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初探

2017-07-09 15:02唐林李永红
科学与财富 2017年18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水土保持

唐林+李永红

摘 要:水是生态之基,土是生存之本,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础保障,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必须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要以完善和实施最严格水土保持管理制度为重要抓手,以加强实施最严格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为具体实践。(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2)深入研究,总结经验;(3)解决问题,健全制度;(4)发挥作用,履行责任;(5)探索模式,强化监管。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水土生态平衡;生态文明建设

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加强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工作,是水土保持法赋予的任务和要求。开展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全民水土流失忧患意识和生态危机意识,促进水土流失防治,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非常必要。水土保持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我国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自从上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生态危机的不断出现,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这些已经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威胁。人们对水土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已经导致水土资源匮乏。人们生活的生态环境已经处于一个恶性循环当中,会给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严重损失。由此,引发了人们对人类自身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的生存方式、发展模式等重大问题的深刻反思,提出了生态、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等一系列概念。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蓬勃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但是经济发展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在抓经济发展的同时没有充分意识到对水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造成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等水生态问题日益凸显。水土保持工作作为维护水土生態平衡的重要举措,在改善水土资源循环、减少水土流失、优化水土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导致生态环境并未得到正确的治理。很多部门在治理环境污染之前,都没有对污染情况、污染源等实施详细了解,就盲目的实施治理措施,这种方式不但不能达到治理环境之效,而且还以导致对水土保持的重视度降低,影响水土保持整体工作效率。最终出现了环境治理效果差,无法从实质上解决问题的现状,不符合新时期的文明化生态建设要求。

2完善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初探

水土保持为我国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显著成效。中国政府出台多项环保政策彰,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彰显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态度,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也必将对减缓和适应全球气候变化做出新的贡献。因此应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着眼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调整社会行为方式,出台完善生态保护政策,完善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水土保持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在实现生态文明过程中将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地位。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涉及水利、环保、林业、农业、计划、财政等职能部门,需要各级政府加强对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

一是各级人民政府应充分认识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与扶贫相结合、与水源地保护相结合、与生态公益林建设相结合、与农村生产结构调整相结合,开展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对于转变农牧业生产方式,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2017年2月中共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充分发挥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工作协调组、生物物种资源保护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等现有的部门合作机制,完善部门协调机制,促进部门间协同联动与信息共享。

二是各级水利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开展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在坚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同时,积极推进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近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充分发挥大自然的力量,依靠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治理水土流失,不仅在降雨量较多的地区效果明显,而且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能够大面积改善生态环境,快速减轻水土流失程度,是新时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一举多得、费省效宏的好措施。

三是提升各级干部的水土保持理念和意识,积极探索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进党校的成功经验和模式,培训一批党政干部,培养一批党校水保教师,开发一批党校水保课件,提供一批党校水保教学实践基地,丰富和拓展进党校活动的内容及形式。水利部决定在全国62个党校开展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进党校试点工作,向党政干部开展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对开展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进党校试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四是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和维护生态功能为主线,按照山水林田湖系统保护的要求,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五是及时评估和总结环境公共财政、绿色金融、环境税费改革、绿色贸易政策、生态补偿、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环境价格政策、环保综合名录等环境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有计划、有重点地将实践证明成熟的环境经济政策上升为法律法规,充分发挥环境经济政策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规范和引导作用。

六是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民族自治地方生态保护的转移支付力度。推动建立自然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的生态补偿专项资金。参与并推动制定实施生态补偿条例。

(2)深入研究,总结经验

把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纳入当地政府年度目标考核管理,水利与环保部门要切实当好各级政府的参谋,研究制定出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搞好部门协调配合,在各级政府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好这项工作。推动有关部门不断完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加大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扩大覆盖范围,提高转移支付资金用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比例,明确受补偿地区和行业的生态保护责任和目标。继续推进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工作,支持地方建立流域上下游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机制。以《全国主体功能区划》和《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为基础,制定差异化的生态保护管理政策。推动重大区域性和行业性发展决策开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按照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建立有一定规模、设施功能较为齐全的移民小区,引导高山村农民到移民小区。尽可能利用荒滩、荒地建设生态移民居住点,解决生产用地问题,保证生态移民工作顺利进行。

水土保持应该抓住生态文明建设的机遇,拓展水土保持理论研究,引进集成与研发新型水土保持技术,打造融技术—景观—文化与服务等多功能的水土保持示范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树立样板,多方位宣传,同时,提供法律保障。形成 “政府主导,科学规划,群众主体,社会参与,以人为本”的水土流失防治机制,将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了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政府目标责任制。

(3)解决问题,健全制度

水土保持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在实现生态文明过程中将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地位。水土保持应该抓住生态文明建设的机遇,拓展水土保持理論研究,引进集成与研发新型水土保持技术,打造融技术一景观一文化与服务等多功能的水土保持示范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树立样板,多方位宣传,同时,提供法律保障。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一是健全科学的决策和责任制度以及绿色考评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二是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并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三是以立法形式确定生态红线以及管理制度,科学划定生态红线,严格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等生态环境敏感和脆弱区域。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4)发挥作用,履行责任

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中必须要做好的一项工作。党的十八大确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将生态文明列入“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之中,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企业既是市场经济主体,也是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主体。

应发挥国有大企业的主导作用,带动各类企业调结构、转方式,实行清洁生产,走低碳、绿色、循环发展之路。

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提高企业排污收费标准,推行碳排放权、排污权等交易制度,引导生态受益地区和单位与生态保护地区开展横向补偿。

严格环境准入,制定并严格执行全国性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在用机动车简易工况法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全国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

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制定社会资本投资于环境保护领域的产业指导目录,推行环境服务政府购买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和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实施行业性和区域性污染物总量控制。

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及时公布环境质量和企业排污信息,构建媒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社会监督机制。

(5)探索模式,强化监管

完善水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制,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的各方面和水利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各环节。开展城乡水生态文明创建,通过大力发展节水型社会、综合整治水生态环境、切实维护健康的河湖功能、深入挖掘水文化元素等措施,因地制宜探索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建立健全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机制。加强省、市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和能力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县级行政区设立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机构。按照工程规模和重要程度划分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事权,严格落实各级质量与安全责任制。推进水利建设项目招投标进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交易,建立健全水利建设项目评标专家库。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市场监管,推进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公开,积极开展市场主体信用等级评价,完善全国统一的诚信体系信息平台,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应组织农村饮水工程管理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专业技术、实际应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培训工作,逐步建立起一支熟悉供水工程专业技术,能熟练操作使用和正确维护管理工程的近专业化队伍。

参考文献:

[1] 孙景富,刘岩. 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水土保持探索[J]. 科学与财富, 2014(2): 121-121.

[2]山东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处. 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加快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步伐 [J].山东水土保持,,2015(5):1-3._

[3]刘长高. 生态文明新时代背景下的水土保持策略分析[J].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6(11): 142-144.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用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佳木斯经济振兴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工具性价值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