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通感,别具一格

2017-07-10 10:58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17年30期
关键词:树花通感彩霞

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赏析】

郎士元,字君胄,唐代诗人。郎士元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之说,诗风“闲雅”,尤擅长五律。

这是一首颇具特色的听笙诗,在唐代描写音乐的诗歌中是较为独特的一首。

首句“凤吹声如隔彩霞”,写宛如凤鸣的笙曲似从天而降,极言笙声之妙,超凡绝俗。笙是一种由多根簧管组成的乐器,其形参差如凤翼,其声清亮如凤鸣,故有“凤吹”之称。“隔彩霞”三字,不直接描摹笙声,而说笙声来自彩霞之上,通过想象中的奏乐环境之美,烘托出笙乐的明丽绚烂。“彩霞”二字描摹奏乐的环境,写出了人的幻觉,使听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之所以产生如此奇妙幻觉,与“隔”字有关。笙声隐隐约约传来,如雾里看花,别具情态,听者如闻仙乐的情态委婉传出。

第二句“不知墙外是谁家”,是对“隔”的进一步刻画,写诗人对笙声实际来源的悬想揣问。诗人应该是在自家院落听隔壁邻舍吹笙,所以说“墙外”。“不知”“谁家”的悬设,不但进一步写出笙声的奇妙感、迷离恍惚之感,而且还写出奇妙的笙声引得诗人寻声暗问的专注神态,使读者想象那音乐是如何的独具魅力,间接地表现了笙乐的吸引力。

正是这种强烈的魔力吸引着诗人,他不禁由寻声暗问到起身追踪。然而“重门深锁无寻处”。虽是邻家,却门墙森严难以逾越,诗人不由得望门兴叹,生出咫尺之地如“天上人间” 的怅惘和更加强烈的憧憬,从而激发出下句更為绚丽的幻想。

第四句“疑有碧桃千树花”,写诗人寻访不得之后的想象。这里以花写乐,像第一句一样仍然是从奏乐环境着想。“碧桃千树花”与“彩霞”相呼应,眼前呈现出一派灼灼其华的绚丽景象,应当是天上的碧桃、王母的桃花,非人间所能有。通过花的繁盛烂漫写出了乐声的明丽、热烈、欢快。这种灵境中的音乐,自然也是奇妙的、非人世间的了。这样就由奏乐环境间接写出了音乐的美妙。一个“疑”字,写出如幻如真的感觉,相当传神。

这首诗“用视觉形象写听觉感受,把五官感觉错综运用”,同时又避免对音乐本身作正面描绘,而只就奏乐的环境设想,由“别有天地非人间”间接表现“此曲只应天上有”,在通感手法的运用上可谓别具一格。

猜你喜欢
树花通感彩霞
没有爱不能到达的地方
送你一树花
说通感
一树花开
通感修辞很美妙
例谈“通感”修辞手法
薛建国:“打树花”传承人
“火树” 祈福
Graphene Based Electrochemical Sensor for the Detec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漫画阅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