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岗位轮换谈人力资源价值管理

2017-07-17 00:16邓佳军
价值工程 2017年24期

邓佳军

摘要: 岗位轮换是企业根据发展战略,有计划的让员工轮换担任若干种不同工,从而达到开发职工多种能力、进行在职训练,人才内部流动,培养换位思考能力,复合型人才的目的,对于企业长远发展有良好效果。本文尝试从W公司的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现状出发,展开分析论述岗位轮换的必要性与意义,探讨如何进行岗位轮换,提出了岗位轮换的成本收益模型。

Abstract: The post rotation refers to asking the staff to rotate to serve as a number of different workers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enterprises,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developing workers' ability, carrying out on-the-job training, realizing talent flow, cultivating transposition thinking ability and compound talent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discuss the necessity and significance of post rotation from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human resource status of W Company, and discusses the ways to carry out post rot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cost and benefit model of post rotation.

关键词: 岗位轮换;人力资源价值;成本收益模型

Key words: post rotation;human resource value;cost and benefit model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4-0093-03

1 W公司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现状

W公司是某著名船舶动力集团下的在华独资企业,生产具有领先技术的船舶推进器,致力于成为中国造船市场的战略供货商。自2004成立以来,公司经过了产品试制,产能扩大,交付能力提升三个阶段,通过对国外技术的引进吸收,逐步形成了本土化的集设计、制造、服务于一体的团队,建立了完整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1.1 组织结构

W公司目前主要有设计部门、财务部门、人事部门、生产部门、质量部门和订单部门。生产部门内部分为生产计划部、机加工部、装配部、制造工艺部。质量部门下又分为工厂质量、供应商质量、船检、客户服务部。W公司组织架构的层级多、部门设置多,部门间管理人员多。

1.2 技术人员配比

W公司目前拥有员工160人,其中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力的消耗比达到了5:5,脑力劳动者中,从事产品技术的人员仅为10人。而生产部门共计60人,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消耗比为5:1,从事工艺技术人员仅为5人。

2 岗位轮换的现实需要和作用

公司在前期采取了不计成本的试制,中期的不计质量控制的交付优先策略,现在市场萧条期又面临订单不足而成本难以下降的情形。公司较高的人员流动率使得部分流程制度无法在人员变更时得到一贯执行,掌握关键性技术、信息的人才流失降低了整体运营效率,也增加了决策失误的风险。设计部门流失了技术引进时期的资深工程师,而新人还未成长起来就委任细化分工,导致生产阶段暴露很多设计问题,既影响交付又造成成本大幅增加。生产部门也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技术工人之间水平存在很大差异,但没有体现在薪酬体系中,导致技术好的工人流失,剩下的工人技能单一,造成工位產能不均衡,产出受瓶颈工位的限制。财务部门过于追求数据与短期指标的实现,而导致在一些重要的投资决策中发生失误。另外,各个部门之间都存在本位主义思想,一些“边界”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协调。另一方面专业性技术人员过少,作为一家依靠技术领先著称的企业,在产品技术培训、产品设计研发方面投入不足,核心技术人员只有2个,而如果要外招人员,在没有系统性工程培训之下,是无法进行高质量的产品设计开发业务的。如果订单量上升时,现有技术能力将无法保障订单需求。工厂运营的各个环节非专业人员配置不均衡,造成有些部门体力劳动人员过多,或者是人员技能不足,无法满足岗位需求,却没有进行转岗或辞退。

因此,笔者认为此时进行岗位轮换设计存在迫切性与必要性。作为一种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提高人力资源价值的方法, 岗位轮换可以解决以下问题:

第一,解决人员配比和人员结构不合理问题。比如平衡技术部门和生产部门技术人员的比例,技术部门人员缺乏实践经验,而生产部门人员缺乏产品知识,通过互相轮岗可以提高技术向产品转移的效率,有利于促进生产技术成熟和产品设计优化。

第二,解决外部因素的影响。目前W公司部分供应商产品交期无法满足要求,或者供应商质量问题导致出现重大产品质量事故。由于个别供应商对采购员、质检员等进行利益输送,相关人员掩盖了原材料交期、质量问题,而供应商没有动力投入更多质量和交期改善。通过采购员、质检员轮岗,让供应链每个环节的信息都公开透明,同时建立对供应商的评审机制,消除外部因素的不利影响。

第三,多岗位锻炼,提高产能。通过内部的岗位轮换,缓解瓶颈工位人员配置不足的压力,可以既经济又有效的培养复合型人才。同时针对专业性资质的工作岗位,加大人力资本投资,避免个别员工掌握专有技术而自恃懈怠,降低团队效率,比如需要持证上岗的特种工种等。

第四,激励员工,提高员工满意度。轮岗可以使员工开拓视野、积累人脉资源、增加自己的工作能力,从而开拓员工职业宽度,帮助员工发展职业生涯。

第五,优胜劣汰,增强员工危机感,减少和消除架构中不增值的人员。轮岗原则是能者上,劣者下,推动员工工作能力逐步提高,让公司人员素质与配置和公司业务发展进程相匹配,形成员工和公司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3 岗位转换具体分析

3.1 问卷调查

W公司目前有160人,公司的人员流动达到5~8%,每年都有10多人离开公司,其中有一半人员属于优秀人才流失,公司2004年建立开始的首批36人,目前也只剩下仅有的一个财务人员,其他都是2007年以后来的员工。针对目前公司普通员工(除了管理层)做了对职业发展意向、薪酬期望、是否愿意学习新技能、学习方式、是否愿意岗位变动、学习时间,六个方面做了内部小规模的问卷调查,由于一些人员和部门无法采集数据,最后统计采用共计106份数据,结果如表1。

