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人,都行走在博物馆

2017-07-14 10:05初阳
投资与理财 2017年7期
关键词:嵇康苏州园林

听说,酷酷的人,都行走在博物馆。所谓文物,其实就是人类行为的“化石”,而陈列这些“化石”的地方就是博物馆。

夏天的博物馆特别宁静。让自己随着文物作片刻的时光穿越,欣赏展品带来的美感,了解历史、文化。此刻的自己,也分外优雅。

今年,“现代建筑最后的大师”贝聿铭先生一百岁了。这期介绍的南京六朝博物馆和苏州博物馆都是贝氏建筑,以向这位享有世界盛誉的建筑家致敬。六朝博物馆内有保留的考古挖掘现场,是从汉代开始直至明代的地层;苏州博物馆则集建筑之美和江南古雅之趣。如此艺术、历史和建筑合为一体的两座博物馆,非常具备观赏价值。

在博物馆,你可以深深体会到:安静,是有力量的。暑假到了,博物馆是一个清凉又长知识的好去处,带着孩子去博物馆吧。

一种风流吾最爱,六朝人物晚唐诗

今年是贝聿铭老先生的百岁寿辰。作为中国旧时代的贵族,也是西方的名流,他被称为现代建筑最后的大师。贝氏家族渊源之深厚,曾被形容成“神秘”“可怕”,其间种种湮没在旧时光里的传奇,多得无可考。而我所能想到的是,由贝聿铭之子贝建中领衔的贝氏资深设计团队担纲设计的贝氏光庭——南京六朝博物馆。

六朝博物馆被称为“国内最小清新博物馆”。用“小清新”替代了“厚重、沉稳、典雅”来形容博物馆,可想这家展馆的与众不同。展品多而不乱,整体布局合理,是清爽型的,全无传统博物馆的拥挤逼仄。她以史上最完整的六朝文物为载体,与我们一起感受神采飞扬的六朝艺术之神韵、之虚静、之风骨、之意象。

南京被称为“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是和有着六朝的历史分不开的。金陵文化是江南文化的一个重要代表,而金陵文化包括秦淮文化和六朝文化。

公元三到六世纪,历史上的东吴、东晋、宋、齐、梁、陳,相继在南京建都。“四十余帝三百秋,功名事迹随东流。”六朝三百多年,共传四十帝。如此频繁地换帝,也是因军阀割据,群雄混战。

其中三国虽然不过百余年,却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群雄间的势力此消彼长,将帅谋士的运筹帷幄,都使得那段时期充满了戏剧性。孙权凭籍父兄之基业,建立了东吴政权,定都于南京,这是南京第一次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的都城,属于草创。但后来有了史上第一次的“衣冠南渡”,就是西晋末的晋元帝为避战乱,带领北方大族和士民渡江,建立了东晋,定都建康(南京),于是规模、布局、功能等有了很大的发展。晋室的南渡和北人的到来,也让因战乱濒临毁灭的汉文化在南京得到了传承并弘扬。到了南朝中期,都城南京已经成了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二十一世纪初,南京发现了遗失千年的六朝都城遗址,举世震惊。六朝博物馆是中国目前展示六朝文物和文化最全面的遗址博物馆,负一层即考古现场的场景再现,还原了六朝时期的城廓地貌和出土文物。

我第一次去是2014年初秋,那时刚开馆不久。南京古称“石头城”,展厅中是一条主通道贯穿全场,仿佛绵延的长江。史料展体如巨大的石块错落分立在两侧,好似大浪淘沙沉淀下的六朝精华。拱门,曲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做成了许多条幅悬于翠竹之间。把园林景观带到了博物馆的展厅,也只有祖上是苏州望族的贝氏才会有这样的设计异想。对于一个有着传统观念的女子,初看到这些是相当震撼的。彼时室内清凉安静,耳边响着古琴曲,领略魏晋遗风,恍若隔世。

六朝出土的陶俑都是恬然沉静,这样的神韵折射出当时的人心安良。六朝的瓷器以青色为时尚,故称青瓷,品味格调很高。漫步六朝博物馆,从建筑构件、墓志、石刻、书画、出土的器具陈设、衣冠服饰,到史学家介绍的社会生活、交通出行,可想象当时自给自足、其乐融融的庄园生活场景。这些“物”,令我对那时候的“人”,愈发心驰神往。

