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2017-07-09 21:02崔红兵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高校图书馆

崔红兵

摘 要:高校图书馆是图书馆事业重要组成部分,与公共文化服务息息相关。通过对国内部分地区和常州市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现状的分析,指出高校图书馆是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力量。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发挥文献资源和阅读空间优势;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开放力度;营造服务社会的良好机制。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空间优势;开放力度;良好机制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94(2017)02-0068-05

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的文化阅读服务提供了大量的书刊文献和一定的阅读空间。各类图书馆是人们获取信息知识的重要渠道,是接受文化服务的主要场所之一,公共图书馆为百姓提供免费服务,已初步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切实提高了人民群众的人文素养。但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图书馆服务体系还很不完善,很多地区的公共图书馆数量少、资源少,难以为全民阅读提供必要的服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多种类型图书馆共同作用的结果,全民阅读活动的大力推广同样需要各类图书馆的支持和参与。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教高〔2015〕14号)指出:图书馆应在保证校内服务和正常工作秩序的前提下,发挥资源和专业服务的优势,开展面向社会用户的服务[1]。因此,高校图书馆(以下简称“高校馆”)理所应当参与本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当地的各类人群和读者提供多方位的服务,助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1 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1.1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文化是维系民族团结的纽带,是引领国家前进的灵魂,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被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文化自信”的观点,使全国上下更加重视文化建设。我国各级政府正在采取多项措施,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共同发展,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体系建设,推进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倡导向社会免费开放。近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确立了文化强省的发展目标,积极实施文化建设工程。“十二五”期间,笔者所在的常州市,为实现文化强市的总目标,着重推出多项战略措施,进一步强化公共文化资源整合,开展制度设计研究,依托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着力打造城市“15分钟文化圈”[2]。

1.2 高校馆以文化阅读促进全民阅读

高校馆是大学文化活动的主要中心之一,是校园文化传播与建设的重要阵地。新时期的大学图书馆,通过自身对学生的直接服务来帮助学生成才。全民阅读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全民阅读”连续三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在校大学生也成是全民阅读推广的对象,高校馆承载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阅读,更离不开学校图书馆的文化阅读服务。大学图书馆主要是从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方面,将自己收藏的书籍展示给师生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在传播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可读的传统优秀文化书籍,同时通过高层次高品位的学术讲座、文化活动,如校园读书节、阅读推广活动等,引导学生多读书、读经典著作,以此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拓展学生的智能结构[3]。

1.3 高校馆是图书馆事业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馆向社会开展服务,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整体要求,是社会文化服务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李大钊曾撰文指出,图书馆和教育有密切的关系,现代图书馆是教育机关,其任务不但要保存图书,还要使各种图书发挥很大的效用[4]。可见图书馆是一个国家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类型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等),作为教育事业和公益文化事业的成员,都具有文化育人的义务,有责任参与到精神文明建设。通常高校馆拥有丰富的馆藏文献、良好的学习场所、科学的阅读指导,作为一种社会力量,高校馆向社会开放,能为所在地区提供文化知识、科技信息。因而,一个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当地高校馆的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高校馆。

2 高校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

2.1 高校馆对社会开放的总体情况

在我国,高校馆是不直接承担政府公共文化职能的事业单位,但开放高校馆能够让社会更多的人们共享知识资源,将共创城市文明。一座快速发展的城市,提升城市的吸引力、竞争力和凝聚力更需要先进的城市文化,打造文化名城离不开图书馆的公益性文化服务。图书馆是一种社会公益性的文化教育机构,在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5],这也包括了高校图书馆在内的众多图书馆。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曾提出:教育要以服务社会、造福人民为使命[6]。因此,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做好对社会深度开放的准备,以自身的馆舍空间资源、文献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等優势,展开对社会服务。

目前国内已有一些高校向社会开放,并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例如山东聊城大学新图书馆建成后就对社会开放,近三年来大大提升了当地的社会文化服务能力,深受广大居民的好评。3年前,首都图书馆联盟成立,在京的34所高校图书馆联合发表声明,承诺向社会免费开放。清华大学前任校长陈吉宁曾向全国高校发出倡议并郑重承诺定期设立校园开放日,向社会免费开放图书馆,其中包括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4所上海高校[7]。

