格的少先队辅导员,应始终处于学习状态,让自己成为专家型辅导员。团队活动组织技巧,少先队干部培养和使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少年儿童心理辅导等都是学习内容。通过学习,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少先队工作的意义、规律,产生更多创意,培养更深厚的事业情感。(本文作者系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

猜你喜欢
入队少先队员少先队
今天我入队——入队仪式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加入少先队
不老的少先队
少先队员永向前
少先队员永向前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入队誓词
让少先队走向校外
今天我入队了
入队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