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声音IV》节目编排与受众注意研究

2017-07-16 21:31栾金乐
新媒体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中国好声音注意

栾金乐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 200241

摘 要 当下,从国外购买版权的电视真人秀节目都进入了一个瓶颈期,虽然有一部分度过了移入中国后“水土不服”的重要一关,如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已经顺利开展到第四季,但节目编排的形式固定,使得未能再继续吸引广大观众的注意力,收视率不断走低,文章从认知心理学中的注意理论来分析《中国好声音》的节目编排,从中探讨节目编排与观众注意心理的关系以及如何能保持观众的注意力进行研究。

关键词 注意;《中国好声音》;节目编排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1-0129-04

当下,受众的注意分析对于节目的编排和制作越来越重要,注意力研究越来越深入到节目前期的创作当中,那到底什么是注意呢?依据梁建宁教授在《当代心理学》一书指出,“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具体的指向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在某一时刻指向一部分对象而离开其他对象,表现出心理活动的选择性。集中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保持在一定的对象上并深入下去。如好的电视综艺节目就是在吸引观众观看时,将观众观看的无意识注意指向有意识注意,并最终将观众的注意集中到更高层次的有意后注意。如今,电视综艺节目制作应当把握好注意的选择和指向,当然,为了更细致的分类,本文将从注意的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来对《中国好声音》第四季的节目编排进行分析。

1 视听元素下的无意注意

注意的指向首先要吸引观众的无意注意,即让观众将注意指向节目的视听元素上,和观众完成有视听信息的有效对接,对于音乐选秀类节目来说,声音是第一位的,尤其是像好声音这种主打“盲选”性质的,只能靠声音来辨别的节目在视听要素的无意识设计上更应下功夫。无意注意是注意的一种,指“没有自觉的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而自发的注意”,因此,对于一个全新的观众来说,在无意识状态下点击了《中国好声音》的频道,画面和声音能否在短时间内能否刺激到观众、让他们注意到,是观众决定“换不换台”的重要原因。

1.1 节目编排的视觉刺激

色彩是识别一档节目的重要元素,在好声音的舞台视觉设计上,色彩大多运用的是红色系,如嘉宾的红色座椅、红色的舞台地板等,颜色的视觉冲击有利于让观众不用主动注意就能感受到了,是吸引观众无意注意的关键,同时《中国好声音》的舞台灯光整体以冷色调为主,将舞台营造出一种平静、稳重的一个高度,让“声音唯一”的音乐选秀节目多了几分公正、客观,给观众营造出一种理智的心理感受,也在这种一冷一暖的交替中,保持观众的新鮮感。尤其是以《中国好声音》这种以音乐选秀为首要的综艺节目老说,声音和画面的结合,所传递的视听冲击和快感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节目中声音和舞台色彩的搭配、声音和舞台灯光如何编排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声音与舞台色彩的搭配是比较吸引观众的无意注意的,如第四季第一期的第一位选手陈梓潼在上场时整个舞台的色彩是偏红的,预示着她将带来一首激情四射的舞曲,显得霸气,而后陈梓潼所带来歌曲的嘻哈风《双截棍》的音乐节奏和她身上的自由灵魂的态度能够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体现出强烈的视听效果。在音乐与灯光的结合上,随着音乐的响起,灯光以紫色、蓝色的光束为多,利用灯光的明暗对比、交替变换来吸引受众的注意。但以《中国好声音》中的灯光和声音搭配来说,灯光的运用还不算能够与音乐节奏准确地融合,在音乐类综艺节目中,音乐与灯光结合较好的还是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该节目中的灯光和歌手演唱的声音很为互补,一下子能够抓住观众的眼球,如《我是歌手》第三季第一期古巨基上场,在他25分00秒到30分23秒的演唱过程中,灯光开始以微黄色的暖调为主,灯光在演唱进入高潮,灯光紧随音乐节奏变化而变化,加之镜头景别的不断变化,使得灯光与景别的配合营造出了立体的视觉效果,在与背景LED的结合下,制造出美轮美奂的舞台效果,在音乐节奏和灯光循环交替的编排设计上,就是很好的遵循了注意的起伏现象。“人在注意时,感受性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时强时弱地交替进行”,通过观众心理的起伏现象,避免观众的注意力分散、流失,以至能最大程度上保持观众注意力的持久性,降低换台欲望。

