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互动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7-07-14 09:52刘丽芬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互动教学初中生物

刘丽芬

【摘 要】在初中生物课堂的互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设疑质疑、合作探究、实验创新、涉足课外等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中生物;互动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5-0071-02

21 世纪是人类的创新世纪,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不仅是教育改革、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也是科教兴国、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需要。因此,每个学科都必须在此框架之下实施灵活的教学,打破“教师独唱”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就生物教学而言,由于课堂上学习的主要是需要识记的生物学理论知识,致使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提不起兴趣,而实施课堂互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它能够消除学生的思维惰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一、设疑质疑,奠定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

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平台,任何“填鸭式”教学法都是不足取的,如果学生长期处于机械、被动的接受状态,那么,学生的思维世界就难以得到有效开发。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层次,有意制造矛盾,设疑问难,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与教师平等地参与教学活动。正是基于此点,笔者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致力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开发,让学生享有充分展示魅力的机會,对于教材内容做到有疑而问,问则析疑,以“疑”为切入点,着力于奠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设疑、质疑是创新的开始,许多伟大发明都是在质疑之后通过创新思维而最终实现的。笔者认为,在生物教学中进行设疑、质疑时,要在注意所提问题的准确性、具体性、启发性、趣味性,以及提问的难度、跨度、梯度和密度的前提下,诱导学生对每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而且还要把每个为什么再进一步追问下去,促使他们沿着这种思维的轨迹去思考问题,从而诱发其进行创新思维。

例如,在讲解“人体的骨骼”一课时,在上课前,教师就应将人体骨骼模型用布罩好,以促使学生产生好奇心。上课后,再在讲台前出示讲解:这是人体骨骼模型。接着,在学生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设疑:人体有多少块骨骼?人体的骨骼分为哪几部分?每个人的肋骨有几对?人体的脊柱有几个生理弯曲?此时,学生的听课情绪十分高涨,思维的机器高速运转。随后,教师再步步质疑:人体骨骼为什么需要那么多块?少一块多一块对人体有什么影响?脊柱在人体活动时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说肋骨是人体安全的屏障,要怎样保护它?由此,围绕人体骨骼的问题,教师通过点拨、启发,引导学生提出了问题:骨骼与人的高矮有什么关系?应通过怎样的锻炼和食物摄取才能让骨骼长得粗壮?腰酸背痛是否与骨骼有必然的联系?随着这些生活中常见问题的提出,学生因奇而疑,因疑而问,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反逼教师的思维也处于亢奋之中,师生的互动使课堂气氛变得“热气腾腾”,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互动中得以凸显,并为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合作探究,拓宽创新能力培养的空间

生物教学涵盖的内容如果仅仅拘泥于理论知识,学生学到的知识就会陷于“肤浅”的境地,这就堵塞了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进军的路子。而合作探究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促使他们相互扶携,取长补短,将学习的触角延伸向更广的领域。

“探究式”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尽量设法使科学知识的传授过程接近知识最初获取的过程,在课堂上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式研究,即让学生自己思考做什么,怎么做。面对学生课堂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不直接回答,而是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教师适当地予以点拨,对于学生中好的做法和思路,教师应予以展示和分享,对于多数学生的疑问再集体讲解分析。这样的教学形式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掌握了科研方法,同时还是向学生渗透科学精神的一种有效形式。

例如,在学习“植物种子的萌发”一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猜想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设计实验去探究土壤、水、温度、空气等外部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接着,要求各小组进行实际操作,如实记录实验数据,然后再将数据加以整理,互相就自己所设计的实验进行交流和讨论,并就学生讨论的情况进行必要的点拨、指导;对学生没有涉及的地方,教师可适当予以补充和延伸,尽可能将理论知识和生产、生活现象有机融合在一起,再留时间让学生自己进行小结,得出结论,实现知识的自我提炼和梳理,从而将本堂课所学与原有的知识表象联系在一起。最后,教师进行评估总结,各小组写成实验报告。

