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老年教育 促进社会和谐

2017-07-12 16:43孙建北
家庭服务 2017年6期
关键词:终身教育老龄老龄化

文|孙建北

重视老年教育 促进社会和谐

文|孙建北

老年教育和家政行业也是有关系的,家政服务要面向半自理和失能失智的老人。实际上我们在从事家政服务过程中,对于能走、能动、有思想的老人的教育也是当下都在关注的问题,在这方面近年来有很多的课题研究。

19世纪中叶,一些发达国家首先提出“健康老龄化”概念;继之,世界卫生组织又提出了“积极老龄化”口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也为我国老年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提供了法律保障。人们不仅力求自己的生命得以延长,还希望自己的生命质量得以提高。面对不可逆转的老龄化趋势,中国政府予以高度关注,不仅在医疗保健、敬老优待、养老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注重从教育入手实施精神关怀。“十三五”时期,将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需要正确处理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从制度、文化、组织、精神等诸多方面做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各项准备。通过发展老年教育,切实保障老年家庭和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促进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老年教育的意义

中国目前老年人相关的社会问题逐渐显现。未富先老、老年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快、老年人生活状况和受教育程度差别较大等特点,使得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解决老年问题、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任务非常艰巨。中华民族自古有着尊老传统,新时期更要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关心老年事业发展,不仅要满足老年人物质生活需求,还要满足其精神生活需要,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和生命质量。

中华女子学院高职学院开办的“高级家政管理”和“健康管理与服务”专业,是立足妇女儿童,面向现代服务业开展和谐家庭建设的主打专业。我们充分发挥女子学院的优势,积极推进构建“夫妻恩爱、亲子和谐、孝敬长辈、邻里和睦”的和谐家庭建设。

老年教育发挥着凝聚人心、稳定思想、推动建设等重要作用。全体国民参与学习,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老年教育的开展,保障了老年人受教育的权利,满足了老年人继续学习的愿望与要求。

现代生活使老年人的物质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尤其是那些老年知识分子和老年干部,不仅仅停留或满足于物质生活的改善,而是非常重视自己的文化生活与精神生活的追求,因而老年人的学习过程是一种高水平的精神享受过程。

人口老龄化的压力是多方面的,首先,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做到了全覆盖面,但农村人口的保障水平还有待提高。其次,由于人口老龄化所产生的“四二一”家庭模式和抚养系数比上升,导致生活照料、家庭物质供养及精神安慰等的严重缺失。此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对医疗保险的需求将会急剧增加,财政支出也会加大。改变上述压力需要老年教育发挥作用。老年教育在挖掘老年人的潜力、发挥其最大人生价值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是指老年人依据宪法和法律应当享受的各种权利和利益。无论是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权益还是劳动就业权益,都需要教育这个基本权益的支撑。没有老年教育,老年人享有的精神生活权益和劳动就业权益很难得到维护和保障。

老年教育的内容

老年教育是伴随着终身教育的提出而产生的。首次系统地提出“终身教育”概念的是法国著名教育思想家和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Paullengrand)。他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教育应成为每个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应贯穿从生到死的全过程”。10年后的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国际委员会公布的《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与明天》报告中,对终身教育的理念进行了确认,并据此提出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倡议,使终身教育思潮席卷全球,同年催生了世界上第一所老年大学—法国图卢兹第三年龄大学(University of Third Age,简称U3A)。它体现的教育原则是,从生命和学习的角度,视老年人为资源,将其纳入终身教育体系。

当今国际社会,通常把老年教育视为第三年龄期(即退休或低龄老年期)教育,且纳入到从婴幼儿教育开始的终身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中。

中国老年人口正以年均约3%的速度增长,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我们不仅要借鉴国际社会的成功经验,更要从本国实际出发,把注重发展老年教育、实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作为解决老龄问题的基本途径之一。经过20多年的探索,我国老年教育的发展以科学合理的教育目的、丰富多样的课程内容、灵活弹性的学习形式、自由平等的人际交往、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来满足老年人生活质量提高的需求。老年教育的内容主要涵盖了老年健康教育、老年心理教育、老年文化教育和老年技能教育等。

老年教育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老年群体中的经济供养、就医保障和权益保护等还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地方。如何使老年人理性地面对各种利益关系,牢固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最大限度地消除或降低一些不和谐因素的影响,显然需要老年教育担负起时代的使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积极老龄化”是世界卫生组织在2002年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上提出的应对老龄社会的一个发展战略,积极老龄化的目的在于使人们认识到自己在一生中能够发挥在体力、精神等方面的潜能,按自己的权利、需求、爱好和能力参与社会活动,并得到充分的保护、照料和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了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教”的老年事业发展目标。这“六个老有”成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老年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其中的“老有所教”和“老有所学”正是老年教育的两个支柱,在整个老年发展战略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老年人通过积极的学习和教育活动,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巩固和加强“老有所养”的能力和水平;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增进医疗保健知识,增强自我保健和预防能力,从而提高“老有所医”的效果。通过坚持学习、不断接受新的知识和增长自己的技能水平,是实现“老有所为”的必要前提和保障;积极的文体教育活动,是收获“老有所乐”的一个重要渠道和方式,还能更好地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此外,随着生活水平和寿命的延长,老年人不仅需要活得长久,更希望活得有质量。可见,“老有所教”和“老有所学”这两个要素,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老年人的安稳和谐,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表现,因为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关心老人的今天,就是关心自己的明天。因此说,老年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催化剂和手段,发展老年教育必将促进我国社会更加和谐。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家庭的和谐与稳定。中华女子学院高职学院开办的“高级家政管理”和“健康管理与服务”专业,是立足妇女儿童,面向现代服务业开展和谐家庭建设的主打专业。我们充分发挥女子学院的优势,积极推进构建“夫妻恩爱、亲子和谐、孝敬长辈、邻里和睦”的和谐家庭建设。

(孙建北,中华女子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院长、教授。)

猜你喜欢
终身教育老龄老龄化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老龄化社会下老年心理变化的应对
我国终身教育的回顾与反思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莱阳茌梨老龄园整形修剪存在问题及树形改造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运动对老龄脑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两岸终身教育法律比较研究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