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大学横琴校区边检模式创新研究

2017-07-13 15:22刘欣
资治文摘 2016年9期

刘欣

【摘要】以2009年澳门大学横琴校区在珠海横琴岛开工建设为标志,珠澳合作进入了全新的历史时期,以横琴为代袁的传统边界地区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开放与合作。珠海边检如何应对新时期在出入境勤务模式的新变化,提出了若干问题和建议。

【关键词】横琴校区;进检模式;通勤

根据《横琴发展总体规划》,横琴新区口岸设置和通关制度实行“分线管理”,澳门大学横琴校区采取“岸边相对开放、陆地有效隔离”的管理模式。深度合作、密切配合、联动执勤,只有不断创新机制才能合作共赢。珠澳警方将在高度开放格局下努力提升边界管控水平,实现“放得开、管得住”的工作目标。数字化科技、联动式执法、效能型保障,已经成为珠澳边防新一轮勤务改革重要方向。因此在实践中与理论上仍然存在着可以完善的空间,本题目便十分有讨论的必要。

一、研究澳门大学横琴校区边检模式的重要性

中国在澳门实施“一国两制”历史过程中的一项创新举措的授权决定,意味着横琴岛的一部分又变成了除了香港、澳门之外实施“一国两制”的又一崭新区域,“一国两制”不再只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权宜之计,而且变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组成部分,这个意义十分深远。澳门大学横琴校区处于如此特殊的位置,横琴校区的边检模式的研究对我国边检模式的创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通勤(commuting),通俗地说就是上下班,即前往或离开工作地点,或通勤者(commuter)从家中往返工作地点的过程。跨境通勤(cross-border commuting),就是通勤者穿越边境检查站的上下班过程。事实上,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局部的跨境通勤早已是事实,并引发学术界零星讨论。而国际上对跨境通勤的先进管理经验,如欧盟地区、美国与加拿大或墨西哥边境的跨境通勤管理,亦值得借鉴。而在国内,相关专题研究较少。通过对澳门大学横琴校区边检模式的研究,有利于完善边检模式的创新。

二、当前澳门大学横琴校区边检模式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

珠海横琴口岸虽然人流量不及拱北口岸,但是每天大量的劳工、学生穿梭于口岸上下班,在不延長通关时间的情况下,边检工作人员的压力是很大的。新形势下,横琴边检模式的创新发展面临更多的问题。

1口岸安全形势严峻

澳门大学横琴校区采取“全封闭”、“隔开式”管理,进出横琴澳门大学新校区的人员只能从澳门特别行政区方向专用通道进出,不能从该校区直接进入横琴岛的其他区域;并且横琴校区结构简单。在这种条件之下,边检机关要严防有人假扮学生身份,利用澳门大学横琴校区的特殊地理位置,从事非法出入境活动,尤其是现阶段反恐形势严峻,严查旅客身份信息,及时发现并严厉打击危害我国国家安全行为。

2查验机制有待完善

跨境通勤是当前粤港澳大珠三角一体化发展客观存在的事实与缩影,它集中反映了区域内要素自由流动、资源互补共享、产业错位发展以及都市同城化发展等进程。横琴边检处在跨境通勤的第一道防线,其查验机制健全与否直接决定着旅客是否能够快速通关。新形势下,旅客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快速通关并且需要服务质量,现行的查验机制能否满足这些要求值得我们反思。

三、改进澳门大学横琴校区边检模式创新发展的对策

为解决当前澳门大学横琴校区边检模式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给澳门大学学生等高素质人力资源跨境流动及产业提供动力,应根据横琴边检自身情况,结合国内经验,并参考国际上对跨境通勤的先进管理经验,创新横琴校区边检模式。

收集跨境通勤人员的数量、时段流量以及人员的学历、地区及行业分布等信息,在现有的通关口岸增开跨境通勤专用通道,或在湾仔或大珠三角城际轻轨接驳便利的地带增设通勤口岸,或在目前的口岸每天于早、晚通勤时间开通专门的通勤通道;为一年以上跨境通勤者发放通勤卡,进行积分式纪录,一段时间后根据分值高低重新分类管理。

2完善相关硬件设施

澳门政府横琴用地模式居庸重要的延伸价值。澳门政府“租管”的横琴部分地方用于澳门大学新校区的建立,是否具有推广意义?亦即,可否探索在一定的合作区域空间内将两种体制相互融合的制度创新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国内更大范围予以逐步推广。变革一直在发生。边检勤务改革创兴亦将继续探索向前。

澳门回归十多年来,社会经济教育的进步有目共睹。鉴于跨境通勤的跨境性、稳定性和圈层性等特征,开设专门的跨境通勤口岸或者通道,简化通关检查,延长通关时间,缩短跨境通勤的时间,减少跨境通勤壁垒和成本,有利于澳门大学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横琴边检勤务模式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