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robit与Logistic模型的高校图书馆建设对学科发展的影响分析

2017-07-13 02:04姜玉梅孙志静田景梅
新世纪图书馆 2017年6期
关键词:学科发展高校图书馆

姜玉梅?孙志静?田景梅

摘 要 论文以教育部直属高校为研究对象,采用Probit与Logistic回归模型对高校图书馆建设与学科发展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图书馆藏书量和不同类别下的查收查引水平对学科发展水平有显著性影响,而馆员数量、馆舍面积、科技查新情况、借阅期限、借阅册数和每周开馆时间对学科发展水平没有显著性影响。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学科发展 Probit模型 Logistic模型

分类号 G258.6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7.06.007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ffiliated with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s the object of study, and uses the Probit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to analys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ubjec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ibrary collection and check level under different categories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level of subject development, and the number of librarians, the building area of the libra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velty retrieval situations, the borrowing period, lending copies and weekly opening time have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subject development.

Keywords University library. Subject development. Probit model. Logistic model.

0 引言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在新形势下,不断适应高校学科发展的需要,构建学科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深化文献信息特色服务,积极参与重点学科建设,是当前高校图书馆建设的重要任务[1-2]。近年来,各个高校不断加强图书馆建设与投入,如2014年教育部直属的75所高校,图书馆建设总面积达到了334.47万平方米,占校舍总面积的3.8%;图书馆工作人员总数达到了8643人,占教职工总数的2.9%。不少学者研究指出高校图书馆建设对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但是高校图书馆建设中的人员投入、经费投入、服务水平方面的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学科发展?影响程度如何?相关关系如何?这方面的定性研究和实证分析都比较少,也缺乏相应的理论研究基础。因此,需要开展相应的定量研究来确定高校图书馆建设中的各个要素与学科发展的相关关系,从而找出当前图书馆建设的薄弱环节和重点工作,为提高信息资源建设水平和服务质量提供基础依据。

目前,学术界对高校图书馆建设与学科发展之间的关系已经进行了不少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成果,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借鉴和思考。但是目前还存在着一些缺点与不足:一是研究多基于定性分析,基于计量模型的定量研究比较少;二是对于图书馆建设与学科发展之间的总体关系研究比較多,而对具体指标之间的影响研究较少。为弥补上述不足,本文通过构建高校图书馆建设促进学科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教育部直属高校为例,将高校图书馆建设中的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将学科发展水平作为因变量,采用Probit和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来分析图书馆建设中的各个指标与学科发展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以期为加强高校图书馆建设、促进学科发展提供基础依据。

1 分析模型与指标体系

1.1 回归分析模型

1.1.1 Probit回归分析模型

本文将高校学科发展水平综合得分作为因变量(取值介于0~100之间),将图书馆建设、信息资源建设与信息服务方面的指标作为自变量,采用Probit(Probability unit)回归模型进行两者关系的分析,具体方程为:

在上式中,为各个高校的学科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为图书馆建设与信息服务方面的自变量,为常量,各个自变量的系数。

由于Probit模型是非线性的,因此对其进行Probit变换

则原回归方程被线性化为

于是可以直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估计出模型中的参数,并判定自变量的显著性。

1.1.2 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

本文分析的第二个因变量即办学类型有多个类别,且自变量有多个定性自变量和多个定量自变量,因此选用的是多状态logistic回归模型。这个模型可以很好地解决非线性的问题,还可以很好地确定各个自变量对各个类别的因变量的影响程度,使用范围较广[3]。此模型为:

上式中各类因变量发生的概率,为自变量,为常量,为相应的各个自变量系数。经logit变换

则多状态Logistic模型被线性化为

1.2 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参考已有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图书馆建设和学科发展的实际情况,遵循系统性、全面性、独立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原则,构建了一套适用于研究图书馆建设各个因素对学科发展影响的指标体系。将图书馆建设投入、信息资源建设投入和信息服务状态方面的投入指标作为自变量,将促进学科发展方面的指标作为因变量,构建回归模型。具体的指标如表1所示。

