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适于青年教师成长的园本教研模式

2017-07-14 16:06陆继淑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7期

陆继淑

摘 要: 园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有效与最可行的途径,我园针对幼儿园发展需求,优化园本教研模式,帮助青年教师在园本文化的融入中成长,在同伴帮扶的互助中蜕变,在反思总结的交流中提升,逐渐成长为一名想研、敢研、乐研、能研的专业型幼儿园教师。

关键词:园本教研模式 网络拓展式 反思提升式 教研氛围

随着当前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快速发展,幼儿教师的队伍在迅速壮大,青年教师已成为教师队伍中的主力军。他们具有独特的性格特点,思想活跃、敢说敢干、接受信息快、上进心强、热情高,但教师队伍年轻化现状所带来的教师经验不足、教育教學能力及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促使我们反思:如何迅速提升青年教师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呢?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幼儿园教育内涵不断深化的动力和源泉,而园本教研则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有效与最可行的途径。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开展了针对幼儿园发展需求,适于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种园本教研模式。帮助青年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完善自身的专业素质。在园本文化的融入中成长,在同伴帮扶的互助中蜕变,在反思总结的交流中提升,逐渐成长为一名想研、敢研、乐研、能研的专业型幼儿园教师。[1]

一、积极探索生动有效、凸显特性的园本教研模式。

1.文化融入式

教师作为一个人,他的经验、知识、价值、情感等是其专业成长的基石,青年教师如何看待自己作为教师的身份、如何审辨自己是否是一名专业教师,都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我们首先提倡文化融入式的教研。每个幼儿园都有自身独特的历史渊源、教育理念及文化建设,文化融入式的教研正是着眼于这种独特性开展活动,使青年教师意识到自己已是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的一份子,从而共享这种教研文化。[2]

(1) 爱生——“一文化”

我们将“爱”融入我们的一日保教生活中,形成“一文化”。坚持对青年教师进行正面教育,让其在一日保教生活中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形式去爱孩子、呵护孩子。

●来园:一张和蔼甜美的笑脸,一声亲切的问候,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个整洁的班级环境;一个温馨的沟通瞬间;

●生活:一双干净的小手;一个安静的就餐环境;一副整洁的餐具;一份营养均衡的午餐;

●学习:一个明确的教育目标;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一个健康快乐的早操;一个自主愉快的游戏、区域;一个安全有序、乐趣无穷的户外活动;

●午休:一个安静舒适的午休环境;一个标准的睡姿;一个良好的盥洗习惯;

●离园:一日美好回忆;一声“老师再见!您辛苦了!”;一声“孩子再见!期待明天见到你”。

(2)律己

每年与青年教师签订“师德承诺书”,开展 “教育明星、服务明星”评选,“师德师风”演讲活动等;结合党团节日等活动,给党团员教师们举行佩戴党徽、团徽的仪式,亮明身份,激发热情。

(3)乐业

常言都是“敬业”,而我们提倡的是“乐业”,因为只有保持对职业的热情,感受到职业的幸福感,才能把这份职业做到最好,因此我们十分注重园里的人文氛围。如:开设“正能量”、“泰迪的故事”等励志讲座;举行诵读活动,诵读励志文章“少年强则国强”等,传播各种正能量,用情感手段激励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真正收获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幸福感。

2.同伴互助式

美国学者鲁宾斯把“同伴互助”界定为:一种互信互助的历程,通过此种历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师同事一起检查、反思教学情况,扩展新的教学技巧,分享教学理念与想法,互相教导,共同解决困难和问题,这种方式能大大提高教师教研活动的有效性,让青年教师在与同伴互相学习、交流、研讨的宽松氛围中,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勇敢去实践、去挑战,进而增强自信心。

(1)团队专业学习

当前的教师的专业活动大都着重教师的个人表现,而较少存在教师团体的互动和相互依赖。我们则提倡教师的团队学习,重视团队学习的方式,如:“浅层次交流”——交换信息和经验,可以组织教师开展理论学习交流,活动设计交流,教学反思交流,备课笔记交流等;“深层次的探讨”——专业论坛和专题讨论等,提升探讨的层次,形成有效的互助。团队学习能激发集体的洞察能力,培养合作能力,促进学习的速度,发挥更大的学习效果。透过教师们之间的相互对话,使个人的思想在团体中相互交流、相互激荡、相互碰撞,彼此影响,从而产生新的见解。[3]

(2)小组研讨学习

小组研讨交流:每个年段的教研组根据教师负责教学的侧重点不同,分成小组进行研讨,这样使我们的研讨更加有效,更有针对性。如:每周一“三位一体”班会研讨;每周二的课题研讨、教学研讨;每周五的集体备课等。以此保证我园每周平均有3小时以上的教研研讨互动时间,帮助教师确实有效地协商解决教学实际中出现的问题,了解幼儿的兴趣表现,争论各种教育问题,更好促进幼儿的发展,也提升教师自身的教研水平。

小组共同协作:每组教师共同承担责任,完成任务。如:在共同承担园内的教研活动时,我们可以根据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鼓励他们各自负责相对应的活动内容,教师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达到人人都有事做,人人都充满积极性;在集体备课中,有美术特长的教师画挂图,制作教具和幼儿操作材料,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强的教师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活动设计能力强的教师设计活动等。

(3)换岗跟进学习

青年教师在自身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因为受时间、人员、场地、财力等限制,造成水平停滞不前或是成长缓慢。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尝试开展 “换岗跟进”的学习,使教师群体间最基础的教学实践、教学研究,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有效途径。