3.2 数据分析

根据收集的数据显示,59%的人觉得自己职业发展意向不明确,86%的人认为目前的薪酬和岗位不匹配,82%的人表示愿意学习新的技能来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66%的人觉得学习方式还是自己在工作中边干边学的方式比较灵活自由,65%的人能接受岗位变动,并且83%的人每天下班后会有1小时左右的学习时间,这些数据显示公司的大部分员工还是具有潜在的发展意愿和进行自我增值的意识,但是缺少职业规划的引导。

从白领和蓝领的数据比较里,发现白领的自我选择性、目的性更强,比如职业发展意向里,大多数白领有明确的职业意向,而与之相反的大部分蓝领选择了不明确,从这个角度看,很多白领会选择寻找更好的职位来得到职业发展而流失,蓝领则会设法找到待遇更好的工作,而不是职位。同样是技术类的工种,白领工程师通常选择自学的方式来提升,而技术操作工选择边干边学来积累实践经验。作为专业技术性工种,通常优秀的人才比较容易找到更好的工作或者更高的职位。

这次问卷调查里,对岗位调动一项数据,72%的白领表示不愿意,而通过对A公司这些岗位流动率的了解,都是比较高的,采购和供应商产品质量工程师的平均在职时间一般3年左右,这些岗位技术要求不高,但具有控制一定资源的权利,因此岗位竞争性大,经常需要面对突发状况,因此工作质量极不稳定,工作量也极不稳定。

蓝领里的仓库叉车工,几乎没有流动率,分析其原因是因为技术要求低,工作量不高,岗位的竞争性低,因此人员没有更高的技术追求,稳定性强。与之对应的数控操作工,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员工有学习动力更明显,因为掌握了比别人更多的技术,就有越有可能找到更好待遇的工作,所以技术工人也是流动率比较高的岗位。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归纳为,拥有专业技术性强的职位,员工学习更高技术的意愿更高,员工一旦掌握了更高技术,就有了寻找更好职位和待遇的人力资本,因此会出现较高的流动性,另外技术要求不高的职位中,一旦拥有了资源的权利,就会形成岗位的竞争性,出现高的流动率。低技术岗位,人员不掌握技术,并且没有学习技术的意愿,就不会出现高流动率。

3.3 轮岗的结构分析

不同公司的组织结构及业务不一样,因此轮岗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技术部门内部轮岗,培养结构型人才,决定一个团队设计的能力,往往是看技术能力最强的人,而技术作为人力资本最具价值的部分,具有溢出效应,通过轮岗可以让技术人员互相进行换位学习,举一反三,在这个过程中更能激发获得新知识而提高设计能力,改进或改善技术工艺等。生产部门内部轮岗,储备多功能人才,决定整个生产效率的往往是效率最低的瓶颈工序,只有消除瓶颈工序的限制才能提高效率,要么提高产能购进新设备,要么培养更多瓶颈工序的人才,或者改进工艺。而培养人才是最为经济灵活的做法。辅助部门内部或者之间轮岗,消除冗员、优化组织结构,降低成本消除浪费从减少组织中不增值部分的人员比例。管理人员轮岗,培养管理人才,给新部门带去新的理念,对关键性管理岗位也是一种优胜劣汰。

3.4 轮岗的施行流程

第一步:确定轮岗岗位,并制定岗位培训清单;

第二步:公布轮岗岗位,及岗位要求;

第三步:确定人员,轮岗前的沟通;

第四步:做好輪岗岗位的培训和交接;

第五步:在一定期间跟踪轮岗人员的工作进展程度同时予以指导;

第六步:根据岗位职责和绩效指标考核评估轮岗结果。

4 岗位轮换的成本-收益分析

假设A公司中,两个岗位上的两个员工要分别进行交叉轮岗,员工在企业内部是可以自由流动的;岗位A上只有员工a,岗位B上只有员工b,雇佣员工a的总成本为C1,雇佣员工b的总成本为C2;员工a在岗位A进行生产时所能带来的收益为R1,员工b在岗位B进行生产时所能带来的收益为R2;员工a的轮岗总成本为Cf1,员工b的轮岗总成本为Cf2;。

考虑到转岗的成本必然存在,即CaX-p>0,CbX-p>0,因此只有当R3>R1+CaX-p,R4>R2+CbX-p时,会取得正收益,否则得到负收益。因此为了使轮岗后取得比轮岗前更多收益,需要考虑到轮岗过程是由效用低的岗位向效用高的岗位调换,或者在不增加人力成本的基础上选择岗位转置成本高的取代低的。

5 总结

本文根据W公司目前发展出现的问题,结合其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现状,提出了岗位轮换具体分析方法,包括通过调查报告了解员工的自身意愿与成长需求,这是岗位轮换设计的重要基础,必须因人制宜,制定与员工发展意愿相适应的轮岗方法,然后分析了岗位结构和轮岗步骤,到最后建立岗位轮换成本收益模型来评估对企业整体的人力资源价值的影响。希望这个分析能够对W公司进行人力价值管理活动提供有益的知识。我相信,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在企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提升企业的业绩为出发点的,有效的岗位轮换必然形成企业发展受益和个人发展受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陈秋旭.企业关键岗位轮换问题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6(19).

[2]齐国栋.岗位轮换——实现员工与组织的双赢发展[J].商, 2015(05).

[3]曹有生.岗位轮换:组织与员工双赢发展[J].河北企业,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