2 高校图书馆建设与学科发展关系分析

2.1 数据获取与处理

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取了教育部直属高校为评价对象,统计数据来自《教育部直属高校2014年基本情况统计资料汇编》以及各个高校图书馆网页上的相关资料。鉴于图书馆建设和学科发展方面统计数据的缺失和搜集数据的局限,我们只选取了指标体系中一些代表性指标。在自变量选取方面:图书馆建设投入方面选取了馆舍面积和馆员数量(包括在编人员和不在编人员)作为代表性指标;信息资源建设投入方面选取了藏书量作为代表性指标;信息服务状态方面选取了每周开馆时间、借阅册数、借阅期限、科技查新情况和查收查引水平作为代表性指标。由于科技查新情况和查收查引水平是定性变量,因此划分了等级。科技查新服务划分为有无两个类别(表2);根据国外数据库(SCI、SSCI、EI、CPCI-S)等数量将查收查引水平分为0,1-2,3-5和5个以上四个类别,分别赋值1、2、3、4。在因变量选取方面,采用的是2016年中国校友网最新发布的2014年各个高校排名,并选取了高校的综合得分情况和办学类型来代表高校的学科发展水平,其中办学类型分为中国研究型、区域研究型、区域特色研究型、行业特色研究型四类,并最终以66所高校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变量定义如表2所示。

2.2 Probit回归分析

将各个高校的综合得分作为因变量,将馆舍面积、藏书量、馆员数量、每周开馆时间、借阅册数、借阅期限、查收查引水平和科技查新情况作为自变量,经Probit变换后利用spss软件直接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

通过各个变量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水平分析,可以得出各个因子对学科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大小。藏书量()的显著性水平为0.000,其显著性水平最高,说明图书馆的藏书量对学科发展影响最为明显。查收查引水平()和馆舍面积()的显著性水平分别为0.174和0.197,说明查收查引服务水平和图书馆建设面积对于学科发展也是有一定程度影响的。其他自变量:馆员数量()、每周开馆时间()、借阅册数()、借阅期限()、科技查新情况()对学科发展的影响不大。但是其不显著性也有差别:借阅期限()的显著性水平为0.990,最不显著、几乎没有影响;科技查新情况()和平均开放时间()的显著性水平分别为0.474和0.415,影响很小;馆员数量()的显著性水平为0.378,较之前两项有一定影响。这说明,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对学科发展的影响最大,馆藏资源丰富的高校,学科发展水平较高。

2.3 多类别Logistic回归分析

将各个高校的办学类型类别作为因变量,将馆舍面积、藏书量、馆员数量、每周开馆时间、借阅册数、借阅期限、查收查引水平和科技查新情况作为自变量,利用spss软件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到表4结果。

表4为整体性检验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藏书量()的显著性水平最高为0.003,这说明藏书量可以很好地解释学科发展水平,对学科发展的影响最为明显,与probit的检验结果基本一致。其他变量的整体性不显著,说明其他变量对学科发展的影响很小。查收查引水平()整体不显著,但是不同办学类型下不同类别显著性水平可能存在差异。若以行业特色研究型办学类型作为参考类别,其参数估计结果如表5所示。

从具体类别来看,在中国研究型的高校中,查收查引水平()2的显著性水平还是很高的为0.09;在区域研究型的高校中,查收查引水平()各类别不显著;在区域特色研究型的学校中,查收查引水平()为1、2和3的显著性水平很高。这说明,对于中国研究型高校和区域特色研究型的高校来说,可以加强查收查引的服务水平来促进學科发展。若以中国研究型办学类型作为参考类别,则会得到表6结果。

从表6中可以看出,行业特色研究型的高校中,查收查引水平()为2的显著性水平较高为0.09,其他类别均不显著。所以,对于行业特色研究型的高校来说,也应提高查收查引的服务水平来促进学科发展。

Probit与Logistic回归模型的结果大致相似:首先,藏书量()的显著性水平最高,对学科发展影响最大。其次,查收查引水平()整体影响不大,不同办学类型下,可查收查收查引数量为0和1~2的显著性水平高,影响显著。最后,馆舍面积()、馆员数量()、每周开馆时间()、借阅册数()、借阅期限()、科技查新情况()均不显著。

2.4 综合分析

2.4.1 图书馆建设投入指标的影响分析

馆舍面积()这一变量不显著,影响很小,说明扩建图书馆并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科发展。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馆舍面积是中央财经大学馆舍面积的2倍多,但两个学校的综合得分均为64分,办学类型也均为区域特色研究型的高校。这说明,增加馆舍面积增加的只是纸质图书,而教学科研活动不仅需要纸质资源,还需要建立一个以纸质资源、电子资源、共享资源三级互补的保障体系来促进学科发展。馆员数量()不显著,影响不大,如山东大学馆员数量为259人,四川大学馆员数量为236人,但山东大学的综合得分为73分低于四川大学的综合得分75分。说明促进学科发展不仅要提高馆员数量,更重要的是应提高图书馆人员的服务质量。