六朝过后,多少人在石头城登高怀古,对历代荣辱喟叹感伤,足见六朝是一个剑与火的时代;与此相悖的是,同时也是一个诗与酒的时代。想想三百多年有四十人称帝,可算乱世,乱世出英雄,确实涌现了后者不可追的一大批能臣良将。不可思议的是,还有诺多的书法家文学家思想家。正因为太多的战乱和离愁,让他们感觉到生命的无常和短暂,更加率性超脱,追求活着的精神旷达。其间玄学盛行,佛道并兴,意识形态空前活跃。人们崇尚自然,注重思辨,形成了超然自得的“魏晋风度”。美学家宗白华说过:“六朝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也是最富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六朝名士最多,也是中国文人心中的偶像。想想现代,没有名士,只有名人,风流也被男女绯闻取代。古代名士投身于自然,“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无处世意”。田园诗第一人就是东晋的陶渊明;山水诗的开创是东晋到南朝的谢灵运。现代名人则转旋在尘世名利场,有的是金钱、地位。谋钱谋权日久,其心复杂深情亦少。

在我,与其说喜欢六朝文化,不若说喜欢的是六朝的人。今儿藉由介绍六朝博物馆,来谈谈六朝人物,正是遂了心意。如今的人,缺少的是一份自由旷达,生怕有差池,生怕有后患,处处圆融,小心谨慎,所以不胜向往古士遗风。六朝的名士,你根本不知道他们长什么样,但一个个都很有识辩度,各具特色。那是一种叫“个性”的东西。譬如谈起王氏父子三人,王羲之,想到的不仅是《兰亭集序》,更是任性的“东床快婿”;王徽之,好一个“乘兴而行,兴尽而返”的雪夜访戴;王献之,长得太好看了,“风流蕴藉,乃一时之冠”,被公主看上了,不忍休妻,宁可自残双脚。

谈起颜值,六朝的美男子特别多。古代美男子的标准就是从六朝时起的:身材高挑(一般都说身长八尺),皮肤白皙,着装宽袍大袖,轻裘缓带,这样看起来才够玉树临风。曾有人去王家拜访太尉王衍,遇到了王戎、王敦和王导在座;在另个屋子,又见到王诩和王澄。出来后,说:“今日太尉府一行,触目所见,无不是琳琅美玉”,这就是成语“琳琅满目”的由来。

我发现古人形容美男子基本都是三个字“美姿仪”。以前读隋史,杨广的祖父杨忠:美姿仪;杨广的外公独孤信:美姿仪;杨广:美姿仪。六朝人物美姿仪的就更多了:孙策、周瑜、嵇康、王衍、卫玠……

孙策少年英雄,人称“小霸王”,是三国创业者中最年轻的,曹操都慨叹“难与争锋”。之后孙权接管了江东的班子,却没有像其兄一样开疆拓土。自诩有父亲魂佑江东,有公瑾智定天下的孙策,去世时不过二十六岁。如在世,前途不可限量。孙策和周瑜都属于外表儒雅,内心刚强。周瑜,《三国志》里用“文武韬略万人之英”盛赞他。“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周瑜是大军事家,却不以才能自傲,雅量高致,谦礼忠君无人能比。连苏轼都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三国时男人还蓄须,关羽就是著名的美髯公。到了南北朝时期,就倾向阴柔之美了。阴柔之美最典型的代表是卫玠。他的五官像美玉雕琢的,有“卫璧人”之誉。他的舅舅王济也是个美男子,但每每跟卫玠在一起时,都会自惭形秽。如此自带光环的卫玠绝对不是傻白甜的花样美男,他的玄学造诣很高,善清谈。当时思辨成为时代潮流,卫玠就是著名的辩论高手。有次刚刚渡江南下,拜访大将军王敦,因为夜间交谈,王敦召请谢鲲来作陪。谢鲲就是谢安的伯父,卫玠一看到谢鲲,十分喜欢他,简直就不管不睬王敦,和谢鲲通宵达旦玄谈,王敦整夜没有参辩的机会。卫玠身体向来瘦弱,那夜过后,竟一病不起,不久就去世了。这是用生命在追求精神上的愉悦啊!

嵇康是那时期美男子中最具有阳刚之气的,也是六朝人物中我最喜欢的一个人。《晋书·嵇康传》说他:“龙章凤姿,天质自然。”嵇康的儿子是个帅哥,有人看到后,對王戎说:“这小伙子漂亮脱俗,真是鹤立鸡群”,王戎说:“那你是没见过他父亲。”

青在古代当黑讲。我们常看到的词儿“垂青”“青眼有加”“青睐”,就是指用黑色的眼珠看着你,是对人最大的尊重和礼节。要是藐视对方,就用眼睛的余光(俗称眼白)斜视。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眼睛就能够显出青眼与白眼两种神态。他遇见信奉礼教的庸俗士人,便用白眼对待。阮籍的母亲过世,嵇喜前来吊丧,阮籍翻出白眼对待他,他极不高兴地回了去。嵇喜的弟弟嵇康得知此事后,便带着酒,携着琴,前去拜访阮籍,阮籍非常高兴,因此显出青眼。真是太有意思了!