2.2 地方高校馆的社会化服务状况

与部属院校相比,地方高等院校不仅仅有培养学生的功能,更应该有传播文明和促进社会进步的职责。让大学与社会进一步融合,这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地方高等院校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在很多地级市、县(区)级市,公共图书馆的数量少、规模不大,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力不从心。例如,笔者所在的常州市(下辖五区一市),近2年在努力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图书馆是其中很重要的评估指标。然而,目前常州地区正式对外使用的公共图书馆有4家,分别是常州图书馆、武进图书馆、金坛图书馆和溧阳图书馆,其他辖区正在建设中。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设置在本市的一些高校馆无形中成为承担本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社会力量。

当前,常州地区的一些高校图书馆正在利用自己的书刊资源,为广大市民、工厂企业、政府机构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服务和科技信息服务。譬如,江苏理工学院图书馆为在常州工作的本校毕业生或周边市民办理借书证,为科技局的科研项目开展科技查新。常州工学院图书馆更是跨出了新步伐,该校图书馆将资源最大限度向社区开放。在学校搬迁校址之前,就与天宁区天宁街道紧密合作,在青山湾和陶沙巷两个社区率先建立了“流动图书馆”,“陶然居”读者协会同时宣告成立,服务普通百姓,赢得良好声誉。流动图书馆成立后,每天都有很多社区居民前来借阅,特别是淘沙巷流动图书馆,环境整洁安静,颇受居民欢迎。淘沙巷流动图书馆又在附近建筑工地设立全市首个“工地图书室”,成为工地上一道独特的风景。下一步该校还将在更多社区设立流动图书馆,让更多居民受益。这些图书馆都是自发地为社会各界服务,完全是民间的、非政府性的行为。

为改善常州市科技创新条件、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常州大学图书馆加盟“常州市科技文献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与常州市科技信息中心、常州图书馆对现有科技资源进行整合,完善开放、共享、协作的公共科技资源保障服务体系,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上集聚创新要素、激活创新资源、满足创新需求。通过科技文献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可以在线阅读常州图书馆的数据文献资料,这为从事社会科学研究、政治思想学习、创建学习型组织提供了便利;同时常州大学图书馆的加盟,为我市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拓宽了查阅ACS、CA等国外文献的渠道。常州大学图书馆还与常州市文广新局合作,在馆内建立了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承担常州市非物质文化的收藏和服务工作,向市民们展示了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7项,使市民和学生们了解常州的文化。3 高校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3.1 发挥文献资源和阅读空间优势

随着高校办学的发展,地方院校图书馆的办馆条件也大为改观。馆舍面积持续扩大,总经费不断增加,馆藏文献资源总量持续增长,数字化设施全面普及,信息技术应用更加深入。资源共建共享活动走向拓展和深入,图书馆管理平台不断优化,服务能力明显提升,馆际间的合作逐步加强。不论资源种类、数量、建筑空间还是服务能力、水平,高校馆都远远超过所在地的城市公共图书馆。笔者所在常州市有4所本科高校、11所高职院校(7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4所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这些高校主要分布在常州的武进区、钟楼区、新北区以及常州经开区,各单位的图书馆具有一定规模的馆舍建筑和丰富的藏书(见表1所示)。

由表1可知,15所院校图书馆的建筑总面积近30万平方米,总藏书量约990多万册,另外还拥有多种中外文期刊,多个数据库资源。上述图书馆为常州居民提供文化教育、科技信息等服务,具有明显的优势。为了切实有效地推进高校馆参与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将图书和空间等资源投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之中,各馆需要对现有的资源和服务功能进一步整合。通过一定的方式,把整合后的、能够对社会开放的资源呈现给公众。图书馆可以利用自己的网站向社会充分展示的书刊资源、可提供的服务内容和服务程序,让更多的居民了解;或者通过常州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常州市图书馆平台,推介各馆的服务;也可以通过各种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发布新书推介、书评书展等信息。藏书种类丰富的图书馆,能够满足居民的借阅需求;环境空间舒适的图书馆,能为各类提供入馆阅读、学习和文化休闲等服务。

各个高校馆只有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更好地融入到当地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中,才能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文化阅读服务。

3.2 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开放力度

高校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必须打开馆门,加大对社会开放力度,扩大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各个单位只有灵活运用多种开服务方式,才能向社会各界提供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的文化服务,从而达到服务全民阅读的目的。高校馆服务于社会可采取以下方式:一是利用报纸、社交网站、新媒体平台等,进行馆藏资源和服务的宣传,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让本地区的居民知晓为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政策。二是与本地区公共图书馆的中心馆合作,共同分析本地居民的文化阅读需求,了解和掌握居民们的借阅动向和借阅方式。三是围绕新时期文化服务与科技信息服务相互融合的主题,加强网络信息服务,提高本地区用户使用网络信息的能力。比如,常州地区完全可以把常州高校馆协作网与常州市图书馆的网络及文化共享工程网链接起来,各高校通过更广泛的地区图书馆网络,接受常州市区、下辖区(市)所有社会用户的咨询,及时为他们提供所需的文化教育和科技信息等方面的数字资源。

