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文教学中的读写不分“家”

2017-07-13 16:58于丽娜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以写促读以读促写积累

【摘 要】阅读和写作是学好语文的根本途径,重读轻写,读写分家不可取,语文教学就是要明确阅读和写作的关系。

【关键词】以读促写 以写促读;读写不分“家”;积累;提高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是啊, 语文是一门文化艺术,语文的能力更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

学了这么多年的语文课,“语文”二字该怎么解释呢?要知道清朝末年在废除科举制度以后,举国上下开办新式学堂,学习的科目和教材都是从西方国家引进的,只有语文一科,老师们教的仍是历代古文,五四运动爆发之后,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新中国没有成立之前,小学把“语文”称为“国语,中学则把“语文”称作是“国文”。

那么”语文“二字到底得来的呢?新中国成立后,叶圣陶提出语文语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提议把“国语”和“国文”统称为语文。便有了今天的语文。

经常听到有的同学跟老师反应,觉得语文课学起来很吃力,尤其是“阅读”和“写作”,一方面是自己读了半天,结果还是答非所问;另一方面是写了半天,还是无话可写。而语文无论是在考试中还是生活中都越来越重要了。那么,怎样能让自己文采斐然呢!大家先看一段小故事吧。

唐寅,字伯虎。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绘画上与沈周、文徽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诗文上又与祝允明、文徽明、徐祯卿“称“明四家”。人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生前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趣事。

一次唐伯虎受人邀请为一权势显赫的老妇祝寿,儿女们是欢天喜地,纷纷慕名请唐伯虎为母写诗一首,唐伯虎也不推辞,欣然应允,只见他饱蘸笔墨,挥笔第一句就是“这个女人不是人。”此言一出,老妇面露愠色,宾客们更是倒抽口冷气,唐伯虎二话不说,继续写道“九天仙女下凡尘。”老妇十分满意,转怒为喜。“生儿个个都是贼,”儿女听后十分不满,又惊又怒。“偷来蟠桃献至亲。”此句一出,众人莫不称赞。真是一波三折,曲折跌宕啊,由此可见,唐伯虎的语文功底着实了得。一首祝寿诗也能如此扣人心弦。

要想学好语文,读写不分“家”,两者兼而有之,多读,多写。古代的文人们比我们很早便懂得这个道理,杜甫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准确地阐释“读”和“写”密不可分的重要性,“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读得多,不仅可以开阔视野,博古通今,引经据典,写起作文也是毫不费力,信手拈来。

抓阅读,重写作。

阅读是怎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料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料……无限相信阅读的力量,会阅读的孩子更成功,

写作是怎么一回事?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大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输入,从外到内,一个是输出,从内到外。毋庸置疑,阅读与写作有着必然的联系,大量阅读是很有必要的。阅读修身,写作养脑。就好比树根与树干的关系,如果它吸收的只有水分,那么它只有干巴巴的枝干!如果它努力寻找吸收各种营养!

它自然就会枝繁叶茂!余秋雨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惑。

平时多方面的阅读,不要仅局限于学校课本,要多读好书,多积累,写作中多锤炼,多修改,才是提高语文成绩的不二法门。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科目,很多同学一提到写作文就头疼,阅读与写作就是语文课程教学中两个重要的环节,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只会一味地引领学生反复默读、朗读、背诵,而忽略了写的训练。导致很多孩子在写作文时不能言为心声,表情达意,写作就是千篇一律,千人一貌,生搬硬套。只会依葫芦画瓢说一些假话、空话、和套话。写作是什么?写作就是感悟、观察,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要让孩子走生活作文之路,只有这样写作素材才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新《语文课程标准》里尽管没明确提出“读写结合”,但它提出“要重视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这句话要说的就是读写不可分“家”。

如何做到读写结合,提高语文成绩呢!我认为

首先,要多积累,从语文书和课外书中积累好词好句。我们在阅读时要不断丰富、积累词汇量和修辞手法。

例:这朵荷花,在风中摆动。

这多荷花,好似婀娜多姿的少女在风中翩翩起舞。

从以上例句的对比中,你发现什么?两句话虽然表达的都是一个意思,但第二个句子的表达效果好很多,而第一个例句语言过于平淡,缺少新意,叙述毫无感情。从小学课本中就出现多种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反问、设问等,我们在阅读中可以有意识地积累,尽量让自己的作文“妙笔生花”。

其次,也可选用修饰词来表现细节,修饰词包括形容词、副词、动词、象声词、助词、叹词、叠词等。

例:远处传来雷鸣,惊醒了沉睡中的小草。

请你倾听,从远处传来的一阵阵“轰隆隆”的雷鸣,惊醒了沉睡中的小草。

很多学生不会写景作文,抓不住景物的特点,其实可以利用阅读,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我们不难看出第二个例句明显比第一个例句更能表现出“春雷”的状态,从“轰隆隆”这一象声词中我们听到了春天的脚步,写作文不光可以把看到的内容写下来,还可以把听到的描绘出来,更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最后,随读随写,读写自然结合。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得多了,自然就会写了吗?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强调了边读边记在语文中的重要性,通过读书笔记可以大量阅读,不断积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综上所诉,在语文教学是个“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过程,要找到读写结合的联结点。让学生知道读什么,写什么,怎么写。进而喜欢阅读和写作,且越读越好,越写越棒的境界。

就是以讀促写 以写促读,读写不分“家”的境界。

作者简介:于丽娜(1983-),女,黑龙江集贤县人,学历:牡丹江师范学院,学士学位,全国高级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证,研究方向:阅读和写作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身份证:230521198301030042。

猜你喜欢
以写促读以读促写积累
品读经典名篇,书写生活点滴
优化阅读教学训练,有效提升写作水平
以读促写,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以写促读”教学法探究
读写结合,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