嵇康得阮籍如此青眼有加,盖因他们是一类人。嵇康的好友山涛(字巨源)举荐嵇康做官,他非但不领情,还写下了那篇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这封绝交书写得一点都不客气,恨好友并不了解自己的志趣,也直言不喜欢他的圆滑。嵇康说自己“性格直爽,心胸狭窄,对很多事情不能忍受”。所谓的精神洁癖,是包括道德洁癖的。

嵇康绝不靠拢司马政权,最后因反朝廷罪,在东市将要被处死,他神色不变,索讨古琴来弹奏,弹的是一曲《广陵散》。完毕,嵇康说:“袁准曾经请求学习这首曲子,我十分吝啬,不肯传授给他。从此以后,《广陵散》就成了绝响了。”当时有三千太学生上书,请求以嵇康为老师,想用这种方法来救嵇康,这反而让文王司马昭很害怕,嵇康的影响力太大了啊!自然更不敢留。嵇康刑前风采潇潇弹琴的从容意态也成了千古绝像。

六朝人物如此可爱,数不胜数。魏晋以后,规矩长存,中国名士们再也不敢狂歌纵酒,散发于山阿,白眼向权贵。

如今,六朝博物馆如一位洞悉沧桑兴废的老人,在见证了三百多年的历史风云变幻后,向我循循讲述。

一种风流吾最爱,六朝人物晚唐诗。

君到姑苏见

初阳

想了解苏州,看苏博;想了解贝聿铭,我觉着,还是看苏博。人说“富不过三代”,可贝氏已经富了N代,这样传奇家族的后代绝不是凡人。看过苏博,你才明白贝先生那种骨子里苏州遗老贵族具备的有钱有闲之外,更重要的:有品;看过苏博,才理解什么叫学贯中西,匠心独运;才懂了黑格尔说的“建筑是凝固的音符”;才知道什么叫静穆与活泼、古典与和现代的会通。

苏州博物馆是大师的收山之作。该馆有两个邻居,一个是贝聿铭童年生活过的狮子园,另一个是江南园林的总代表拙政园。苏州是贝家的根基所在地,苏州的草木无疑对他一生的设计灵感都有影响。故乡是起点,又是终点。他将传统的东方美学结合自己毕生所学以及对家乡的情感都融汇到这部作品里了。贝聿铭自己都说,苏州博物馆是他的一部“自传”。

苏州博物馆兼融古今、中西,说是最美的当代建筑,一点不为过。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整体色调不是单纯的黑白,而是苏白、青蓝、墨绿。这是典型的苏州颜色:苏州的墙是白的,苏州的瓦是青的,苏州的草木流水是绿的。建筑为殿堂状;贝氏特有的几何图形替代了规规矩矩的方盒子;梁坊满饰苏式彩绘,院内遍植翠竹。大堂、走廊、庭院的墙壁窗户都沿用了苏州园林的框景,远处的景色在墙上就形成一幅流动的风景画。行人先从窗户看了风景,再移步置身风景,是一种先看画再入画的奇妙感受。

我去的两次都是晴朗的日子,有幸看到阳光透过屋顶的金属百叶照入室内,在墙面和地上形成了会随着时间推移发生变化的光影图案。这是最典型的贝氏光庭。苏博的风格既保持着古典园林的清雅,又具备了现代建筑的简洁、明快。我觉得她精细到每一缕光影、每一植物都倾注了心思,都恰到好处,都意蕴绵长。她是静的,又是动的,这种视觉之美让人清凉,让人安静,让人感觉美好。

在苏州博物馆,还有一个惊艳的体验:用云观博看展。云观博是国内首款基于AR技术打造的博物馆导览app,下载后在应用里对着展品呈拍摄状态时,手机里的图片同步到文字说明以及语音介绍,等于随身带个讲解员。云观博打破了传统的静态观赏,还可以通过3D技术把玩文物,换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苏州的文化底蕴,加上世界级的名家打造,还有当今最先进的电子导览技术,都将苏州博物馆推上了完美的境界。

苏州人爱吃甜,是有原因的,古时蔗糖是很俏的食品,有钱都难买,而苏州盛产蔗糖;苏州的糕团品种多品相美,其他没有哪个地方比得上。苏州大户富可敌国,格调高雅不逊于皇族。北方的园林是以颐和园为代表的皇家园林;而江南园林就是以苏州拙政园为首的私人园林。苏州园林的主人,给我的印象就是:有钱,但绝不是土豪,该叫雅豪。

