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王洛宾民歌的艺术价值

2017-07-17 17:37张金辉
大观 2017年6期
关键词:王洛宾艺术价值

张金辉

摘要:王洛宾,一名卓越的民族音乐家、一位执着的传歌人,他历经半个世纪多游历于祖国的西北边陲。久经坎坷,却又激情四射,他将歌声汇就了人生的旅程,用乐谱融入生命谱写了传奇的一生,并以民歌创造了艺术生命的辉煌,终以‘西部歌王的美称享誉海内外。本文以王洛宾的民歌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他所编写的民歌,深入研究这些民歌的音乐艺术价值。

关键词:王洛宾;西北民歌;艺术价值

一、王洛宾的艺术生涯

王洛宾是现代中国第一个用汉语来编写哈萨克族以及维吾尔族歌曲的汉族音乐家。他的一生共收集、整理、创作歌曲1000多首,改编、翻译了十几个民族的700多首民歌。用“世界上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王洛宾的歌”这种说法来评价他和他的民歌,名副其实,一点都不过。

(一)艺术观念的形成——受西方音乐的感染

王洛宾出生于1913年12月28日的北京。幼年时期,他的父亲在美国人开办的基督教堂工作,教堂里那旋律优美、意境高雅的基督教音乐深深打动了他幼小的心灵。中学时期,接受了基督教洗礼,在美国教会开办的潞河中学读书。因为漂亮嗓音,他被选入学校的唱诗班,真正成为了一名“音乐的信徒”。

少年时期,王洛宾跟随二姐来到北国之城----哈尔滨。在这里,他不仅领略了哈尔滨的异域风光,还学会了很多动听的俄罗斯民歌。而后,他学会了吉他,并生平第一次尝试为塞克的诗《紫色的云》谱曲,整个曲风透出浓郁的俄罗斯风情。这首歌展开了他音乐创作之路的起点。

青年时期的王洛宾在1930年考入北平师范大学音乐系。当时,北平师范大学音乐系的音乐教育是以传授西洋音乐技能和音乐知识为主,包括教学体制和师资来源,完全参照欧美音乐教学模式,老师也基本上都是西学归来的新型知识分子和外籍教师。王洛宾的钢琴老师是德国人布谷克,声乐老师是俄罗斯的优秀女高音歌唱家霍洛瓦特伯爵夫人、作曲老师是留学归来的汪德昭等。

(二)艺术观念的转变

1937年,“卢沟桥事变”的爆发。

他亲眼目睹了日本军队对北平的践踏罪行,在进步人士的启发下,强烈的爱国热情被激起。他奔赴延安,投身于抗日宣传的革命洪流。在这期间,他创作了歌曲《老乡,上战场!》、《少年进行曲》、《洗衣歌》以及《风陵渡的歌声》等。

1938年春天,一次偶遇,客栈老板娘“五朵梅”演唱的一首花儿,使王洛宾决定投身祖国西部,进行民歌采编,并与西北民歌结下了六十年的不解情缘。在这期間,王洛宾深入天山南北的农村牧区和边防哨卡,汲取创作的营养,从“西出阳关”到“伊犁河畔”,从“帕米尔高原”到“卡拉昆仑山”,都留下他艰辛的足迹,但这些艰难与坎坷并没有阻止他对音乐的热爱。

二、王洛宾编创的民歌

王洛宾的一生共改编了十几个民族的七百多首民歌。从20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王洛宾进入音乐创作的辉煌时期。他先后收集改编了《虹彩妹妹》、《康定情歌》、《在那遥远的地方》、《达坂城的姑娘》、《掀起你的盖头来》、《青春舞曲》和《阿拉木汗》等地方民歌。不同于他以往的创作,此时身处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地的王洛宾,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其作品没有了前期的宣传呼号的形式,而开始带有少数民族的淳朴风情。他的作品通俗而大气,朴实而深情,许多作品都成为广为流传的经典之作。

(一)编创的维族民歌

1938年,王洛宾到达兰州。并结识了很多从吐鲁番来兰州经销葡萄干的维吾尔族小商贩。一次偶然机会,他从一名维族司机那里听到了一首歌曲。由于语言不通,他只了解到了“达坂城”、“西瓜”、“辫子”、“老婆”等一些不相干的词语,后来经过推敲、琢磨,他将那首原名为《马车夫的幻想》的歌改编成了今天我们都家喻户晓的《达坂城的姑娘》这首名曲。后来,经他改编二流传的维吾尔族民歌还有《半个月亮爬上来》、《阿拉木汗》《达坂城的姑娘》等经典名曲。