同年龄组“换岗学习”:在同一年龄组选择两个班级教师“换岗学习”。如:周一上午,小一班配班老师为主班老师,小二班班主任为主班老师。那么换岗的做法为:小一班的班主任和小二班配班老师进行换岗。此时小一班的班主任作为配班教师到小二班,和小二班班主任结为一组一起组织活动,观察小二班班主任是如何做主班组织一日活动的;同时小二班配班教师到小一班做配班教师,观察小一班的配班教师是如何做主班组织一日活动的。周二上午,两组人员互换角色,继续进行实践学习。这样的换岗方式,虽然教师角色变了,但师资配比不变,这样不影响班级正常工作,避免教师加班。同时因为是同年龄组,教学内容也基本相同,两位教师间容易就同一内容的教学方法产生火花,并且及时在第二天的角色互换中进行实践,自然完成一次小规模的磨课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在两天角色互换中,每个人都有观察他人和被他人观察的机会,都是活动的主角,无疑增强了自身对一日活动的思考,在积极优化一日活动组织的同时,真正实现了同伴间的互助学习。

同年龄组“跟进学习”:在同年龄组的同一岗位中选择经验丰富、教学优秀的教师做“引领员”,其他同岗位教师进行一日活动组织跟岗观摩,观察“引领员”是如何组织一日活动的。如:小一班的班主任作为“引领员”,小二班、小三班的班主任跟岗观摩。这样的“跟岗学习”对青年教师尽快胜任本岗位工作有很大帮助,青年教师可以观察到“引领员”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进而反思自己工作的不足,并及时调整,大大缩短了青年教师适应岗位工作及与班级教师磨合的时间,促進班级工作和谐开展。对于“引领员”而言,这样的活动为她们提供了展示的平台,是对她们工作的肯定与鼓励,有利于增强她们的自信,帮助她们把专业成长持续地内化为自身的需求,促进教师整体水平的提升。

3.网络拓展式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信息时代的来临,近几年来,QQ与微信已经成为个人通过网络展示才华、发表言论、交流思想、相互学习的重要平台,青年教师更是对网络的使用得心应手。根据目前存在的趋势,我们拓展了一种以QQ群、微信群为载体的新的园本教研学习形式,确定了采用案例研讨、网上互动、交流平台等方式来进行每周一次的园本教研活动。QQ、微信充分挖掘了网络学习方便、快捷、信息量大等有效优势,在QQ空间日志里学习的形式,没有会议研讨的拘谨,没有文本格式的繁琐,教师们可以不限时间、地点,根据日志主题自由畅谈、各抒己见、随感而发。网络的拓展研讨促使教师积极参与探究学习、大胆发表各自的想法和做法。

4.反思提升式

反思是引发教师思想、认识上的冲突,再由冲突达到平衡的动力。懂得反思,也就意味着自我的提升。针对新青年教师在知识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方面的困惑,我们提倡采用反思提升式的教研来促进其专业素养的养成。这就要求青年教师将自己作为反思对象,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教育理念,以及对自己过去、现在专业发展进行全程反思,进而对未来的专业发展进行规划。青年教师可以通过写反思日记、参与教研反思、网络互动反思,阅读反思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丰富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自觉地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发现问题、反观理念、指导和改进工作能力。

二、努力构建科学规范、互动发展的教研氛围。

1.融入校园文化,构建教师自我发展平台

我们将幼儿园的文化建设、正能量传递给青年教师,帮助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自我认识与态度。幼儿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师认识自我、准确定位、树立积极的职业价值观、进一步提升自我价值的过程。了解自我意味着清楚成长的起点,了解自我也意味着明确成长的目标。新《纲要》背景下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自我体验,自我内化、自我架构,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只有学会面对身边的教育现象,有针对性地、整体、系统的思考问题,我们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才有可能。

2.团队、小组跟进学习,形成自主的教研氛围

为加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形成合作互助、平等竞争的团队氛围,首先就必须形成平等、自主的教研氛围,激励每位教师积极参与、共同分享。

3.教研成为青年教师心灵开放的空间

教师是教研的主体,每一次教研活动我们都要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位教师确认自己是教研的真正主人。我们积极营造宽松愉悦、舒适快乐的氛围,搭建分享交流、平等对话的平台,让青年教师在教研活动中主动开放自己,主动大胆地说出心中所思所想,坦言自己的问题和困惑,主动寻求帮助与解决的渠道。宽松的教研氛围激发了教师的灵感,使她们之间产生心灵的共鸣。

4.教研成为青年教师共享成功的舞台

教师之间多向互动、智慧共享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学会教学、学会研究、学会合作的过程。通过共同的交流和探讨,大家将公共知识转化为个人知识,将个人难题转化为公共难题,然后借助团体协助的力量,在集体智慧的努力下解决个人难题,促进教师学习和实践创新。教学研究是教师集体的研究,惟有教师集体参与的研究,才能形成一种研究的氛围,一种研究的文化,在学习中转变观念,在研究中转变行为,只有这样的研究才能真正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走向专业成熟,真正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使教研真正成为青年教师共享成功的时光。

5.反思提升、网络拓展,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青年教师自我反思、自主学习的表现,给予他们公平的机会,凸显出青年教师自身专业能力。网络教研的拓展及广泛运用,改变了幼儿园的人际关系,上下层级差距、专家与教师的差距被缩小淡化,青年教师敢于将自己的思想、愿望、想法、情感与大家分享交流,敢于表现和展示自己特有的专长,形成各自特有的个性。

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育是一所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没有一支优秀的青年教师队伍,幼儿园的长远发展就会受到严重制约。因此幼儿园的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理解、关心帮助、鼓励信任青年教师,努力搭建促进青年教师全面成长的最佳平台,积极探索激励教师脱颖而出的最佳途径, 让青年教师这一充满活力和希望的群体在实践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国期刊网《优化“园本教研”机制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2]史为林《教师合作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探索2007。

[3]沈心燕《园本教研的实践与思考》[J]幼儿教育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