雅豪们有钱、考究、会玩。这一点如何知晓?逛博物馆呀,文物会说话。苏博展出的金簪、玉佩、刺绣、瓷器、茶具、鼻烟壶、扳指、蝈蝈笼……无不穷奢极侈。一直认为,一件物品的价值,除了材质的名贵,更紧要的应该是它的做工。苏州出土的文物,那份精巧,是富家优雅生活和民间巧匠良工的集中体现。可以想见物品主人的风神仪容,以及他们钟鸣鼎食,焚香弹琴,对弈品茗,斗虫听鸟的闲情偶寄。

不过,苏博最珍贵的馆藏是明末清初各流派的山水。苏州博物馆庭院内有一堵临水的墙:以粉壁为纸,以灰石入画,石头倒映在水池的时候,墙壁上出现了一幅立体的水墨画图景。

古代文人是有多钟情山水啊!

很早就注意到西方的美术作品主旨多是表现人体美;而中国传统的绘画多是山水、自然风物之美。传统的中国人心里,江山代表祖国,祖国是高山大河,故乡是草木风物,所谓家国情怀和乡愁,说到底就是自然。

苏州以园林闻名。我一直思索蘇州的有钱人为什么爱造园林?终于想通了,是山水情结。“林间松韵,石上泉声,静里听来,识天地自然鸣珮;草际烟光,水心云影,闲中观去,见乾坤最上文章。”在文人心中,享自然之妙,方能得闲雅之心。园林是一种模拟的山水,爱园林的人必定爱山水。人居闹市,仍可隐逸在山林。

苏州园林文化说到底就是一种隐退文化,园林是文人的后花园,有之字形的回廊,有门洞,有山有水,室内有珍玩字画,主人的喜好和文化修养都尽释在一座园子。在苏州园林博物馆看到一个比例1:40的模型,是为工匠们建造拙政园的场景再现,相当浩大的工程。书法、山水画、私家园林,这几样都是艺术的一脉相承,在古代文人眼里,是一种格调高雅的追求。

苏州有个浓缩型的精品园林,叫“网师园”。网,是渔网。意思就是“渔夫钓叟之园”。现在知道为什么古代文人给自己起的别号都是什么散人、居士、笠翁之类的了。苏州的网师园在闹市中的一个七拐八拐的巷子里,“通幽”之长、之曲,估计世上很少有建筑能与之抗衡。

在一本关于古建筑的书籍上看到过一段描写:“园林是园主的遮罩,你过了街巷,扣开大门,管家几番询问之后,才进去通报,而你只能在门外等候。多时才门开,引进来,穿房绕廊,跨院过厅,阴明交替,门槛转折……你早已是头晕目眩,何其深远也。那个主人,放佛住在不为人知的概念深处。好不容易行至大厅,被告知要等,良久,主人才从偏门悠悠地现身。此时,在这磨人的序列的尽端,你已被这冗长的遮罩征服了:园主是如此的深远莫测!于是来时即使有再大的勇气,此时也多半唯唯诺诺,不敢正视。”哦,原来这就是所谓的“城府极深”。园林让主人如此见客,隐逸心性只是一个方面,应该还有权力意识。

苏州博物馆的出口是忠王李秀成的王府大院。走出来,是小桥流水的姑苏人家。

苏州的水多,河流穿城而过,水街并行。房屋傍水而建,高低错落,屋宇相连。河汊子上架满了小桥。全国桥最多的城市就是苏州,可谓几步一座桥。屋子临窗面水,静夜里可听着橹夫的欸乃桨声入梦。码头石埠就在后门,拾阶而下,淘米洗菜汰衣;前门对着石板路,逛街上桥。

苏州博物馆就是一幅展开的苏州画卷。苏州人仿佛永远都不知道焦虑和匆忙为何物,永远都那么安闲、自在,随处可闻咿咿呀呀的评弹,从早到晚都有人坐在店里吃馄饨吃汤圆吃小笼包吃糕团。唯一的缺憾,是老苏州人对江南梅雨季节的些微抱怨,可那种吴侬软语的抱怨,慢悠悠的,听起来只不过嗔怪。尽管因为雨季空气湿度大,屋里容易发霉,墙壁也斑驳了,但苏州仍是他们离不开的苏州。

“朝市山林俱有事,今人忙处古人闲。”苏州的古人闲,今人还是闲。

猜你喜欢
嵇康苏州园林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嵇康 山涛 绝交于江湖,相知于内心
清代园林初探
嵇康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苏州一光
苏州十二忆
嵇康“自然和音”的美学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