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警察办理涉外案件中的语言浅析

2017-07-13 21:09王铮
校园英语·中旬 2017年6期

王铮

【摘要】我国的公安高等院校肩负着为公共安全工作培养人才的重大责任。其中,公安交通管理专业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近五分之一。交通管理专业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特别是办理涉外交通案事件时的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公共安全和谐稳定、以及对在华外国人管理的规范问题。本文从公安院校英语教学、以及一线交通警察涉外执法相结合出发,从中西方法言法语的运用比较、涉外案事件办理中口语和书面语的特点以及语言文化差异在办理涉外案件中的重要性三个方面出发,探讨公安院校英语教师在讲授专业课时的语言素材选择以及重点的问题,为专业英语教学和服务实战打下理论基础。

【关键词】交通警察英语 法言法语比较 语言文化差异

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设想不断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的同时,我国大中型城市的对外交往也日益扩大。随着入境人口的大量增加,各类涉外违法案件也给社会治安带来了隐患。拿北京市为例,仅拥有中国驾照的外籍人就数以万计,驻华使馆车辆、车主为外籍的机动车等机动车数量也相當可观,因此,在处理涉外交通违法、涉外机动车事故等交通案事件时,交通警察的娴熟运用外语办案,是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笔者作为公安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有着外国语言文学硕士学位和一线交通管理涉外案件处置的双重背景和经历。下面从三个方面浅析交通警察办理涉外案件中的语言特点及需要注意的环节。

一、中西方法言法语的运用比较

一是法律用语的使用和翻译。比如,在我国,毒驾入刑比醉驾入刑晚,而部分西方国家相对较早产生了DUI (Driving under Influence,即受药物或酒精影响驾驶车辆) 的罪名。因此,在办理交通涉外案事件的过程中,如果较多多地规范运用诸如“DUI” suspect 等词汇,取代“Drink and Drive”(酒后驾车)或“Drunk Driving”(醉酒驾车)等惯用直译方法,既能提高交流过程中的效率,又能对外籍违法行为人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规范、严格执法。

二是加强对英语新词汇、规范表达的运用。在制作询(讯)问笔录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加强对intersection (交叉路口)、roads within the administrative area of the Municipality (北京市行政区道路范围内)等法律翻译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的运用,减少crossroad、the road in Beijing 等随意性较强的说法,使得实际涉外工作中的执法人员既尊重当事人的语言习惯,又体现了法律的严谨和权威。同时,在交通专业的外语教学过程中,也要设法使学生积累此类词汇的用法,养成规范的语言习惯。

三是把握原则、灵活应对。在部分西方国家,路面执勤警察对于机动车超速、车辆号牌异常等状况的拦截率较高,警察在接触驾驶人的第一句话通常为“License,please”

(请出示您的驾驶证和行驶证)或者,“routine check,please cooperate”(例行检查,请配合工作)等,言简意赅。在中国特别是首都北京等路面见警率较高的地区,公安机关经常组织针对某些严重违法行为的夜查整治,此时,在某些外籍人士经常出入的地区,如检查过程中遇到讲英文的外籍驾驶人,民警在交流中要体现“were in the middle of a traffic safety campaign,please cooperate,thank you.”(我们在进行交通安全整治,请配合工作),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使外籍驾驶人误以为自己存在某些过失(offence)。

二、涉外案事件办理中口语和书面语的运用

笔者曾在公安交通管理外事部门有一年的工作经历,特别是针对调查、询问涉外交通事故外籍当事人和制作询问笔录的工作,有一些语言运用上的体会,即英文中口语与书面语的表述差异研究,现通过语言实例,结合笔者在北京奥运会前翻译英文版《道路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办法》(试行)的经验,简要阐述一些观点。

在道路交通事故及相关违法行为的英文描述上,特别是向外籍当事人询问案情、介绍情况和核对笔录信息时,要结合英文“口语与书面语”相结合的原则,即在询问交流过程中,多使用如“Cutting in on someone”(并线影响他人行

驶)、“To give way to someone”(保证其他车辆在本车道内的优先通行)等用语,而在核对笔录信息、将中文内容翻译成英文时,应多使用“lane changing without ensuring safety”(未确保安全随意变更车道)、“Conceding the way to someone”(按规定让行原则)等书面语。这种做法,在语言实践中保证了交流的准确高效,同时使法律程序中的法言法语详略得当,彰显了程序的公正。因此,教师在课堂的练习中,应着重加强设计详尽的语言情境教学,使学生们在学习阶段就能够对相关用语的表达法做到举一反三,在今后的语言运用中做到有的放矢。

三、尊重语言文化差异在办理涉外案件中的重要性

在北京这类国际化都市从事公安交通涉外案件办理、处置工作,一名业务精良的外事交警,既要有熟练的语言基础,还要了解世界上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异,尤其是涉及民族、种族、宗教等问题。简言之,在案件办理过程中,鼓励使用如“citizen”(某国公民)、“someone of African descent”(非洲裔人士)、“Native Americans”(本土美国

人)、“Mentally challenged”(智力障碍)等等词汇,同时避免“Blacks”(黑人)、“retarded”(痴呆)甚至是一些宗教上的禁忌词汇。

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培养学生坚持国际语言思维的目的,建议教师在课堂设计中加强对学生日常专业词汇的学习与理解程度,精讲多练,使公安专业英语教学做深做细。

参考文献:

[1]Delk,Cheryl L(1997):Discovering American Culture.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Richard R.Day(美),Junko Yamanaka(日).英语冲击波 焦点篇[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