调查发现,在这样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参与其中,互相协作配合,使知识形象化,加深了识记的程度,并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再如,在生物兴趣小组活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教师就可先要求学生观察相应现象,并从网上寻找相关资料,然后汇总了如下问题:同一时间灌木丛的空气湿度为什么比草地的空气湿度低?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空气湿度为什么变化不大呢?产生这些现象的成因如何呢?接着,教师就组织全体学生通过合理、缜密的分析,从中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实验创新,提高创新能力培养的高度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及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加强改进与创新,优化生物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弥补一些教材实验设计的不足,而且对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笔者认为,实验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为达到这一目的,在演示实验时,教师要增强实验的直观性,注重启发性,加强示范性,以确保实效。此外,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使学生主动进行探索,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操作,但在此之前,教师还应先检查学生的实验计划,从实验材料、实验器材的准备到实验步骤的设计都要尽量完美,同时还应鼓励学生敢于进行实验创新。例如,在做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时,很多学生就进行了创新设计:有的学生利用人体正常体温是消化的适宜温度这一特点,放弃传统的“水浴恒温”方法,改为将试管握在手中,并放在袖子里,使试管温度接近人体体温,结果发现实验效果更好;有的学生改变水温,有的学生往唾液中滴加盐酸改变pH值,等等。实验设计经过各种改进创新尝试,变得更加合理,步骤更加严谨,更具可操作性,不仅收到了更加完美的实验效果,也促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了相关理论知识。

事实证明,教师通过放手和因势利导,在实验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鼓励他们大胆按照自己的设想进行实验创新,不仅提高了其实验技能,还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四、涉足课外,巩固创新成果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并非一日之功,通过平时教学过程中的设疑、质疑,合作探究,实验创新等环节,学生就会希望在更广的领域去证明自己的能力。此时,教师要根据学情,在互动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让他们以盎然的情绪投入生物学习中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创新能力培养的成果。

学以致用是课堂改革的终极目标,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致力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环节的演绎,极大地诱发了学生创新的兴趣,为他们走向课外的学习扫清了障碍。例如,在学习“花的结构”和“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后,教师就要求以所学内容为载体,进行相关课外活动,于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充分准备:每个学习小组准备一定数量和品种的鲜花、蔬菜、水果,然后带到学校进行插花和果蔬拼盘比赛,并将所有的花和蔬菜、水果放在一起进行分类,找出哪些是单性花,哪些是两性花,雌蕊在哪里,雄蕊在哪里,哪些是果实,哪些是种子、哪些结构是果皮……在解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说出相关知识点,并对该知识点进行适当延伸和拓展,以此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大自然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是生物教学的天然课堂。在教学中,笔者根据教材内容及教学进度,结合生物生长发育的季节性特点,抓住有利时机安排和开展课外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春天适合植树、种花草和进行扦插试验,观察青蛙的发育;夏天适宜开展各种野外考察活动,制作树叶标本;秋天利于采集昆虫标本,培育菊花新品种等。同时,笔者还鼓励学生从互联网上学习生物学科知识,引导他们将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中去。例如,通过观察食品变质、腐烂的原因,去探求食品保鲜的方法,去研究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去探索维持人类健康的有效途径,去关注生物技术的发展以及生物技术发展对人类未来的影响,等等。实践证明,将生物教学的触角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大自然这一课堂上驰骋,是强化、巩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成果的利器。

总之,生物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必须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将學习的钥匙交给学生,努力创设师生互动的氛围,并逐步引导学生向“生生互动”的方向发展。有了这种互动的交融,教学过程中的设疑质疑、合作探究就会成为学生热爱学习生物学的催化剂,有了这样的氛围,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创新,并将实验的课堂搬到大自然,就必然会大大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编辑:朱泽玲)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培养互动教学初中生物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
创新能力培养:“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的一条红线
互动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数学教学中的互动教学策略探究
高中政治互动教学有效应用研究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