(二)编创的哈萨克族民歌

王洛宾这位传歌人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的作品富有浪漫和传奇,更具生命的结晶,总使人久久不能忘怀。半个多世纪以前,青海草原上就流传着一首一鞭子打出来的歌。那是一位名叫卓玛的藏族姑娘,爱上了一个写歌人的故事,王洛宾就是这故事的亲历者和改编者,这首歌就是《在那遥远的地方》。除此之外,还有《青春舞曲》、

曾经历经两次改编而成的《玛依拉》、以及被费穆导演用于电影《小城之春》的主题歌,又名《都达尔和玛丽亚》的《可爱的一朵玫瑰花》。

(三)编创的青海民歌

1945年,为庆祝抗日战挣的胜利,“西北王”马步芳令其下属各师、团为自筹资金,编排节目,前往西宁参加演出。马步芳将自己儿时在老家------甘肃河州学会的一首“花儿”唱给了王洛宾,请他改编此曲。王洛宾为使这首歌曲的旋律更加优美,就去掉了原来“花儿”曲调中许多的过度音,以及一些具有地域性的口语话装饰音,并选择用春、夏、秋、冬四季的情调编写歌词。故而,此曲取名为《四季歌》。《四季歌》曲调优美,歌词上口,利于传唱。不久,就在青海各地的军队、校园及民间流行开来。

三、王洛宾民歌的艺术价值

音乐源自生活,生活滋养着音乐,王洛宾的每一个音符都是深情地拥抱着人民、拥抱着生活。在中国西部长河落日,大漠孤烟的原野上,王洛宾感怀于古往今来各族人民的生生相息,在他笔下,流传千年的古调,焕发了新的生命力,崭新的乐章不断诞生。

(一)王洛宾的民歌赋予了西北民歌新的生命力

西北少数民族的原始民歌多为老百姓在民间的口头传唱,民歌的词曲缺乏严格精确的记谱。再加上与西北的民族语言不同,因此,原始的西北少数民族歌曲的传唱难以被汉族以及以汉语言为沟通语言的其他民族群众接受。王洛宾能够克服一切困难,深入到西北各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去搜集,改编民歌,这种执着的、真正做到深入到人民的生活中去的精神,对我们文学艺术工作者是有启发的。经他改编后的西北少数民族歌曲,较之其原始民歌在音乐的曲调、歌词、以及旋律节奏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对原始民歌的进一步升华,使这些原本只在小范围传唱的民歌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原始西北民歌的生命力被激活了。它们秉承着传统的情感,以新的面貌重新呈现于世间,不但走出了大西北,还走向了全世界。

(二)王洛宾的民歌是构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融合各民族共生互补的多民族复合共同体,56个兄弟民族的音乐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变迁中,它们彼此依存、不可分割。王洛宾努力适应西北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性,善于吸纳西北多元少数民族异质音乐文化中民歌的优秀精髓,并将其融入自己的创作。经他改编、创作后的那些承载着西北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特色的民歌,是构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音乐文化的一次伟大实践。

四、结语

“人们都说,丝绸之路是骆驼队踩出来的,如果你喜爱音乐,就会发现,它是用美丽的民歌铺成的。”王洛宾把毕生的精力都贡献给了开发西部民族音乐事业。人们用“西部歌王”的称赞来赞美他是毫不为过的,他为中国现代民族音乐史增添了瑰丽的一页。

【参考文献】

[1]史竟.中国新音乐运动的特殊典范——王洛宾[J].新疆社科论坛,2001(02).

[2]梁茂春.遥远的地方传奇多——《王洛宾采访录》整理后[J].歌唱艺术,2013(11).

[3]于庆新. 民歌的记谱与加工──王洛宾先生访谈录[J].人民音乐,1995(03).

猜你喜欢
王洛宾艺术价值
“西部歌王”王洛宾和马步芳的半世交往
永远的王洛宾
电影《半个月亮爬上来》在潼关开机反映王洛宾传奇一生
爱的悲歌
赏析电影中的音乐
大型黄梅戏《余三胜轶事》艺术成果评析
浅析现代包装插画设计的商业应用
融合与创新:伪满洲国建筑研究
古城墙中所包含的艺术文化解析
浅谈当代艺术在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研究