1.2 节目编排的听觉刺激

对于一档音乐选秀节目来说,《中国好声音》在第四季开篇就说到了主题,这是一场关乎信仰的声音的战役。因此,声音才是最至关重要的,听觉能够给予受众足够的注意力刺激。就《中国好声音》来说,参赛选手差异化的声音就是刺激观众观看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一个个独具鲜明形象特色的嗓音,如第四季第一期中,具有邓丽君嗓音的朗嘎拉姆、独具嘻哈嗓音的陈梓潼等选手,在演唱高潮时突出的高音嗓门可谓最能够吸引观众的无意注意,而在《中国好声音》的编排中,差异性的声音编排是该节目在中国本土化火爆的重要原因,前一位安排的高亢摇滚的嗓音选手,下一位安排则让观众聆听民谣清新的声音,声音与声音之间的不同刺激活了观众的兴奋点,对于导师来说更是这样“先闻声后见人”的形式更具悬念性,也是《中国好声音》的本质所在,将注意的指向性放在选手表演的唱功上,而非指向颜值等其他对象,并加强了一定的注意稳定性,集中于声音的演唱,但又不得不说节目本身的一个问题,该节目还是侧重于背后的故事,过分挖掘选手背后的“炒作”信息,有点华而不实。

当然,声音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应与视觉画面等共同配合,在节目编排上如何更好的加强视听元素的运用是快速吸引受众注意的关键因素。

2 故事叙事下的有意注意

从一开始能够吸引到观众注意的视觉指向到观众对于故事叙事的兴趣观看,是具有一定主动性的,“有意注意是指有自觉目地,必要时需要做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一种主动的、完全服从于一定目的、要求的注意”,但接下来,节目编排上的环节设计、节目在叙事的角度上是否有趣,也是影响观众决定是否继续留下、主动观看的重要原因。

2.1 节目编排的环节设计

第四期的《中国好声音》第一集总共时常为1小时31分46秒,其中,包括00分00秒—03分30秒的简单导师介绍、选手简单画面的浏览介绍;在03分31秒—13分57秒之间。下面,则着重以第四季《中国好声音》的第一位上场选手陈梓潼为例,具体谈一下从她从进入画面到结束的整一个流程的环节设计。陈梓潼是在节目的第13分58秒出场到25分20秒结束中,总共是11分62秒,在这近12分钟的时间内,一共包括了七个大环节包括:

(1)(13分58秒—15分00秒)向觀众介绍人物背景、后台紧张的神态呈现。

(2)(15分00秒—18分08秒)正式唱歌部分。

(3)(18分09秒—20分36秒)向导师正式介绍自己,导师询问她的背景故事、选歌原因及导师的点评。

(4)(20分37秒—21分19秒)问节目的主题问题:为什么来中国好声音的舞台?

(5)(21分20秒—23分50秒)正式抢人的争夺开始及问梦想是什么。

(6)(23分51秒—25分05秒)选手选导师结束(其中24分00秒—24分35秒广告时间)。

(7)(25分06秒—25分20秒)成功结束后回后台亲友团相拥合照。

整体上,是以线性叙事的时间线来讲述的,沿袭了传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线性脉络,穿插好声音永久的主题:“为什么要来到《中国好声音》的舞台?”等主旋律的问题,因此,该节目在叙事上是不具任何新意的。

2.2 和《我是歌手》节目编排的对比

反观同样引进国外音乐节目的湖南卫视《我是歌手》栏目,采用的是非线性手法,如以2015年1月2日的《我是歌手》第三季第一集来说,在108分41秒的节目时常内,它的结构是:

(1)00分00秒—02分07秒节目一开始伴随紧张的音乐,倒叙播放即将要开始公布结果后戛然而止,切到请到的媒体评论员评论这一季的明星阵容。

(2)02分50秒采访韩红为何会参加《我是歌手》的缘由。

(3)04分00秒竞赛前两周新加坡,追踪陈洁仪等明星的准备情况。

(4)08分00秒正式片头开始、选手的人物采访,比赛前紧张的台前、台后的画面交替,营造出参赛的歌手们涅槃归来的感觉。

(5)14分08秒采访结束,进入歌手休息室并领取房号,和未知的对手见面。

(6)18分48秒经纪人的露面、定抽签数序排列的神秘感以及倒计时开始演出。

(7)22分40秒准备开始,倒计时环节,第一位选手登场。

以上的这种非线性编排比《中国好声音》在内容情节上更能让观众保持有意注意,多次运用这种戏剧性叙事的镜头,将幕后采访、跟拍剪切到各个环节之中,通过对明星的事前记录镜头的采访,增加节目的真实感。

2.3 节目编排的叙事设计

镜头的运用是节目叙事的重要手段,在这几分钟内选取什么拍摄对象、运用什么景别的镜头、捕捉什么细节等都蕴含了很多叙事深意和埋藏了很多悬念的设计在里面。以第四季第一季第一位上场的嘻哈女选手陈梓潼为例,从13分58秒出场到25分20秒结束中,总共是11分62秒的时间里,镜头大约一共切换了324个镜头,其中我们就以视听效果最强的陈梓潼演唱的这一部分的镜头运用为例来阐释该节目的叙事设计。节目的第15分00秒—18分08秒间的镜头运用如下:

(1)(15分00秒)高角度的大全景,俯拍全场,控制全场的感觉,镜头逐渐推进,正式开始出音乐唱歌:《双截棍》。

(2)近景,选手的唱歌神态。

(3)切到那英近景向周杰伦方向看。

(4)近景周杰伦会然一笑,摆了个等一下的手势。

(5)仰拍近景,选手陈梓潼的忘我演唱。

(6)景深镜头(前景汪峰和庾澄庆会然一笑,后景庾澄庆朝周杰伦方向说了一句画内音:有意思)。

(7)近景切到汪峰插手的笑声。

(8)中景切到选手服装、动作,演唱的神态表情,并慢慢推进,像是导师的视角,想要慢慢去了解。

(9)景深镜头(周杰伦前景,选手在背景,为两人之间的关系埋下了很好的伏笔)。

(10)特写,周杰伦的表情,感觉不错,有下文。

……

(105)周杰伦中景肯定的鼓掌。

(106)选手近景激动的挡住脸。

(107)(18分08秒)侧面全景,四位导师集体鼓掌看向选手。

从上述107个镜头中,近景镜头有50个之多,为了满足观众想要进一步了解导师和选手的需求,因此在节目中,镜头会较多地使用特写镜头,如选手在演唱时特写的手部动作及导师听到声音后的微妙表情,都会让观众在视觉和心理上引起较大的注意,也就呼应整个好声音的悬念设置,选手的演唱会有导师选吗?这四位导师谁会为她转身?她最终会选谁当导师呢?在种种问题中,直接会把观众注意力引向对与节目细节的把握,从而让观众有意注意细节,如具体在该节目的叙事设计上,运用最多的提高观众注意力的两种镜头是:

(1)景深镜头的运用。如上述的第9个景深镜头,画面是周杰伦在前景,选手陈梓潼在背景,为后续陈梓潼选周杰伦当老师一个很好的铺垫,并紧接第10镜头给出周杰伦一个特写,细节表现周杰伦的表情,制造出感觉不错会有下文的悬念。再如本期第二个选手谭轩辕在正式演唱时,也同样运用了景深镜头的描述,刚一开始演唱,镜头给出一个哈林前景、选手后景的镜头,为下文谭轩辕选哈林当导师留下一个很好的悬念。