高校馆服务社会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面向大众的普通服务,即根据人们的基本阅读倾向和文化喜好,提供大众化的文化阅读服务,在为社会服务过程当中充分体现自身价值。这类服务主要是为居民办理借书证,提供馆内阅览服务和数字资源访问。二是特殊服务,也称个性化服务,即满足特定读者群或读者个人的阅读、學习、工作和生活的需求。图书馆按照这些特定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有针对性地收藏文献、开发资源,进行信息检索、定题服务和参考咨询等“个性化”服务。比如,常州的4所本科院校图书馆利用数据库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优势,为当地的企业、科研院所开展科研项目的科技查新、成果鉴定的信息检索,通过原文传递为科技工作者获取信息资料。2014年常州大学获批教育部科技查新站,则为常州市新增了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将为常州的企业和个人及常大师生在科研课题立项、科技成果鉴定及奖励、专利申请等方面提供更加便捷的科技查新服务。

3.3 营造服务社会的良好机制

高校馆社会服务能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首先要有一定的社会组织机构进行协调,这就需要各地图书馆学会在其中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省市级图书馆学会是由当地各系统图书馆及相关行业或机构科技工作者自愿参加的公益性、学术性群众团体,是引导图书馆行业科学管理,推动科技进步,发展地方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通过学会的组织协调,向全社会宣传图书馆,提高全民图书馆意识,提高图书馆的效能及其社会地位;以当地政府或文化职能部门、社科研究管理部门的微信公众平台为媒介,在本地区倡导全民阅读,开展阅读书单推介绍;向重点阅读推广对象,比如新市民、儿童、学生等,提供便捷的借阅服务。将高校图书馆的阅览室、网络阅读设备提供给周边居民使用。

其次,获取政府、企业或民间力量的支持,以解决图书馆的运行成本。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高校馆按照当地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要求,在保证学校正常教学和生活秩序的同时,加强对进校园、进图书馆的社会用户的管理。为鼓励高校对社会服务的积极性和持续性,地方政府给予适当的运行成本补贴、引导公司企业对高校图书馆投入,解决图书馆对社会服务中所需的设备、人员和经费问题。比如,中国电信常州分公司就于2012年资助了江苏理工学院图书馆50万元,购买了160台瘦客户机。

总之,现阶段,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全社会的图书馆服务网络,仅仅依靠公共图书馆还远远不够。因此,我们要坚持国家与社会办馆相结合的原则,在政府主导、多方社会力量参与下,大力提倡、鼓励和支持高校馆以多种方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各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高校馆的优势,助推全民阅读活动,丰富广大居民的文化生活。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通知[EB/OL].[2016-10-22].http://162.105.140.111/gczn/sygc.

[2] 吴建军.常州打造城市"15分钟文化圈"和农村"10里文化圈[EB/OL].[2016-11-30]."http://jsnews.jschina.com.cn/

system/2015/01/23/023453708_01.shtml

[3] 徐燕晨.图书馆与大学文化建设[N].中国科学报,2016-02-26(6).

[4] 于作敏.李大钊与中国现代图书馆[EB/OL].[2016-10-26]. http://www.gmw.cn/01gmrb/2005-06/28/content_25894

4.htm

[5] 关于在全国组织实施“知识工程”的通知[EB/OL].[2016-10-28].http://www.tstc.gov.cn/zhengwugongkai/.

[6] 刘延东出席教育部2010年度工作会议并发表讲话[EB/OL].[2016-11-09].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0

-01/15/content19239690.htm.

[7] 国内部分高校图书馆免费向社会开放[EB/OL].[2016-11-27].http://www.js-edu.cn/Html/201209/20/2012-09200

85849.htm

Study on University Library Participating in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Construction

CUI Hong-bing

Abstract: The university librarie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library cause,they are closely related to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Through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ome university and college libraries to participate in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in the domestic parts and Changzhou, 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university library is an important strength of soci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Based on this, it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 and sugges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participating in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construction:give full play to literature resources and reading space, increase the openness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and build a good mechanism for serving the society.

Key words: university and college library;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ystem construction;space advantage; opening strength; good mechanism

責任编辑 孙学通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高校图书馆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的河北方案
唐山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法理分析与法律构建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警犬使用法制化体系建设初探
搞好公共文化服务,推动艺术普及
打造内外兼修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