2.4.2 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指标的影响分析

Probit与Logistic回归模型的结果相似,藏书量()这一变量两次显著性检验的值分别为0.000和0.003,说明图书馆建设中的藏书量的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水平高,藏书量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高校的学科发展水平。藏书量高的学校,学科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较高,藏书量低的学校,学科发展的综合得分较低。例如2014年北京大学图书馆的馆藏图书量达到982.25万册,学科发展水平综合得分达到了100分;而山东大学的馆藏图数量为596.95万册,学科发展水平综合得分为73分。北京大学较山东大学藏书量多,综合得分也高,这体现了高校图书馆参与学科建设的文献保障作用。

2.4.3 图书馆信息服务状态指标的影响分析

在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中,虽然查收查引水平()整体对所有高校的学科发展影响不大,但是对于每个类别的高校来说,还是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对于区域特色研究型的高校,查收查引水平为1、2和3的显著;对于行业特色研究型和中国研究型的高校,查收查引水平为2的显著。高校的查收查收查引水平差距较大,高校应多引进国外数据库来提升其服务水平。如北京大学、浙江大学能够查收查引的国外数据库数据库有SCI、SSCI、A&HCI、EI、CPCI-S、CPCI-SSH,数量达到了6个,因此可以很好地为科研提供服务,其学科发展水平很高,办学类型为中国研究型的高校。另外一些高校像是北京林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长安大学可以查收查引的国外数据库数量很少,有些甚至局限于只能查收查引一些国内数据库,说明此项服务水平较低,学科发展水平较低,办学类型为行业研究型的高校。查新情况()不显著,影响不大。如中国人民大学并没有查新服务,其综合得分为82分,办学类型为中國研究型的高校。较之有查新服务的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南开大学的综合得分和办学类型都要高。对于与借阅活动相关的变量—每周开馆时间()、借阅期限()、借阅册数()显著性水平不高,对学科发展水平影响不大。这说明,电子期刊、书籍的出现改变了人们阅读的方式,人们更倾向于省时省力、可以实现无线共享、随时更新的网上阅读模式[4-5]。随着电子资源的广泛利用和信息化服务的提升,纸质资源的借阅量大幅度减少。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用户的借阅时间、借阅期限和图书馆的每周开馆时间对学科发展的影响很小。

3 结语

利用Probit回归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高校图书馆建设与学科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藏书量与学科发展之间的相关关系较为显著。首先,高校应该找准图书馆藏书水平这个突破点,通过加强文献资源建设来提高自己的学科发展水平。如图书馆要着重开展优化馆藏结构和文献布局工作从而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最新、最全的切实有效的文献信息,同时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6]。其次,可以查收查引的国外数据库数量多少也影响着不同办学类型的高校。因此,不同办学类别的高校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增加可查收查引的国外数据库来提高服务水平进而提高学科发展水平。再次,根据服务状态方面,如图书馆开放时间等指标对学科发展的影响,从服务方面入手来提高图书馆建设水平。例如进一步加强用户培训,开通图书到期网上提醒、在线预约、在线咨询等网上服务,完善学科馆员制度来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等[7]。

本文还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一是受可利用的数据资料限制,指标体系中图书馆建设投入、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状态方面的一些指标在实证分析中没有涉及,如学科馆员、教师满意度、学生满意度、用户培训和业务经费等;二是本文仅以66所部属高校为例,其他类型高校的情况可能与此不完全一致。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 1 ] 蒋萌.高职院校图书馆与学科建设互动发展对策研究[J].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1(12):155-156.

[ 2 ] 甄晶秋.浅谈高校图书馆建设与重点学科建设的必要性[J].学理论,2010(23):251-253.

[ 3 ] 陈娟,洪丹.基于Logistic模型的高校图书馆用户借阅影响因素分析[J].情报科学,2013(3):96-101.

[ 4 ] 林志伟.高校图书馆服务学科建设的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4,4(4):90-91.

[ 5 ] 朱晓霄.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三次文献在学科建设中的引导作用[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2):75-77.

[ 6 ] 储伊力,储节旺.高校图书馆效率测评及影响因素分析[J].图书馆论坛,2016,36(8):107-118.

[ 7 ] 刘惠欣,吴卫华.高校图书馆如何促进学科发展[J].农业网络信息,2012(1):66-68.

猜你喜欢
学科发展高校图书馆
我国新闻学的学科地位及学科发展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
提高学科发展质量下高校项目预算管理模式探讨
中外公共政策学科发展情况对比研究
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科发展的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