(2)特写+全景镜头的结合。在《中国好声音》中,为了更好的集中观众注意力和渲染投入的气氛,在演唱时会较多使用特写镜头,学生的面部表情,如眉毛的挑动、高音的呐喊、特定的手部姿势等都是对于选手人物性格的横向展示,通过全景和近景的画面交替,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选手服装、舞台背景灯光等,增强了画面的信息量,同时扩大了时空感,并在两者结合中,直接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向各种细节表现,让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和贴近感。

3 情绪模式下的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指有意注意转化为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当节目的视听效果可以吸引观众短暂的无意注意后,那视听之后指向就是节目的内容情节上,而如果在内容叙事上没有悬念、枯燥无聊的话,观众的注意力就会转移,除非节目内容让观众觉得感兴趣并想深入了解进去,观众的心理才会产生注意力集中,即在节目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将自己当下身处的环境影射到选手身上,这才吸引着观者继续追踪观看,尤其是这种草根选秀舞台更能吸引观者的注意力。当平民百姓也有这种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有了这种“向上层阶级流动”的机会后,观众也会将情感投射,用来满足自身心理和个体需要,并会达到意犹未尽的效果,如在聽完选手“背后的故事”后深受感动的情绪影响。因此,在《中国好声音》的节目编排时总会选择“故事性”突出的选手上场,在听声音的同时也要让观者听故事,如第四季比较有故事的人物如网络歌手孙博伦讲述他人生大起大落的经历,引起观众的注意,他也成为那英战队最后争夺冠军的人气选手,不断出现在节目的视野当中。

当然,这种为了“故事而故事化”的炒作所形成的过分煽情,也会让观众产生视觉疲劳,这也使得观众逐渐脱离这种节目模式的关键原因。因此,节目编排要始终以满足观众的需求和兴趣为关键点,只有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产生情感的起伏,才能够保持观众的注意集中性,后续也会不断关注、收看这档节目,养成到点必看的收视习惯,并逐渐形成有意后的注意意识,增强了节目的观众黏性。

4 未来的发展:保持注意力

“注意的稳定性不是说注意始终停留不变的指向和集中于注意对象的个别方面或局部一点,而是在注意的总任务支配下,指向和集中于注意对象的各个方面”,因此在像《中国好声音》这种音乐比赛型的综艺节目,在节目编排上就要设计好吸引观众注意的各个点。如在观众无意注意时,给予观众一定的视听元素的刺激注意,加强节目中音乐、色彩和灯光的视觉配合以及声音差异化的听觉搭配,则会有效地将观众的注意指向到节目内容的观看上。在这种有意注意下,内容的叙事如何更好地将环节和悬念展开、把握观众的心理,让他们能够集中在内容上,是日后综艺类节目应当思考的重点。当然,保持观众的注意力还需要真正了解观众喜爱看的“兴趣点”,并能够满足观众的情感投射和个体需求,才能尽可能避免观众的流失。

当然,一个好的电视综艺节目还需要考虑到观众的注意力分配问题,因此,在节目编排的创作上,不要一味的只追寻视听效果的外部形式,而忽视了内部核心的编排构造,不然只会让观众感到视听疲劳和心理疲倦,造成注意力的转移。当下,各个综艺节目在创作过程中,观众的收视体验是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因此以《中国好声音》为例,则需摈斥过度煽情、“炒作性”选手的选择,专注于节目“真声音”的核心制造,真正的从观众心理的指向和集中性去探讨节目编排的创作,这才是增加节目可看性,提高收视率的重要策略。

参考文献

[1]杨清.简明心理学词典[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85:23,225,105,106.

[2]梁宁建.当代认知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85.

[3]郭娟.电视综艺节目的视觉设计研究[D].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大学,2013.

[4]杨建荣,徐海清.电视节目场景空间视觉设计表现及现状分析[J].艺海,2009(6):56-59.

猜你喜欢
中国好声音注意
基于心理学视角下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策略
怎样让语文课堂充满魅力
影视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研究
职校女生上体育课应该注意的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