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

2017-07-10 19:44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17年30期
关键词:吴刚名义影视剧

【素材回放】

前不久,由最高检影视中心牵头制作的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在湖南卫视热播,第一集虽然遭遇中国对阵伊朗的世界杯预选赛,却以高出其两倍的收视率刷新多项纪录。而最终大结局时,收视率破8,网络点击量高达220亿等数字更令人瞠目结舌。

此剧由作家周梅森编剧,陆毅、张丰毅、吴刚、许亚军、张志坚、柯蓝、徐光宇、胡静、张凯丽、赵子琪、高亚麟、白志迪、丁海峰、冯雷、李光复、张晞临、侯勇、李建义等组成让人赞叹的明星阵容,从一开播几乎就成了全民热议的话题。吴刚老师所饰演的“达康书记”更是成为了行走的表情包,在网络爆红。

但其真正的号召力恐怕还在于“反腐”,反腐题材广受欢迎,这其实早在10多年前的反腐剧热潮中就得到了证明。十八大以来,中央掀起轰轰烈烈的反腐败斗争,一大批贪官污吏被惩治,极大改善了官场风气和社会风气。此时,推出一些反腐败题材的影视剧,可以增加人们对反腐败重要性的认识,巩固反腐败成果。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站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文件统计,从2015年1月到2016年3月,总局共立项7部与反腐有关的电视剧,分别是《人民的名义》《打虎上山》《天网行动2015》《反贪风暴》《高位》《利剑出击》和《悬崖边》。这些反腐影视剧,同样值得期待。

反腐题材影视剧通过对腐败黑幕的“暴露”,可以为人们打开一扇观察现实的窗口,更好地思考现实。这是现实类题材影视剧对于国家变革的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经济领域正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其实影视剧市场也亟须一场供给侧结构改革。之所以要改革,是因为有些类型的作品供给严重过剩,有些则严重不足,出现了明显的结构性失衡。

盘点一下荧屏,多年来一直被“辫子戏”、抗日神剧、宫斗剧、玄幻剧统治着。相形之下,有深度的现实类题材,并不多见。观众喜闻乐见的没有,早已看腻的摆脱不掉,此种情况亟待改变。

改革需要问题意识。关注社会现实是人类的本性。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热播表明,现实类题材影视剧太少了,应该增加市场供给,满足民众需求。

【素材解读】

一部《人民的名义》,还远远谈不上迎来了现实类题材影视剧的春天,但可喜的是我们的青年群体,包括很多90后和95后都喜欢并热切讨论着这部制作精良的正剧。在国家反腐倡廉的大环境下,我们真切地看到了人民群众对于国家的信任和正义的追求。

【素材锐评】

影视剧背后的生态思考

对于一部现实主义电视剧来说,无论是尺度还是创作的维度,其实都不是成功的绝对条件。以《人民的名义》来说,我们关注的是我们的生存环境,在这个环境里,曾经的恶和险,以及是如何度过的,在这个过程中又有哪些传奇和不为人知的细节……我们关心的是我们明知险恶但又常常只能无助的环境,即便已是事后诸葛亮,但也仍可作为反思前事、展望未来之用。另外,如果单从演技上来说,我也不觉得张丰毅、吴刚这些所谓的老戏骨有多出色,包括一出场就给人以惊艳之感的侯勇,他们只是相当程度地维系了一名演员的底线。

“中国官场生态的画卷”当然不是为了吓唬那些本来就已经身处不安全感之中的人们,而是让更多的人看到并了解这里的坑坑洼洼和曾经甚至还在进行中的曲折,乃至产生一股排斥力和抗拒力,既是对金钱诱惑的免疫,也是给人以一种新的信心。

回到剧集本身,这样一部现象级正剧虽然俘获了一批年轻观众的芳心,但也无法彻底取代偶像剧的风靡,毕竟小鲜肉才是流量和“文艺价值观”,这个既是趋势也是暂时没法消失的东西。但一部反腐为代表的正剧成为收视热点,这当然是好事,从多元创作来说也丰富了大家的选择,也让老艺术家们有一个可以展现的舞台,尤其是在小鲜肉纷纷沦陷在“倒模替身”的传闻中时,一些拥有艺术底线和基本功的老藝术家自然可以为行业吹送一点新风。

【适用话题】

反腐倡廉;影视剧的结构失衡;追求正义;底线;多元创作……

猜你喜欢
吴刚名义影视剧
假蜂蜜
跟着影视剧学育儿
有你不觉岁月寒
影视剧制作方需提高隐私保护意识
吴刚和孙红雷,有你不觉岁月寒
戳破泡沫不能只靠自然选择
爱国婊
赌上爷爷的名义
以Herm è s名义,注解时尚
吴刚学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