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术欣赏课远离“满堂灌”

2017-07-13 01:06陈婷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满堂灌主动参与预习

陈婷

【摘 要】一堂好的美术欣赏课不仅需要教师有扎实的美术专业知识和丰富的阅历,更需要有新理念,有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形式。因此,可以通过课前预习、互相交流、学画名著、激发情感等方式,让学生在课上真正动起来。使学生在愉快、积极、自觉的学习情绪中去准备、去欣赏、去感悟。

【关键词】预习;激发;主动参与;感悟

美术是一门情感艺术,美术欣赏课是学校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质、修养、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扩大美术视野,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美术欣赏是引导儿童进入艺术殿堂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审美文化素养的重要手段。小学美术欣赏课业在美术教学中占用的课时虽然最少,但教与学的矛盾却常常比较突出,因此也是美术教学中的难点所在。如何提高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值得我们美术教师去研究和探讨。

传统的教育方法它是把重点放在老师的“教”上面,可以说每位教师都能够用非常流利的语言把课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方法多样、形式各异。但我个人认为,这种传统的教育方法在学生“学”字上面下的功夫还不够。没有真正的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原则和规律,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容易形成懒惰思想、依赖行为。

通过实际教学工作,我觉得欣赏课看似简单,其实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从美术的审美特性出发,通过对古今中外各类美术的介绍来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感知、记忆、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从中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审美经验和审美感受,从而使学生掌握美术欣赏的方法,提高欣赏的水平,并获得审美的愉悦,得到美的陶冶。美术还可以和音乐融合,这样可以达到图音并茂、声色俱全的效果。在课堂上,将欣赏的作品配上音乐,使学生对静止的画面产生动态的感受,可以更好地拓展艺术空间,增强艺术趣味,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以下是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来谈几点体会:

一、让学生直观描述作品视觉形象

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许多时候会增加一些欣赏内容。然后教师往往以自己的爱好选择作品,从而一味地追求“纯艺术”,忽视了学生的已有认识与欣赏水平以及欣赏的心理倾向。在授课中,先让学生直观描述作品视觉形象。因为在欣赏课里,面对美术作品,很多学生要么无话可说,要么用 “很好看”、“很漂亮”等简单词汇来概括复杂的感受,不是他们不想说,而是不知道如何去表达,这就需要教师适当的去引导,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课前让学生收集欣赏作品进行挑选、归类,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题材。把所有欣赏的内容进行“童化”的加工、处理。也可以选择学生自己创作的优秀作品,作为补充材料。

其次,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是“关键”。

教师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生心语的倾听者和积极的反映者。教师在教学中体现出学生的活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身心感受得到释放,有一种学中有乐,乐中有学的感受。我们应该更加主动地学习、探索、实践,走出过去美术教学的传统模式,让每一堂美术课都是精彩的体现,激励每一个学生自信心,挖掘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陶冶每一个学生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二、调动多种感官,营造美的情境

人类以眼睛、耳朵、皮肤、鼻子等多种感官去感受美,这在以美育人的美术教学课堂中尤为重要,因此应利用多种途径加以调动。例如:精美的挂图、优美流畅的语言、生动形象的表情、优雅的举止、得体的服饰、悦耳动听的音乐等等,形成了美的教具、美的语言、美的表情、美的服饰、美的音乐、使美无处不在,美贯穿始终,让学生感到上一节美术欣赏课就是一种美的享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师提供线索,学生寻找评判依据

教师不仅要找出每件作品所有的美点,而且要准确抓住作品诸多美点之中一两个最为突出的美点,以此设计教学,以欣赏《清明上河图》为例,这幅传世名作场面巨大,结构严密,技法娴熟,凝重老练。反映了高度精纯的绘画功力和出色的艺术成就。课前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让学生有备而“赏”,从而缩短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兴趣。教师出示欣赏作品后,可以让学生先读画几分钟,也可以用讨论的形式,请他们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在学生对画面进行描述以后,教师可以将这幅画的内容做一下归纳,使学生对《清明上河图》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孕育而生的,它拥有着这个时代的烙印。例:《清明上河图》“作品产生的背景为我国北宋年间,那时的汴京极其繁荣昌盛,城内四河流贯,陆路通达,商业发达居全国之首。汴京城中有许多热闹的街市,街市开设有各种店铺,甚至出现了夜市。《清明上河图》着重描绘了北宋首都水陆运输和市面繁忙的景象。”对历史背景的描述,使学生能更深一步地理解为什么画面中会产生如此繁华、热闹场面的原因。但是如果欣赏课只停留在这一层面上往往会被人误以为上的是语文课,既然是美术欣赏课就应该体现美术的特性,触及学生视觉,从美术的角度把握作品,于是美术术语的学习与运用就不可避免。新课标中也提出,特别是对于小学高段学生来说,在欣赏课中除了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之外,也要求学生能运用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分析張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作者的经历、画作的历史背景、画了些什么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要学会观察疏密有致的构图变化,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的画面效果,笔墨章法等等。教师的任务是给学生提供线索,让学生寻找到对作品进行评判的依据。

欣赏课中,只要教师注意引导,就能给学生一片绚丽的天空,学生就能插上想象的翅膀,成为创造的主人。但教室、教材、学校并不是知识的唯一源泉,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人生的教科书。用美术作品引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在共鸣中陶冶情操,升华精神境界。

猜你喜欢
满堂灌主动参与预习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向40分钟要质量
例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